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死后,秦晋两国都想结束战争,于是两国开始和谈。 为此,晋平公派韩起到秦国结盟,秦景公也派后子鍼到晋国结盟,但双方存在分歧,同意罢兵休战而未结盟。 |
齐庄公为报6年前平阳城战败的一箭之仇,亲率大军从山东出发去偷袭远在河北、山西的晋国,将军杞梁为前军先锋。 由于走漏了消息,晋国早有防备,齐庄公无奈只好撤军。 心有不甘的齐庄公在回军途中,希望在莒国捞点好处挽回颜面,就命令杞梁率军去偷袭莒国。 杞梁与华还率少数甲士夜出隧险,突击至城郊。莒君以重赂约和,他拒不接受,后在激战中被俘而死。 齐军返国后,齐庄公在齐国都城临淄郊外见到来迎接丈夫的杞梁妻,为了不再兴师动众张扬败军之事,齐庄公想就地祭吊杞梁,不想杞梁妻反对。她向齐庄公力争道:如果杞梁有罪,则不必祭吊,如果无罪,他有家室,不能接受在郊外祭吊。齐庄公无奈,只好亲赴杞梁家祭吊。 |
栾盈在齐庄公的支持下潜入晋国,召集心腹和旧部,突然向晋都绛(今山西侯马)发起进攻,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他的家族和同党全部被杀,惨遭灭门之祸。 |
二十七日(9月28日),孔子降生在今山东省曲阜尼山的一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 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 尼山夫子洞 |
20日,曲阜地区出现了日全食。 |
9日,孔丘诞生,字仲尼。 |
秋,叔梁纥(66岁)和颜徵在(17岁,颜襄的三女儿)结合,希望在九个女儿和一个跛足儿子之后,获得一个健康男孩以承事业。 |
秋,叔梁纥和臧畴、臧贾率领三百名全副武装的精兵,营救出被齐国高厚率领的军队围困在鲁国边境防邑的臧武仲。 |
晋平公宴诸侯于温(今河南温县),使各国大夫歌舞言志,歌诗必类。 |
秦、晋两国发生战争。栾的弟弟栾鍼和士(gai概)的儿子士鞅一起奋勇冲向敌阵,陷入重围。后来士鞅突围回来,栾鍼却牺牲了。 栾不问情由,找到士就说:“栾鍼本来不想上阵冲杀,是士鞅叫他去的。现在栾鍼阵亡了,士鞅却一个人跑了回来,这分明是他把栾害死的。你快把他赶走,否则我就要杀掉他!”士鞅知道以后,连夜逃亡到秦国去了。 |
为报栎之战战败之仇,前559年,晋悼公派荀偃率领鲁国叔孙豹、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卫国北宫括、郑国公孙虿、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郳国攻打秦国。诸侯联军到达泾河后却不肯渡河,叔向会见叔孙豹后,鲁国、莒国先率军渡河。在公孙虿和北宫括的劝说下,诸侯联军渡过泾河后驻扎。秦国人在泾河上游放置毒药,诸侯联军死伤惨重。在公孙虿的激励下,晋军主将荀偃下令填平取水的井,拆毁做饭的炉灶,诸侯联军到达棫林(今陕西省华县东)后撤军。晋国将领栾鍼和士鞅冲入秦军营中,栾鍼战死,栾黡因其弟栾鍼之死迁怒于士鞅,士鞅被迫出奔秦国。 秦景公向士鞅询问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士鞅回答说是栾氏。秦景公说:“是因为栾黡骄横的缘故吗?”士鞅回答说:“是的,栾黡太骄横了,但祸患恐怕要降落在栾盈身上。”秦景公为他为何,士鞅回答说:“栾书的恩德还留在百姓中间,而栾黡积累了太多的怨恨。到了栾盈一代,栾盈的恩德还没能积累,栾书一代的恩德早就消耗完了,所以栾氏灭亡应该在栾盈一代。”秦景公认为士鞅说的话很有见地,就让士鞅返回晋国,并请求晋悼公恢复了他原来的职位。 |
吴王诸樊将国都从梅里(可能在今无锡)南迁至今天的苏州城址。 |
为报复晋国攻打郑国,楚国派子囊,秦国派庶长无地在杨梁(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会师,攻打宋国。 同年,楚共王派司马子庚到秦国聘问,以感谢秦景公将女儿嫁给楚国。 |
鲁国的三卿季孙、孟孙、叔孙三分鲁国国君的公室而各有其一。 |
晋悼公十一年,败郑。郑献师悝、师触、师蠲三名乐师及女乐16人。 |
楚共王率军攻打郑国,并派子囊向秦国求援,秦景公派右大夫詹率军救援,郑简公背弃与晋国的同盟,与楚国结盟。 同年,楚国与郑国派兵攻打晋国的盟国宋国,晋国为救援宋国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秦景公派庶长鲍、庶长武率兵救援郑国。庶长鲍先进入晋国国境,晋军守将士鲂因为秦军人少而放松警惕。庶长武从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渡过黄河,同庶长鲍夹击晋军,秦军与晋军在栎地(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交战,晋军大败。 |
宋平公十三年,以乐舞《桑林》享晋悼公。领舞者举五彩鸟羽旗,传此舞即商《大濩》。 |
由于偪阳国采取不结盟的方针,晋国和楚国对立,偪阳国拒绝晋国的合作,故以晋国为首,联合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等国,共十三国的军队把偪阳国围住。 鲁国大将叔梁纥(孔子父亲)手托即将关闭的偪阳城北门,已经进入城内包围圈的鲁国军队迅速往外撤退。 |
秦景公派士雃向楚国请求援军攻打晋国,子囊以晋强秦弱为由劝说楚共王不要出兵,楚共王不听。 同年秋,楚共王驻兵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作为秦国的援军,秦国随后攻打晋国,晋国国内正遭受饥荒,无力反击。 作为报复,晋悼公于次年派荀罃攻打秦国。 |
昏庸无道的晋厉公,听信了奸臣胥童的谗言,一天之内连续杀死了郤(xi隙)氏三卿,还把栾书等大臣劫持在宫中,搞得京城里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栾书在群臣的支持下,调集军队包围王宫,杀死了厉公,迎立公子姬周为国君,史称晋悼公。本来在春秋时代,臣弑君本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但由于栾书的一贯为人和声望,他并没有受到指责和非难。 |
