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宋太祖宣谕出征南唐,以曹彬、潘美为帅,自江陵顺流而下进攻南唐。 |
宋朝遣使召见李煜,李煜称病不赴。 |
钱俶赐钱千贯,用绢素印应现观音像两万幅,画24种应现,下录真言24行,末镌“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这是我国最早用丝织品印刷的版画。 |
柴宗训卒于房州(今河北房县),享年20岁。 |
初五,刘鋹被迫投降,南汉亡,宋得60州214县。 |
宋灭后蜀后,曾通过南唐劝说南汉国主刘鋹臣附,遭到拒绝。 宋朝派潘美、尹珂率湖南地方军队讨伐南汉。 |
北汉国主刘钧去世,北汉内乱。 |
初九,宋军于魏城(今四川绵阳东北)受降,后蜀亡,宋得45州198县。 |
以后蜀国主孟昶企图与北汉联合攻宋为借口,宋朝派六万大军进攻后蜀。 |
后蜀国主孟昶派赵彦韬携蜡书出使北汉,企图与北汉联合攻宋,赵彦韬将蜡书献给宋朝。 |
初九,宋军到荆门(今属湖北),这时周保权已经平定张文表之乱,宋军仍要借道荆南。 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叔父高保寅到宋营探听情况。 当夜,慕容延钊宴请高保寅,同时派数千骑兵偷袭荆州(今属湖北),高继冲惊慌出迎,宋军迅速攻占荆州。 翌日,高继冲投降,荆南灭,宋得3州17县。 |
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借道荆南,讨伐张文表。 |
宋攻打南平国,南平国灭亡 |
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其子周保权嗣位。 衡州刺史张文表起兵袭占潭州(今湖南长沙),企图独霸湖南地区。周保权一面派军队抵抗,一面派人向宋求援。 |
12日,南唐元宗李璟逝世,李煜即位 |
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此后主持京师政务达13年 |
金匮之盟 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35岁)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赵光义(24岁)。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 赵普请求重新拜相,其宣称建隆二年(961)杜太后临终时曾有遗命,要求赵匡胤传弟,遗命由赵普当场记录,赵匡胤将其藏纳于宫中金匮。赵光义据此果然在宫中发现赵普当年记录的“金匮之盟”,又读到赵普罢相时支持赵光义的上表,十分感动,当面向赵普表达歉意,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知四十九年非矣”。 真实性存疑。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
李筠举兵时,驻守扬州的李重进派亲信翟守珣前往联络,试图联合李筠共同举兵。 不料,翟守珣到开封向赵匡胤通报,赵匡胤让翟守珣说服李重进暂缓发兵,并遣使赐李重进铁券誓书,拖延李重进。 到九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时,李筠之乱早已被平定。 赵匡胤派石守信领兵讨伐,十月赵匡胤再次亲征,十一月即攻破扬州城,李重进自焚而亡。 |
后周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的李筠四月与北汉结盟,率军向开封讨伐赵匡胤。 赵匡胤先派石守信、高怀德等分道迎击,到六月亲征泽州(今山西泽州),李筠被围赴火自焚而死。 |
3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陈桥驿遗址(位于今河南封丘) 逼迫周恭帝禅位,后周灭亡 建立宋朝,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开封 |
镇州(河北正定)和定州(河北定州)向来京城报告,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 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不辨真假,初一,派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 |
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其子柴宗训即位(7岁),后周恭帝,,由28岁的符太后(柴宗训生母之妹)听政 |
在贺皇后病死的当年,赵匡胤又礼聘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第三女为继室。王氏为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州市)人,出嫁时年方十七。 |
赵匡胤妻子贺氏病卒,年仅三十岁。 赵匡胤建国以后,于建隆三年(962)四月追册贺氏为皇后 |
月初,周世宗见天气渐炎热,不利于攻坚作战,而南唐军坚守寿州城不降,周兵屡次攻击皆未成功,周世宗遂留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部继续围困寿州孤城,自己率领周军主力北归京师。 |
周世宗下诏亲征淮南,进抵寿州城下,督军攻城 |
