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院召开会议,主张实行议会制度,这虽然违反醇亲王的意愿 |
湖南粮荒,长沙饥民成群结队到湖南巡抚衙门示威要求平粜救灾,被巡抚的无理答复所激怒,冲进衙门,砍断旗杆,吓走巡抚。后饥民暴动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毛泽东和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多日,对“谋反者”所受冤屈深感不平。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 |
27日,蒋介石的大儿子蒋经国出世,其母亲为毛福梅。 毛福梅经常向自己的朋友流露,她其实是过着一种对自己丈夫粗野性格的恐惧以及对自己常遭到的毒打提心吊胆的生活。 |
汪精卫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 |
月底,蒋介石从军校毕业了,下一步是上正规的军事大学,但在此之前,蒋介石到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驻扎在高田的野战炮兵第十九联队进行实习。 |
美国准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以资助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于是清廷主办官费生出国留学,来自全国各地630多名考生,云集北京城内史家胡同游美学务处报名应考,在诸多的考试项目中,英文及有关西洋学科由美国公使馆命题,国文与中国史地则由清廷学部命题。 最终只有47人榜上有名,程义法名列榜首,二至六名依次为邝煦堃[kuàng xù kūn]、金涛、朱复、唐悦良以及梅贻琦。47名被录取的新生全部集中到上海,由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率领,搭乘“中国号”邮轮启程赴美。 |
23日,李先念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九龙冲乡李家大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孙中山在芝加哥筹款期间,侨民梅彬林问及他的生日,孙中山回答道:“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 |
秋,毛泽东(16岁)复学,在韶山乌龟颈私塾就读,塾师毛简臣。当时,韶山冲李家屋场由外地回来一位维新派教师李漱清。他常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和爱国维新故事,宣传废庙宇、办学校,反对信佛。人们对李漱清的言论有各种议论,毛泽东赞成他的主张,并同他建立了师生和朋友关系。 |
夏天,陈寅恪(20岁)毕业于复旦公学,主攻英语,兼及德、法等语言,为赴欧美游学准备。 |
傅斯年父亲亡故。故旧侯主事不忍傅斯年埋没,带他去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再去北大读了三年预科。 |
醇亲王并未依照光绪遗嘱杀袁以谢罪,而是宣称袁世凯患足疾告假回乡疗养,从而解除了袁的一切职务。 |
2日,溥仪于太和殿即位,宣统皇帝
1908年清朝版图 |
14日,光绪皇帝病逝。 光绪皇帝临死之前,同意由他的兄弟醇亲王任摄政王,并让其设法处死袁,因为袁在10年前背叛了他的改革计划。 |
15日,慈禧逝世 |
10日,南开中学堂第一届学生经过四年紧张而繁重的学习毕业,梅贻琦(19岁)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直隶高等学堂继续深造。 |
25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退还所得庚子赔款余额给中国的议案(美国分得“庚子赔款”7%,受款3293万两,折合2400多万美元。美国在分得赔款后,自称“实应赔款”是1365万美元,也就是说多出1078余万美元。),同时授权总统“酌定适当的时间与方式”予以退还,以用作派遣留学生赴美游学之用。 |
袁树勋升任山东巡抚,顾溶仍为袁做事,“办外海拯济”。 |
秋,蔡元培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文学、心理学和美学等。 |
暑假,蔡元培便申请就读德国最有名的柏林大学,但因不能提供中学毕业证书而无法注册,于是只好离开柏林,前往莱比锡大学。 |
十岁多一点儿的宋美龄与姐姐宋庆龄一同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的萨米特镇以及佐治亚州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学校、维斯理学院就读。 |
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三个厂矿为骨干,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和唯一的钢铁煤联合企业。 |
1908年,他发表《人间词话》,用西方美学评论中国文学,提出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他说,人的一天恰如一生,都是由朝气落到暮气的过程,所以,王国维上午读经典考据,午后读史传,晚上则读些诗词杂记。 |
孔祥熙回国,与欧柏林大学的几位老师一起,开始在孔祥熙的家乡太谷县筹建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 |
23日,李天霞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县城(今上海宝山区)一个殷实商人家里。其父李霭亭在家排行老四,原先在吴淞镇经营米业,后来在上海四川北路海宁路西端开设“慎大米行"和南市三牌楼“宏大米行”。 |
5日,林彪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 |
6日,杜立三率亲随10余人来新民面谒招抚大员,正在丁忧的知县殷鸿寿。 杜起身告辞刚跨出里屋门槛,转身请殷委员“留步”时,话音未落,就被汤玉麟等几个彪形大汉抱住,按倒在地,摘下他的手枪,将杜立三捆得像个粽子似的。杜立三的卫队也被张作霖的人缴了枪,捆绑起来。当日晚,即在新民西门外枪毙。众亲随亦多被处死。 |
毛泽东(14岁)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间替父亲记账。虽然辍学,仍继续读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有一天忽然想到,小说书里有一点很特别,主要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这一点困惑不解。后来逐渐发现小说中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 这期间,毛泽东从表兄文运昌处借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一本为改良主义者冯桂芬所著《校邠庐抗议》。毛泽东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激起恢复学业的愿望。 同一年,由父母作主,毛泽东(14岁)娶罗氏(18岁)为妻。在他们结婚一年多后,罗氏因病去世。 |
清政府派驻德公使孙宝琦前往德国上任,蔡元培认识孙宝琦的弟弟孙宝瑄,于是请求他在哥哥面前疏通,谋求一个使馆职员的身份好去留学。 孙宝琦知道以后,慷慨地答应每月资助蔡元培三十两银子用作留学的费用,而且不需要去当使馆职员,让他专心学习。 商务印书馆这时候也跟蔡元培商量好,如果他在海外的时候定期帮忙编撰教科书,就会付他每月大约百元的酬劳。 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蔡元培把一切安排妥当以后,就跟着孙宝琦,踏上了德国留学之路。 |
春,蒋介石经军校选拔,注册进入东京振武学堂 |
春,同盟会东京本部派刘道一、蔡绍南回国“运动军队,重整会党”,准备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回到湖南,召集在长沙的革命党人蒋翊武、覃振等和会党首领龚春台等共三十八人举行会议,决定发动浏阳、醴陵、萍乡一带的会党和士兵举行起义。 蔡绍南联络龚春台等在萍乡上栗市以洪江会为基础,吸收哥老会等,组成“六龙山号洪江会”,筹划起义。 12月4日起义爆发,两万余人手持土枪土炮、大刀、锄头,向上栗市进发,清军望风而逃。接着,洪江会主力所在的浏阳、醴陵也先后发动起义,与上栗遥相呼应。 12月11日,起义在湘、赣两省军队袭击下失败,蔡绍南在转移途中被捕牺牲,龚春台转入地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才在长沙参与起义。 刘道一于12月下旬在长沙被捕,12月31日英勇就义。 |
秋,毛泽东(13岁)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塾师毛宇居。在这所私塾里,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毛泽东不很喜欢读经书,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 |
春天,蔡元培离开上海回到故乡,在绍兴学务公所担任所长,希望能推动绍属八县的教育事业发展。 他想办一所师范传习所来讲授科学知识,但在筹款时屡屡受到阻挠,于是又愤然辞职。 |
孙中山的同盟会在重庆建立了支部 |
蒋介石在浙江1000多人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60位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的一员。 |
27日,蔡元培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他积极开展工作,继续发展会员加入,其中就包括黄炎培和周怒涛等人。 |
顾维钧开始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生活。 |
20日,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发展为更完善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从此,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由全国性统一政党领导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