秦将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从燕国南部直扑齐,攻入齐都临淄。齐王建只好投降,齐国就这样不战而亡了。 齐王拱手请降,被秦人放逐到共(今河南辉县)的柏树林中,活活饿死。 嬴政终于完成了他历时10年横扫六合的兼并战争,嬴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盖世英雄。 |
秦始皇从当年吴起在楚国变法“令贵人往广虚之地”中得到启发,有12万户的六国富豪、旧贵族被强令迁居咸阳。 |
秦始皇刚刚统一称帝就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书同文字”。他规定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罢“不与秦文合者”。 秦小篆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结合了周秦大篆、齐鲁蝌蚪文的优点修改而成的。 为推行这种统一书体,秦始皇令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编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作为标准的官方文字范本,颁行全国。 秦简 小篆体十二字砖(秦) |
秦王朝开始在全国推行封建官僚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设立负责政务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习惯上称为“三公”。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天子处理全国的政务和事务,丞相使用的相印为玉石所制,上面的印钮为金制,所以称“金印”。 官员上朝时官印要放在袋中用一丝带系于腰际,丞相用的丝带为紫色,所以称之为“金印紫绶”; 秦朝的丞相为左、右两位,左丞相的地位高于右丞相。 太尉是辅助皇帝以参理武事,同样也是“金印紫绶”。 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工作,同时又要辅助丞相处理政务,为“银印紫绶”。 三公虽然有分职,但相互牵制。如: 丞相虽是百官之长,但其仅负责民事,军事由太尉管理; 太尉虽管军事,但并不直接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兵权,发兵权归皇帝; 御史大夫虽然地位比丞相和太尉低,但由于他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又负责协助丞相处理政务,所以对丞相和太尉都有所牵制。 三公互相牵制的结果,使军政大权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在三公之下,设有一些分受具体事务的官员,一般称之为“九卿”,九卿都分别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和属僚。 三公和九卿都可以参加商议国家大政和决策。商议中,群臣各言其是,最后由皇帝裁决,颁布诏令,分头执行。 |
秦在全帝国实行衡器和量器的标准化 |
秦军攻打辽东,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
秦将王翦平定江南地,越君降秦,秦置会稽郡,至此,越国灭亡。 |
秦国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包围了卫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王贲引黄河、大沟之水灌淹大梁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墙终于经不住长时间的水淹而崩溃,魏国没有了防御工事,魏王只好向秦军投降,魏假被杀,魏国灭亡(国祚145年) |
秦军攻下燕国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 秦王又派大将李信率军追击,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 燕王喜听从了代王嘉的计策,被迫缢死太子丹,将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军求和,暂缓了危局。 |
刘邦(30岁)与沛县豪绅吕公之女吕雉结婚。 |
太子丹派荆轲作为使者,携带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连同秦国逃亡到燕国的败将樊于期的首级,以请求“举国为内臣”的名义去朝见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由此“荆轲刺秦王”。 |
秦王嬴政派遣大将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 |
太后赵姬回到咸阳宫中后,幽居深宫,郁郁寡欢,终病逝。 |
赵国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后又遇多年未见的饥荒,整个国家摇摇欲坠。 秦攻赵国,派大将王翦率上党秦兵直下井阱(今河北井阱县),派杨瑞和率领河内秦军进攻赵都邯郸,另派羌瘣率兵助战。 赵王只好派出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击退了秦国攻击。 秦将王翦与赵将李牧对阵疆场,两军对垒长达一年之久。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嬴政,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拒不受命,赵王迁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将他杀害,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
