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此一条约是干涉中国内政,使美国出兵侵略台湾合法化的侵略性条约。 一、双方各自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各自及双方的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保护领土完整及维持政治安定。 二、双方承认,“对在西太平洋区域内任一缔约国之领土上之武装攻击即将危及其本身之和平与安全,兹并宣告将依其宪法程序采取行动”。 三、就“中华民国”的领土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就美利坚合众国的领土而言,应指西太平洋区域在其管辖下之岛屿领土。 四、台湾当局同意美国有在台澎及附近为其防卫所需要而部署其陆海空军之权力。 五、此条约并不影响台美在联合国宪章下之权利义务,或联合国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负之责任。 |
7日,新疆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参的电令,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
根据中国政府的请求,苏联政府在《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原有141个援助项目基础上,再次追加了15个援助项目。 至此,苏联政府援助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最后敲定。 |
毛泽东向来访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再次表达了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想法:“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当时赫鲁晓夫婉拒了毛泽东的请求,但还是答应先帮助中国建设一座小型原子堆并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中方也可派人到苏联学习。 |
3日,台湾驻联合国的代表蒋廷黻在联合国发言,说中共解放台湾只是虚张声势。 就在这个时候,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下午2时10分,集结在厦门前沿阵地的解放军150门重炮同时向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诸岛的国民党守军和停泊在附近海域的国民党军舰猛烈开火。 史称“九三炮战”。 |
15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20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们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
胡风向中央政治局递交《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反驳1952年6月8日《人民日报》转载舒芜文章《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编者按”中对胡风的批评。 |
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截至1953年6月30日24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 |
20日,周恩来率领200余人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北京机场登机,取道苏联、民主德国飞往瑞士日内瓦,参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型国际会议,也是周恩来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至6月15日,历时51天的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最终虽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是周恩来赢得了众多与会者的赞誉和国际舆论的好评。 6月19日,会议在吸收周恩来提出的六点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的基础上,通过了由法国代表提出并经中国代表团修正的《关于在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议》。 至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双方代表在取得共识后,终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和《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上签字。 7月23日,周恩来结束历时三个月的国际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飞离日内瓦。 |
中国和印度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文件中正式写入周恩来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随即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以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为团长,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 周总理提出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就是从新中国建国时确定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以及和平共处等。 他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这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建国初期由于物资匮乏,政府推行了供给制。享受供给制待遇的人员,吃穿住行都由国家供给,此外每人每个月仅发少量的零花钱。 此时,供给制改成了薪给制。 |
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其中规定国民党军队的整编、训练、监督和装备完全由美国负责,但是如果发动战争,国民党军队的调动指挥必须首先获得美国同意。协定生效的地区包括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和大陈岛。 |
中央军委同意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建议,决定用5个军的兵力来解放金门。 但中国海军实力较弱,美国第七舰队常年在台湾海峡巡游,如果发动渡海作战的话,大陆并无胜算。 因此,毛泽东考虑再三,决定暂缓进攻金门。 |
15日子夜时分,国民党军13000余人从金门基地出发,由海路向东山岛前进。另一路伞兵中队2个旅共2000来人,分乘22架运输机从台湾的新竹机场起飞,飞往空降地点。当时,东山岛的守军只有一个地方部队改编的公安团,连炊事员在内一共1000余人,双方兵力悬殊。 特别在敌军空降的八尺门渡口展开激战,国民党军最终未能攻克八尺门。 晚上7点左右,胡琏登上指挥舰下令撤退。在这场战役当中,国民党军队被歼3300余人,被俘715人,坦克被炸毁2辆,登陆舰被击沉3艘,飞机被击落2架,伞兵部队损失500多人。 这是国共内战的最后一场地面战役,国民党军再也没有力量成建制地进犯大陆,国共双方的大规模陆地对抗从此成为绝响。 |
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署。 “联合国军”司令官,美军上将克拉克代表“联合国军”在协定上签字。 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落下了帷幕。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共有36.6万名中国志愿军将士伤亡,其中战场牺牲11.4万人,重伤不治2.1万人,病死者1.3万人,另有2.1万人在战俘营受尽折磨,失踪4000人……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近20万中华儿女,其中有大约2万人至今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以此为代价,志愿军共歼敌70余万。 美军方面承认,1950年至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有3.4万多名美军丧生,10万多名美军受伤,至今还有约8000名美军下落不明,被列为“失踪”。 |
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基地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毛泽东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
