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议和 |
和珅18岁,顺利从咸安宫官学毕业。刑部尚书冯英廉兑现承诺,将自己17岁的孙女冯霁雯下嫁和珅,嫁妆2万两银子。 |
乾隆无意间发现永琰平时把玩的一把扇子上有题画诗句,落款为“兄镜泉”三字。永瑆自号镜泉,这字就是永瑆写的。当时乾隆龙颜大怒,专门训谕皇子们不得效法书生习气而疏于满人根本。 |
乾隆下令停止捐监制度。 捐监就是捐出身,即平民或生员通过出资报捐取得最高学府——国子监肄业的文凭。尽管它不像捐纳实职那样能直接当官,但是清朝明文规定,要想捐纳官职,首先必须具备贡、监生的资格。 捐监制度虽然对解决清廷的财政危机、缓解士人进阶的压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科举制度、社会风气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
缅甸桂家首领被杀,清缅开战 |
设伊利将军 |
十三日,刚从令妃晋升为令贵妃的魏佳氏,在圆明园的后宫寝院“天地一家春”内产下一子,起名永琰。 |
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在御午门举行了受俘仪式。 |
和珅父亲常保染病身亡,乾隆赐抚恤金5000两白银。 |
哈雷彗星“如约而至”,上一次被发现是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八月初一。 |
大小和卓处死 |
维吾尔族大小和卓之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 |
清政府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仅留粤海关——广州为唯一通商口岸,由“十三行”负责,并且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格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广州十三行图。十三行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牙行,垄断了清政府的对外贸易。 |
胡中藻、鄂昌(鄂尔泰之子)案 |
和珅的母亲在生和珅的弟弟和琳时因难产而死,和琳安然降临人世。和珅当时3岁。 |
二十七日,慧贤皇贵妃(高佳氏)金棺与哲悯皇贵妃金棺,一同随孝贤皇后梓宫奉移安葬于清东陵裕陵地宫。 |
二十七日辰时,孝贤皇后葬入裕陵。乾隆帝亲自护送至陵,并临视葬入地宫。从此,乾隆帝每次到东陵谒陵,都要到孝贤皇后陵,给孝贤皇后奠酒赋诗。 |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 |
四川总督策楞奉旨拟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二条,乾隆皇帝立即批准施行。 《西藏善后章程》废除藏王制度,明确肯定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 |
藏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欲谋逆叛乱,十三日,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以宣读圣旨为名,召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到驻藏大臣行署。 当藏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登楼以后,傅清早已安排人撤走梯子,在他们相见时,傅清突然拔刀将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杀死,并杀死其随从四五人。 但其党羽卓尼罗卜藏札什却乘混乱之机跳下楼,召集同党聚众围攻驻藏大臣衙署。由于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傅清受伤后自杀身亡,拉布敦也受重伤被杀。 |
二十八日,和珅在北京西城区驴肉胡同东口(今北京西城区西四北头条胡同东口)出生。 和珅的父亲名叫常保,满族人,钮祜禄氏。 |
乾隆皇帝的皇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爱新觉罗·永璜意外病逝。 |
莎罗奔投降 |
乾隆皇帝回銮到济南城,在城中受到百姓热烈迎驾,见到济南贡生张廷望的孙子,名永清,年方五岁,却能背诵乾隆皇帝登基前所作的《乐善堂全集》。 皇后在两个月前才丧皇子,因而触景伤情。原已疲惫的身心再加上旅途劳顿,使她不胜负荷,感觉身体不适。遂于济南一病不起。 |
