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35202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郭子兴的起义军攻克濠州,郭子兴自称元帅。 |
定远的地方大户郭子兴于当地举兵。周边数万贫民闻风而动。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社的带头大哥。 |
徐寿辉建国称帝,定都蕲水,立国号为“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 |
今江苏邳县人芝麻李(也叫李二,因在饥荒时用家中芝麻一仓赈济灾民而得名)等起兵,占领徐州,也烧香聚众,称红巾军。 芝麻李占领徐州后,尽有徐州附近州县。拥兵十万,截断黄河、大运河运输,让大都的物资供应陷于停滞。 |
刘福通逃回颍州,整顿部队,出其不意,攻占颍州、罗山、上蔡、正阳、霍山,分兵进攻舞阳、叶县等处。黄陵冈的河夫得了信号,杀了监工的河官,头上包一块红布,部众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就此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
初三,颍州的白鹿庄聚集了三千人,个个头裹红布,手持刀枪棍棒,聚义造反。领头者是颍州人刘福通和颍上人杜遵道、罗文素、韩咬儿等。他们颁布号令,祭告天地,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该是中国的皇帝。而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按理说,他也应该以复兴大宋国运为己任。于是,他们共推韩山童为“明主”,择定日期通告四方首领共同起兵。 |
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不料消息走露了,永年县的县官带领马快兵役,冷不防团团围住白鹿庄,韩山童脱身不及被擒杀,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在永年县境)。 |
大规模征派徭役治河成为民变导火索 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在被征派开凿黄河故道的15万民夫中,趁机以独眼石人的歌谣鼓动群众造反,与其信徒刘福通等聚众数千人,准备起义。 河夫开河开到黄陵冈,果然在当路处挖出一眼的石人,刘福通(贾鲁因勒索刘家珍兽白鹿未逞,改河道,毁刘宅,刘福通于国仇家恨,遂决心造反灭元)聚了三千人在白鹿庄,斩白马乌牛,祭告天地,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该帮旧主起义,恢复天下。 |
二十二日,贾鲁以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的官阶,亲自带领黄河南北诸路军民,共计十三路十五万名百姓,并两万名各族军士一道,开展治黄河工程。 |
左司都事武琪建议变钞,吏部尚书偰哲笃支持变钞,并提出了以纸币“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壹贯文省”指当时最大的面值,每张可兑换白银一两),钞为母而钱为子的方案。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批准了中书省的变钞方案,具体办法是:印造“至正交钞”(实际上是用旧日的中统交钞加盖“至正交钞”字样,故又称“至正中统交钞”),新钞一贯合铜钱一千文,或至元宝钞二贯,而至正交钞的价值比至元宝钞提高了一倍,两钞则并行通用。同时发行“至正通宝钱”,与历代旧币通行,使钱钞通行,并以钱来实钞法。 元至正年造中统元宝交钞,该钞始发行于至正十年(1350) |
顾阿瑛花了三年时间,修建了一座名叫“玉山佳处”的私家园林,后易名为“玉山草堂”。 玉山雅集开幕,江南文化精英云集园中。顾阿瑛也模仿北宋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之举,专门请元代有名的白描画家张渥画了一幅《玉山雅集图》。 |
西宁王速来蛮曾在敦煌重修皇庆寺(即莫高窟),促进了敦煌地区佛教的发展。 莫高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元代洞窟为第3窟,洞窟主题是观音菩萨,壁画中以纯熟精湛的线描技法画出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为敦煌晚期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作。 |
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成吉思汗次子察汗台汗的后裔)即东察合台汗国图汗王位 |
河南淮北地区连着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致使黄河水暴涨,黄河在白茅口(今山东曹县境内)决口,严重威胁漕运。 脱脱派工部尚书成遵勘察,成遵回来报告:河工太大开不得,而且南阳安丰盗贼成群,集合了几十万夫子,万一被人煽动,无法收拾。 脱脱不听,另用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派贾鲁治理黄河,贾鲁主张"疏塞并举",疏是疏浚原汴河,导水东行,塞是修筑北堤,堵塞决口。 |
淮河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蝗灾和瘟疫接踵而来。 在这场劫难中,从四月初六到四月二十二,短短的十几天内,朱元璋的父母朱五四(64岁)、陈氏(59岁)和长兄朱重四在故乡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都先后病死饿死,随后不久三哥朱重七也离开人世。 在此次灾荒之前,他的二嫂、三嫂都已经先后病故,二哥的独生子也夭折了。现在,朱家只剩下他和二哥重六,以及大嫂王氏和她的一双小儿女。大嫂王氏因公婆、丈夫均已过世,她也不愿意留在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便带着子女回娘家度日。接着,二哥重六也返回入赘的岳父家中。让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他与二哥重六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在邻居汪氏老母的筹量下,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一名游方和尚,只为混口饭吃。 不久,灾情越来越严重,寺中的和尚也没有饭吃,寺庙的主持只好把粮仓封了,让本就无路可寻的僧人们到纷乱的世道里去寻找活路,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僧,带上皇觉寺度牒、木鱼、瓦钵游方化缘,实际上无异于四处乞讨。 |
