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终于打败吕布,逐渐收复兖州失地。吕布、陈宫等落荒投奔刘备;张邈则在赴扬州的路上被部从所杀。兖州局面最终稳定下来。长安朝廷见曹操控制了兖州,也只好正式任命他为兖州牧。 |
南匈奴单于于夫罗死,其弟呼厨泉立,仍设王庭于平阳。 |
曹操再次东讨陶谦,一直打到琅玡、东海两郡。未料陈宫、张邈等乘曹操东征,背着曹操推举吕布为兖州牧。曹操得知后火速赶回兖州,但此时吕布已占了濮阳。曹操即带兵围攻濮阳,与吕布恶战,互有胜负,进入与吕布相持的局面。不久陶谦病死,他临死前将徐州牧给了刘备。 |
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及其母等不利,于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 后来,孙权跟着吴夫人迁往历阳县(今安徽和县),又迁往阜陵县(今安徽全椒附近)。 |
刘焉在朝中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征西将军马腾策划进攻长安,但密谋败露,逃往槐里。 刘范不久被杀,刘诞亦被抓获处死。议郎庞羲送刘焉的孙辈入蜀免受牵连。 此时绵竹发生大火,刘焉的城府被焚烧,所造车乘也被烧得一干二净,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刘焉不得已迁州治到成都。 因为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又担忧灾祸,不久便发背疮而死。 |
孙策投奔袁术后,命吕范将孙权等人接到住在曲阿的吴景(孙权的舅舅)处。 |
曹操的父亲曹嵩携带自己的金银财产前来投奔曹操时,在陶谦辖区被陶谦的部将害死。曹操迁怒于陶谦,便一心要寻陶谦复仇。 曹操留陈宫守东郡,自己率兵征讨陶谦。大军一开始所向无敌,很快打到陶谦的大本营彭城(今江苏徐州),陶谦亲率主力来战,还是不敌曹操,遂东走郯县(今山东郯城)坚守不出。曹操攻郯不下,为父报仇心切的曹操震怒之下大开杀戒,屠男女数万,血溅泗水。 曹操久攻郯县不下,粮食接济发生困难,而陶谦又得青州刺史田楷以及刘备的支持,只好暂时撤兵。 |
公孙瓒举兵杀死幽州牧刘虞,独占幽州。 |
董卓的残郡李傕、郭汜等举兵作乱,攻入长安,杀死王允,驱走吕布,在长安纵兵抢掠。 |
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死,袁绍便自行任命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刺史,而东郡太守一职则由臧洪去接任。 |
青州黄巾军以百万之众攻兖州,杀兖州刺史刘岱。 东郡官员陈宫以及素与曹操交好的济北相鲍信等见此形势,说服兖州官员,建议迎曹操(38岁)为兖州牧。 |
司徒王允命吕布杀死董卓,二人共掌朝政。 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
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以南二十里处的平川之上展开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达十万之众。袁绍此战击败公孙瓒。 |
夏,邓小平(16岁)远涉重洋,赴法国工俭学。 到达法国后,因生计所迫,他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 这一段经历,让他既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所迫,又体验到资本家对于普通工人的残酷剥削。 |
冬天,杨开慧夹着一个书包,来到湖南第一师范教员宿舍——妙高峰下的青山祠,不坐花轿,不备嫁妆,没有媒妁之言,“不作俗人之举”,同毛泽东在长沙结了婚。婚礼非常简朴:没有花轿、嫁妆,也不请客,杨开慧同毛泽民的爱人王淑兰和陈昌的爱人毛秉琴,忙着办了一席六块银元的菜饭,请了几位挚友象征性地吃了一顿“喜面”。 结婚直至1927年8月,整整七年,杨开慧一直紧随在毛泽东身边。不管是在长沙的清水塘畔,还是在武昌的黄鹤楼前,或是在上海,在广州,她总是精心细致地照顾毛泽东的饮食起居,不分昼夜地帮助毛泽东整理文稿,不遗余力地协助毛泽东发展党团组织,并时刻注意保护毛泽东的人身安全…… |
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 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 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 孙坚追击。黄祖的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长沙人桓阶曾被孙坚举为孝廉,在孙坚死后亲自去见刘表,要回他的遗体。 孙坚的侄儿孙贲,率领孙坚的旧部,扶送其灵柩。后投奔袁术,又被袁术上表推荐为豫州刺史。 |
春,蔡元培在北大首次招收女生,开创中国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
春,“黑山军”又围攻东武阳,曹操再次获胜 |
冬,曹操在兖州牧任上继续镇压黄巾军,在今山东长清一带与黄巾军作战,通过军事压力和谈判,说服数十万人投降。 他对降者不加伤害,并从降卒中挑选精壮者五六万人(一说三十万人),编成“青州军”,组建了一支新的属于自己的重要军事力量。 |
蔡邕逝世 |