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南唐,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攻打南唐重镇寿春。寿春守将刘仁赡坚守城池,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无法破城,急火攻心之下病倒了,茶饭不进。 后来军中的大厨请教了寿县当地人,制作了一种圆形的点心,外酥,里面又包裹了一些甜的馅。这种糕点让赵匡胤口味大开,食欲大增。后来就一举攻下了南唐寿州。 病好后的赵匡胤十分高兴,得知制饼的妇人是南唐城里人,便说:“这几天城门将破,你在家门上挂艾为记,我不杀你。”随后,赵匡胤亲冒矢石,终于攻破城池。这就是历时三年之久的“寿春之战”。制饼妇人得到赵匡胤的信息回城后,为了城里百姓都能安全,便把每家大门都插了艾草。待周兵攻进城来,果然秋毫无犯。 |
赵匡胤随柴荣征战南唐,再立战功,升任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
后周军进围南唐淮南重镇寿州(今安徽寿县)。 南唐军见后周兵马立脚未定,乘隙来袭,后周前军溃退,唐兵乘势追击,赵弘殷(赵匡胤父亲)急率部属出阵邀击,唐军不支败退。 |
周世宗命宰相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都督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将征伐南唐。 赵弘殷(赵匡胤父亲)为十二将之一,任行营马军副都指挥使。 |
22日,郭威因病驾崩,享年51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 死后由养子郭荣(柴荣,其父柴守礼,即郭威之妻柴氏的兄长,故柴荣为郭威的内侄。)继承皇位,改回名字柴荣,是为后周世宗,仍然沿用周太祖所定的显德年号,而有别于新天子即位后更改年号的习惯做法。 |
一日,后周太祖郭威亲至曲阜拜谒孔子祠,左右侍从急忙劝止道:“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 后周太祖郭威却正言道:“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并在拜孔子像位之后,又去孔子墓设拜,“命葺孔子祠,禁孔林樵采”。 甚至命人访求孔子、颜渊两家后裔,任命为曲阜县令、主簿。 |
郭威于开封即皇帝位,国号周,史称后周 |
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在太原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
河北将领进奏告急文书,称契丹大军南下进犯,已攻陷任丘、饶阳。 一日,李太后急忙派遣郭威领兵出京北上迎击。郭威领军至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逗留了数日。 此时,刘赟在大臣冯道陪同下,从其镇守的徐州向汴京一路行来,欲奉李太后的诰命即位为皇帝。 他得知北征大军在滑州扎营,即遣使来慰问。 但诸将士“受命之际,相顾不拜”,却于私下议论道:“我辈屠陷京城,其罪大矣。若刘氏复立,我辈尚有种乎!”于是营中军心大为骚动。 十六日,郭威闻知此信息,即刻引军北行。 十九日,大军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城,释兵休息。此时,营中将士蓄势待动,郭威却似若未闻。 二十日清晨,郭威命诸军将士拔营北上,忽闻数千将士齐声鼓噪,郭威急命关闭帅府大门,众将士翻墙登屋涌入府内,高呼道:“天子须侍中自为之,将士已与刘氏为仇,不可立也!”当时有人将营中黄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权充黄袍加身,“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因拥威南行”。 郭威即日回军,直逼汴京,并上奏章给李太后,请“奉宗庙,事太后为母”。李太后孤立无援,只得下诏命郭威监国。 数天后,“有步兵将校醉,扬言向者澶州骑兵扶立,今步兵亦欲扶立”,郭威闻之,即命捕斩。 不久又派心腹王峻杀死了尚在途中、准备入继大统的刘赟。 |
虽已完全控制了后汉政权,但郭威并未立即称帝,而是先让李太后(后汉隐帝之母)出面主持大局,以安定人心; 然后严禁士兵掠夺民间、骚扰京城,恢复了京城的治安秩序; 同时派人迎接后汉徐州节度使刘赟(后汉高祖刘知远之侄、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来京城继位,以此稳定宗室及河东形势。 |
二十一日,后汉隐帝刘承佑被杀,时年22岁。 后汉隐帝刘承佑愤恨自己为大臣所制,在左右宠臣的极力挑唆下,采用“清君侧”这一极端手段,一举诱杀了宰辅重臣杨邠、王章、史弘肇等人,猜忌大将郭威,竟密令曹威等人将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灭门,又派人刺杀在外带兵作战的郭威。 哪知刺客是郭威的亲信,将事情经过全部透露给郭威,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准备的郭威被逼反叛,在魏仁浦等亲信谋划下,亦以“清君侧”、诛杀奸臣为名,在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立刘赟为帝,围攻汴京。 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进,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赵村,被郭允明所杀。 |
郭威拜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留守为京师非常设的、陪京和行都常设的最高行政长官)、天雄军节度使,受命镇守河北,防御契丹兵入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