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30701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初八,元成宗铁穆尔驾崩于大都玉德殿(时年不足43岁),海山杀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即位元武宗 |
察合台汗都哇逝世 |
按台山之战 窝阔台汗察巴尔与元朝和议之前,就派三弟斡罗思率本部驻守在边境,与元朝岭北相邻,大元戍守边境的是铁穆尔的侄子、未来的元武宗海山。 戍守边境的大元军队,在怀宁王海山的统领下,突然莫名的从脱忽思圈之地越过金山(按台山,今阿尔泰山)。 戍守边境的斡罗思,大概觉得他和海山之间存在“真挚”的友情,为了缓和两军之间的气氛,同时也为了避免己方腹背受敌、受元、察两方的夹击,就准备设宴款待“挚友”海山。 怀宁王海山在宴会开始之前,趁着斡罗思不备,突然袭击斡罗思的大营。 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下,没有设防的斡罗思,只能狼狈的被十几个亲信护卫着逃亡,其余部众均被海山俘获,足有万口之众。 海山派得力亲信蔑儿乞·伯颜率军去追捕斡罗思,但最终无果,斡罗思一直辗转在金山附近与察合台人作战,直到延祐七年(1320)三月十七,元英宗即位六天后,才归附元朝。 |
夏,察合台汗都哇派儿子也先不花突袭了窝阔台汗察巴尔的弟弟、戍守在阿姆河以南地区的撒班,撒班溃败被迫投降宿敌伊利汗国。 |
海都儿子,窝阔台汗察巴尔被察合台汗都哇说服了,两家一起派使臣到北京,向元成宗铁穆尔表示臣服。 |
初六,山西洪洞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灾害遍及整个汾河流域,尤其给平阳路、太原路(路是古代的行政区划)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据统计,此次地震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在山西历史上十分罕见,史称“河东地震”。 曲沃县感应寺塔因地震塔身破裂为两半 这次地震让山西大伤元气,元成宗派人分道赈济,并免除了太原、平阳当年的赋税,第二年又免了3年赋税。 元朝禁酒,也许是为了缓解伤者的痛苦,元成宗居然废止了太原、平阳两道的禁酒令。 |
察合台汗国兀鲁思汗都哇,废弃海都属意的继承人老三斡罗思,另立身体、性格都很孱弱的海都长子察巴尔为窝阔台兀鲁思汗。 |
海都子察巴尔在都哇支持下继承窝阔台汗国汗位 |
海都率领窝阔台系、察合台系的联军,从中亚出发,向哈拉和林进军。 在鄂尔浑河流域,他们遭到了元军的痛击,被铁穆尔的侄子、未来的元武宗海山击败。 窝阔台汗国兀鲁思汗海都在撤退途中病死在泰寒泊。 |
察合台汗国的兀鲁思汗都哇向元朝廷递出橄榄枝,主动联络当时总领漠北诸王的最高军事长官安西王阿难答(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之嫡长子),表示愿意臣服元成宗铁穆尔。 |
窝阔台汗国攻元,海山击败 海都去世,海都之乱结束 |
元成宗授二哥答剌麻八剌长子、侄子海山总镇漠北,加强对海都、都哇的对抗。 同时命太师月赤察儿辅助海山统军,并给西北方向的北庭都元帅府(负责阿尔泰山周边)补充战马两万三千余匹。 |
经过三年准备,铁穆尔派军主动出击察合台汗王都哇并大胜而还; 又领军在阿尔泰山一线打败精锐的窝阔台系首领海都的主力,于次年二次击败海都于哈拉和林西南方向的戈壁沙漠。 |
十四日,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左右部诸王全部来到上都聚集。 在此以前,御史中丞崔彧得到传国玉玺,上面的文字是“受命天于,既寿永昌”,把它交给了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太后将玉玺授予了铁穆耳。而后铁穆耳即皇帝位,受诸王宗亲、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铁穆耳终得以继位为帝,由真金妃亲手授以新发现的传国玉玺,并于四月十六日正式登基,是为元成宗。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 |
二十二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
忽必烈把铁穆尔立为太子,并命他领军到蒙古高原,应对海都。 铁穆尔的即位,意味着黄金家族逐步改变了“忽里勒台”大会制度,开始采用中原封建社会的嫡传世袭制度。 这次“忽里勒台”大会是蒙古帝国帝(汗)位继承中的最后一次“忽里勒台”大会。 |
元世祖从郭守敬建议,役使一万九千多名兵士、五百四十多名工匠、三百多名水手、一百七十多名“没官囚奴”,共用二百八十多万工,开凿了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 这样,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连接 海河、黄河、 淮河、 长江和 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 |
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起自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到临清连接御河(今卫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计役人工二百五十多万工。 |
海都、都哇等人再次起兵侵袭西北,已74岁高龄的忽必烈披挂上阵、御驾亲征。海都闻之,不敢再战而远遁。 |
元朝政府毁掉中统钞的印刷设备,不再印制中统钞。 |
忽必烈任命23岁的孙子,真金妻所生第三子奇渥温·孛儿只斤·铁穆尔为大将军,率军镇压东道诸王的叛乱,并一举击败了辽东叛乱。 |
白藤江大捷 忽必烈再次集中江淮、江西、湖广三省蒙汉军七万人,配备舰船五百艘,另辅以擅长丛林、山地作战的云南精兵六千人、黎族兵一万五千人,兵分三路,进攻交趾,主帅依然是脱欢。 白藤江方向,交趾人砍伐树木并削尖后插入江中,当元军战舰进入白藤江时,利用潮水下落之际,交趾人出其不意,发动猛攻,把元军船只驱至暗桩水域,致使元军舰船多数被木桩撞穿,交趾人趁机登船,全歼元军水军。 至此,元军三战交趾皆败。 |
忽必烈发行了新纸币——至元宝钞,1贯当中统钞5贯,等于是承认了中统钞的贬值。 2贯新纸币法定价值1两白银, 20贯新纸币法定价值1两黄金。 为了促进新纸币的流通,私人金银交易再次被禁止。 |
