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由列宁倡导,为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在莫斯科成立。 凡参加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成立以后,在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
18日 巴黎和会开幕。 28日,中国代表在会上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 |
刘少奇的母亲和在家的两个兄长对他这种不安分守己的行为很不满意,生怕他在外面闹出乱子来。于是,他们决定早日给他完婚成家,利用家庭关系拴住刘少奇。待到一切准备停当,家里人谎称母亲病重,要刘少奇立刻从长沙赶回家中。到家才知道要他同邻村麻雀塘一位姓周的姑娘成亲。 迫于母命,又当着众多亲友的面,不得不勉强做完“拜堂”仪式。但刘少奇这时已经有了民主思想,坚决反对这桩包办婚姻,不等贺喜的亲友散尽,便在第二天清早匆匆离家返回长沙。 后来,刘少奇又多次写信和捎口信回家,表示不可能保持这一婚姻关系,并托表兄成秉真转告周氏断绝婚姻关系,劝她尽早改嫁,去得到自己的婚姻自由和幸福。但周氏出于封建礼教观念的束缚,不同意回娘家,只希望刘少奇以后能送一个儿子回来交给她抚养。 刘少奇很同情这位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1923年他同何宝珍结婚有了孩子后,说服何宝珍同意把大儿子刘允斌(小名葆华)交给周氏抚养,并把自己名下的三十亩地送给周氏。 几年后,周氏病故。 |
巴黎和会擅自把德国权益(山东)给日本。 消息传回中国,4日,北京爆发以学生为主体的“五四运动”,得到全国工人和商人的支持。 五四运动时北京大学游行队伍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高校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 |
11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休战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 |
16日,大总统徐世昌宣布停战,护法战争结束 |
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半年时间) |
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25岁)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插图],负责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的登记工作,月薪八块银元。由于工作关系,时常到李大钊处请教,读到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并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学生研讨各种新思潮的活动。这期间,曾与在京的新民学会会员,邀请蔡元培、陶孟和、胡适分别在北大文科大楼谈话,主要谈论学术和人生问题。还同北大学生朱谦之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 此时,毛泽东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成为挚友。 |
陈寅恪轻装乘轮入海,穿越太平洋,赴美国,入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印度哲学,跟随东方学大师兰曼教授学习梵文与巴利文,兼及印度哲学与佛学。 |
徐世昌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
于右任归陕就任靖国军总司令,胡景翼任第四路司令。 |
15日,毛泽东(25岁)和萧子升、罗学瓒、罗章龙、陈赞周等二十多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离长沙去北京。 19日 和罗学瓒等一行到达北京。后与蔡和森等八人住在距北京大学不远的三眼井吉安东夹道七号三间狭小的房子里。 八月间,毛泽东作出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计划,同萧子升等驻京主持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工作。 |
皖系政客已建立“安福俱乐部”,策划新的总统选举。冯国璋自知当选无望,于13日通电辞职。 |
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发表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苏俄政府将沙皇政府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概行废除,并将沙皇政府与俄国资产阶级强行掠夺、占有之中国领土及一切权益,全部归还中国人民。同时建议双方派出代表进行正式谈判,以建立友好关系。 这个宣言于1920年4月间在中国报刊上公开发表。 |
归国四年的陈寅恪终于获得了江西省官费的资助,欧战硝烟未散,遂按照当时在哈佛大学攻读的表弟俞大维的建议,决定先赴美国,入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印度哲学。 |
毛泽东(25岁)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 |
毛泽东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
在段祺瑞操纵下,中日政府秘密订立了所谓“共同防敌”的军事协定。 16日,中日签署《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共十二条)及其《说明》; 19日,签署了《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共九条)。 依据协定,日本军队可以在进行反苏战争的名义下任意进入中国的领土、领海,占用中国的各种设施,中国当局必须与日军合作,并提供一切方便条件,包括由日本支配中国的军队。 这就为日本帝国主义出兵侵占东三省北部及中东铁路提供了条约依据。 |
