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背弃了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的约定,并未打算传位给海山的儿子孛儿只斤·和世㻋,而是立自己的亲生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 |
当和世㻋就藩云南,一行走到延安时,一帮武宗旧臣赶来会见和世㻋,和世㻋的一个僚属教化策动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发动叛乱,兵锋一度到达河中(今山西永济),以致京师戒严、仁宗差点御驾亲征。 |
元仁宗命和世㻋就藩云南,事实上是将其流放。 和世㻋临行时,元仁宗的近臣柏铁木尔劝谏元仁宗不要撕毁与元武宗的约定,但未被采纳。 |
本应成为“皇太子”的和世㻋迟迟不被落实储君的册封,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封孛儿只斤·和世㻋为周王 |
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度后,儒生会试于大都。 完全按照传统科举制度,严格履行相应程序,最后选取精英进入廷试,皇帝亲自考试,拔擢都沓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及第。科举一开,广大读书人有了进身之阶,对于在少数族群中弘扬汉文明也有着重大意义。 |
秃忽鲁因为治理灾害不力,自行请辞相位,仁宗以“回回人”哈散继相位,但哈散深谙答己对铁木迭儿的信任以及仁宗对答己之孝,于是自称出身寒微,“非世勋族姓”,恳请仁宗再任用铁木迭儿。 |
经中书省提议,元仁宗封孔子第五十三代孙世袭为衍圣公。后来,又封孟子后人为邾国公。 |
因铁木迭儿因病不去职中书右丞相,元仁宗任太府卿秃忽鲁接替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 |
元仁宗下诏恢复废除已久的科举考试,史称“延祐开科”。 |
年底,铁木迭儿被任命为相后不久,因病不得不去职,元仁宗暗自高兴。 |
十八日,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弟)即位元仁宗。 |
初八,元武宗海山驾崩于大都玉德殿,享年31岁,在位3年7个月。 |
窝阔台汗察巴尔被继位为元武宗的海山封为汝宁王。 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被察合台汗国也先不花可汗和元朝瓜分。 |
窝阔台汗察巴尔趁察合台汗国内乱,带兵攻打察合台汗国,力图恢复窝阔台汗国,反被都哇之子怯别汗击败,孤身一人,仓皇逃亡到北京,东归元朝。 |
二十九日,元武宗海山下诏改元为“至大”。 |
海山抵达上都,会聚宗戚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一方面处死卜鲁罕和阿难答,另一方面则确认海山的皇位继承资格。 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武宗。 即位后追尊父亲答剌麻八剌为顺宗昭圣衍孝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
初八,元成宗铁穆尔驾崩于大都玉德殿(时年不足43岁),海山杀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即位元武宗 |
察合台汗都哇逝世 |
按台山之战 窝阔台汗察巴尔与元朝和议之前,就派三弟斡罗思率本部驻守在边境,与元朝岭北相邻,大元戍守边境的是铁穆尔的侄子、未来的元武宗海山。 戍守边境的大元军队,在怀宁王海山的统领下,突然莫名的从脱忽思圈之地越过金山(按台山,今阿尔泰山)。 戍守边境的斡罗思,大概觉得他和海山之间存在“真挚”的友情,为了缓和两军之间的气氛,同时也为了避免己方腹背受敌、受元、察两方的夹击,就准备设宴款待“挚友”海山。 怀宁王海山在宴会开始之前,趁着斡罗思不备,突然袭击斡罗思的大营。 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下,没有设防的斡罗思,只能狼狈的被十几个亲信护卫着逃亡,其余部众均被海山俘获,足有万口之众。 海山派得力亲信蔑儿乞·伯颜率军去追捕斡罗思,但最终无果,斡罗思一直辗转在金山附近与察合台人作战,直到延祐七年(1320)三月十七,元英宗即位六天后,才归附元朝。 |
夏,察合台汗都哇派儿子也先不花突袭了窝阔台汗察巴尔的弟弟、戍守在阿姆河以南地区的撒班,撒班溃败被迫投降宿敌伊利汗国。 |
海都儿子,窝阔台汗察巴尔被察合台汗都哇说服了,两家一起派使臣到北京,向元成宗铁穆尔表示臣服。 |
