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俊企图谋杀徐寿辉篡位,反被其部将陈友谅杀死,陈友谅与赵普胜合并,很快占据两湖、两广、闽浙等大部地方,成为南方起义军中实力最强者。 |
张士诚自高邮抵平江,改平江路为隆平府,并把它作为都城,以承天寺为王宫,设立三省、六部、百司,劝农奖学。 |
张士诚之弟张士德攻占平江府(今江苏苏州)。 |
天完政权在汉阳重新建都,徐寿辉命邹普胜为太师,命倪文俊为丞相,改元太平。 |
10日,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惠宗诏令鸩死脱脱于云南贬所,时年42岁。 |
蒙元政府为了镇压起义,唯有印制大量纸币才能应付军费开支的剧增,纸币贬值的速度超过了纸币印制的速度,纸币购买力一泻千里。 即便在蒙元的政治中心北京,用纸币都很难买到粮食,其他地方要么采用以物易物的方法,要么重新采用金银做货币。 元朝纸币终因极度贬值而被迫停止流通。 |
哈麻欲逐走其妹婿秃鲁帖木耳,反被秃鲁帖木耳先发制人,诉于元顺帝,元顺帝下诏将哈麻贬往广东,哈麻在被贬途中被人杀死。 |
张士诚苏州称王,周王 |
朱元璋率水陆大军攻克集庆(今南京) 朱元璋建康称“吴国公”,将集庆路改置为应天府 |
哈密谋反,赐死 |
朱标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 |
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实际上三人中只有朱元璋算是智勇双全,又有精兵强将和谋士,朱元璋实际上成了这一地区“宋军”的实际统帅。 朱元璋本不甘受制于小明王,但考虑到韩宋势力强盛,可借助其威势,遂以龙凤纪年号令军中。 |
郭子兴深恨孙德崖,为着交换朱元璋,受了惊吓,又忍着气,成天愤恨发脾气,得了重病,三月间不治死去,葬在滁州。 |
刘福通派人在砀山(今安徽砀山)夹河访得韩林儿,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建立政权,小明王亳州称帝,国号宋,年号龙凤。该政权的实际控制人为刘福通。 |
脱脱被革职,辗转多地软禁,先淮安路,后转移至亦集乃路,再徙至云南腾冲流放。后遭毒杀。 |
朱元璋写下平生第一首诗《不惹庵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恁哓哓问姓名。” |
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胡惟庸归附红巾军,颇受宠信。 |
四月,元廷命翰林待制乌马儿等赴高邮招安,张士诚不降。 五月,又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咬住、淮东廉访使王也先迭儿赴高邮招安,张士诚亦未降。 |
脱脱率元军百万攻打高邮,元顺帝受哈麻谗言蛊惑,下诏夺去脱脱兵权,高邮城下百万元军一时四散,多归附红巾军。 高邮战役元军不战自溃,是元末农民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各路农民起义军转被动为主动,重新掀起规模更大的武装起义高潮。 |
张士诚率盐丁起兵反元,在高邮称诚王,在高邮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 |
为避免几支部队在一起摩擦生事,朱元璋(27岁)把自率的700多人队伍交回郭子兴,而带领徐达等二十四名亲信离开濠州,南下定远。 |
东察合台汗国汗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正式信奉伊斯兰教,是新疆境内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可汗。 |
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
围困濠州城的元军将领死在军中。围困濠州达半年之久的元军被迫撤离,濠州解围。 |
郭子兴因得到朱元璋占领和州的捷报,派朱元璋做总兵官镇守。 |
因元丞相脱脱攻陷徐州,彭早住与彭大(彭早住之父)、赵君用带领余部奔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位蚌埠市东南)投郭子兴。 进城不久,赵君用就勾结孙德崖在大街上把元帅郭子兴给绑架了。郭子兴的部下和他的儿子害怕孙德崖,不敢反抗。朱元璋正在淮北地区与官军作战,听到消息,连夜赶回濠州,找到关押之所将郭子兴救出。 |
脱脱亲率大军攻破徐州,击败红巾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芝麻李被俘后押送大都,在今河北雄县附近被脱脱密令杀害。 |
初一,朱元璋至濠州城下,投奔郭子兴。 |
朱元璋(24岁)参加郭子兴红巾军 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深受郭子兴的赏识,把他从亲兵提拔为小军官,还把义女马氏嫁给了他。 这时候,朱重八才有了正式的名字,名元璋,字国瑞。 |
郭子兴的起义军攻克濠州,郭子兴自称元帅。 |
定远的地方大户郭子兴于当地举兵。周边数万贫民闻风而动。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社的带头大哥。 |
徐寿辉建国称帝,定都蕲水,立国号为“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 |
今江苏邳县人芝麻李(也叫李二,因在饥荒时用家中芝麻一仓赈济灾民而得名)等起兵,占领徐州,也烧香聚众,称红巾军。 芝麻李占领徐州后,尽有徐州附近州县。拥兵十万,截断黄河、大运河运输,让大都的物资供应陷于停滞。 |
刘福通逃回颍州,整顿部队,出其不意,攻占颍州、罗山、上蔡、正阳、霍山,分兵进攻舞阳、叶县等处。黄陵冈的河夫得了信号,杀了监工的河官,头上包一块红布,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就此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
初三,颍州的白鹿庄聚集了三千人,个个头裹红布,手持刀枪棍棒,聚义造反。领头者是颍州人刘福通和颍上人杜遵道、罗文素、韩咬儿等。他们颁布号令,祭告天地,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该是中国的皇帝。而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按理说,他也应该以复兴大宋国运为己任。于是,他们共推韩山童为“明主”,择定日期通告四方首领共同起兵。 |
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不料消息走露了,永年县的县官带领马快兵役,冷不防团团围住白鹿庄,韩山童脱身不及被擒杀,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在永年县境)。 |
大规模征派徭役治河成为民变导火索 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在被征派开凿黄河故道的15万民夫中,趁机以独眼石人的歌谣鼓动群众造反,与其信徒刘福通等聚众数千人,准备起义。 河夫开河开到黄陵冈,果然在当路处挖出一眼的石人,刘福通(贾鲁因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于国仇家恨,遂决心造反灭元)聚了三千人在白鹿庄,斩白马乌牛,祭告天地,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该帮旧主起义,恢复天下。 |
二十二日,贾鲁以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的官阶,亲自带领黄河南北诸路军民,共计十三路十五万名百姓,并两万名各族军士一道,开展治黄河工程。 |
左司都事武琪建议变钞,吏部尚书偰哲笃支持变钞,并提出了以纸币“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壹贯文省”指当时最大的面值,每张可兑换白银一两),钞为母而钱为子的方案。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批准了中书省的变钞方案,具体办法是:印造“至正交钞”(实际上是用旧日的中统交钞加盖“至正交钞”字样,故又称“至正中统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二贯,而至正交钞的价值比至元宝钞提高了一倍,两钞则并行通用。同时发行“至正通宝钱”,与历代旧币通行,使钱钞通行,并以钱来实钞法。 元至正年造中统元宝交钞,该钞始发行于至正十年(1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