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冯云山推动着传教活动,并发展了众多信徒。 年初,居住在紫荆山的客家人生员(童试合格者)王作新逮捕了冯云山,不仅攻击拜上帝会所宣扬的众神灵,还在暗中以谋反罪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告发。 |
林则徐被重新启用,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镇压广西的农民起义。 |
洪秀全造访了在广州的传教士罗孝全(I. J. Roberts),并在其下以数月时间学习了圣经。罗孝全在听过洪秀全的异梦后也认为甚是不可思议。但当洪秀全提出希望受洗时,罗误解他是为了得到经济援助而拒绝了他。自尊心严重受损的洪秀全继科举后再度遭受挫折,离开罗孝全,去了广西。 |
林则徐接任陕甘总督一职。 |
清政府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这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
林则徐被流放,直至十二月至新疆。 |
魏源出版了世界地理书及海防书《海国图志》 |
年初,魏源在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基础上,广泛搜集中外著述,按区分国,增补整理,编成《海国图志》50卷,刊行于世,逾57万字; 1847年又增为60卷,刊于扬州; 1852年复扩成100卷,刊于高邮,近88万字,内容更为丰富。 《海国图志》成为当时中国最完备的世界知识汇编。 该书记述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地理、政治、历史、宗教、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以及分国地图。提出以夷制夷,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推崇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称赞瑞士,不设君主,不设诸侯。 |
二十四日(8月29日),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璞鼎查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英签定《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共十三条,内容包括: -中国割让香港岛; -开放口岸: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福州; -清政府向英国赔偿二千一百万圆,同时废除须经公行进行贸易的制度。 |
林则徐挚友魏源闻讯林则徐从重发往伊犁戍边,从扬州赶来相送。两人在镇江相会,林则徐将自己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其他有关外国资料交与魏源,嘱付他继续编纂,丰富相关内容。 |
林则徐受投降派的诬陷,被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戍边。林则徐离开居地镇海北上新疆。 |
24日,英军司令伯麦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将横档、大虎等各处炮台让给英军,关天培毫不退让。 25日中午,英军进攻。虎门之战分为沙角、大角之战、三门水道战斗和横档一线战斗。 26日晨,下横岛英军大炮向上横岛清军炮击,清军炮台、工事、军营多次被击中,清军逐渐陷入混乱。上午,英军出动伯兰汉号、麦尔威礼号等军舰,炮击清威远、靖远及沙袋炮台。清军炮火直射距离难以对英军舰船构成致命威胁,守军虽英勇抵抗,多次击中敌舰,但始终处于劣势。英军长时间的炮击,基本摧毁了威远、靖远及沙袋炮台的作战能力。英军随即进攻各炮台,至下午2时许,武山一带各炮台失陷。当英军攻占炮台后,关天培高声怒骂,视死如归,敌人在劝降无望的情况下,弹洞其胸而死。 |
5日英军进攻定海,第二天定海陷落,可直到7月17日,道光帝才收到林则徐的奏折。此时定海已陷落12天,而且信息完全不对称,胜败不分,对道光帝来讲完全是一场糊涂战。 |
英国的16艘兵船载炮540门,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和4000名士兵到达了中国南海海面,一场侵华战争开始了。 |
英国义律率军攻打广州,鸦片战争爆发 |
7日起,英议会下院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国鸦片商人赔偿案,经过3天的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多数,通过了内阁派遣远征军对华动武的提议。 |
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发表了演讲,强调在中国发生的禁烟运动已经使英国商人与中国的通商关系中断。她表示要关注这一“影响臣民利益和王室尊严的事件”。 |
水军提督关天培穿鼻之战击退英舰 |
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
初三(3月18日),林则徐发出两道谕帖: 第一道谕帖是给公行的,命令其在三日之内,让夷人出示甘结(保证书),汉文和夷文各一份,声明“嗣后永不敢带鸦片,如再夹带,查出,人即正法,货尽入官”。 另一道谕帖题为“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由于钦差大臣也不能直接与夷人接触,他将这道谕帖交给了公行。 |
二十五日(3月10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 |
林则徐在第五次觐见皇帝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烟毒泛滥最严重的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惩治烟贩,要求外商交出鸦片,下令包围商馆,断绝澳门与广州的交通,撤出雇员,停止中英贸易等禁烟措施,逼迫英、美商人缴出近2万箱鸦片。 |
