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27300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秦败魏军于华阳,斩首15万人。 |
初五,屈原投江汨罗江,享年66岁。 |
白起挥师进占楚都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从楚国先祖楚文王熊赀定都郢以来,郢都已历经二十代君王。 白起率秦军进驻郢都后,将其更名为秦国的南郡,还纵火焚烧了楚先王的陵墓夷陵。 鄢郢之战 |
秦昭王命白起率军数万攻楚,楚军主力进据鄢城,白起见城坚难克,便在鄢城西面约百里处筑堤凿渠,引西山长谷水灌城,溺死城中军民甚众,乘势攻占鄢、邓(今湖北襄樊北)、西陵(今湖北宜昌)等城。 鄢郢之战 |
燕昭王去世。 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抓住机会,展开反攻。田单在城里集中千余头牛,披上画有五彩龙纹的缁衣,角上绑上尖刀,尾巴上绑上浸了油脂的芦苇。到了夜里,田单命人把牛尾巴点着火,让它们狂奔,五千壮士紧随其后,杀入燕军。燕军在睡梦中惊醒,看到奇形怪状的火牛,惊慌失措,死伤惨重,燕将骑劫也丢了性命。田单乘胜追击,很快收复了七十余城,拥齐襄王即位,恢复了齐国。 |
秦国最高军事指挥官——大良造白起率领秦军大举南下,进攻楚国,已经率领秦军连续拔下鄢、邓两座城池。鄢、邓距离郢不过一两百里路程,郢都已经是一座孤城。 |
燕国间谍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成功游说齐湣王联合燕、韩、赵、魏合纵攻秦。 不过,苏秦的真实目的却是要灭掉齐国。此时,弱小的宋国成为苏秦的重要棋子,因为宋国是列强都觊觎的土地,如果诱使齐国灭掉宋国,必然会激怒其他各国。 秦国在五国合纵的声势下,取消了帝号,与五国讲和,返还了侵夺赵国、魏国的部分土地。 齐国在灭掉宋国之后,成为众矢之的。燕将乐毅率领秦、赵、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齐国形势危急。 五国伐齐使得苏秦的间谍身份暴露了,苏秦最终被齐湣王车裂而死。 乐毅率领五路联军长驱直入,攻破了齐都临淄。这场战争在齐国打了足足五年之久,先后攻下七十多座城市,只有即墨与莒还在坚守。 |
秦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24万人。伊阙之战 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同年,秦国军队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 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阙,从前大禹疏导此山以通水。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 韩国和魏国的联军之中,韩国军队势单力薄,韩军主将暴鸢希望魏国盟军军队打先锋。魏军主将是公孙喜,曾经追随孟尝君南攻楚怀王,西伐函谷关,他觉得韩军虽然战力不甚强,但是韩军不但弩强,其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也都精良,所以他希望韩军为前锋打头阵。 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韩军居前,其友军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错后,处于韩军侧面略后。情报兵带来消息,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军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 白起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 战斗开始时,白起先设少量疑兵同韩军对阵,摆出要进攻韩军的架势,所谓疑兵,就是堆出无数旌旗和飘带拥在阵前,令敌人眼花缭乱,误以为这是主力的进攻方向。韩国军队不知虚实,被秦国疑兵牵制。 白起抽调自己精锐主力绕道联军后方,乘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魏军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阵形来不及统一调度,纷纭各自为战,或奔或斗,迅即惨败。 韩国军队得知其侧翼的盟友被瞬间击溃后,军心不稳。士兵哗变,主帅控制不住颓势。这时,韩国军队的侧翼已经完全暴露在强大的秦军主力面前。未等主帅布置,便立刻遭到秦军左右夹击,一时间,韩国军队溃败而逃。 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把韩军杀的尸横无数。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杀主将犀武,即公孙喜,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 |
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 |
楚怀王羋槐病逝于咸阳 |
赵武灵王攻中山国,中山国灭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1977年出土于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国王墓 |
楚顷襄王羋横继位 |
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昭襄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负国家责任感的楚怀王严词拒绝。秦无法达成挟持楚怀王轻松拿到楚国领地的夙愿,无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怀王。 楚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芈横为王,是为楚顷襄王。 |
赵武灵王王后吴娃病逝,求立其子赵何为太子 |