二十三日,长安发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询问应对,蔡邕趁机劝说董卓放弃乘坐青盖金华车,董卓听从,改成“皂盖车”。 |
袁术部下的大将孙坚,也就是后来称霸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之父, 先在洛阳正南一百里外的阳人聚(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北),击破董卓的骑兵,斩其悍将华雄; 接着又在洛阳正南五十里处的大谷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破亲自出来迎战的董卓,董卓狼狈逃往洛阳以西二百里外的渑池县(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最后又在洛阳城下杀败董卓麾下第一员骁将吕布。 三战三捷,进入京城洛阳。为了躲避孙坚的兵锋,此前一直在洛阳坚守的董卓,不得不退到关中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
年初,胡景翼加入中国同盟会,与井勿幕、钱鼎等人和哥老会首领张云山等36人在大雁塔“歃血结盟,共图大举”。 |
春天,周恩来(12岁)告别两个弟弟和其他亲友,从淮安老家出发,随三堂伯父周贻谦出发北上,到东北随大伯父周贻赓来奉天省求学生活。 |
戴春风(戴笠)14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山县的文溪高小(早年称为文溪书院)。 |
春,毛泽东(17岁)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家里读书。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 |
秋,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东山小学除教经书外,还教授被称为“新学”的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毛泽东在这所学校里很有长进,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校长和教员们特别是国文教员的喜欢。国文教员贺岚岗见毛泽东对历史很有兴趣,买了一部《了凡纲鉴》送给他。 |
考入漳州府中学堂,改名张贞,字干之,并加入同盟会漳州支部。 |
袁绍等不顾反对,立刘虞为帝,刘虞并不接受,袁绍只好作罢。 |
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下,于洛阳城外击溃董卓,攻克洛阳,驱逐吕布,修复为董卓所破之东汉陵墓,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并得汉帝所遗之传国玉玺。董卓被迫退回长安。 |
活跃在太行山一带的被称为“黑山军”的黄巾余党首领褚飞燕率十余万众攻魏郡(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 袁绍派曹操迎战,曹操破“黑山军”于濮阳。 曹操获得“东郡太守”的称号,获得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的治理权,从此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势力大增。 |
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欲称帝。 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意指其图谋不轨)”。 刘焉称病,让朝廷将其子奉车都尉刘璋从京城派到益州,刘焉趁机将其留下。 |
十七日,董卓下令移都长安以避关东军锋,上至皇帝百官,下至上百万百姓,全都被迫匆匆上路。 又下令焚烧洛阳城中的宫庙、官府、民居,发掘城郊皇陵及公卿坟墓以掠取珍宝,弄得洛阳附近“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一座富庶壮丽的煌煌京都,顿时毁于一旦! |
初三,董卓下令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刘辩,毒死(15岁)。 因为山东反董卓盟军本来以扶持弘农王复位为由而起兵,后新的理由是:董卓杀害了皇帝,犯下了弑君大罪。 |
8日,兴中会成员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起义军初期连连得胜,队伍发展到两万余人。 结果,孙中山原计划从日本运送武器支援,但因日本政府阻挠而失败。起义军弹尽粮绝,被迫解散。郑士良逃亡香港,惠州起义失败。 |
关东州郡刘岱、孔伷、张邈、桥瑁和张超五支义兵起兵讨董。 曹操和鲍信、鲍韬兄弟,也在酸枣县东南三百里外的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南)起兵响应。 接着,王匡起兵于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袁术起兵于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本来,冀州牧韩馥恐怕袁绍起兵,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