脱脱因病辞位 |
元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脱脱担任总裁官。 脱脱组织了汉族史学家欧阳玄、揭傒斯等人,畏兀儿族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党项人余阙,蒙古人泰不花等人一起参加修史,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
脱脱主持编纂《宋史》《辽史》《金史》“三史”。 |
高僧天如惟则禅师在苏州的信徒为其在苏州城东北隅买地,修建了一座“狮子林菩提正宗寺”,园中一块奇石状如狮子,号称“狮子峰”,后世文人雅士多有题咏。 洪武七年(1374年),如海禅师请徐贲绘制了《狮子林十二景图》册页,《狮子林十二景图》册页之“狮子峰”,纸本设色,34.8cm×61.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起用脱脱当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历史上称为“脱脱更化”。 脱脱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恢复伯颜废黜的科举制。 第二,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祀。 第三,平反昭雪一批冤狱。 第四,开马禁、为农民减负,放宽政策。 第五,主持编修宋、辽、金三史。 |
伯颜被元顺帝坐罪流放于南恩州阳春县,病死于途中。 |
脱脱(伯颜的侄子)利用伯颜出大都城打猎而疏于防备之机,脱脱下令亲信举事,在伯颜回城时,传圣旨曰:“诸道随从伯颜者并无罪,可即时解散,各还本卫,所罪者惟伯颜一人而已。”伯颜要求入京向皇帝辞行,脱脱不允许。伯颜所带领的军人见其失势,顿时作鸟兽散。 这时,元顺帝下诏云:“朕践位以来,命伯颜为太师、秦王、中书大丞相。而伯颜不能安分,专权自恣,欺朕年幼……变乱祖宗成宪,虐害天下。”伯颜被免中书右丞相,贬于河南,任河南行省左丞相。 |
西乡的土壤较差,加上当地的灌溉条件也不行,朱元璋一家再次搬回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成为地主刘德家的佃户。 |
袁州僧彭莹玉、周子旺聚众五千人起义,周子旺称周王,立年号,起义失败,周子旺牺牲,彭莹玉及况天逃亡淮西。 |
脱脱(伯颜的侄子)当上了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 |
郯王彻彻秃,因为喜欢儒生,与汉人往来较多,就被伯颜怀疑而滥加罪名斩首杀害。 |
因汉人、南人群反,伯颜假借题目,下诏书禁汉人、南人不得执持军器,凡有马的都拘收入官。 |
朱元璋10岁时,他们一家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从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举家迁往钟离县西乡,依然靠租地耕种,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
燕帖木儿之弟撒敦去世,这样一来,燕帖木儿家族的势力就大大削弱了。 接替撒敦任中书左丞相的唐其势,是燕帖木儿的儿子。 |
唐其势(燕帖木儿的儿子)与其妹伯牙吾氏,也是答纳失里皇后(妥懽帖睦尔的正宫皇后)联合谋叛,准备杀掉伯颜一伙,废黜顺帝妥懽帖睦尔,另立文宗义子塔剌海(实为燕帖木儿之子,唐其势的亲弟弟)。 文宗皇后、当朝太后卜答失里,得知唐其势等人的行动侯,告知伯颜,遂率勇士突入宫内,被伯颜所擒后被处死。伯颜将燕帖木儿的女儿、皇后伯牙吾氏逐出皇宫,酡死于开平(今内蒙古下蓝旗石别苏木)。。 |
右丞相伯颜掌朝,废除科举制度 |
皇太后卜答失里在明确自己的二子燕帖古思为妥懽帖睦尔继承人以后,正式拥立妥懽帖睦尔为帝。 八日,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是为元顺帝,改元元统,并封燕帖木儿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封燕帖古思为皇太子。 |
燕帖木儿权盛一时,迎娶泰定帝的皇后为夫人,纳元朝宗室的公主四十余人为妾,日日莺歌燕舞,因纵欲过度而亡。 |
二十六日,元宁宗懿璘质班在大都病逝,年仅7岁,在位仅53天,葬于起辇谷,谥曰: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燕铁木儿再次要求立燕帖古思为帝,不答失里依然不同意,她主张立懿璘质班的哥哥,明宗的长子,年仅13岁的妥懽帖睦尔。 |
初四,经与燕帖木儿反复博弈,卜答失里皇后奉元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璘质班(元明宗次子)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是为元宁宗。 因为新帝年幼,卜答失里太后临朝称制,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
十二日,元文宗图帖睦尔病逝,享年29岁,死前自悔谋害兄长之事,吐露真情,遗诏立元明宗之子以自赎。 死后葬起辇谷,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
元文宗图帖睦尔下令停用天历三年,改元“至顺” |
初一,和世㻋抵达他父亲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即晃忽叉,今河北张北北)。 初二,皇太子图帖睦尔自大都赶来,谒见和世㻋,和世㻋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 初六,和世㻋暴死于王忽察都。(猜测元文宗图帖睦尔毒杀和世㻋) 十五,图帖睦尔在返回上都的第六天再次在上都即位元文宗 天历之变 |
初一,和世㻋抵达他父亲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即晃忽叉,今河北张北北)。 初二,皇太子图帖睦尔自大都赶来,谒见和世㻋,和世㻋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 初六,和世㻋暴死于王忽察都。 |
初七,燕铁木儿抵达和世㻋所在地,率百官献上玉玺,并陪同和世㻋返京,而后宣布封图帖睦尔为“皇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