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解放军攻克新保安,傅作义的第35军全军覆灭。 |
11日,毛泽东致各中央局、各前委负责人电中说:9、10两个月的胜利,特别是东北及济南的胜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任务估计再有一年左右就可以完成了。 |
13日,蒋介石的幕僚长、总统府国策顾问,被称为被称为“领袖文胆”和“国民党的第一支笔”的陈布雷服安眠药自杀,结束了自己21年的从政生涯。 陈布雷的自杀给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很大的震动,国民政府极力掩饰陈布雷自杀的真相,把陈布雷自杀说成是“感激轻生”,以死报国。 陈布雷遗书 |
16日夜,国民党第六十军中将军长曾泽生,于辽沈战役关键时刻,动员并率领所部在长春市举行了战场起义。 |
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集了一次扩大的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开幕式的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打倒国民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大约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根本打倒国民党。 |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在与解放军作战失利后装扮成小商人逃遁到寿光县(今山东寿光)一个村庄,在一座桥下解手时,他习惯性地使用了美国进口的高级卫生纸。当时在中国很多地区,人们上完厕所后还是就地取材,用树叶、秸秆、土块啥的,所以这雪白的卫生纸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警惕,随即向解放军报告了这一情况。解放军“顺纸摸瓜”,最终擒获了王耀武。 |
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打响了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命令6个纵队加4个师向锦州地区发起进攻。 辽沈战役历时52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36个师,47万余人,取得了转入战略决战阶段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个大战役的胜利。 |
27日,继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搬到了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今属河北平山县)。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在西柏坡集中办公。 西柏坡被称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地方,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数百万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完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 |
中共中央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五一”劳动节口号(共23条),其中第五条则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5日,在香港的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等民主人士联名致电毛泽东并转解放区人民,认为中共“五一”口号“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要通电国内外各界及海外侨胞,“共同策进,完成大业”。 经周密安排,1948年8月下旬,首批知名度很高的民主人士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章伯钧等安全北上。1949年3月,第四批民主人士顺利抵达天津、北平。 |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下达了作战任务,要求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全部在中原地区集结,力图歼灭国民党号称王牌部队的整编第五师,以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朱德和陈毅研究华东野战军作战方案 |
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共中央机关的全体人员,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几百万兵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转入了全面反攻。 |
30日,在中共中央的指挥下,刘邓大军四个纵队约13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成为“强兵南下,突破中原”战略的实施。 |
为便于行动,中共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按军事编制,组成一支名为“昆仑支队”的短小精悍的队伍,由任弼时(化名史林)任司令员,陆定一(化名郑位)任政治委员……毛泽东则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 12日,昆仑支队转移到安塞县一个小山沟里的王家湾,在这里停留了56天,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解放战争。 在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的40多天中,中共军队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大战役的胜利。因占了几座空城而自鸣得意的胡宗南,这时却损兵折将2万多,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走,到处扑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
18日下午,已经能够听到胡宗南部队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枪声。周恩来与毛泽东从容地在窑洞中吃了晚饭,才最后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一年多的历程。 |
13日,蒋介石执行“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派出胡宗南以12个旅的兵力,在50架飞机的配合下,分两路直取延安,迫使毛泽东退到黄河以东。 |
18日,蒋介石派胡宗南部队分五路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 胡宗南计划一直要攻到中共中央的根据地延安。 月底,蒋介石亲自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在西安的军政大员,部署进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行动。 为争取主动,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 |
1日,中共中央在政治局会议通过的《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文件中宣告:“目前各方面情况显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我党的任务是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 |
3月29日,中共中央到达清涧县的枣林沟,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坚持指挥全国各战场的解放战争; 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任书记,东渡黄河,到华北解放区,进行中央所委托的工作; 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后方委员会,叶剑英为书记,到晋西北解放区负责后方工作。 |
15日,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大”于开幕。 16日,位于南京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代表周恩来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他慷慨陈词: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大”最后破坏了政协以来的一切决议及停战协定与整军方案,隔断了政协以来和平商谈的道路…… 周恩来对中外记者宣布:我及中共代表团将于两三天内撤回延安。 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乘飞机离开南京,飞返延安。 至此,从1936年12月周恩来从陕北出来,全权代表中共中央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算起,到1946年11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最后失望地撤离南京,周恩来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了整整10年的谈判。 |
