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红二、六军团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 |
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成立西北局。 至此,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 |
九日,胡汉民与其妻兄、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陈融在广州下围棋,因构思过度,突患溢血。 于十二日晚上7时40分逝世,享年57岁。 |
中旬,张国焘同意北上。 |
钱学森(25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
蒋介石视察西安,张学良扣押,求其同意国共合作,联合抗日 |
20日,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五省自治”,请吴佩孚上台当傀儡,冀察政务委员会聘吴佩孚为高等顾问。他坚决拒绝。 |
13日午后,被孙传芳俘虏后处决的施从滨之女施剑翘,隐姓埋名十年终于在孙传芳修建的“居士林”中用勃朗宁手枪三发子弹刺杀了杀父仇人孙传芳。 |
红军在百丈战役中遭受挫败,四方面军指战员逐渐认清张国焘的南下方针是错误的。 |
19日,改编成陕甘支队的红军终于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完成了北上抗日的二万五千里行程,长征胜利结束。 |
5日,张国焘在松冈附近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但一直不敢对外公开宣布。 朱德和刘伯承像被软禁,被派到前方部队去。 |
10日,张国焘背着党中央密电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党中央果断决定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转移,脱离险境,先行北上。 |
15日,张国焘在阿坝格尔登寺召开中共川康省委及红军中党的活动分子会议,诬陷中央率一、三军团北上是“逃跑主义”,鼓吹南下。他还伙同他人一起逼迫朱德当众表态。 17日,张国焘发布南下命令。 |
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公开对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挟制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所部南下,并另立“中央”。 |
中旬的一个夜晚,张国焘派人将曾中生秘密杀害于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时年35岁。 |
月初,中央军委决定将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朱德和张国焘一同指挥左路军。 |
6日,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村一个藏族农民家里,属于藏族聚居的安多地区。 |
张国焘在看到红一方面军兵力比红四方面军少得多时,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他迟迟不指挥四方面军北上,反而致电中央提出另一套主张,并要求首先“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18日,为了顾全大局,维护两大主力红军的团结,中央政治局接受周恩来的提议,将周原任的红军总政委职务改由张国焘担任。 |
31岁的顾顺章被秘密处决,死于苏州监狱。 |
中旬,毛泽东率领,朱德任总司令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
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北上开辟川陕甘根据地,通过了北上抗日的决定。 29日,中央军委拟订《松潘战役计划》。 懋功以北通江县两河口 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两河口会议精神做出的决定 |
此前部队在会理休整时,林彪写信给中革军委要求改换领导。林彪信的大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四川会理召开。会理会议批评了林彪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的正确,并表示了对毛泽东的军事领导的充分信任。 |
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抢渡金沙江。红军分三路抢渡:红一军团抢占尤街渡;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抢占皎平渡。 3日在皎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国民党守军,并击溃了川军两个团的增援,俘敌600余人,控制渡口。由于洪门渡江流太急,龙街渡江面太宽,飞机低飞骚扰,两处均不便渡江。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及央军委纵队全部由皎平渡过江。 至9日,红军主力在皎平渡依靠7只小船全部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红九军团也在东川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金沙江。至此,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把尾追之敌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 |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 会上,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其主要观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他以客观原因来掩盖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接着,周恩来作了一个副报告。他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对这一错误,周恩来主动地承担了责任,并对李德、博古的错误提出了批评。 在这次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决定仍由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会后,朱德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一道指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遵义会议会址 |
年初,国民政府决定,由梁思成担任山东曲阜孔庙修缮和养护工程的首席顾问。 |
顾顺章叛变“有功”,却并未得到重用。在中统头子徐恩曾看来,他毕竟是从中共叛变而来,不委以重任,不赋予重要实权,招致顾顺章不满。顾顺章跟军统头目戴笠眉来眼去,更使徐恩曾恼怒。这样,徐恩曾以“不服从命令,企图别树一帜”的理由,下令处死了顾顺章。 |
孔祥熙宣布: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集中掌控货币发行权,发行法定统一货币,简称“法币”。 |
胡焕庸提出“胡焕庸线”,即“黑龙江瑷珲-云南腾冲”,中国人口96%在此线东南 |
17日,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周恩来找上门去说服李德,两人发生了大的争执,最后不欢而散。 18日,周恩来在黎平城里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会上,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西进贵州的意见,李德则一再反对,阻挠会议通过相应的决定。极有修养的周恩来实在忍无可忍,他站起身,对着既不懂军事又不懂中国国情、历来瞎指挥的李德愤怒地拍起了桌子,吓得中途进来冲开水的警卫员站在一边发愣。这是周恩来少有的一次以拍桌子来表示对对方愤怒的行动! 尽管黎平会议上李德也怒火冲天,但在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坚持下,会议还是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由于中央领导人内部仍存在大的争论,会议还决定到贵州遵义后再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军事指挥上的经验和教训。 |
11日,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到达湖南通道县城。 中央负责人之间在红军战略行动方向上发生了重大的争论——是北上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还是西进转向贵州建立川黔根据地。 博古、李德仍旧主张北上湘西的方针,而毛泽东提出红军必须西进。 周恩来和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人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李德见没有多少人听他的,愤然离开会场。 北上的路上,有蒋介石早已布下的五六倍于红军的重兵,去那里就等于钻进蒋介石的口袋,红军必亡无疑;西进,则是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贵州山区,红军可以摆脱围追堵截,得以生存。 |
由于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占领瑞金,红军被迫长征。 10日,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离开瑞金,踏上了在中国军队史上极少有的且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的征途。 |
钱学森(23岁)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门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留学生,被指派学习航空专业。 |
美国突然通过《白银收购法案》,开始在国际上大肆收购白银,致使白银价格快速上涨。 这对中国经济是一记重创,因为国际银价上涨,国内白银向外走私有利可图,由此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白银外流。 短短三个月内,白银净流出达2亿两,国内工商业因此元气大伤。 |
张国焘以“右派首领”等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对他长期监禁。 曾中生在遭禁期间系统地总结红四军反“围剿”作战的经验,写成《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军事理论著作。 |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而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李德到达中央苏区后,采用错误的战略战术予以应对。 |
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8月1日这一天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
“长城抗战”开始。 |
国民党政府将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三县和河南的固始、商城二县的边境地区之一部,划归一起,建立了以当时驻军将领卫立煌名字命名的“立煌县”。 |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第二个孩子,梁家的长孙,诞生。起名为“从诫”,一是纪念宋代的建筑学家、《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再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子承父业,成为出色的建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