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与赵国在北蔺(今山西离石西)作战,魏国击败赵国军队。 |
秦献公派胡苏带兵攻打韩国,韩国将领韩襄于酸水(即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打败秦军。 |
韩哀侯灭郑国,韩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之郑韩故城)。 自-779年姬友筑底“郑公之丘”,新郑国都史长达550年之久,因为先后为郑、韩两国首都,得名“郑韩故城”。 |
秦献公下令重新编制户籍。 |
韩、赵、魏灭晋侯,三分其地,晋亡。 |
秦献公建立商市。 |
秦献公把蒲、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推广县制。 |
中山国被魏文侯灭后,中山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东下太行,终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
吴起带兵攻打魏国,一直打到了黄河沿岸,就在取得胜利的时候,楚悼王去世,吴起从前线匆匆赶回楚国国都奔丧。 吴起到治丧的处所,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贵族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新即位的楚肃王根据此规定,命令尹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军政大权始终掌握在贵族昭、景、屈三家之手,吏治也未得到真正改观。 |
秦献公安排秦国迁都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乡附近)。 秦人迁都路线示意图 |
秦献公废止秦国的人殉制度。 |
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田常的曾孙)为诸侯,田和成为田齐太公,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
赵国迁都到邯郸(今河北邯郸) |
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山东省滕县东)。 |
秦惠公病死去世,其子秦出公即位。 秦出公即位时年仅两岁,因此由秦出公的母亲秦小主夫人执政。 |
秦惠公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 |
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意图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 魏将军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数十倍的秦军。 阴晋之战 此后魏国修筑河西要塞以压制秦国,直至在吴起离开魏国前,秦国从未有机会夺回河西之地。 |
田常的曾孙田和将国君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王。田和成了事实上的齐国国君,但田氏没有更改国号,继续穿着齐国的“马甲”跻身诸侯行列,史称“田氏代齐” |
秦简公(悼子)去世,其子秦惠公即位。 |
魏罃生于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 |
韩、赵、魏三家共同逼迫周威烈王将他们列为诸侯。春秋时代最强大的中原诸侯国晋国,就这样消失了。 形成历史上所谓“战国七雄”,视为战国的开始。 |
魏文侯派乐羊灭中山国(在今河北中西部),在乐羊的出色指挥下,训练有素的魏军苦战三年,终于攻破了中山国,解除了中山国对赵国的威胁。 |
秦简公征收初租禾:按亩征收田租 秦国农民从为所依附的封建主服劳役,转为以实物缴纳土地税(可能最后直接缴给国家政府) |
秦简公允许百姓带剑。 |
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 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秦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蒲城县战国秦长城遗址,又称秦东长城。位于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境内,这段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秦简公时期,北起蒲城县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 |
魏文侯派乐羊越过赵境,进攻中山(在今河北中西部) |
秦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 |
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 中山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
秦灵公派兵修补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在籍姑(今陕西省韩城市北)筑城。 |
秦灵公去世,葬于丘里秦悼公陵墓以西。 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怀公嬴封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公子悼子回国继位,是为秦简公。 公子连(秦献公)被迫流亡至魏国。 |
魏军击败秦军,秦灵公再次在少梁筑城。 |
晋国魏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筑城,秦国派兵进攻,两军在少梁交战两年。 |
秦灵公嬴肃之子嬴师隰(秦献公)出生。 |
庶长晁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秦怀公自杀,葬于栎圉氏。由于秦怀公的太子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秦灵公继位。 |
秦躁公去世,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厉共公之子(或秦惠公子)、秦躁公之弟回国继位,即秦怀公。同年,秦怀公之子秦简公出生。 |
秦国发生日食,天色昏暗,繁星满天. 秦厉共公就在这一年去世,后葬于入里。 秦躁公继位,住在受寝。 |
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联合起来,灭掉了当时国内最有实力的卿族智氏,瓜分了智氏占有的土地,分别建立了三个封建政权,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 赵氏占据晋的北部地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城;韩氏占据晋的中部地区,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都城;魏氏占据晋的南部地区,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史称“三家分晋”,晋公室名存实亡。 |
秦国设置第一个县 |
晋出公想以齐、鲁之军讨伐知、赵、魏、韩四卿,四卿联合反攻出公,出公逃往齐,死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