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62600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楚成王为太子商臣所杀,太子商臣即楚穆王。 |
夏、秋,鲁僖公两次出兵攻邾,报复十一年前的升陉之役,夺取了訾娄。 同年冬入齐,并慰问同狄人作战的部队,基本上恢复了两国的关系。 |
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 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扬孙逃亡到宋。 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 |
春季,秦军东进,越过晋地,经过成周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都摘下头盔下车步行。刚一下车就又跳了上去,有三百辆车都是这样。),表现轻佻无礼。当时王孙满年岁尚小,看到这种情况,对周天子说:“秦军轻佻无礼,肯定失败。轻佻则缺少谋略,无礼则粗心大意。进入险要之地而粗心大意,又没有谋略,能不失败吗?” |
晋在晋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 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39;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39;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晋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晋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 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 西乞术、 白乙丙等三帅被俘。 晋军全胜而归, 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晋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晋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 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秦穆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 崤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 崤之战后,秦国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盟,共同抗晋。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国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时应对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
晋文公还没有安葬,其太子晋襄公得知滑邑被灭的消息后发愤说:“秦国欺辱我丧父,趁丧事期间攻破我们的滑邑。”于是晋襄公发布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军队参加,染黑了丧服,让梁弘为他驾车,让莱驹为牟右。 四月十三日辛巳,晋军在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堵截秦军,使秦军没有一人逃脱,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俘虏回国都。 晋文公的夫人是秦国宗室之女,为被俘的三位将军向请求晋襄公说:“秦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让这三个人回去,使得我国国君能亲自快意地煮死他们。”晋襄公答应了她的请求,放三人回秦国。 三人回到秦国,秦穆公身穿白衣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我不听百里奚、蹇叔的话,使你们三人受到屈辱,你们又有什么罪呢?你们要发奋雪耻,不要懈怠。”之后让他们三人官复原职,更加器重他们。 |
晋文公姬重耳去世,晋襄公继位。 |
冬季,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百里奚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召见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及白乙丙三人,让他们率军从东门外出发。 |
秦国派百里孟明、 西乞术、 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出袭郑国,由秦都雍(今陕西 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 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 |