二十五日,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乾隆亲临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等到后来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以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乾隆无不亲临致祭。 |
永璜(20岁)以大阿哥身份与三弟永璋(14岁,生母是纯惠皇贵妃苏氏),因在迎丧孝贤纯皇后时表现得不够悲伤,被伤心过度的乾隆斥责不懂礼节、不合体统,并被当场暗示取消立储资格。 |
十一日,富察氏在东巡途中病逝于德州,年仅37岁,距其皇七子永琮夭折不到三个月。这对乾隆(38岁)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亲自为其举行葬礼,并追谥她为“孝贤纯皇后”。 |
乾隆皇帝携皇后与皇太后第一次东巡到山东登泰山祭祀,之后并到曲阜祭孔。 |
二十九日,皇七子永琮因出痘身亡,未满两岁。乾隆赐谥“悼敏”,将这位小太子同他的哥哥端慧皇太子永琏一起安葬在了朱华山太子陵园内。 |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作乱 |
初八,富察氏(35岁)又为乾隆生下了皇七子永琮。 乾隆很喜欢这位皇子,称赞其为“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 |
准噶尔汗国爆发大瘟疫,噶尔丹策零(50岁)在伊犁染病去世。 |
乾隆皇帝为了报答侍奉自己二十年之久的爱妃高佳氏,在正月二十三日晋封高佳氏为皇贵妃。 |
二十五“填仓日”这天,高佳氏病逝于圆明园茹古涵今景区内的韶景轩。第二天乾隆就赐谥她为慧贤皇贵妃。为了悼念爱妃,乾隆帝写了多首挽诗。她的金棺暂安在静安庄殡宫。 |
元旦,正是佳节喜庆之日,未想到高佳氏竟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乾隆帝去看望她时,高佳氏语重心长地嘱咐乾隆帝要自爱,不要悲伤,当皇帝很不容易,情真意切,使乾隆皇帝很受感动。虽经全力医治,但病势日渐沉重。 |
鄂尔泰病逝,享年六十六岁。乾隆帝亲临丧所致祭,谥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 |
鄂尔泰病逝,享年66岁。乾隆帝亲临丧所致祭,谥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 |
乾隆年间,户部宝泉局设有东西南北四个铸造厂,匠人工役共有两千多人。朝廷以炉为单位,把铸造铜币外包给炉头包工包料,最终按产品跟朝廷结算工钱。 二十七日,炉头又一次克扣了工匠们的工钱,四个铸造厂的两千多人集体罢工,宝泉局见情形不妙,赶紧妥协,让炉头按正常工钱结算。 西、北、南三厂的工匠领到钱后,逐渐散去,开炉铸钱。但东厂内的翻沙工童光荣表示,要把过去欠的钱都补上才能开工,他鼓动工匠们继续罢工。工匠们是不齐心的,此时磨钱匠张文仓急需钱用,要先领了这次的钱复工。争执之下,童光荣失手砸死了张文仓。这下闹出了人命,童光荣自己也呆了。宝泉局的监督立刻拿下了童光荣,扭送到大兴县审讯。剩余的工匠气势已衰,陆续领了钱开工,这一天的罢工算是勉强平息了下去。 八月初七,北厂的工匠们再次罢工,要求将今年秋季的新账和过去两年的旧账一并清算了结,每炉每卯要二十八串工钱。宝泉局的监督几经开导,工匠们依旧不肯开工,一定要结算清工钱再开炉。到了十八日,西厂也开始罢工喧闹,随即南厂和东厂也都停炉观望。在现场的炉头和宝泉局官员见情形不妙,赶紧调兵镇压。出兵的是步兵统领衙门,工匠们也不怕,爬到厂区内的土堆上,用砖头瓦块反击。 由于人数众多,也不好大开杀戒,官员就下令对空鸣枪数声,吓住工匠后再围厂镇压。枪声过后,工匠们虽然不再喧闹,但仍旧不肯复工。事情越闹越大,户部官员担心事情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影响交工,最终决定将冬季的工料银两先暂借给炉头,令炉头如数发放。这笔钱计在炉头名下,以后慢慢扣还。工匠们领到了钱,这才开炉复工。 |
乾隆皇帝为庆祝太后钮祜禄氏五十岁生日,在太后由圆明园返回宫中那天,组织许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路边“瞻仰跪接”,一天下来,仅赏赐这些跪接之人,就花了银子十万两、绸缎七万多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