十一日,林则徐上朝觐见道光皇帝,垂问三刻。 十二日,再次被召见垂问二刻。 十四日,道光皇帝下旨,对林则徐特加恩宠——紫禁城赐骑。 十五日,林则徐得到敕令:“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二十三日,林则徐焚香九拜,打开关防大印,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广东之行。 |
英国政府命令海军少佐曼特兰率军舰数艘赴中国。决意采用非常手段解决鸦片贸易安全问题,打开中国门户。 |
洪秀全(24岁)第三次去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了。第三次科考失败,他的心理再也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他悲愤交加,极度绝望,猝然病倒,是被抬回家中的。洪秀全这次病得很厉害,连续四十多天卧床不起。 |
二十二日(4月7日),荣禄出生 |
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教义所启发,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上帝,并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对上帝的理解,称之为“拜上帝教”(也称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 |
邓廷桢升任两广总督。 |
清廷增订《防范洋人贸易章程》八条,规定外洋护货兵船,不准驶入内洋,洋船在洋私卖税货,责成水师稽查,严禁偷漏等。 |
15日,外务大臣巴麦尊勋爵委任的首任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抵达澳门 21日,两广总督卢坤传谕广州行商,指示他们派员前往当地,查明该名官员的来华目的,并着他们转告该官员,要他务必遵守《大清律例》和贸易规则,而且不可擅进广州。 25日清晨两时,律劳卑擅自乘船抵达广州,并随即得到英商渣甸等的招待,入住十三行的英商馆。 26日,律劳卑指派下属,不经行商,直接前往城门投递一封寄给总督卢坤,说明来意的“公函”,内文则用了“平行款式”,更自称是来自“大英国”的“正贵大臣”,完全违反惯例。结果没有人敢收信。 29日,在行商伍敦元的斡旋下,律劳卑与卢坤原本是有机会在29日会面的,但随后律劳卑知道中方把他的名译成“劳卑”(大意指“辛劳卑微之人”)后,感到了自己和大英帝国的尊严受辱而加以拒绝。 30日和31日,卢坤下了两道谕令,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又着令行商重新向他解释贸易规则,如果行商不能确保律劳卑的离开,卢坤更恐吓会对他们处以极刑。 8月16日,卢坤命令行商准备停止与英商贸易。 8月26日,律劳卑雇人在广州各处张贴告示,内容除了指责卢坤外,更扬言清廷一旦停止贸易,最终受害的会是全中国人民。 卢坤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并在9月2日下令全面终止与英国的贸易。命令发出两日后,清廷撤走所有中国佣工,严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给,又派兵包围英商馆。 9月8日中午时份,律劳卑指派的三艘英舰正式启程,最初沿岸的晏臣湾炮台和附近的清廷水师发空炮示警,但是英舰没有理会。稍后时份,珠江两岸的大角炮台、晏臣湾炮台和横档炮台先后向强行前进的英舰发实炮一枚、两枚和三枚。而英舰则曾经开炮还击。 9月11日下午时份,英舰再次在虎门发动攻势,并和中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相方交战约35分钟,结果英方三人战死,五人轻伤,船身轻微损毁;相反,清廷的不少炮台则在战事中被命中摧毁。这次在虎门的连串海上炮战,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首次与西方列强发生的军事冲突。 卢坤随即将12艘大船沉于珠江河底,又从各地调动舰只28艘,士兵1,600人包围内河,形势立即逆转,英舰进退失据。 卢坤向英商承诺,只要律劳卑离开广州便可恢复贸易,律劳卑自知已经不获支持而决定退让。 9月21日,律劳卑一行人离开广州,26日抵达澳门。 9月29日,中英贸易重开。 10月11日,律劳卑因疟疾在澳门病逝(47岁)。 |
洪秀全(21岁)再次取得参加“府考”的资格,抱着一举成名显扬父母的信念,第二次到广州去参加秀才考试。 然而这次考试又失败了。这次考试失败对洪秀全的打击较大,其精神沮丧、愤世嫉俗的情绪难以自抑。 |
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䜣出生(道光皇帝第六子),与咸丰皇帝(奕詝)属异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䜣的生母静贵妃受皇后托孤遗命抚育皇四子奕詝。奕䜣与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无异于亲兄弟。 |
初九(7月17日),奕詝生于京师圆明园湛静斋,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初五,李鸿章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
道光皇帝 |
嘉庆皇帝于热河避暑山庄病逝,其子旻宁即位,道光皇帝 |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教会学校——英华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但那时的教会学校里并没有中国学生,全部是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在那里接受最初的汉语培训。 |
嘉庆皇帝带皇太子旻宁去盛京祭祖 |
13日,英国派阿美士德使团抵达天津,清朝要求阿美士德勋爵向嘉庆帝行三跪九叩礼,但是阿美士德勋爵只愿以“脱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双方在礼数上的分歧与争执使阿美士德使团未能入京,滞留于京师附近的通州。 嘉庆皇帝决定在8月29日于颐和园接见阿美士德勋爵。但当日凌晨,阿美士德勋爵坚持歇息,结果负责带领谨见的官员不得要领,唯有向嘉庆帝谎称英使生病。嘉庆帝以为英使傲慢,目无圣驾,大为光火,于是取消陛见,并下令驱逐使团离京。 嘉庆皇帝准许阿美士德使团沿大运河南下,沿途一直得到礼待,最后经由广州至1817年1月28日在澳门登船返回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