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只身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
十日甲午,秦、晋两国合力围攻郑国,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汜南。晋国人给郑伯传话说:“郑大夫叔瞻背离周王,亲近楚国,请把他把交出来示众!”叔瞻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自杀了。郑国把叔瞻的尸首献给晋国,晋国人又说:“郑伯帮助楚国侵扰中原,一定要捉住郑伯才算了事。”于是,便包围了郑国都城。 郑国危在旦夕,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进谏说:“君主不可等死啊!烛之武多谋善辩,何不派他去游说秦君?也许还会有救。”于是,郑伯派烛之武去拜会秦穆公。烛之武却推辞说:“微臣年轻时,尚且被人蔑视,如今老迈昏庸,岂敢承担此等大事?臣无能为力,请主公另选高明吧!”郑伯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寡人未能及早重用先生,还望见谅,这全是寡人的过错。可是郑国一旦灭亡,老先生将会是什么感受啊?”烛之武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最终还是答应郑伯前去拜会秦穆公。 秦、晋兵临城下,郑都四门皆被封锁,烛之武无法出城,只好等到深夜,让守城的士兵把他用绳索从城头吊下。烛之武出城后,东躲西藏,一直等到天亮,才偷偷溜进秦君大营,对秦穆公说:“秦、晋大军围攻郑国,外臣很清楚,这次难逃厄运,郑国肯定要灭亡了。但是君主想到没有,郑国灭亡,只能使晋国越来越强,却不能给秦国带来任何好处。” “为什么不能?”秦穆公问。 “秦国据守关内,郑国远在中原,君主焉能越过别的国家,将敝邑揽入秦国之境?君主一定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相反,晋侯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因为晋、郑仅一河之隔。所以说,这场战争只对晋国有利。晋国的实力增强,等于削弱了秦国。一旦占领敝邑,晋侯的野心还会膨胀,谁敢保证他不会向秦国下手呢?如果不损害秦国,他向哪里扩展地盘?君主为什么不能放弃对郑国的围攻,保留一个东路的朋友呢?” 秦穆公拍了拍脑门,有如大梦初醒之感。他十分感激烛之武,赏酒款待,对老先生大加赞赏。当即决定,私下与郑国订立盟约,命杞子、逢孙、杨孙留在郑国协助戍守,大军撤回。 晋国发现秦军不战而退,十分恼火。狐偃请求追击,晋文公认为不妥,说:“如果没有秦国的援助,就没有寡人的今天。依赖了别人,反过来又伤害人家,这是不仁。过河拆桥的事情,我做不出来。咱们也撤兵吧!”于是晋军也解除了对郑国的包围,班师回国。 |
晋文公谋划伐郑。派狐偃与周王室的王子虎、宋国的公孙固、齐国的国归父、陈国的辕涛涂、秦国的小子憖,在翟泉会面,重温践土之盟,商议攻打郑国。 |
“践土之盟”之后,当年冬天,晋文公召集秦、齐、鲁、宋、蔡、陈、莒、邾等国诸侯,在温地会见,商议讨伐不驯服的国家。 “践土之盟”时,因卫成公胆怯,派摄政大夫元咺护送弟弟叔武前来接受盟约。 卫成公外逃时,有人诬陷元咺想要扶立成公的弟弟叔武为君,卫成公信以为真,便杀了跟随他逃亡的元咺之子元角。复位以后,又杀了忠心守国的弟弟叔武。元咺逃奔晋国避祸,国人哗然。 此时,晋文公正在庆贺胜利,大赏功臣,卫大夫元咺却跑来哭哭啼啼,倾诉冤情。文公本来就对卫成公不满,听了元咺的诉说,大为恼火,遂安排元咺暂时住下,准备严惩卫成公。 卫成公与大夫元咺在会上进行辩讼。元咺指控卫成公陷害大夫,滥杀无辜,卫成公因无可否认而败诉。晋文公行使霸主的职权,处死卫成公的答辩人士荣,砍了代理人针庄子的脚,以此代替卫君受刑。 并当场拘捕了卫成公,派军士押送京师,投进周王的大牢。晋文公认为卫成公的诉讼人甯武子忠诚,无罪赦免。于是元咺返回卫国,扶立公子瑕继位。 这次盟会,晋文公以巡狩为名,邀请周襄王来温地会见诸侯。后来孔子看到这段记载时说:“诸侯无权召唤天子,《春秋》说周王巡狩河阳,是故意隐讳此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经衰落到听任霸主摆布的程度。 温之会 |
初一日戊辰,秦国的小子憖和晋文公、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崔夭率军驻扎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 初二日己已,应宋国求救,晋文公与楚成王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胜。 在晋楚开战的五年前,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曾受到楚成王的礼遇,重耳向楚成王许诺:“如果侥幸登上君位,日后如两国开战,将为楚军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文公履行了诺言,率军退避三舍(九十里)。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 退避三舍 |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 周襄王应晋文公之邀,移驾践土。