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前,中共中央遵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已将所有机关陆续由上海迁到广州,准备在这里与国民党中央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 会上,张国焘和马林唇枪舌剑,谁也不能说服谁。马林批评张国焘仍保留中共“二大”时的“左”倾思想,轻视国民革命,反对加入国民党;张国焘则指责马林犯了右倾取消主义错误,企图取消中共的独立。 陈独秀对马林的支持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议决案》,其中明确写道:“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
7日,梁思成、梁思永兄弟从学校回到家中。他们要去长安街与同学们会合,参加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 刚骑到南长街口,一辆小汽车急驶而来,从侧面撞上了梁家兄弟的摩托。摩托车被撞翻了,呜呜地吼叫着,轮子在空中转动。思成被压在摩托下面,昏了过去,思永被摔出去老远。这是北洋军阀金永炎的汽车,他是大总统黎元洪的亲信、陆军部次长。金永炎坐在汽车里,目睹了自己司机肇事的全过程。他皱着眉头,命令司机开车离开这里。 金永炎知道被撞者是梁启超的儿子后,亲往医院探望,表示道歉并承担了医药费。但梁思成左腿股骨头复合性骨折,脊椎挫伤,导致左腿就比右腿短了一厘米,跛足和由于脊椎病弱而装设背部支架的痛苦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
7日,袁世凯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国耻纪念日,北京学生进行游行示威。 |
刘少奇和湖南姑娘何宝珍(21岁)结婚。 中旬,刘少奇、何宝珍在工人俱乐部举行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 |
1日,孙中山宣布正式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他本人任最高职务——陆海军大元帅。 |
17日至20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其“旅欧支部”,在欧名称定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其中规定:凡旅欧中国青年愿加入本团为团员者,必须对于共产主义已有信仰。章程还明确说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 |
21日,孙中山在滇桂军打败陈炯明叛军之后重返广州。 |
20日,张国焘离开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远东局维经斯基和赤色职工国际负责人罗佐夫斯基等人汇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过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 当时在海参崴的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局长维经斯基颇有微词,在写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的报告中,维经斯基说:“……张国焘不知为什么被派往莫斯科去报告罢工情况。在他往返莫斯科的这两个月里,他本来最好应该待在汉口和北京,组织工会的剩余力量。向莫斯科报告罢工的情况本来可以用书面形式,或者甚至可以从海参崴发电报,这要比张去莫斯科花费少得多,而且不会使党和工会的一位领导人在这样重要的时刻离开工作岗位。” |
正在莫斯科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负责人陈独秀复信给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议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执行委员会,还对青年团组织在欧洲的行动方略作出了指示。 |
26日,苏联原驻柏林大使越飞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孙越公报》,双方表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或苏联模式的社会制度的条件,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公报再一次宣布苏联放弃在中国的任何特权,但仍保留中东铁路——这条铁路是俄国人1917年得到的。 |
21日,孙中山返回广州,恢复了他的军政府。 |
张灵甫考入北大历史系,期间同第一任妻子邢勤英结婚。 |
秋,李达突然宣布退出了中国共产党。 他退出共产党的决定,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李达认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过于注重实际工作的推进,而忽视了对理论的深度研究。他曾表示,党内的主张是“要求马克思那样的实践家,而非马克思那样的理论家”,这一观点显然与李达的理念有所冲突。李达始终认为,理论研究和传播同样至关重要,不能仅仅着眼于实际的操作。他希望通过更系统的理论研究来推动马列主义的传播与发展。与党内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不合之后,他毅然做出了退出的决定。 其次,李达选择退出共产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态度。当时,中共与国民党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决策使李达感到难以接受。实际上,这一决策是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做出的。当时,孙中山希望与苏联建立合作关系,而共产国际认为,通过与国民党的合作,刚刚起步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借助国民党的力量,更好地壮大自己。在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上,会议集中讨论了这一问题,最终决定推动国共合作。然而,李达并不认同这一策略,他并不愿意加入国民党,也不认为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共产党。最终,他因理念上的分歧选择了退出,认为党内已无法继续共同奋斗。 第三个原因则涉及到李达与陈独秀的个人矛盾。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人物,曾深刻影响了毛主席以及无数共产党员的思想。然而,陈独秀强硬的领导风格也让许多人感到不快。李达就曾因为陈独秀的独裁做风与他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在1923年中共三大的会议上,李达因无法忍受陈独秀的专断,再加上性格上的不合,最终与陈独秀发生了争执。李达在此后的时间里宣布退出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不再与陈独秀共事。 李达在退出后依然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并与许多共产党员保持联系,其中包括毛主席。毛主席对李达的学术成就十分赞赏,并称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自己至少读了十遍,并将这本书列为党的高级干部的必读书目。 李达 |
秋,“日本天胜娘魔术团”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爱普卢戏院”公演。李天霞为此着魔每晚必看,尤其欣赏“催眠术”表演,为此拜魔术团的田岩夫为师。 每天中午田岩夫和几位日本少女来李家传授技艺,直到一个月后她们演毕回国,学费交了200元,可是招待吃饭送礼却花费2000元。 “催眠术”学会了,也为李天霞日后研究与高级心理学融合运用奠定了基础。 |
夏天,陈寅恪先生的生母俞明诗、长兄衡恪相继谢世,家中生活日渐艰难。 |
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代表陈独秀、青年团代表刘仁静、工会代表王俊出席会议。 尽管刘仁静在报告中乐观地认为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已经增长,并极力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承认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是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正式形式,但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拉狄克仍以教训的口吻使陈独秀看到自己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多么渺小。 |
许崇智军队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于15日进抵广州,陈炯明不得不躲藏起来。 |
朱德到达德国,在德国柏林会见周恩来后,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
旅欧少年共产党召开会议,会上举行了总投票,决议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改选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王若飞、周恩来、尹宽、陈延年五人当选为委员。 |
