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芈熊通建楚王国,定都丹阳,自立为“武王”。 自此,天下不再只有周王这一个“王”。 |
夏季,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派人到郑国求救兵,郑庄公让公子忽(姬忽)领兵援救,于六月大败戎军,擒获戎军两个主帅大良、少良,斩了戎军三百人的头颅,献给齐国。 齐僖公准备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说:“我们是小国,不配跟齐国攀亲。”当时祭仲与太子忽在一起,劝太子忽答应娶亲,说:“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没有大国的援助将不得继立,三位公子都有可能作国君(三公子即太子忽、公子突、公子亹)。” |
夏季,周桓王剥夺郑庄公在周王朝的左卿士之职,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郑庄公因此不再朝觐周桓王。 周桓王姬林联合陈、楚、卫伐郑国郑庄公姬寤生。 双方在繻葛(当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二十里)展开战斗,周桓王被郑军祝聃射伤肩部,郑庄公并未追击,晚上派祭仲慰问周桓王伤情。 繻葛之战 |
芮国(今陕西韩城市附近)发生政变,周王室军队与秦和西虢一道,平息了内乱。 |
宋国太宰华督贪念孔父嘉妻子美貌,攻杀孔父嘉(孔子六世祖),抢夺他的妻子。 宋殇公子与夷得知后大怒,华督害怕遭到宋殇公的诛杀,于是将宋殇公杀害。 从郑国迎回宋穆公之子公子冯拥立回国继位,借此亲近郑国,是为宋庄公。 同时华督把郜国的大鼎送给鲁桓公,对齐、陈、郑诸国都馈送财礼,因此华督当上国相。 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
周桓王把本来不属于王室的十二个邑作为空头支票,换取郑国四邑,使郑国白白丢了四个邑。 |
北戎侵略郑国。郑庄公率兵抵御他们,又忧心戎军力量强大,说:“他们是步兵,我们用战车,我很担心他们从后边突然绕到我军之前袭击我们。”公子突说:“派遣一些勇敢而不刚毅的兵士,和敌人一接触就赶紧退走,君王就设下三批伏兵等待他们。戎人轻率而不整肃,贪婪而不团结,打赢了各不相让,打败了各不相救。走到前面的见到有财物俘虏,必然一意前进,前进而遭遇伏兵,必然赶快奔逃。走在后面的人不去救援,敌兵就没有后继者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得胜。”郑庄公听从了公子突的意见。戎人的前锋部队遇到了伏兵就奔逃,祝聃追逐他们,把戎军从中截断,前后夹攻,将戎军全部歼灭。戎军后继部队拼命奔逃。 二十六日,郑人把戎军打得大败而逃。 |
郑庄公对待发起“东门之役”的四国,开始了逐个进攻。郑庄公攻卫、宋,侵陈、蔡。五国之间开始着拉锯战。 蔡、陈两国弱小,先后向郑国求和。陈桓公为表诚意,将女儿嫁给了在周王室做人质的郑公子忽。 卫、宋虽然和郑国的实力旗鼓相当,但卫国刚刚发生过内乱,而宋殇公又继位不久,都不想有太多的战事,耗费国力,积怨民愤。便请求齐僖公出面调和,面对齐僖公的出面,郑庄公也退后一步,如今没有周王室的全力支持,又得罪于临近诸侯,不如议和释怨于诸侯,并顺水推舟给齐僖公个人情。 在齐僖公的调解下,郑、卫和宋在瓦屋/温邑达(今河南温县附近)议和,并在此地卫、宋、郑、齐结盟。至此“东门之役”才算真正结束。 瓦屋之盟 温地之盟 |
秦文公逝世(在位50年) |
周桓王饥荒,求鲁国,鲁隐公代周天子向宋、卫、齐、郑买粮食 |
冬季,郑庄公到成周朝见周桓王。周桓王因为郑庄公派军队收割了成周的稻谷,所以没有按照礼仪接待郑庄公。 郑庄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朝东迁,依靠的是晋国与郑国。好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诸侯还怕来不及,何况不加礼遇呢?郑国不会再来了!” 不久,周桓王又任命虢公忌父为王室右卿,与郑庄公共理朝政。 |
晋鄂侯之子光即位,晋哀侯 |
由于郑国侵犯卫国,因此卫国人带领南燕国军队进攻郑国,祭仲与原繁、泄驾带领三军进攻燕军前面,派曼伯和子元偷偷率领制地军队袭击燕军后面。燕军害怕郑国三军,而没有防备从制地来的军队,结果燕军兵败。 |
周桓王对郑庄公的恨意满满,便旧事重提,正式拜虢公忌父为“右卿士”,而郑庄公也就从“卿士”降为“左卿士”。 新天子的这一举动,除“分权”外,也是在向郑庄公示威。 |
十六日,卫国公子州吁,联合逃亡在外的卫国人,袭击并杀害兄长卫桓公卫完,州吁自立为君。 |
为报上代君主结下的仇,以及使君民关系和协,卫国国君州吁联合宋国国君宋殇公、陈国国君陈桓公和蔡国国君,共同出兵攻打郑国,围住了郑国都城的东门,围了五天才撤兵。 秋季,几国军队再次攻打郑国,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郑国的谷子后才收兵。 东门之役 |
