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09702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子,宋哲宗朝宰相范纯仁因受章惇等人迫害而被贬往岭南,当时他已双目失明,瘦骨嶙峋,岭南山水迢递,气候恶劣,范纯仁于多次流徙之后,被安置于永州。 |
高升泰病重七日后逝世,以国礼安葬,谥号“富有圣德表正皇帝”。其子高泰明遵从父亲遗志,拥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帝。 从此之后,高氏家族世代为相,与段氏家族相始终,形成了高氏掌握政权,段氏掌握皇权的局面。 |
宋哲宗以“讥斥先朝”的罪名把苏轼贬到了偏远的英州。 苏轼在奔赴英州的途中,还未到英州,又降为正六品下的“充左承议郎”,再贬为建昌(今江西南城)军司马,惠州(广东惠阳)安置。后又被贬为远宁节度副使(宋代,节度使是无权的虚衔),惠州安置。苏轼只好把家小安置在阳羡(今江苏宜兴),独自与幼子苏过等人南下惠州。 原来宋哲宗亲政以后,任用章惇为相,依附章惇的虞策、来之邵都是坚决反对旧党的人物,对苏轼兄弟恨之入骨。 |
赵煦任用李清臣、邓润甫为执政大臣,两人倡议“绍述”即继承其父赵顼的变法事业。 |
十三日,苏轼任命为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这是带有贬谪性质的任命。 十月,苏轼到达定州。 亲政的宋哲宗因不满祖母高氏的长期执政,所以从亲政开始,就倾向新党,大批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官员都受到排挤,有的被贬谪,有的被罢免。 |
初三,长期执掌实权的太皇太后高洮洮病逝,曾被反变法派誉为“女中尧舜”。 宋哲宗(19岁)亲政。 |
苏轼又改任扬州知州。 八月,苏轼又奉命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兼为皇帝侍读。 之后,又改为礼部尚书。 作为皇帝侍读的苏轼,与宋哲宗皇帝相处得却不融洽,年龄渐长的皇帝,不愿听从苏轼的劝谏。苏轼是高太后器重的人,而哲宗正因高太后长期执政,内心愤愤不平。帝党与后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 |
遭到旧党分子诬陷,回朝两个月后,苏轼又自请外调出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 |
苏轼奉朝廷诏令回京城再一次担任翰林学士。 |
西夏交还永乐城之战的宋军俘虏,在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等人的主张下,宋则将米脂、葮芦、浮图、安疆四寨交还给西夏。 |
苏轼主动请求出任地方官,终于获准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知州,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杭州。 |
程颐指责太皇太后高洮洮在宋哲宗赵煦不在场时单独垂帘听政,引起太皇太后高洮洮不满,被罢出朝廷。 |
初一,司马光因病逝世,享年68岁,获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宋哲宗赐碑名为“忠清粹德”。 |
初六,王安石在对新法尽废的失望痛心中,落寞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66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
太皇太后高洮洮在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等到自己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司马光废除新法,上《请革弊札子》,又在《请更新新法札子》中,把新法比之为毒药,请求立即采取措施,全部“更新”。 七月废除了保甲法,后继又废除了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带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将官法还未废除,无限感伤地说:“吾死不瞑目矣!”他向吕公著说:“光自病以来,悉以身付医,家事付康(司马康),国事未有所付。”切望吕公著能够完成他的宿愿。同时,上表请求辞位。 但皇太后对他很倚重,不但不准辞位,反下诏除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正式拜为宰相。 接着很快就废除了免役法、青苗法。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自己废除免役法的夙愿,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元祐更化 |
苏轼刚到常州,朝廷的圣旨紧接着也到达了,任命苏轼为登州知州。 这是因为“元祐更化”,一批因反对新法被降职或自请退隐的老臣纷纷被起用,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这其中也包括苏轼被任命为登州知州。 |
初一,宋神宗赵顼第六子赵煦在福宁殿被立为太子。 七日,宋神宗赵顼抑郁染疾病逝(38岁)于福宁殿,皇位由长子(神宗十四子中,哲宗行六,且是活着中的长子)赵煦(10岁)承位,即宋哲宗。 赵顼生母、太皇太后高洮洮垂帘听政。 |
苏轼一家到达泗州时(今江苏境内),盘缠所剩无几。苏轼给神宗上书《乞常州居住表》,他说“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所以请求皇帝允许他在就近的常州居住。宋神宗同意了苏轼的请求,当苏轼到达南都(今河南商丘)时,皇帝批复的圣旨到达,于是他再一次从南都携家眷返回常州。 |
司马光(66岁)将修完的《通鉴》,连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一起奏进给宋神宗。 宋神宗十分重视,将书的每编首尾都盖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图章,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
宋神宗下诏说:“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苏轼终于被改授距离京师很近的汝州(今河南境内)任团练副使。 苏轼本想上书皇帝请求继续留在黄州,但是又恐获罪。于是,他只好带领家人奔赴汝州。 |