春,楚诱使郑国叛晋。同年五月,晋厉公伐郑,楚共王救之,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两国为争夺霸权再次展开大战。 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兵力薄弱,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 楚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鄢陵之战,晋国最终取胜,重新成为中原霸主。 此战楚国虽然失利,但是仍有一定的实力。鄢陵之战后仅仅半年,夹在晋楚间的郑国就表示仍尊楚国为老大,仍以楚国为靠山还起兵侵占晋国的河南之地,楚国为防止晋国报复郑国而派公子成、公子寅率兵戍郑。晋于是联合周、齐、鲁、宋、卫、邾、曹等国谋伐郑国,楚令尹子重力主救郑与晋等八国联军开战,联军望见楚军后逃窜。 鄢陵之战 |
秦桓公去世,葬于义里丘北,其子秦景公继位。 |
和晋、楚两国执政者都有交情的宋国大夫华元努力奔走于晋、楚之间,促成了两国之间的和约,史称第一次弭兵大会。 |
晋景公病重,派使者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前往晋国为晋景公治病。 |
秦国会同白狄攻打晋国。 |
秦国会同白狄攻打晋国。 |
晋国接受楚国叛逃大夫巫臣的建议,与吴国通使,结成了针对楚国的军事同盟。 |
鲁成公、楚国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齐国大夫、曹国、邾国、薛国和鄫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这次会盟,确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 |
晋郤克、栾书、韩厥率师与鲁、卫大破齐军。 传世青铜器栾书缶,刻有错金铭文记其事,为已知最早的错金青铜器。 《栾书缶》是栾书祭祀祖先时盛酒的用器,高48.8厘米、口径16.5厘米。器身及盖各有四环纽,纽作斜角云纹。自颈、肩及於上腹有错金铭文五行四十字,盖内铸铭两行十字,由左而右,字皆嵌金,为栾书子孙祭祀祖先而作,但多年来习称栾书缶。 |
鲁宣公颁布“初税亩”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也就是对私田核实土地面积,在征收传统的“什一税”后,根据实际的土地统一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国家税收。 1.按亩纳税(亩产量的十分之一) 2.承认土地私有 |
秦桓公派兵攻打晋国,两军在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晋军大获全胜。 原来魏颗的父亲魏武子魏犨有一小妾没有生孩子,魏犨刚刚生病时,命魏颗说,如果自己死后,将小妾另嫁他人,魏犨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小妾殉葬自己。魏犨死后,魏颗将小妾另嫁他人,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嘱咐。”后来魏颗做梦梦见那位老人,老人说:“我就是那位小妾的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救了我的女儿。这就是成语“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 |
楚庄王亲率楚军再次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再次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又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因为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 邲之战 |
据《左传》,时城墙有“陴”(即城垛子,亦名女墙,即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此规制流传后世。 |
楚庄王十一年,建筑家、水利家令尹蒍艾猎(即孙叔敖)主持筑沂(楚城邑,约在今河南正阳),此时已初具较系统的工程工艺规则。 |
晋国会同白狄攻打秦国,抓获了秦国间谍,在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的街市上将其处决,六日后秦国间谍死而复生。 |
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继位。 |
楚庄王在东周王畿的边境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向他询问周鼎的轻重。实际是公然挑战在当时仍被普遍尊奉的周天子的共主名义。 |
赵盾之后多次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因此感到讨厌、害怕,于是派大力士鉏麑(chú ní)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户敞开,居处十分简陋朴素。 当时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赵盾和衣坐着打吨儿。 鉏麑退出来,感叹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一条都是罪过,我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撞死在赵盾庭院的槐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