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中国志愿军的三个炮兵师进入了阵地,200公里长的战线上,20万志愿军将士冒着弹雨奋勇向前,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励的搏杀。 这次战役史称“新年攻势”,是中朝两国军队第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志愿军进入朝鲜以来第一次对敌发起进攻,更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的首次大捷。 |
投机商又转而囤积粮食、棉纱和煤炭,这就是“两白一黑”,哄抬价格,扰乱市场,希望大发“民难财”。 人民政府当即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打一场“粮棉战役”,将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和煤炭都集中到了上海。投机的商人大多自食恶果,纷纷破产。 |
1日凌晨,金日成写信向斯大林请求军事援助。而斯大林干脆就把出兵援助朝鲜的责任推给了中国。 1日,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柴军武,直接向中国方面提出关于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同日,以金日成和朴宪永名义致函毛泽东,请求中国出兵援朝。 3日,金日成再次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同意出兵。 |
19日,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
6日,移民局总稽查朱尔和稽查员凯尔带着手枪和手铐,以“企图运输秘密的科学文件回国”为由,非法逮捕了钱学森。之后,钱学森被带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里,切断了与外人的联系,失去了自由。 |
20日,政务院公布《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全国农村人口全部开始划分阶级成分。按照政策规定, 1.凡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人的阶级成分为地主。 2.凡占有(收取地租)或租人土地、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及资本,参加小部分劳动但主要以剥削雇佣劳动为生的人的阶级成分为富农。 3.占有或租人土地、有部分工具、直接从事劳动并以此为生的人是中农。 4.租他人土地来实行耕作、有少量工具、受地主和富农剥削的人是贫农。 5.完全没有土地和工具、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是工人(含雇农)。 《决定》规定:18岁以下的少年和在校青年学生,一般不划分阶级成分,只划分家庭出身;地主、富农在土改后服从法令,努力生产,连续5年没有反动行为上者,可按有关程序改划成分。 |
为了消除旧社会剥削阶级的淫奢之风,北京市开始实行征宴会税,宴会税的起点非常低,旧币7000元也就是1956年货币改革之后的7毛钱以上的宴会就要收税,这样一来,饭店的生意大受影响,很多餐厅都萧条了,于是人们在吃的方面就逐渐变得非常简朴。 |
新中国政府公开收兑散存在民间的1930年代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名义发行的纸币,收兑价格按当时纸币12元换一块银圆,再折合为人民币来计算。 |
19日,空军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聂凤智亲任旅长,团长、政委全是清一色的师旅级干部。这是新中国空军组建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其后,第4混成旅移驻上海,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经过3个月的努力,完成了换装训练。 |
“银元之战”,针对当时非常猖獗的银元投机,各地政府明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使用人民币。200多个投机商被逮捕,政府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获得成功。 |
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下令朝鲜人民军大举南进,很快就打到了汉城。 |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立即封锁台湾海峡,打断了中国人完成国家统一的进程。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登陆,很快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国飞机一再侵犯我国东北领空,投掷炸弹,扔下传播瘟疫的细菌弹。 |
30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规定把地主占有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全国就有近一半的土地将分给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一项历史任务。 土改比较激进,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杀害“地主富农”事件。 |
26日,北京崇文门拆除瓮城及开砌门洞工程开始进行。 |
1日,颁布实施了《婚姻法》。 这部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制,推行自由恋爱和男女平等。 |
李宗仁则于1949年底从他的故乡南宁逃走,但是他没有去台湾,而是经香港去了纽约,此后就定居在美国。 台北方面向李宗仁发出了最后通牒,让他三天之内来台北,否则就以自动放弃代“总统”一职论处,李宗仁还是没有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就于1日重新复职,成为台湾“中华民国”的“总统”。 |
3日,国民党空军再次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同时展开轰炸,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 当时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空军,只能望空兴叹,积极防御。 |
6日,台湾方面派出了十几架轰炸机对上海进行狂轰滥炸,炸毁了发电厂和很多民房,导致1500多平民伤亡,史称“二六大轰炸”。 后来北京向莫斯科紧急求援,苏联派出空军和高炮部队驻守在上海周边地区,半年之后基本控制了上海的制空,台湾国民党方面再也不敢到上海空袭了。 |
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隆重举行。 16日,斯大林特意在克里姆林宫为毛泽东举行饯行宴会。 17日,毛泽东乘专列回国,并于3月4日抵京。 |
面对4000多万遭受饥荒和洪水袭击的灾民,中央政府成立了救灾委员会专门负责救济。流离失所的游民和乞丐,开始被政府收容安置。 |
梁思成和著名建筑学家陈占祥一起提交了著名的“梁陈方案”,建议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个建设方案立即被否定了。 梁思成便退而求其次,希望至少能够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但决策者对此同样置之不理。 |
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代替国民政府此前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决定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两国政府还签订了苏联移交长春铁路、放弃在旅顺口和大连特权的协定。 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结成了同盟。 |
当时的越共领袖胡志明长途跋涉18天,从印度支那半岛秘密进入中国,后来到了北京,向中国领导人求援。当时越南军队在与法国占领军的斗争中处于弱势,越南急需中国的援助。胡志明与毛泽东、周恩来的私交都非常好,毛泽东又考虑到中共和越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历史上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关系,就答应了胡志明的要求,并派出军事顾问帮助越南指挥作战。 |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
人民解放军投入150万兵力,进入各地边远乡村和深山老林,去剿灭匪患。 |
7日晚,蒋介石决定立刻离开成都,赶赴台湾,并亲自签发了手谕:“命令政府迁至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中正。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 |
13日夜11时左右时分,蒋介石、蒋经国、陶希圣、谷正纲、俞济时一行人,冲过刘文辉部和中共地下党的拦截,顺利来到新津机场。 随着“中美”号专机的引擎发动声,蒋介石向护送他的部下挥手致意。在舱门口,与胡宗南相约“台湾见”。 自此以后,直至1975年4月5日他在台北病逝,就再也没有踏上大陆一步。 |
受斯大林邀请,且21日是斯大林的70寿诞,毛泽东准备在12月访苏,以便能亲自向斯大林庆祝生日。 6日,毛泽东登上开往莫斯科的列车。 16日,中午12点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 因为中苏新条约问题苏方一直避而不谈,毛泽东选择在莫斯科停留了两个多月。 |
18日,周恩来通过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党和人民政府郑重地邀请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子回国参加建设。 |
正式宣布,属于所有中国人的节日有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属于部分人民的节日有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 |
1日,陈云主持召开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如何解决物价问题。会议决定:由财政部拨一部分粮食给贸易公司,用粮食收购棉花,减少货币的投放,迅速运输棉花供给上海,以平抑纱布的价格。 |
7日,陇(陕西省宝鸡)海(江苏省连云港)铁路全线通车,全长为1226公里。这条陇海线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的全线通车,对新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
24日晚,解放军三个团乘坐民船渡过了厦金海峡,登陆金门,没想到当时蒋介石已经派去了国民党的名将胡琏,以两个军的兵力加强了金门防守,并且拥有海军和空军的优势。 结果解放军的三个团登陆之后,苦战了三天,最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九千多名官兵有六千多名英勇牺牲,三千多人被俘并解送到台湾。 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当中解放军唯一一次全军覆没的惨败。 |
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组成人员基本配备齐全。 这天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有关人员作了正式任命: 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副总理 李维汉──政务院秘书长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董必武──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 陈云──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和重工业部部长 郭沫若──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科学院院长 谭平山──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 |
1日15:00,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
19日,傅作义被新中国任命为水利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