十日,赵佶出生。 |
永乐城之战 |
苏轼(47岁)贬居黄州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在宋神宗赵顼的主持下,宋朝对官僚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史称“元丰改制”。 1.颁布《寄禄格》,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官员的品阶和俸禄标准不再需要通过宰相,以阶易官,使官员的职务与职称相符合,实际上也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 2.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三省制。 将宰相的权力分割为左仆射和右仆射,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并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这就让皇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从而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
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李秉常导致国内政乱。 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 宋神宗部署李宪部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王中正部出河东路,欲一举攻克西夏兴、灵二州。按作战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夏州,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宋廷还请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凉州,以牵制西夏右厢兵力。 先后攻取了西夏的兰州、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但很快西夏军放黄河渠水灌淹宋军营地,又断绝其粮饷之道,又逢大雪,宋军士兵因冻溺饥饿而死者极多,部队非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以上。 宋廷因此下令班师。元丰五路伐夏 |
大理第十二任皇帝上明帝段寿辉在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的压力之下,以自己在位其间灾难频发为由,避位为僧,禅位于自己的从兄弟段正明。 |
二十五日,赵构生母,宋徽宗嫔韦氏出生(比宋徽宗大两岁),南方越州会稽县人。 韦氏和亲姐都是北宋宰相苏颂的侍婢。宋代的婢通称女使,在她们被雇期间,主人往往据有其肉体。韦氏被“携登颂榻,通夕遗溺不已”。苏颂只能放弃了她,并说她必定“甚贵”。其姐当尼姑,带她来到开封,由小武官内殿崇班李从约荐引入皇宫。宋哲宗选二十名处女分赐诸王,韦氏遂入端王邸。她和另一比她小六岁的乔氏,都充当宋徽宗宠爱的郑氏的侍女,“结为姐妹,约先贵者毋相忘”。 |
苏轼在其长子苏迈的陪同下到达了黄州。黄州地处今湖北省东部的长江北岸,北宋时属于偏僻荒凉之地。苏轼的官衔是“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在名义上说,苏轼得到的是一个闲职,不能参加公事;实质上,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朝廷监视的,是一个特殊的“囚徒” |
大理国权臣,白族先民杨义贞,杀大理国第十二世国王段廉义,自号“广安皇帝”,在位四个月,被高升泰起兵讨灭,高氏立段廉义侄段寿辉为大理国第十三世国王。 |
二十八日,宋神宗做出最后的裁决:苏轼贬居黄州。 其他有关官员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牵连——苏辙因上书营救苏轼,得罪当权者,被贬到高安。与苏轼关系密切的黄庭坚和曾巩等人也都遭到贬谪。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至此告一段落。 |
苏轼入狱后,随即被投入阴暗的牢房。之后的五个多月,李定等人对苏轼进行了百般折磨,逼迫苏轼屈认罪行,苏轼对这些小人严词讽刺,毫不妥协,已做好慷慨赴死的准备。 宋神宗爱惜苏轼的才气,再加之众人的求情,他于十五日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苏轼暂时没性命之忧。 |
“乌台诗案”兴起,变法派将苏轼的诗文收集起来,从中断章取义,罗织罪名,其焦点主要集中在苏轼肆意批评新政上。 李定等人轮番向神宗皇帝上书,弹劾苏轼。神宗皇帝在数日内连续收到了四份状纸。 十八日,苏轼被押解到京城。 |
苏轼接到朝廷要他调任湖州太守的诏令。 苏轼在到达湖州任所后,按例上呈给皇帝表谢恩的《湖州谢表》。在谢表中,苏轼写了这样几句话:“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新进”和“生事”等词语刺激了一些小人,导致后续的“乌台诗案” |
宋仁宗曹皇后(64岁)去世 |
苏轼接到朝廷要他改任徐州的调令。 苏轼于第二年到达徐州,任期三年。 |
变法派内部出现矛盾。 天上出现彗星,反对派再次以“天变”攻击新法。 王安石再次罢相,出判江宁府。 |
在苏轼的请求下,朝廷下达了转任密州知州的诏令, 十一月,苏轼到达密州任所,任期为两年。 |
宋廷颁行了“将兵法”,在全国禁军中派出将领,负责训练军队,并驻守各地军事重镇,以代替原来的更戍法和将兵分离的情况。 |
郑侠将灾民涌入开封的情景绘成画卷《流民图》,假以密急情报名义呈递赵顼,声称只要赵顼看他的画卷,并采纳他的建议,十日内天不降雨,就将他斩首。 赵顼阅览后十分震惊,暂停青苗、免役等18项新法,不久果有大雨。 赵顼将《流民图》示以王安石,王安石一边上章辞相,出知江宁府,一边将郑侠治罪。 |
全国大旱,大量灾民涌向开封等大城市,反对派便以“天变”攻击变法。 开封官员、王安石的学生郑侠曾对王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等法诸多不便,王安石不予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