21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等学校的进步学生一千余人,以及来自天津的学生代表,结队前往总统府请愿,要求废除同日本签署的军事协定,“反对向日借款”,“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 |
15日,周树人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首次用鲁迅作为笔名,这是国内首次发表的白话文小说,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了高潮。 |
28日,南军马济部攻占湖南醴陵。南北军在醴陵一带进行拉锯战。毛泽东(25岁)组织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的警备队,并任队长,带领同学们护卫学校。 |
14日,新民学会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召开成立会。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李维汉等14人。会上讨论通过了由毛泽东、邹鼎丞起草的新民学会会章。选举了干事。新民学会的会务由毛泽东主持。会章规定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会员守则为“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会议推选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由毛泽东主持。 新民学会成立之初,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向上、互助的团体。“五·四”运动后,由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会宗旨被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新民学会的一个转折。 |
23日 段祺瑞重组内阁,决定对川、湘、粤各省用兵计划。第二次南北战争开始。 26日,北军占领长沙。 27日,张敬尧被委任湖南督军。 |
张敬尧任湖南省督军后,在任期间实行残暴统治,纵兵劫掠、摧残教育、强种鸦片、滥发纸币,被湖南人民称为“张毒”。 |
胡景翼部营长张义安在三原起义,胡景翼于27日赴三原与曹世英共组陕西靖国军,分任右、左翼军总司令,发布反段倒陈檄文,从东西两路围攻西安。 |
15日,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烈赞扬十月革命,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17日,湘粤桂联军与北军王汝贤、范国章部在湘潭交战。在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在第一师范附近徘徊。 这时,毛泽东以学友会总务的名义,把学生志愿军组织起来,布防学校周围山头。当溃军向北移动时,联络警察分所,利用他们的真枪射击,志愿军放鞭炮助威,高喊“缴枪没事!”溃军不知虚实,惊慌失措,纷纷缴械,由商会出钱遣散。全校师生议论说,“毛泽东浑身都是胆”。 |
15日,北洋军阀段祺瑞辞国务总理职。 同日,湘督傅良佐同省长周肇祥自长沙出逃。 |
林长民(林徽因父亲)因北洋政府的官场斗争,被迫辞去司法总长一职。 |
周恩来在友人资助下,从天津乘坐轮船前往日本留学。 周恩来和留日同学在东京合影 |
段祺瑞因粉碎“张勋复辟”有功,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 段祺瑞重任内阁总理。曾与他有隙的黎元洪只得辞职,由副总统冯国璋继任大总统职。 |
湖南督军谭延闿被迫下台,北洋政府总理段棋瑞派他的亲信、原陆军部次长傅良佐接任湖南督军。 这时由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正风起云涌,护法军由南向北推进,北洋军派兵顽抗。 十月,战火烧到湖南,南北两军在长沙大战。 |
14日,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日,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所谓“法”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护法军攻打北洋军 |
1日,张勋等“复辟派”请出了住在故宫中的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重登大宝”,宣布中国重新成为“大清帝国”。 |
1日,张勋发动政变,将前清废帝溥仪拥上皇帝宝座,宣布清朝复辟。 溥仪发布了“即位诏”,复辟有功的张勋被封为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 |
12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攻入北京,解散国会,“讨逆军”赶走黎元洪和张勋,张勋、康有为等人纷纷逃走,一幕复辟丑剧到此收场,恢复共和。 |
26日,周恩来(19岁)毕业于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典礼,获得“国文最佳奖”。 |
驻在徐州的军阀张勋利用黎元洪、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在黎元洪请求下,以在黎、段之间进行调停为名带兵入京。 12日,黎元洪在张勋的要求下,宣布解散国会。 但张勋并不打算当黎元洪的保护神,而是主张清皇朝复辟。 在康有为的合作下,在清朝遗老旧臣们的簇拥下,张勋决定支持帝制复辟。 |
湖南督军谭延闿原计划1916年秋天,准备在长沙开办陆军讲武堂,培训军事人才。由于校舍迟迟落实不了,陆军讲武堂拖到1917年3月才正式开学。刘少奇求助他的哥哥刘云庭,借用他的一个刚刚退伍的朋友刘丰生的证件,去报考陆军讲武堂,并顺利通过考试,并立刻结束在驻省宁乡中学的学业,前去报到入学。长沙陆军讲武堂学制一年半,头半年补习文化,然后接受军事教育。刘少奇顺利地学完了文化课程,接着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军事课程。 后10月,因护法军和北洋军长沙大战,陆军讲武堂被迫解散,刘少奇只得在家里自修中学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