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结集大军,发动反攻,陈庆之虽仍能抵挡,元颢却很快战败,洛阳危急,元颢再度南逃,被杀死于路途中。 陈庆之率残军撤退,不料又逢山洪暴发,南梁军损失殆尽,陈庆之削发剃须扮成僧人,总算逃回江南。 |
陈庆之率军接连攻克睢阳、荥阳等城,元颢立即在途中称帝。 南梁军至大梁,魏守军投降,南梁军直逼洛阳。 尔朱荣所立的北魏傀儡皇帝孝庄帝自知不敌,只得撤退,渡过黄河北逃,留在洛阳的一批北魏宗室率领残余的文武百官迎接自称皇帝的元颢进入洛阳。 元颢接管北魏宫殿,定年号为建武,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于是北魏分裂,出现两个皇帝、两个政府,而陈庆之将军也同时拥有南梁与北魏两国的官职。 |
北魏孝明帝被母亲胡太后毒死,大将尔朱荣又杀死胡太后与她所立的小皇帝,国内大乱。 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颢恐怕祸及己身,率其子元冠投奔南梁。 元颢来降,梁武帝大受鼓舞,认为可以利用他成立傀儡政权,使北魏乱上加乱,间接控制北方,于是封元颢为魏王,派出名将陈庆之率兵护送他返回北方。至此南梁直接介入北魏内部的政争,战事再起,局势也变得更加复杂。 |
北魏发生政变,北魏孝明帝被宇文泰废黜,宇文泰立嫡长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北魏明元帝。 |
梁武帝萧衍即位,成为南梁的第二位皇帝。 |
趁北魏边区爆发“六镇之变”,梁武帝又一次下令北伐。此时北魏忙于镇压反叛与内部斗争,无力顾及南方边疆,遂使南梁军两年间颇有斩获,攻克52座城池。 |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 |
南梁眼看“浮山堰”大坝后方水位不断升高,准备找个时机放水淹城之际,黄淮平原上的夏季季风雨涌到,短时间内天降大雨,淮水暴涨,浮山堰承受不住,突然崩塌。变出俄顷,坝顶的驻军立即沦为波臣,下游河道两旁的居民也被卷走,总计十余万军民迅速被冲走。 |
梁武帝萧衍为攻下寿阳城,竟然不惜代价,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攻计划。 预备修筑一条高大宽厚的堤防截断淮河,使堤坝后方不断积水,形成一个大型的人工湖,等到水量够多时,掘开堤坝,放水将寿阳城淹没冲垮。 梁武帝下令大量征发徐州、扬州人民,配合军士共二十万人修筑水坝。这条拦河水坝称作“浮山堰”,位于今安徽省五河、明光及江苏省泗洪三县交界处的淮河浮山峡内,完成后长9里,高20丈,基部阔140丈,坝顶阔45丈,坝上种植树木,军队也驻营在此,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据估计,坝后方应该会形成面积约67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
胡太后派宋云和慧生一道去西域取经。他们从青海到鄯善,历尽艰辛,由塔什库尔干进入阿富汗,然后转道巴基斯坦,参观了许多佛教名胜。他们向当地国王介绍了中国的周公、孔子、老子等人物。他们的事迹在巴基斯坦流传很广, |
梁武帝为扩展地盘,再度大举出兵北伐,南北双方大军又在长江、淮河之间的战场上展开残酷的争夺战。 此时寿阳城属于北魏,于是变成南梁军百般攻城,北魏军顽强守御,南梁军屡攻不下的局面,战事还是陷入僵持。 |
北魏宣武帝以僧人身份为群臣讲经 |
北魏中山王元英指挥下的北魏军尚未进攻就轻易获胜,当然一路南下,遂包围钟离城。 当时钟离城中守军仅三千余人,但由将军昌义之率领,拼死防守,居然使北魏军长期不能攻克。 南梁援军到达,里应外合,从城内城外夹击,顿兵城下已久的北魏军崩溃,被逼入淮水而死的就有十余万人,浮尸满河,被杀与被俘者又十余万,留下粮食、武器、资材堆积如山,牛马不计其数,南梁北伐取得重大胜利。 |
萧宏对外胆怯,屯兵不进,给了北魏调兵遣将的时间。 北魏援军将到,萧宏才召集诸将会议,准备退军,诸将怒不可遏,军心涣散。 时值洛口地区暴风雨骤至,萧宏胆怯,竟抛弃军队,仅率数骑私自逃走,直接渡江,回到建康才停。 南梁军随即溃散,武器、军需抛弃满地,伤病士兵无人理会,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彻底失败。 |
梁武帝发动北伐,对北魏的进攻,是以夺回淮河以南地区,加大战略纵深,确保南梁安全为目标,双方遂在淮南地区展开大战。 梁武帝派出弟弟临川王萧宏挂帅,南梁的达官贵人都捐出稻谷、金钱作为军费,南梁军器械精新,军容壮盛,北朝人见了都大吃一惊,认为是南朝数十年间没有过的。 北魏闻讯,也派出皇族中山王元英率军迎战。当时防守北魏第一线阵地寿阳城的是降将陈伯之,双方发生接触战后,萧宏命才子型的秘书丘迟写下一封劝降信,就是千古留名的《与陈伯之书》,致送叛将陈伯之,陈伯之接信后就率八千兵马投向南梁。 |