初六,山西洪洞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灾害遍及整个汾河流域,尤其给平阳路、太原路(路是古代的行政区划)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统计,此次地震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在山西历史上十分罕见,史称“河东地震”。 曲沃县感应寺塔因地震塔身破裂为两半 这次地震让山西大伤元气,元成宗派人分道赈济,并免除了太原、平阳当年的赋税,第二年又免了3年赋税。 元朝禁酒,也许是为了缓解伤者的痛苦,元成宗居然废止了太原、平阳两道的禁酒令。 |
察合台汗国兀鲁思汗都哇,废弃海都属意的继承人老三斡罗思,另立身体、性格都很孱弱的海都长子察巴尔为窝阔台兀鲁思汗。 |
海都子察巴尔在都哇支持下继承窝阔台汗国汗位 |
海都率领窝阔台系、察合台系的联军,从中亚出发,向哈拉和林进军。 在鄂尔浑河流域,他们遭到了元军的痛击,被铁穆尔的侄子、未来的元武宗海山击败。 窝阔台汗国兀鲁思汗海都在撤退途中病死在泰寒泊。 |
察合台汗国的兀鲁思汗都哇向元朝廷递出橄榄枝,主动联络当时总领漠北诸王的最高军事长官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之嫡长子),表示愿意臣服元成宗铁穆尔。 |
窝阔台汗国攻元,海山击败 海都去世,海都之乱结束 |
元成宗授二哥答剌麻八剌长子、侄子海山总镇漠北,加强对海都、都哇的对抗。 同时命太师月赤察儿辅助海山统军,并给西北方向的北庭都元帅府(负责阿尔泰山周边)补充战马两万三千余匹。 |
经过三年准备,铁穆尔派军主动出击察合台汗王都哇并大胜而还; 又领军在阿尔泰山一线打败精锐的窝阔台系首领海都的主力,于次年二次击败海都于哈拉和林西南方向的戈壁沙漠。 |
十四日,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左右部诸王全部来到上都聚集。 在此以前,御史中丞崔彧得到传国玉玺,上面的文字是“受命天于,既寿永昌”,把它交给了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太后将玉玺授予了铁穆耳。而后铁穆耳即皇帝位,受诸王宗亲、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铁穆耳终得以继位为帝,由真金妃亲手授以新发现的传国玉玺,并于四月十六日正式登基,是为元成宗。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 |
二十二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
忽必烈把铁穆尔立为太子,并命他领军到蒙古高原,应对海都。 铁穆尔的即位,意味着黄金家族逐步改变了“忽里勒台”大会制度,开始采用中原封建社会的嫡传世袭制度。 这次“忽里勒台”大会是蒙古帝国帝(汗)位继承中的最后一次“忽里勒台”大会。 |
元世祖从郭守敬建议,役使一万九千多名兵士、五百四十多名工匠、三百多名水手、一百七十多名“没官囚奴”,共用二百八十多万工,开凿了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 这样,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连接 海河、黄河、 淮河、 长江和 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 |
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到临清连接御河(今卫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计役人工二百五十多万工。 |
海都、都哇等人再次起兵侵袭西北,已74岁高龄的忽必烈披挂上阵、御驾亲征。海都闻之,不敢再战而远遁。 |
元朝政府毁掉中统钞的印刷设备,不再印制中统钞。 |
忽必烈任命23岁的孙子,真金妻所生第三子奇渥温·孛儿只斤·铁穆尔为大将军,率军镇压东道诸王的叛乱,并一举击败了辽东叛乱。 |
白藤江大捷 忽必烈再次集中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汉军七万人,配备舰船五百艘,另辅以擅长丛林、山地作战的云南精兵六千人、黎族兵一万五千人,兵分三路,进攻交趾,主帅依然是脱欢。 白藤江方向,交趾人砍伐树木并削尖后插入江中,当元军战舰进入白藤江时,利用潮水下落之际,交趾人出其不意,发动猛攻,把元军船只驱至暗桩水域,致使元军舰船多数被木桩撞穿,交趾人趁机登船,全歼元军水军。 至此,元军三战交趾皆败。 |
忽必烈发行了新纸币——至元宝钞,1贯当中统钞5贯,等于是承认了中统钞的贬值。 2贯新纸币法定价值1两白银, 20贯新纸币法定价值1两黄金。 为了促进新纸币的流通,私人金银交易再次被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