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盛京将军增祺命令新民府:“该头目(张作霖)投诚之心真切,命令你们认真查点,挑选其中精壮者250名留用,军饷由当地筹措。张作霖既然能够真心悔过投诚,当地绅商又能筹捐充军饷,实在是深明大义,值得表扬,批准请求照此办理。” |
春,陈寅恪(13岁)随长兄衡恪离金陵赴上海,以自费留学生的身份踏上了驶往日本的轮船。 |
戊戌变法失败后,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和 八国联军大举入侵, 慈禧携光绪皇帝及若干亲王大臣仓皇西逃,28日重新回到北京,历时共511天,横跨庚子、辛丑年,官方史学美其名日“庚子西狩”。 |
7日,晚清重臣、“中兴元老”李鸿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
12日,孔祥熙(21岁)到达美国旧金山留学。 |
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
顾维钧听从姐夫蒋昌桂的劝说,去考圣约翰书院。 在等待考试成绩时,他又去报考了南洋公学。 发榜时,他被两所学校都录取了,而他最终选了圣约翰书院,3月入学。 |
袁树勋出任上海道台。顾溶被推荐给袁树勋主理财政,“辟掌支应”。 |
14日,清朝改变态度下令镇压义和团,袁世凯对义和团进行了无情镇压而得到了列强的欢心。 在八国联军的监督下,清廷官军处决义和团拳民 |
15日,联军攻陷北京,“解放”了使馆守军。 之后联军又展开报复性袭击和掠夺, 日军行进到户部仓库,将库存三百万两现银、大量丝绸洗劫一空,事后为销毁罪证,放火将仓库烧毁。此后,日军转向内务府仓库,抢劫三十万白银、三十二石米。当时东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万朝报》曝光了此次马蹄银事件。 |
9日,在山西省城巡抚衙门西辕门前,毓贤杀死了传教士及家属共46人,包括15男20女和11名儿童。其中基督教信徒33人,天主教的主教、修士和修女共13人。 山西教案 |
21日,西太后终下决心,谴责列强“无礼横行”而宣战。 |
16日,清朝中央召开御前会议,讨论了义和团问题。 会议就把义和团看做“义民”还是“乱用邪术之乱民”争执不下,西太后慈禧言道:“法术不可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义和团支持论占了主流。 |
24日(己亥年腊月二十四日),宫中叫大起,老佛爷慈禧太后撇开皇上,自己于西苑仪鸾殿召见宗室亲贵、王大臣及大学士、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侍郎、内务府大臣等重要臣僚。 老佛爷降谕:“当初立载湉为帝,天下不满之声四起,只因穆宗同治皇帝无子,不得已而为之。皇上但凡稍具天良,都应日日思想如何孝顺报答。可是前年康党谋逆,意图围颐和园杀我,为皇上张目。载湉竟然赞成,实属大逆不道。现在我已经决定,另立他人为穆宗(同治皇帝的庙号)之后,元旦即行登基。” |
陈宝箴(陈寅恪祖父)去世,死前留下遗嘱“陈氏后代当做到六个字,不治产,不问政”,在此之后,陈家再未涉足宦海。 |
17日,联军炮轰天津大沽炮台。 |
大刀会波及山东西北部,改名神拳展开活动。 神拳和义和拳最终合并,诞生了更为正统的公众组织“义和团”。 义和团旗帜 |
钱均夫、蒋百里这对老朋友,年在杭州求是书院读书时以文字互契而结交。 |
袁世凯由户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
夏天,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是进士出身,在光绪年间任国子监祭酒,某日,王懿荣拉肚子了,太医给他看病,开的药方中有龙骨这味中药。家人把中药买回来后,略懂中医的王懿荣亲自查看药材。他惊奇地发现,这“龙骨”上有很多人工刻画出来的符号。金石学的功底让他断定,这些符号并不简单,应该是一种古老的文字。随后,王懿荣收购大量甲骨来研究,发现了甲骨文。 |
毓贤任山东巡抚。毓贤认为“民心可用”,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团。于是义和拳成了合法组织义和团,并授“毓”字旗。 |
光绪皇帝对变法的停滞感到焦虑,7日罢免了批评变法派的李鸿章的总理衙门大臣一职。 西太后慈禧命令荣禄在天津召集军队,准备对变法派进行武力镇压。 |
18日,谭嗣同访问了强学会会员、正在训练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请求他杀死荣禄并包围颐和园。 谭嗣同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袁世凯不答应,便和他同归于尽。 袁世凯觉察到谭嗣同誓死一搏的心情,当场答应合作。 然而,本来就是李鸿章弟子的袁世凯,当天就夜访荣禄通报了变法派的政变计划。 |