秦攻韩国,攻入韩国都城新郑,韩安投降,韩国灭(国祚104年)。 嬴政(29岁)把新占领的韩地置为颍川郡。 |
魏国被迫向秦国献地,韩国也被迫把仅存的一部分南阳土地献给秦国。 |
太子丹寻机逃回了燕国。 燕太子丹本是嬴政孩提时的挚友,当初,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两人交情颇深。 后来,嬴政当上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可是秦王嬴政并未礼待这位儿时的好友,还使其备受凌辱,这让太子丹心中怨恨不已。 |
嬴政恐怕吕不韦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 |
荀子去世 |
韩国派遣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作为间谍,前往秦国,唆使秦王兴修水利工程。郑国建议嬴政修建一条三百多里长的水渠,这条水渠由西向东,横跨渭北高原。水渠中含有大量泥沙,用泥沙淤灌关中的盐碱地,可以彻底变盐碱地为良田。如此,水渠不仅能增强关中的抗旱能力,还能增加良田面积,使关中成为富庶之地 郑国渠修到一半的时候,郑国的间谍身份被暴露。郑国的确是韩国派来的奸细,在这里通过“郑国渠”实施所谓的“疲秦之计”。他们想引诱秦大举修建水利设施,消耗资财,从而削减秦在军事上的投入,并最终放弃吞并六国的企图。 秦王震怒了,他要杀了郑国,他还颁布了“逐客令”,要驱逐在秦国任职的所有外国人。 幸好身为楚人的丞相李斯及时上奏,“逐客令”才被取消。 而郑国的一番话也打动了秦王,他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嬴政听了郑国的解释,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释放郑国,命其继续修建水渠。 郑国渠首遗址 |
嬴政罢黜吕不韦相国职位,将其遣出咸阳,前往河南的封地。 吕不韦回到洛阳封地之后,虽是贬官回家,依然门庭若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各国贤人。他们不断向嬴政为吕不韦求情。 六国国君纷纷派使臣前往洛阳拜访他,邀请其到本国为官。 |
嬴政经焦茅劝说,将太后赵姬从囚禁雍地旧宫接回咸阳,恢复母子关系。 |
嬴政继承秦王位的第九年,依秦制,在秦故都雍城的新年宫举行冠礼(“己酉,王冠,带剑”),完成成年仪式,正式主持国政。 |
被人告发,发动叛乱失败的长信侯嫪毐被嬴政车裂,诛其三族。 嬴政将母亲赵太后迁到雍地幽禁,并杀死了赵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
吕不韦召集门客3000多人编撰的《吕氏春秋》完成,并示威性的挂在城门前让人纠错。 |
嫪毐得吕不韦引荐给太后赵姬,深受宠信,被封为长信侯,封地山阳(今河南获嘉、沁阳一带)。他的生活极尽奢华,家奴、门客数千,成为与吕不韦并肩的豪门大户。 |
吕不韦招纳一大批士或学者在其周围(传记说有3000人)。他要求其中一些人把他们的哲学思想写成文字。 经过他们的努力,编成一部独一无二的晚周哲学思想的文集——《吕氏春秋》。 |
楚国东徙寿春。 |
郑国(韩国人),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开始修建郑国渠。 渠约长120公里(300秦里),其走向大致与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阳之北往东北伸向黄河支流洛水。 郑国渠渠首 |
嬴政正式即位 |
秦庄襄王(子楚)病故,12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了第31代秦王。 由于年纪尚幼,国事政务均把持在其母赵太后(吕不韦的爱妾赵姬,邯郸著名的舞女,后赠予异人)和被他称为“仲父”的文信侯、相国吕不韦手中,后来,深受赵太后宠爱的假宦官嫪毐为首的后党集团成为了仅次于以吕不韦为首的吕党的又一股政治力量。 |
秦废鲁顷公姬雠为平民,鲁国灭 |
庄襄王按之前与吕不韦的约定,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
秦孝文王(安国君)在秦昭王驾崩,服丧一年之后,于己亥日才得以正式登上秦国王位(53岁),即位仅仅三天就因病死去,太子子楚(异人)即秦王位,是为秦庄襄王。 公元前250年中国版图 |
秦昭王(75岁,在位56年)驾崩,太子柱(安国君)继承王位,是为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册封正妻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嬴政之父,异人)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赵国闻讯,派遣使节、车马将赵姬母子护送归秦。这时,嬴政已经8岁了。 |
秦国起兵攻打西周,掳获周赧王姬延。姬延将三十六邑全部献给了秦国。秦国接受了姬延献的人口与土地,便放其回到周地。 |
周赧王姬延在周地逝世,西周灭亡(国祚879年,传37王) |
刘邦诞生于楚国境内的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金刘庄。 |
秦昭襄王下令攻打赵国。赵王欲杀异人以报复秦国。得知消息后,吕不韦以重金买通守门的官吏,助异人脱身,逃回秦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