海都和曾祖父铁木真兄弟的后裔,通过在中亚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结成了更大的反忽必烈联盟。 |
中统钞的流通量相对1260年最初发行时的147倍,物价上涨几十到十几倍。中统钞在民间几乎被视为废纸了。 |
元世祖忽必烈派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到江南去搜罗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到京城来做官。程钜夫到江南调查走访,开列了20多人的一张名单,赵孟頫名列第一。 赵孟頫跟着程钜夫到了大都,受到忽必烈的单独接见。忽必烈见到赵孟頫,认为他才气纵横,神采焕发,看上去好像神仙中人,不觉大为赞叹。 |
经卢世荣重新起用的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个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绝好机会。 在此以前,南台御史曾封章上言:“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预。”真金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御史台因秘其章不发。但此事为答即古阿散等得知,遂于忽必烈前奏请收内外百司吏案,以大索天下埋没钞粮为名,而实欲揭露此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 御史台都事尚文将事情原委告知中书右丞相安童和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决定留秘章不与;次日,答即古阿散乃上告忽必烈,命大宗正薛彻干取其章。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尚文乃献计于安童及玉昔帖木儿二位“大根脚”人物,以“先计夺谋”法抢先至忽必烈前陈述事情经过。 不出所料,忽必烈听到居然有人要他提前让位给太子,大发雷霆,历声责问道:“汝等无罪耶?”丞相安童带头认罪说:“臣等无所逃罪,但此辈名载刑书,此举动摇人心,宜选重臣为之长,庶靖纷扰”。忽必烈怒气稍解。形势遂趋缓和,后答即古阿散等坐奸赃论死,其同伙分别被诛杀、流放或没为奴。 虽然如此,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逝世,终年43岁。 |
卢世荣为右丞不到半年,御史陈天祥即进行弹劾,得到安童的支持。 忽必烈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诛杀了卢世荣。 |
以忽必烈第九子脱欢为主帅,西夏降将李恒为副帅的元朝大军,兵分六路,南下进攻交趾,此次元军出动兵力达五十万人。 主帅脱欢决定于当年五月撤兵。交趾人不断偷袭伏击元军,以致元军副帅李恒膝中毒箭,归国后毒发身亡,主帅脱欢则一路躲避于铜管里,让士兵护送和抬着,才侥幸生还,回到中原。 |
忽必烈下令编撰全国性方志——即一部囊括各省地理、行政区划、人物传记的志书。 由札马剌丁、虞应龙等开始编纂《大元一统志》 |
钦察汗国向元朝称臣 |
黄河改道,经淮河入海。 |
九日,文天祥在大都被元朝斩首,时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的绝命词说:“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文天祥被杀 |
元军集结两路大军,再次出兵日本: 北方从朝鲜出征十四万人马,由忻都、洪荼丘率领,精锐作战部队四万人,战船九百艘; 南方由范文虎、张禧等率领十万江南军,也叫“新附军”,即南宋投降过来的部队,配备战船三千五百艘。 其中,南路军还携带了农具和大量水稻良种,两路军约定于六月中旬在日本壹岐岛会师,由北路军主要负责作战,南路军负责在被占领区屯田,做征服日本后的长久打算。 七月初,南路军终于到达,两军会合后再次发动进攻,未获得任何进展。 弘安之役 八月一日夜间,梦魇般的暴风雨再次降临。为了自保,元军不得不将舰船捆绑在一起,面对排山倒海的巨浪,元舰相互撞击,战船覆没,士卒溺亡。 此役,除了部分逃回中原的,大约有十万名元军被抛在日本,其中多数是“新附军”,在面临没有指挥官、没有补给、没有宿营地,甚至吃不上饭的情况下,一多半战死,被俘者也基本被杀死。因当时日本为弘安年间,此役被称作“弘安之役”。 两次极为罕见的巨大的暴风雨,让元军的战斗力荡然无存,让原本以为国将不国的日本取得了无法理喻的胜利。因此,日本人把两次风暴叫“神风”,意思是有神灵保佑的风,在护佑日本。 |
范文虎攻日本,遇“神风”,元大败 |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在沙丘无垠的远方,正有一列骆驼驮队横越。近处人骑数众,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 其中骑著黑马、身穿白裘的,应为元世祖忽必烈,与世祖并驾的妇女,似为帝后,其余八人,应是侍从,其中尚有中亚黑奴一名。 |
八思巴去世。 从八思巴之后,历代西藏喇嘛教首领都成为“帝师”,他们受朝廷的委托,执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 |
文天祥被押往元朝的大都(今北京)。见到元朝大臣,坚决不行跪礼,与他们反复辩论,说“国亡,我本当死,所以不死者”,“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今日文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元朝君臣大多不忍杀他,将他囚禁狱中,不断派遣各种人前来劝降,其中有被俘的南宋小皇帝,也有文天祥的亲弟文璧。文璧“将惠州城子归附”,元世祖说:“是孝顺我底。”但文天祥用“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之语表达了决绝的态度。 |
元军发起总攻,陆上蒙古骑兵和海上汉人水军,合力夹击南宋残军。 南宋军队大败,陆秀夫抱幼帝赵昺(6岁)投海,二十余万南宋军民或战死,或溺亡。 张世杰突围后,原拟去交趾,但不幸遭遇大风,在海上淹死。 至此,南宋残存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已不复存在。 南宋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