晋文公遵照周礼,将战俘和战利品献给周王,包括一千名步兵、一百乘披甲的驷马战车、兵器盔甲数十车。周王大喜,设享礼用甜酒招待文公,命王室卿士尹氏、王子虎和内史叔兴父劝酒助兴。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并用策简记载了这一命令。 王子虎代表周王,在王宫的庭院与诸侯盟誓,宣布盟约:“共同辅佐周王,不得互相伤害!胆敢违背盟约,神灵自会诛杀!摧毁他的军队,不能享受国家,直到他的玄孙、无论老少,违背此盟,都会受到丧师亡国的惩罚。” 该会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践土之盟”与齐桓公的“葵丘之盟”正好相距二十年,这是标志着第二位新霸主产生的又一次盛会,晋文公由此称霸。 |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当月,甚至“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
楚国向宋国发动进攻,宋国危急,向晋文公求救。 |
夏,鲁国大饥,齐孝公趁机攻鲁。鲁大夫展喜先向展禽(柳下惠)请教应对之策后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遭遇齐孝公,以牛羊、酒食犒劳齐国军队。 展喜说(展禽教的):“敝国国君听说贵国君亲自举起了尊贵的双脚,将亲自造访敝国,所以使下臣以牛羊、酒食犒劳贵国各位执政。” 齐孝公问:“鲁国人听说我要来,会感到害怕吗?” 展喜说:“小人(无知无识的平民)可能感到害怕,但君子(执政及知识分子)则不感到害怕。” 齐孝公问:“屋内什么都没有,像是中空而悬挂着的磬(一种敲击乐器),田野间连青草都没了,你们是凭着什么而不怕我呢?” 展喜说:“凭着先王的遗命啊!以前我国先祖周公跟贵国先祖太公辅助王室,为成王的左右手,成王奖励周公、太公的功劳,封其后代于齐、鲁,使其相邻而结盟,盟辞说:‘世世的子孙都不得彼此危害。’盟辞藏在盟府,由太公管理著。贵国先君桓公因此纠合诸侯,而攻击对王室不恭者;弥补各国的缺失而匡救各国的灾难,便是昭显太公所管理的盟约之神圣。所以齐侯您一即位,诸侯都引领期盼著,相互传言著:‘齐侯必能继承、发扬桓公的功业!’所以敝国不敢发展武力、设置边防,认为:‘难道齐侯继位才九年,就把先王的遗命、太公的旧职都给废弃不管了?这样要如何面对先君桓公?您一定不至于如此的。’所以敝国才能不感到害怕。” 齐孝公于是退兵。 |
冬,楚、鲁进攻并打败齐国,占领“毂”地,并把齐桓公的公子雍安排在那里,随时窥伺君位。 |
刚刚即位的晋文公重耳,采纳大臣狐偃“求诸侯莫如勤王”的建议,以勤王名义,出兵攻打并生擒王子带(姬带)。 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姬郑)回都城,并协助其处死王子带和隗氏,平定“子带之乱”。 |
王子带(姬带)与周襄王的王后隗氏(翟后)勾结,被周襄王发现,襄王废黜了隗氏的王后之位。 王子带得到消息,再次引西戎攻打周,并占领都城。 周襄王逃到郑国的汜(今河南省襄城县),向各诸侯国求救。 |
正月,卫文公派兵攻打邢国。 正月二十日,卫军灭亡邢国。 |
癸酉日,卫文公去世,其子郑继位,是为卫成公。 |
重耳在秦,全面了解了晋国形势之后,认为怀公新立,人心不稳,自己返晋的时机已到,便请秦穆公帮助,借助秦国的武力返晋。 秦穆公答应,在秦国军队的保护下,重耳一行渡过黄河,返回晋国。 秦穆公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公子重耳回国,获得应允后派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护送公子重耳回到晋国。 由于晋国人心思变,都盼重耳回来。一过河,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桑泉(临猗临晋镇北)、臼衰(今山西旧解县治)诸城邑很快都倒向了重耳。晋怀公派军抵挡,但将领们不愿作战,反而和重耳联盟。 |
重耳在秦兵三千人的护送下,回到阔别十九年的晋国,进入晋都曲沃,晋怀公逃到高梁,重耳随即派人杀晋怀公。重耳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是为晋文公。 从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到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外整整流亡了十九年。 |
秦穆公对晋怀公的逃离,以及对自己女儿怀嬴抛妻行为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国公子重耳,接到秦国,并把曾嫁给太子圉为妻的女儿怀嬴改嫁给晋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开始时谢绝,后来就接受了。秦穆公对公子重耳更加以礼厚待。 |
晋惠公病逝,其唯一的儿子太子圉于都城绛继位,是为晋怀公。 在秦作人质的晋怀公逃离秦国时,其妻怀嬴不肯随同。晋怀公继承王位后,抛弃了妻子怀嬴。 晋怀公刚即位,便下令“勿从亡人”,即不准跟随重耳,要所有跟随重耳的人回晋国来,并规定了期限。 |