30日,由毛泽东亲自提出,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庆祝朱德六十寿辰大会。 寿辰当天,毛泽东送上的题词是“人民的光荣”;刘少奇的题词是“朱总司令万岁”;周恩来的祝词:“亲爱的总司令朱德同志:你的六十大寿是全党的喜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
1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张家口。同时,国民党政府宣布即将召开一党包办的“国大”。 蒋介石企图以武力消灭中共,并彻底推翻一切和平协议的面目昭然于天下,国共谈判已走向破裂。 |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朱德和毛泽东发表声明:我军将坚决采取自卫手段。 |
4日,西南联大宣告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分别迁回北平、天津。 |
月初,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
17日,戴笠乘的飞机撞在南京附近的江宁县板桥镇戴山,全机人员被摔死。 |
中共与国民党谈判的任务,中共一方是周恩来和王若飞。国民党一方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和邵力子。 8日,双方终于在12次谈判后坐下来讨论由周恩来起草的“会谈纪要”。 10日,国共双方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周恩来、王若飞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中写明:根据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在蒋主席的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
11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送行下,从重庆机场返回延安。 12日,国共双方公布“双十协定”。 13日,蒋介石就对其部下颁发了“剿匪”密令,命令他的将领遵照他所订的所谓《剿匪手本》,对解放区发动进攻。 |
20日,外蒙古人民在外蒙当局和苏联的监视和控制之下举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外蒙古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 |
15日,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而告终。 |
14日至23日,蒋介石连续给中共发了三次“万急”电报,特邀毛泽东亲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早有察觉,对局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但经过慎重考虑,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及其支持者美国政府的阴谋,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2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最后决定毛泽东亲自前去重庆。 |
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张治中特意到延安迎接毛泽东等人。 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赫尔利、张治中的陪同下飞抵重庆。 |
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外蒙古的主权问题,换文内容显示,鉴于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独立愿望,中国同意在日本战败后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外蒙古是否独立。 中国同意在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在苏联尊重东北领土主权完整,不干涉新疆内部事务,不援助中共等条件下,依照公民投票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民政府签订此一条约就是默认外蒙独立。 内容包括: (1)中苏两军协同其他联合国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在战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援助。 (2)中国长春铁路,为中苏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 (3)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籍人员担任;中国应将所有港口工事及设备之一半,无偿租于苏方;苏联经该口之出入口货物,均免除关税。 (4)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该海军根据地由苏联担任防护。 (5)苏联根据友好同盟条约所给予中国的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 |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车祸去世,蒋介石接任国民政府主席。这是他自1931年12月15日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以来再次出任该职务。 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的合影 |
3日,在胡宗南身边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熊向晖就将有关情况紧急密报延安。 4日,朱德致电胡宗南,声称“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于途,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 6日,又致电蒋介石、何应钦及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徐永昌,呼吁团结,要求制止内战。 10日,再电胡宗南,声称“若被攻击,势必自卫”。 10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停止行动。 11日,蒋介石复电朱德,否认有调动军队,进攻关中囊形地区一事。 1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告以“延安紧急动员,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改变计划”。 12日,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质问国民党》,该文首先提出国民党将两个集团军调离黄河河防,准备进攻边区这一事实,然后向国民党提出尖锐质问。在很长时期内,延安一直担心蒋介石和重庆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妥协,走上和汪精卫同样的道路。 12日,胡宗南下令撤退一个师及两个军部。 13日,毛泽东致电在重庆的董必武,告以“由于种种原因,蒋介石在七月十日不得不电胡宗南改变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决心,现在内战危机或可避免”。 |
17日,蒋介石致电胡宗南,询问“对于边区之准备现至如何程度”,要求胡“详复”。 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将原来在黄河边上防御日军的两个军调到陕甘宁边区外围,作进攻边区的准备,听候蒋的手令即行进攻。其计划是,首先攻占关中分区的淳化、栒邑、正宁、宁县、镇原五县。这五个县城深入胡宗南统治区,通称“囊形地带”。 29日,胡宗南复电蒋介石:“对边区作战,决先收复囊形地带。对囊形地带使用兵力,除现任碉堡部队外,另以三师为攻击部队,先夺马栏镇,再向北进,封锁囊口。”电称,预定7月28日进攻,一星期完结战局。 |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在莫斯科草拟了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书。 22日,交《真理报》发表。 至此,共产国际已经活动了24年。 |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该书宣扬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救中国,并在第七章中,含沙射影地无理指责中共陕甘宁边区为“变相军阀”“武力割据”,为武力进攻边区制造舆论。 |
13日,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
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中美英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中国战区遂正式成为二战盟军反法西斯战争战场。 盟军委托蒋中正任中国战区(含越南、泰国、高棉,高棉为今柬埔寨、老挝)统帅,派史迪威中将任蒋参谋长。 英国封锁之滇缅路亦开放向中国后方运补。同时,国军也派出精锐部队远征南方,留下了转战缅因、血战昆仑关等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