刘少奇在安源大罢工结束后到长沙向区委汇报工作。毛泽东、杨开慧了解到安源缺少女干部特别是文化教员,便分配何宝珍去安源工作。何宝珍随刘少奇来到安源,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教员,还兼任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 |
许崇智战败后,率其余部逃到福建。13日,许崇智占领了福州,孙中山立即给予嘉奖,并任命他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 |
月初,在粤汉铁路、汉阳铁厂工人罢工的影响下,安源工人群情振奋,纷纷议论准备罢工。毛泽东这时再次来到安源,考察后认为发动罢工的条件已经具备。他立即写信通知正回醴陵老家探亲的李立三迅速返回安源,又果断地将正投入粤汉铁路罢工活动的刘少奇调往安源,以加强那里的领导。9日,李立三回到安源。11日,刘少奇也赶到了。 |
9日,粤汉铁路武汉至长沙段三千多工人全线罢工,要求当局撤换虐待工人的工头和提高工资。 10日,郭亮在岳阳率领工人卧轨拦车,粤汉铁路顿时全线瘫痪。斗争进入高潮。 |
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马林和翻译张太雷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马林提出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一个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绝不能有社会主义的革命,而且现在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其所能起的作用都还很小。 第二,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它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 第三,孙中山先生可以而且只能容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绝不会与中共建立一个平等的联合战线。 第四,中共必须学习西欧工会运动中共产国际所推行的各国共产党员加入社会民主工党工会的联合战线的经验,中共须尊重共产国际的意向。 第五,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既可以谋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以使国民党革命化,尤其可以影响国民党所领导的大量工人群众,将他们从国民党手中夺取过来。 当时中共中央五个委员: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都一致反对此提案,其主要理由是:党内联合乃混合了阶级组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 最后,国际代表马林提出这是共产国际已经决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是否服从国际决议?李大钊解说:如果参加到国民党内,既实现了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要求,又能为党的活动找到更加宽阔的领域。所以,有条件的加入还是可行的。 于是,中共中央为尊重国际纪律遂不得不接受国际提议,虽未形成文件,但事实上,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
6日,许崇智率领讨伐军打败陈炯明失败。 9日,内线报告有人要阴谋杀害孙中山,英国“永丰”号军舰同意将孙中山及其不多的追随者送往香港,再从那里去上海。 |
马林在与孙中山第二次会晤后,正式建议中共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尽管中共党内存在强烈的反对意见,但中共弱小并力量单薄,基本为共产国际所控制,这一建议还是执行了。孙中山表示欢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
月末,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协助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可以视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起点。 |
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的与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民主派实现联合的态度,并且指出,这种联合并不是“合并”,无产阶级还“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共产党旗帜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 相较中共“一大”时,与会代表还决定不与任何党派发生关系,这确实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
在巴黎西郊的布伦森林,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 周恩来与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萧子璋、刘伯坚、傅钟等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代表共18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共开了三天,通过了组织章程,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三人,即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赵为书记,周负责宣传,李负责组织。 会议还决定出版机关刊物《少年》,由周恩来负责筹办。 《少年》月刊创刊于1922年8月1日,编辑部设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小旅馆内,那里同时也是旅欧少共中央执委会的办公处。 |
16日,陈炯明倚仗北洋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公然派他的部队炮击孙中山的官邸,企图谋害孙中山。 陈炯明曾向他的部下许诺,如果能杀死孙中山,则犒赏20万美元,他还要洗劫广州城三天。 孙中山逃到停泊在黄埔港的英国“永丰”号军舰上。 蒋介石闻讯立即由沪南下,继续追随孙中山。 他们在舰上待了56天。舰上闷热难熬,又缺乏食物和淡水。一到晚上,蒋介石就上岸寻找食物,天亮则回到舰上睡觉或在甲板上警戒。 |
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分撤回原防。 自19日,直奉双方开始军队撤退,第一次直奉战争终结。 |
胡景翼随冯玉祥进军河南参加直奉战争,战后所部被编为陆军第二十四师,驻防京汉路北段。 |
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便在广州开幕,至10日结束。 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和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出席会议并指导。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及四个议决案。 选举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书记。 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少共国际,正式成为少共国际的一个支部。 这一决定意味着,在确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前面。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是在同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 |
5日,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败退关外。 直系取胜后,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 |
在长沙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长沙市小吴门外比较僻静的清水塘二十二号,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也住在这小平房里),书记是毛泽东。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也由毛泽东兼任主任。 |
1日至6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来自广州、香港、北京、天津、唐山、长辛店、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等地的工会代表共一百七十三人出席,代表全国一百多个工会,二十七万会员。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等,有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也有招牌工会,甚至还有工商混合组成的团体。 大会第一天,全体与会代表和广州市工人群众五万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 |
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 |
21日,粤军高级军官、蒋介石的朋友邓铿被暗杀。陈炯明涉嫌很深,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指控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