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半夜,戚继光突然发病,家里人求他嘱托后事,他已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鸡叫三遍,天色将明的时候,这位老将军最后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终年61岁。 |
朱常洵诞生 其生母郑氏晋为皇贵妃 |
建州右卫古埒城主阿台骚扰辽东,举兵反明。 明朝驻辽将军李成梁派兵镇压阿台部,任用觉昌安和塔克世(觉昌安之子,努尔哈赤之父)为向导。 阿台之妻是觉昌安长子礼敦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堂姐) 明军在攻打阿台时,听信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挑拨,李成梁纵兵屠古勒城,觉昌安和塔克世一同惨死于乱军之中。 努尔哈赤(25岁)满怀忿恨返回故里,明朝赐给他攻打阿台时的三十道敕书和十三副铠甲,并允许他承袭建州左卫指挥使的职衔。 是役觉昌安和塔克世被杀,努尔哈赤以此责问明朝边吏:“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明使道歉说:“非有意也,误耳!”此即后来努尔哈赤起兵伐明之著名的七大恨中的第一大恨。 |
二十日,张居正逝世,一条鞭法终止。 |
张居正发布一条鞭法: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按亩征银。 废除了唐后期以来沿用已久的两税法。 |
福建的清丈工作完毕,清查出隐瞒逃税耕地二十三万亩。也就是说,不必增加赋税,只要把隐瞒逃税的那部分征收上来,就可以增加国库收入。此后清丈田粮的工作向全国推广,各省都查出了数量巨大的隐匿田地——规避赋税的田地。 从全国来看,清查出隐匿逃税田地一亿八千万亩,与清丈前的田地总面积五亿一千八百万亩相比较,增加了35%左右。 |
张居正上《归政乞休疏》,请求致仕,神宗下诏不准。 之后,张居正又上《再归政乞休疏》,说得更为痛切,坚持致仕。 他在奏疏中以身体多病为由,并委婉提出,这次致仕,只是暂时休息,如果以后国家有事,必当报效国家,在所不辞。 张居正在第二次上疏之后,就不再去内阁办事了,但是明神宗不准。 |
张居正通令全国,在福建省首先试行“清丈田粮”,目的是改变“田粮不均,偏累小民”的状况,所以又叫做“丈地亩,清浮粮”。 |
黄河崔镇决口 |
十三日,张居正父亲去世。 二十五日传到张居正准备丁忧(守制二十七月,解职,期满起复),明神宗(15岁)依赖张居正,下谕不许解职受制,称为“夺情”。 激起部分官员谴责反对,翰林院编修吴中行(张居正的门生)、检讨赵用贤(张居正的门生)、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等四人均降旨廷杖,解职。 |
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加强兵力围攻林凤。明朝乘机派人到菲律宾与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密谈,联合围攻林凤。 林凤苦战四个月,因粮械不继,于八月四日一夜间,率四十余艘战舰突围,直抵台湾,并重返潮州附近海域,战舰又增至一百五十余艘,势力复振。 后来因队伍内部意见分歧,林凤离开潮州,不知所终。 |
王杲(努尔哈赤外祖父)起兵反对明王朝在女真地区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结果兵败遇害,建州右卫遭到明军残酷掠杀,努尔哈赤也被俘,不久获释逃回家乡。 |
由于明朝以重兵围剿,林凤月率领战舰六十二艘,战士二千名(多数是农民和工匠)、水手二千名、妇女儿童一千五百名,共五千五百人,还带了大批生产工具和种子等,向吕宋岛进发,以应菲律宾人为驱逐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邀约。 他的部队曾进攻马尼拉获胜,击毙了西班牙驻菲律宾的总指挥。第二次进攻失利,撤兵北上到了邦阿西楠省(Pangasinan)的林加延湾(Lingayen G.),在那里建立了都城(包括住所、城寨、宝塔),自称国王,向当地居民传授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和手工艺。当地居民欢迎林凤,为他提供粮食、木材和其他必需品。 |
戚继光创制自犯钢轮火(类似地雷)。 |
张居正呈奏《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即“考成法” |
戚继光集车步骑军十万进行演习,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 |
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 于是,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
明穆宗病逝,朱翊钧即位明神宗(10岁),高拱、张居正为托孤大臣。 |
明穆宗与蒙古俺答部“隆庆和议” |
俺答征瓦剌迫使瓦剌奇喇古特把王妃绰罗斯氏所生三娘子献与俺答为妃,三娘子者,貌甚艳丽,已受袄儿都司聘。俺答夺取之,袄儿恚甚,将攻俺答。 俺答无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扯金之女偿之。 那吉怒,谓阿力哥曰:“我祖欺孙,夺孙妇与人。吾不能为若孙,吾行矣。” 遂与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关请降。
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与俺答汗发生矛盾,于是入关请求投降明朝。 于是围绕着是否接纳把汉那吉在朝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居正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接纳把汉那吉,同时认为这是一个改善蒙汉关系的绝好时机,不可轻易放过。 最后,穆宗采纳了张居正的意见,接纳了把汉那吉。 随后又以隆重的礼节把把汉那吉送到蒙古交给了俺答汗。 俺答汗见到孙子后欣喜若狂,上表称谢,表示今后永不犯边。 从此,明朝与俺答汗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敌对关系和对峙状态 |
黄河邳州决口 |
戚继光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 |
戚继光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 |
熊廷弼出生在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也就是今天武汉市武昌区近郊的农村。熊家本是南昌人,自曾祖熊道兴来到江夏,便定居于此。 |
由于明穆宗行为荒诞不经,徐阶经常劝阻他,穆宗十分厌烦。 徐阶很失望,于是上疏请求退休。 正好给事中张齐因为私人恩怨弹劾他。于是明穆宗乘机允许他退休回家。 朝中百官纷纷上奏章请求留下徐阶,但是明穆宗说什么也不同意。 |
戚继光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后改任总兵。率兵至青山口,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 |
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兵马。 |
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87岁。 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
海禁开放 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法商人)。 同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
明世宗朱厚熜病逝,其第三子朱载坖即位,明穆宗 |
戚继光率水陆军至梅岭,围剿海盗首领吴平,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 |
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 |
一百多个皇族包围了陕西巡抚府第,要求付给欠下的俸禄等一系列的“请愿”事件。 |
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攻克平海卫,升福建总兵,解仙游之围。 |
五世达赖册封 |
戚继光奉命入闽抗倭。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 |
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明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 明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 严氏势力终于垮台,徐阶出任内阁首辅。 |
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九战皆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 |
戚继光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撰成《纪效新书》,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三府参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