嬴稷的弟弟嬴壮和武王的其他弟弟及亲信大臣,密谋造反。失败后,全部被杀。 秦惠文王的王后因支持嬴壮,最后被锁居深宫抑郁而终,而武王王后也被迫回到母国魏国。 芈八子成为宣太后。 |
秦昭襄王继位 |
赵武灵王赵雍推行胡服骑射。 要求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朝野一片哗然。保守派大臣竭力反对。武灵王不为所动,劝说反对派首领公子成,让他和自己一起穿上短衣紧袖的胡服上朝,自上而下推广“胡服骑射”。 |
赵武灵王在信宫大会群臣,并召肥义密商大计,得到了他的支持。 不久,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占据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 |
秦武王举鼎绝髌死 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 当天晚上,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享年22岁),统治了秦国4年。 |
秦国设“丞相”职位,分为“左丞相”(王以下最高职位)和“右丞相”(次于左丞相的职位) |
张仪死 |
赵武灵王前往东北边境九门(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北)之外,在那里的高地上建了一座野台,观察齐国和中山国的形势。 |
秦惠文王去世(46岁),统治了27年 |
秦攻取了楚的召陵(今河南漯河东北)。 这次大战,秦国取得了楚国的汉中地,使早先已攻取的关中和巴蜀地区连成一块,排除了楚对秦本土的威胁。从此,秦国的势力伸展到中原。 |
楚发兵进攻秦、韩,同时,齐国联合宋国一起围攻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东)。 秦军分三路出兵反击,分别由名将樗里疾、甘茂和张仪的得力助手魏章统率,而张仪总领其事。 魏章在丹阳(今河南南阳西峡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斩首八万。 随后,与甘茂所率军队会合,攻取楚汉中六百里地,设置汉中郡。 樗里疾所率秦军则打败了攻魏的齐军,秦军和韩、魏军队配合,迫使楚国退兵,并且攻下了楚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
荀子出生 |
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秦国就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商於之地是秦国进攻中原的门户之一,战略位置异常重要,楚怀王经不住诱惑,迫不及待地与齐国绝交。 但是当楚国的使者去接收献地的时候,张仪却说,他和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地,没有六百里之说。楚怀王闻讯大怒,起兵伐秦。这时,秦国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 《诅楚文》拓片。北宋时期,在陕西、甘肃地区先后发现了三件刻有《诅楚文》的石刻。这是秦楚大战前,秦惠文王祭祀神祇、诅咒楚王、祈求胜利的石刻。 |
燕国发生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燕国差点就此灭亡。燕昭王即位后,决心夺回失去的土地,振兴燕国。 燕昭王卑辞厚币招揽贤才,却总是觉得效果不好,于是去向燕国的贤人郭隗先生请教,郭隗给他讲了个故事:有一个人用千金求取千里马,三年都没有买到,他的手下自告奋勇去买,结果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掉的千里马回来。这人很生气,手下解释说,死的千里马您都要,何况活的?如今天下人都知道您要买千里马,很快就会陆续送来的。果然,这人一年之内就得到了数匹千里马。 燕昭王明白了郭隗的意思,专门建造了宫室,并拜郭隗为师。 这一做法果然非常奏效,燕国求贤的决心和诚意传遍天下,乐毅、苏秦等杰出人才纷至沓来。 |
秦国占领了戎的25座城邑 |
巴人与川东各土著民族融合,建立了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巴国,为秦所灭。 |
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 |
魏惠王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惠成”。 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 |
由于齐、楚两国要驱逐魏相张仪,魏惠王得以重新采用公孙衍合纵的策略。 他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争取合纵,于是就把张仪赶回秦国,让公孙衍为魏相,并让惠施回到魏国。 |
张仪实施“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楚”的行动,秦假道韩、魏向齐进攻,齐威王使匡章为将应战,结果齐兵大胜,秦军大败。 这是匡章初次为将而大胜秦军,使张仪“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的行动受到挫折,使公孙衍合纵的策略得以开展。 |
张仪曾策划韩魏换地以便攻取楚、赵之地,但未能成功。 |
齐国约结燕赵楚孤立魏国,因公孙衍的离间而失败。 |
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发起“五国相王”。赵、燕、中山三国国君也不甘落后,用上了王号。周天子所独享的尊号,终于为各国普遍采用。 |
赵武灵王赵雍登基 |
秦惠文君举行称“王”的仪式,邀请魏、韩之君入秦朝见,推尊秦君为王,同时秦王也承认魏、韩二君的王号,而且魏韩二君还当场为秦王驾御作为称王标识的坐车,如同魏惠王在逢泽之会称王那样的“乘夏车,称夏王”。 张仪此举具有巩固秦与魏、韩连横的作用。 |
嬴驷效仿山东六国的做法,亦自称为王,后称秦惠文王,改元为更元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