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 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
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被盐腌过的韦的首级被送到石达开阵前。 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 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
清朝官员以海盗嫌疑为由,对停靠在广州的鸦片走私船“亚罗号”登船检查,并逮捕了船员。 英国领事巴夏礼认为中方把香港籍“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降下来,是对英国的侮辱,向清政府提出抗议。 曾在鸦片战争时担任外相的英国首相帕尔姆斯顿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企图用军事压力来大幅度修改条约。 英国动员拿破仑三世治下的法国联合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亚罗战争)爆发了。 |
17日,杜文秀被推举为大元帅,建立政权。 用甲子纪年,改用明朝衣冠,旗帜一律用白色,以与清军相区别。 杜文秀把大理都督府改为大元帅府,大理新政权宣告成立。 |
“天京事变”六周后,石达开赶回天京,石达开谴责韦昌辉的滥杀行为,“独杀东王及其亲随即可,何杀众多兄弟?”两人发生口角,韦昌辉骂石达开,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石达开怒曰“今日之残局,汝自行解决,与我无关”,遂甩手而去。 当晚,韦昌辉欲杀石达开,预感到危机的石达开仅带数名随从逃出天京。而韦昌辉将留在天京城的石达开家人及部属全部杀害。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召集前线的太平军,要求天王洪秀全处决韦昌辉,否则将起兵进攻天京。 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 |
云州回民起义首领蔡春发营救杜文秀出狱,即在云南蒙化(今巍山)起兵,招募回彝民数千。 16日攻克大理。 |
2日清晨,接到洪秀全“诛杨秀清”密令的北王韦昌辉率三千兵众突袭东王府。 杨秀清被斩首,韦昌辉为防止东王余党复仇,将东王麾下的数千兵将屠杀殆尽。 韦昌辉还命人对天京的所有居民进行了调查,凡与东王有牵连者先后被杀。 天京事变 |
在指挥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名义传洪秀全至东王府。 洪秀全至东王府时,杨秀清高坐于上,假装天父附体,命令洪秀全“天父在此,跪下”。并责问洪:“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亦即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 |
二十三日(4月27日),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生于储秀宫。 咸丰八年(1858年),载淳的弟弟悯郡王早夭,其后载淳一直是咸丰皇帝唯一存活的儿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亲生儿子。 |
十三行街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寿终正寝。 |
太平天国北伐将领林凤祥与李开芳皆被俘,被处以死刑。北伐军被全面歼灭。 |
太平军及湘军在九江展开激战。石达开将湘军水师巧诱至长江沿岸的鄱阳湖,并封锁湖口。湘军战船陷于湖内,无法动弹,被太平军逐一击破,受到毁灭性打击。太平军还缴获了曾国藩的坐船。曾国藩在逃亡途中,不能忍受惨败的打击,欲寻自尽,侥幸被救。 |
回、汉豪绅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械斗,总督恒春乘机惨杀回民。 杜文秀在永昌回汉争讼中入狱。 |
此前在东王的专权下,天京除老人和病人外所有男女必须男居男馆,女居女馆的制度被废止。 |
湘军在湖南取得了与太平军交战的首捷,随后又相继在湖北、江西获胜,天京受到威胁。 |
1854年2月,湘军奉旨剿匪,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曾国藩说洪匪“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
上海爆发了以水手、船员和走私商人为中心的小刀会起义 |
太平天国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两万精锐部队以进攻北京为目标出发,开始北伐。 |
19日,洪秀全攻克南京,斩清两江总督陆建瀛和江宁将军祥厚。 29 日,洪秀全入城,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12日,洪秀全率太平军攻克武昌,毙清湖北巡抚常大淳。 |
太平天国还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女性科举,考取状元的傅善祥作为东王的秘书活跃一时。 |
美日签定《美日神奈川条约》 |
30日,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在攻克汉阳后,为攻取武昌,当天晚上就在鹦鹉洲至白沙洲、南岸嘴至大堤口之间架起两座总长近3000米的长江浮桥,速度空前。架桥方法是,先在汉阳江岸把两艘、三艘或四艘船连成一段一段浮桥单元,然后衔尾徐行江中,组拼成桥。 |
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联名发表奉天讨清檄文:“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号召打倒满人建立的清王朝,以显示太平天国政权的正统性。 |
初十,洪秀全在其38岁生日当天,在金田起兵,建太平天国,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 |
太平军占领了地处深山的永安州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完成了建设新国的雏形。 |
11日,广西贵县,客家与壮族和汉族的早期移民之间因为细小的争端而引发了激烈的武力争斗(这种土著与移民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土客械斗),失败的客家人走投无路,只得寻求拜上帝会的庇护。在这种混乱局面的掩护下,拜上帝会会众及其家人约一万人集结于金田村,开始了与清军的战斗。金田起义 广西桂平金田镇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将领住的木楼(干栏式建筑) |
十九日(11月22日),林则徐病死在广东潮州的普宁行馆(66岁)。 |
尽管林则徐年事已高,还身患宿疾,但身在家乡福州城中,福州离广西不远,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平反“拜上帝会”在广西发动叛乱。 |
25日中午,道光皇帝逝世 |
十四日(2月25日),道光皇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等公启匣,正式宣布: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同日午时,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 二十六日(3月9日),咸丰皇帝正式即位,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
秋,住在紫荆山的两名拜上帝会青年会员杨秀清与萧朝贵被“天父(耶和华)”与“天兄(耶稣基督)”附体,开始向会众宣谕神的启示。根据最近在伦敦发现的《天兄圣旨》卷一记载,耶稣基督第一次下凡时说,“朕是耶稣。有人欲来听旨者,通过萧朝贵,在尔面前讲”,接着又问洪秀全,“洪秀全弟,尔认得朕么?”洪秀全答,“小弟认得”,承认附在萧朝贵身上的灵魂即为耶稣基督。 《天兄圣旨》开头部分 |
在广西桂平县的紫荆山,冯云山推动着传教活动,并发展了众多信徒。 年初,居住在紫荆山的客家人生员(童试合格者)王作新逮捕了冯云山,不仅攻击拜上帝会所宣扬的众神灵,还在暗中以谋反罪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告发。 |
林则徐被重新启用,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镇压广西的农民起义。 |
洪秀全造访了在广州的传教士罗孝全(I. J. Roberts),并在其下以数月时间学习了圣经。罗孝全在听过洪秀全的异梦后也认为甚是不可思议。但当洪秀全提出希望受洗时,罗误解他是为了得到经济援助而拒绝了他。自尊心严重受损的洪秀全继科举后再度遭受挫折,离开罗孝全,去了广西。 |
林则徐接任陕甘总督一职。 |
清政府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这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
林则徐被流放,直至十二月至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