运城盆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海拔330—360米。盆地的大部曾经是一个湖泊,有很厚的食盐和石膏沉积,随着湖水干涸,逐渐萎缩残留于南部中条山前的凹陷带,构成了今天盛产盐硝的解池、硝池等盐湖。河东盐池储量巨大,加工程序简单方便,是当时内陆最大的产盐地,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 北魏政府为了防止客水浸入盐池,解决运盐车辆翻越中条山的艰难,提高运输效率,在盐池与西面的黄河之间开凿了永丰渠(后称姚暹渠)。 这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条专事盐运的运河,由都水校尉元清主持,动用当地大批人力完成。它基本上是沿战国初年猗顿运河的故迹而开凿的,出湖后,顺涑水河道西行,至今永济市西南。全渠长60公里左右,呈东北—西南走向,大体上成一直线。 |
独孤信出生,独孤信为鲜卑族人,祖籍云中县(今山西原平市西南)。 |
萧衍篡南齐,建立南梁,是为梁武帝。 |
雍州刺史萧衍与吕僧珍等率领万人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一带)起兵。 |
司马伦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贾南风死(45岁) |
平西将军崔慧景叛变,与萧宝卷的胞弟徐、兖二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联合起兵围建康。兵败被杀。 |
萧宝卷疯狂的乱砍滥杀,引起了大臣们的惊惧。为求自安,纷纷起兵造反。 齐太尉陈显达在寻阳(今江西九江)起兵,进军采石(今安徽马鞍山长江东岸)。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病逝 元恪即位北魏宣武帝 |
己酉日(498年9月1日),齐明帝萧鸾去世,太子萧宝卷继位,成为南朝齐第六位皇帝,改元永元。 |
北魏孝文帝建少林寺 |
二十日,萧鸾发动政变杀害萧昭业。 二十一日,萧鸾以太后王宝明名义下诏,追贬萧昭业为郁陵王。废何婧英为郁陵王妃,并立萧昭业的弟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 |
齐明帝萧鸾长子萧宝义庶出且残疾,难以承接帝位。册立萧宝卷为皇太子。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
二十五日,萧昭业立何婧英为皇后。 |
三十日,齐武帝萧赜去世,皇太孙萧昭业继承帝位,实行大赦。 |
齐武帝萧赜病逝。 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景安陵。 |
十四日,齐武帝萧赜立萧昭业为皇太孙,何婧英成为皇太孙妃,居住在东宫。 |
二十五日,齐武帝萧赜的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去世(萧昭业的父亲)。 |
北魏冯太后逝世,北魏孝文帝开始亲政 |
云冈石窟的17号洞窟中,开凿了一座弥勒菩萨与“二佛并坐”的石窟。佛龛中刻有几乎一模一样的两尊佛像,但细看之下有着微妙的区别。其实这是代表过去的多宝佛和代表现在的释迦牟尼,他们的同时出现,实际上象征着旧时代和新时代的并存和交替。“二佛并坐”石造像,和冯太后与小皇帝垂帘听政的事实完全吻合,折射出这个时代“二圣执政”的特有政局。后来,“二佛并坐”这一题材在云冈石窟里就发现了三百八十多处,可谓非常流行。 |
何婧英嫁给时为南郡王的萧昭业,成为南郡王妃。 |
萧道成篡刘宋,建立南齐。 |
七日,刘昱乘坐露天无篷车跟左右侍从前往台冈比赛跳高,跳高结束后前往青园尼姑庵。晚上又跑到新安寺偷狗,他在寺中把狗杀了,逼昙度道人和他一起喝酒吃狗肉。 刘昱饮酒饮得沉醉不醒,遂回仁寿殿睡觉。 七月七日正好是乞巧节,刘昱临睡前跟杨玉夫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渡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就杀了你。”牛郎织女只是个传说,哪里能看见?杨玉夫感到大祸临头,便和杨万年潜入殿内,用刘昱放在床头的防身刀将熟睡中的刘昱斩杀(17岁)。 杨玉夫又将刘昱的头割下来,交给王敬则运送到萧道成府前,大声敲门通知刘昱之死,但萧道成却认为外头是刘昱派来的军队,为了骗他开门而假称皇上已死,坚持不开门。王敬则无可奈何,只好把刘昱的头颅越墙丢进府内,萧道成确认头颅是刘昱本人之后,这才骑马直冲皇宫,众人知道刘昱被杀后都大呼万岁。 次日,萧道成再次进宫,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将刘昱废为苍梧郡王,奉迎安成王刘准为帝。刘昱后被葬于丹阳秣陵县郊坛西。 |
阮佃夫见刘昱如此肆无忌惮,觉得江山很快就会被他搞垮,于是暗中联合直阁将军申伯宗、步兵校尉朱幼及于天宝,准备趁刘昱出游时,将之废掉,改立安成王刘准。 不过,后来于天宝将阮佃夫的图谋向刘昱告发,刘昱遂将佃夫等人诛杀。 阮佃夫心腹张羊当时逃跑,但还是被抓住,刘昱竟亲自驾车在承明门将他辗死。 不久,刘昱又猜忌与阮佃夫交好的散骑常侍杜幼文等人,一次出游时在杜幼文府外听到传出的音乐声后决意杀掉他,连同司徒左长史沈勃及游击将军孙超之都在刘昱率领宿卫军下被刘昱亲手杀害。 杜幼文兄长长水校尉杜叔文在玄武湖北被捕,刘昱就自己执矟骑马,亲自杀死杜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