李承晚公然破坏停战协定,他高呼“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南朝鲜国民议会也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 2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彭德怀亲自主持作战会议,决定立即在全线发起第三次反击,狠狠地打击南朝鲜军。这就是“金城战役”。战役主要以20兵团的4个军,第67、68、60、54军及加强的21军,在金城以南牙沈里到北汉江间22公里地段上实施进攻,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歼灭当面南朝鲜军8个团外加1个营为战役目的。 “金城战役”至7月16日,20兵团胜利占领战略要地金城地区,志愿军兵锋已直指汉城,战场态势对我方极为有利。此役志愿军歼敌52000人。 |
15日,李富春以中国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同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等文件上签字。 这一“协定”规定:苏联政府将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工业企业项目,加上1950年签约援助中国的50个,总共141个项目。 |
5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书记斯大林突发脑溢血逝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前往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哀悼。 |
1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1953年成为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第一年。 |
鞍山钢铁公司始建于1916年,前身为日伪时期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 鞍钢是新中国成立时最大的钢铁厂,日本人撤走后很快恢复了生产。 鞍钢三大工程提前竣工,鞍钢新建了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七号高炉,生产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根无缝钢管。 鞍山钢铁公司生产出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
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兼福建游击军区司令胡琏侦察得知南日岛只驻扎了解放军1个加强连的兵力,于11日早上7点,胡琏指挥其麾下9000余名官兵,分乘10艘舰艇,在8架飞机的掩护下突然扑向南日岛。守岛的解放军部队顽强抵抗,激战11个小时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 此后福建军区不断派出增援部队,但是由于逐次增兵实行的是侦察式攻击,并未能改变敌我兵力的对比,这一役解放军共损失1300多人,近千名俘虏被押往台湾。 这是继1949年10月金门失利之后,大陆方面在南日岛再次遭遇挫折。 |
在朝鲜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爆发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 美军调集大炮、坦克、飞机,向我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阵地上所有草木荡然无存,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焦土。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而岿然不动。 战斗结束时,志愿军15军135团7连,这个原本有160人的连队,只剩下十几个人。 |
15日,周恩来、陈云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莫斯科,经过长达9个月的协商,中苏两国最后确定了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专案。 苏联不仅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而且给予全面系统的援助。 |
《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草案)》问世,周恩来亲自负责主持起草。 草案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今后五年是中国长期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并保证中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前进。” |
11日,《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草案)》完稿。基本内容有五项: 一、中国经济概况, 二、五年建设方针, 三、五年建设的主要指标和主要项目, 四、长期建设的准备工作, 五、请苏联援助事项。 |
15日,周恩来率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和副主任李富春等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起程赴苏联。此行的目的是就中国“一五”计划的草案征询苏联老大哥的意见,并寻求苏联援助。 斯大林对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此次来访高度重视,在一个月时间里先后三次同周恩来、陈云、李富春、张闻天、粟裕会谈。 |
2日,中方宣布封锁关闸通道。 23日,澳门当局向中国方面递交了道歉书承认错误,并保证不再重犯这样的错误。葡萄牙在原来警戒线的基础上又后撤了50米,并且向中方赔偿了人民币44亿元,相当于现在的44万元。 关闸事件就此落幕。 |
25日下午,葡萄牙士兵与中国士兵发生枪战,边境战斗一直持续到7月30日。 葡军向中国边境发射了490发炮弹,2万多发子弹;中国方面向葡军还击了炮弹109发,子弹8000多发。葡方死亡5人,伤14人,中方死亡2人,伤30人。 |
1日,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西起成都,东抵重庆,全部由中国自己设计施工,材料和零件也都是国产的,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铁路。 纪念碑奠基仪式 成都站挤满了人 |
中国向苏联请求给予研制核武器方面的援助,但遭到拒绝,这使得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编制《五年军事计划纲要》时被迫放弃研制原子武器的想法。 |
8日,《人民日报》转载舒芜文章《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在“编者按”中指出胡风的文艺思想“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 |
5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承认《日华合约》。 |
28日,日台双方在台北签署了《日华合约》,日本宣布放弃对于台湾、澎湖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双方结束战争状态。台湾方面不再向日本提出战争赔款要求。 |
5日,朱德给周恩来写信,建议规定植树节。 1976年,国务院决定以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
10日,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在保定举行,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命令组成了临时法庭,对刘青山、张子善予以公审和宣判,到会的有21800多人。鉴于刘、张二人罪行严重,河北省高等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 公审刘青山、张子善,时人称他们为惊动中南海的两只“老虎” |
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所谓“五反”针对的是当时在工商业界出现的“五毒”情况,要求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 具体做法是把工商企业划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5类,给予不同处理。 |
从1月起,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地区专员张子善贪污腐败被处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