18日,康有为特意前往日本大使馆拜访伊藤博文,请求他劝说西太后慈禧支持变法。 然而伊藤博文态度冷淡,形式上的推辞使康有为深感失望,叹道“侯爵轻蔑敝国甚矣”。 |
20日,伊藤博文拜见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对伊藤博文以亲王礼节相待,高度赞扬他在明治维新上的功绩,并要求他协助改革,大胆提出意见。 然而,伊藤博文回答道,“皇上锐意变法。虽不知皇太后圣意如何,但唯恐皇太后与皇上意见一致才能成功变法”,言下之意判断该运动的成功率很低。 |
经贻谷参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 28日,维新志士谭嗣同(34岁)、康广仁(32岁,康有为弟弟)、林旭(24岁)、杨深秀(50岁)、杨锐(42岁)、刘光第(40岁)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被捕前他本有机会脱险,但他没有走,大义凛然的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知,请嗣同始。”,在狱中他从容不迫,常在墙壁上题诗明志。临行前,他高声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激动的像赴宴一样。 林旭被捕后,泰然自若,不时微笑,要杀头时,神色也没有变化。 杨深秀在狱中就写下了“络线到头真不悔,未知谁复请长缨”的豪迈语句。 刘光弟就刑时更是淡定自若,打死也不跪。 杨锐是张之洞安插的亲信,在变法形势严峻的时候,杨锐动摇了,感到了害怕,想抽身而退。被捕时他大呼冤枉:“我当差才5日,还没有上过一道奏折,就惨遭此横祸,我是冤鬼啊,临死前他还想向慈禧表明心迹,要申诉,可是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康广仁本来就反对他哥哥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他觉得有慈禧大权在握,毫无兵权的维新派容易致祸。被捕后他在狱中成天大喊大叫,用头撞墙:“天哪,哥哥债要用弟弟得人头来承担,又不是我做的!”。 谭嗣同、杨锐、林旭 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
15日,光绪皇帝召见杨锐,并授以密诏,要求杨锐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妥速筹商。 |
5日,光绪皇帝特别给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人以四品卿衔,担任军机章京,加紧推行变法。 |
20日,“百日维新”宣布终止(103天) |
21日,保守派发动戊戌政变 西太后慈禧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再次垂帘听政,并开始搜捕变法派。 康有为在英国的帮助下逃到香港、亡命日本。 逃到日本公使馆的梁启超在伊藤博文的指示下乘上日本军舰,逃过清军的追捕被送往日本。 谭嗣同拒绝逃亡,同被捕后处刑。 政变之后,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被保留下来,其余各种新政措施全被取消。“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
初四,法国使馆医生多德福诊断光绪皇帝无大碍,唯患血虚 |
初一,袁世凯奉诏觐见光绪皇帝,聆听圣训。 此次进京,是因为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有功,光绪皇帝下旨擢升其为工部右侍郎,袁世凯是来谢恩的。 光绪皇帝在召见中对袁世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好,此后你可与荣禄各办各事。” |
二十一日(10月6日),慈禧老佛爷下达诏谕:“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寅恪祖父),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著一并革职。” |
11日,光绪皇帝发动“百日维新”,颁布《定国是诏》,表示开展戊戌变法的决心。 |
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 |
5日清晨,父亲周贻能的长子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城内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 |
义和拳打出“顺清灭洋”的口号与教会和官兵战斗。 |
义和团山东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