州吁刚刚即位,喜欢打仗,又因杀害卫桓公的缘故,所以卫国人都不拥护他。 石厚向父亲石碏询问能让州吁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石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 石碏说:“陈桓公正在受到周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 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到陈国。 石碏通过卫桓公母亲戴妫(陈国人)的关系,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地方狭小,我老头子已年过七十,不能再做什么事,这二人确实杀害我国君主,请您趁此机会除掉他们。” 陈桓公假装和州吁友善,当卫国的军队开到郑国都城的城郊时,陈桓公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然后让石碏派人来陈国处理。 同年九月,当时州吁在陈国的濮地,石碏派右宰丑在向州吁进献食物时,趁机将他杀死;石碏大义灭亲,又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死石厚。 |
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并拥立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
宋穆公病逝,还政宋宣公(宋穆公兄)之子子与夷即位,宋炀公。 |
周平王逝世。 刚到郑国没多久的周太子姬狐只得立马启程赶回洛邑。王室的屈辱、丧父之痛加上连日奔波,让这位老太子刚到洛邑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也随其父而去。 其孙姬林即位,是为周桓王。 |
当时郑庄公担任周王朝的卿士,自从周平王死后,新继位的周桓王有意任用虢公,想借此削弱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因此怨恨周桓王。 郑庄公派祭仲带兵进入周王朝境内,割取温地的麦子和成周的谷子。 郑国自此与周王朝不和。 |
鲁国《春秋》记录开始。 由于秦始皇焚灭各国史籍,到汉代,其他各国的《春秋》已经失传,仅存鲁国的国史《春秋》。 《春秋》是一部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和其他一些诸侯国历史的编年史 |
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斗争。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郑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共叔段修理城廓,聚集民众,修造盔甲武器,准备好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城,而武姜则打算在城里为他打开城门。 郑庄公得知了共叔段起兵的日期后说:“可以动手了。”于是发兵讨伐叔段,叔段逃跑回京邑。 郑庄公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邑,因为京邑的人反对叔段,叔段于是逃到鄢邑(在今河南许昌鄢陵县北),郑庄公又到鄢邑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鄢邑的士卒溃散,共叔段于是逃到共国(今河南辉县)。 在平定了叔段的叛乱后,郑庄公便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当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但过了一年多就后悔了,后在颍考叔的建议下“掘地见母”,得以母子和好如初。 郑伯克段于鄢 |
鲁惠公姬弗湟逝世(在位46年),其太子姬允(鲁桓公)年幼,由庶子姬息姑摄政,鲁隐公 鲁国人物关系 |
晋孝侯平被杀,晋孝侯其子郗即位,晋鄂侯 |
宋宣公逝世,立其弟宋穆公即位。 |
晋大夫潘父杀晋昭侯,迎晋桓叔。 晋人再立晋昭侯之子,晋孝侯平即位。 |
齐僖公即位 |
郑武公去世,寤生(14岁)继位,是为郑庄公 |
秦文公设立“诛三族”刑法 |
秦文公讨伐西戎,西戎败逃。 |
秦文公时隔21年,才从犬戎手中收复周平王封赐的土地——岐周故地。 秦文公献岐山以东给周平王 |
秦国开始设立史官纪事 |
武姜为郑庄公生下幼子共叔段。由于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幼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 |
武姜为郑庄公生下长子寤生。 因武姜难产(有争议),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并厌恶他。 |
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 |
秦襄公逝世 |
周平王赐地郑武公,郑武公建新郑 |
周平王巡边,郑武公借机灭东虢。 然后横扫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 郑国把国都迁到郐国故都,并把旧部从陕西迁到河南,以“郑”为号新建城邑。 |
郑武公姬掘突灭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