晋惠公患病,晋惠公还有好几个儿子在国内可立为继承人。 太子圉说:“我母亲家在梁国,梁国现在被秦国灭亡,我在国外被秦国轻视,在国内又无后援。君王假使一病不起,我担心晋国大夫瞧不起我,改立别的公子。”于是太子圉跟妻子商量一起逃回晋国。他的妻子说:“夫君为一国太子,在秦国忍辱负重。秦穆公命我嫁给您,是为了安定您的心。您逃回晋国,我不会跟随您,也不会声张出去。”太子圉于是逃回晋国。 |
春,鲁僖公为救须句(其母来自之国)而伐邾,恢复须句国。 八月,邾国来抢须句,鲁僖公却轻敌,臧文仲进谏:“即使是小国,也不可以轻视;没有防备,即使人多也不可靠。《诗》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说:‘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即使明德如先王,也会犯难,也会畏惧,何况我们这个小国呢?主君不要说邾国是小国,蜂虿都有毒,何况是一个国家呢?”鲁僖公不听忠告,结果兵败于升陉,连鲁僖公的胄都被邾人夺为战利品,挂在鱼门来炫耀。 升陉之战 |
滑国背叛郑国而顺服卫国。 同年秋天,齐国和狄人在邢国相会并订立盟约,替邢国策划对付卫国的侵袭。此时卫文公才担心邢国。 |
卫文公派兵攻打邢国,以报复菟圃之役。 |
郑文公前来朝见楚成王,对楚国表示臣服。楚成王十分高兴,赠送一批铜锭给郑文公。 铜锭刚刚送出,楚成王就后悔了。他又厚着脸皮派人找来郑文公,与他郑重约定,这批铜锭“无以铸兵”,也就是只能用来铸礼器,而不能用来铸兵器。 这就好比今天一国出口一批重要战略物资给另一国,又要求另一国声明,这批物资保证不用于军事用途。 好在郑文公很守信用,真的用这些铜铸了三口钟。 |
春,宋襄公率宋、曹、卫、邾四国联军伐齐,来帮助太子昭回国即位。 五月,诸侯联军在甗地打败齐国,齐人诛杀了齐君无亏,待联军击败四公子和鲁、狄的军队后,立太子昭为君,是为齐孝公。 同年八月,将齐桓公安葬。 |
冬天,邢国联合狄人攻打卫国,包围卫国的菟圃。 卫文公把国君的地位推让给父兄子弟和朝廷大臣,说:“谁如果能治理国家,我就跟从他。”大家不同意,而后在訾娄摆开阵势。狄军于是撤退。 菟圃之役 |
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子圉。 当初,晋惠公逃亡在梁国时,梁国国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生下一男一女。梁国国君为他们占卜,男孩将为人臣,女孩将为人妾,所以把男孩取名叫圉,女孩取名叫妾。 |
春,齐、徐联军攻打英氏,以报复楚国。 夏,齐桓公因鲁僖公擅自灭亡项国,拘留了鲁僖公,秋季经声姜调解将鲁僖公放回。 |
初七乙亥日,齐桓公去世。 五公子率党羽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易牙进宫,与竖刁借助宫内宠臣杀死诸大夫,立公子无亏为齐君。太子昭逃亡到宋国。 因为动乱的缘故,以致宫中无人,也没人敢去把齐桓公装殓入棺,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直到十二月十四乙亥日,齐君无亏才把齐桓公收殓。 |
在狄呆了十二年的重耳打算到齐国去。狐偃也怕重耳在狄老这样住下去,会变得全无斗志,便说:“当初我们到狄人这里来,非以狄为荣,而以其可以成事。可是现在,我们该走了,应该到齐国或楚国去。齐侯(齐桓公)已经老了,管仲也已去世。齐侯身边大都是些谗佞小人。而他自己到晚年之时,必追择前官,求以善终。此时我们去,他会帮助我们的。”大家都认为有道理。于是,重耳便离开狄,到齐国去。 路过卫国的时候,卫文公看不起这个流亡在外的贵公子,对重耳很不礼貌。重耳出卫东行,路过五鹿(在今河南濮阳市南),粮食吃完了。他们看到一个在田野耕作的野人(与国人相对,属于被周人征服的人),便请求野人帮忙找点吃的。野人什么也没说,拾起一个土块递给重耳,表示自己一无所有。重耳大怒,认为野人在戏弄自己,举鞭要打。狐偃拦住了他,说:“此是天意所赐。百姓把土地奉献给了你,你能要求他们什么呢?上天行事必先有兆。十二年以后,我们必然获得这块土地。请诸位记住我的话。上天已经给了我们大命。以后,我们必获诸侯的拥戴。”狐偃之言,显然是为激励重耳,让他知道重任在肩,不要因小失大,意气行事。重耳果然立刻领悟了狐偃之言,再拜稽首,把土块接过来放在车上,又向齐国进发了。 重耳到齐国后,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接待。齐桓公把自己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重耳在外流亡了许多年,如今有了一个安身之处,觉得很满意,便打算在齐国长住下去,死于齐而已。还说:“民生安乐,谁知其他?” |
重耳离开已经住了12年的翟国时,重耳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 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会等着你的。” |
春,在宋国上空坠落五块陨石,六只鹢鸟后退着飞过宋国国都,周内史叔兴顺应宋襄公心意预言第二年齐国将有动乱。 夏季,齐国进攻厉国,没有得胜,救援了徐国而后回国。 秋,周襄王把戎人造成的祸难告诉齐国,齐桓公调集诸侯的军队到成周去防守。 冬,齐桓公与鲁、宋、陈、卫、郑、许、邢、曹八国国君在淮地会盟,商量救援鄫国免被淮夷所侵、以及向东方用兵的事。各国替鄫国筑城,服劳役的人困乏,有人夜里登上小山头喊叫说:“齐国发生动乱!”诸侯没有等到筑完城就各自回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