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7390002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晋大夫潘父杀晋昭侯,迎晋桓叔。 晋人再立晋昭侯之子,晋孝侯平即位。 |
齐僖公即位 |
郑武公去世,寤生(14岁)继位,是为郑庄公 |
秦文公设立“诛三族”刑法 |
秦文公讨伐西戎,西戎败逃。 |
秦文公时隔21年,才从犬戎手中收复周平王封赐的土地——岐周故地。 秦文公献岐山以东给周平王 |
秦国开始设立史官纪事 |
武姜为郑庄公生下幼子共叔段。由于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幼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 |
武姜为郑庄公生下长子寤生。 因武姜难产(有争议),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并厌恶他。 |
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 |
秦襄公逝世 |
周平王赐地郑武公,郑武公建新郑 |
周平王巡边,郑武公借机灭东虢。 然后横扫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 郑国把国都迁到郐国故都,并把旧部从陕西迁到河南,以“郑”为号新建城邑。 |
郑武公姬掘突灭郐国。 |
周平王因将国都东迁时,秦襄公给他提供了保护。作为报答,周平王赐岐以西为秦地,秦襄公为诸侯,将秦的领地从附庸,提高到正式的国的地位。 周平王封赐的土地是被犬戎占据的宗周故地。周平王许诺,秦如果能够赶走犬戎,就领有其地。 |
平王东迁 周平王宜臼从镐京迁都东迁至洛邑,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时期。 |
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以避西戎。 |
因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是任命郑武公继承其父郑桓公的职务,担任周王室的卿士。 郑武公继续坚持父亲制定的东扩战略计划,进一步实施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的具体行动。 |
申侯(申后父亲)联合缯国、郐国、犬戎讨伐周幽王(-781—-771在位),犬戎杀周幽王、伯服(周幽王与褒姒之子),郑桓公均被杀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北),西周灭亡(11世12王,257年)。 宜臼(9岁)即位周平王。 |
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申国拥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 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周幽王之弟姬余臣为周天子,即“携王”(携惠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 |
郑桓公被犬戎杀死后,郑桓公之子,周幽王的堂弟姬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 |
褒国君主褒珦因向周幽王姬宫湦直谏驱逐赵叔带一事,惹得周幽王大怒,被囚入牢狱。 褒珦儿褒洪德为了救父,进献褒姒给周幽王,周幽王一见褒姒貌若天仙,马上就把褒珦释放了。从此,幽王整天与褒姒在后宫饮酒作乐,将朝政抛在脑后。 烽火戏诸侯 |
郑桓公郑友任周王室司徒 |
周幽王姬宫湦废皇后申后,废太子宜臼(6岁),发配至申国 |
秦襄公将都城迁往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并致力于发展生产,加强武备。 |
秦襄公将妹妹穆嬴嫁给西戎丰王为妻,以求得与西戎的和平共处。 |
秦庄公去世,秦襄公继位。 |
周幽王攻打褒国时,褒国献出褒姒乞求投降,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一子,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不惜代价地满足褒姒的一切喜好。 |
周厉王的幼子、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是受封于郑,携带甲兵、工匠、人口来到了洧溱二水交汇处,驻扎了下来,开始夯土筑城池,新筑“郑公之丘”作为核心城池。 |
地震,岐山崩裂,泾、渭、洛三川干涸 |
周王畿的渭、泾、洛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山崩川竭,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灾害。太史伯阳甫认为是周朝灭亡的征兆。 |
周宣王姬静逝世(治下46年),宣王中兴 |
姬宫湦即位,周宣王之子,周幽王(第十二任周王),也是西周的亡国之君。 |
周宣王姬静伐姜戎,大败,几被擒 |
周宣王封庶弟郑友于郑,郑桓公,春秋郑国第一代国君 |
周宣王姬静即位,结束周朝十四年无国君 |
周厉王逝世于彘地(今山西霍州东北)。 |
周厉王被赶下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国内人民拥戴卫武公共伯和、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主持国政,替天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共和元年 |
国人暴动 几万人在镐京暴动,周厉王姬胡(第十任周王)逃至彘地,太子姬静(周宣王)藏于召穆公(召虎)家中。 |
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