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65406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八日夜半时分,发生了甘肃省天水地区的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 |
清代规定,每年仲春亥日,皇帝行耕耤礼。 皇帝在每年春耕之前,在田间装模作样地扶犁耕田,以示重视。 |
爱新觉罗·玄烨诞生于景仁宫,为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 |
顺治皇帝封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金册金印。 |
孔有德在桂林之战中战死沙场,孙延龄的父亲孙龙也随之战死。 清廷为抚恤孙龙,追加为拖沙喇哈番,并且让孙延龄承袭。 当时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尚且年幼,他从桂林军中逃出回到了京师,孝庄皇后将孔四贞养在宫中,赐她白金万两,岁俸视郡主。 |
汉人郭怀一抗暴事件中,当时在台汉人不足20,000人,但先住民在荷兰人的动员奖励下,短短数日间在大台南地区屠杀汉人2,600人,血流成河。 |
多尔衮在塞外喀喇城逝世,顺治皇帝开始亲政(14岁)。 |
2日,张献忠被满军俘获、立斩。 |
2日,张献忠被杀 |
十八日(12月24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南明永历帝 |
被满人逐出四川的张献忠仓皇北奔。 |
孙龙跟从清定南王孔有德出征广西进攻南明永历政权。 孔有德把自己的女儿孔四贞许配给孙龙的儿子孙延龄。 |
清廷以明万历时旧籍为准,着手编纂《赋役全书》,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完成。 |
初一,顺治皇帝称帝,清朝开朝 |
十九日,顺治皇帝从盛京(沈阳)启程,进入北京,自正阳门入皇宫。 |
初六日,清廷以摄政王多尔衮名义写信招降唐通。 唐通和姜瓖、吴三桂等人一样都擅长于见风转舵。 大顺军兵败撤出畿辅后,他奉李自成之命镇守同陕西相邻的军事要地保德州、偏关地区。 由于姜瓖的叛变,大同地区落入清方之手,唐通估计大顺政权难以同清廷抗衡,就在八月下旬以保德州为据点发动叛乱,文告改用明崇祯年号,西渡黄河袭击陕西府谷县,同大顺政权镇守陕北的亳侯李过激战达半月之久。由于变生意外,李过部损失较大。 唐通占领了山西保德州、岢岚州、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河曲县、兴县、岚县、临县和陕西府谷县、葭州(今佳县)一带。 清朝委任的山西总兵高勋和唐通有一面之交,于九月初三日派人往保德招降唐通,初七日唐通回信表示愿意归附清朝。 十月十一日,他正式拜表投降清廷,改用顺治年号。清廷于十一月将唐通由定西伯加封为定西侯。 |
江阴三日 清军在江阴城屠城三日,仅留老幼53人 |
初十,一度投降大顺政权的明大同总兵姜瓖发动叛乱,“阳和军民约与镇城军民内应,于是杀(张)天琳及伪中军张黑脸,恢复大同”。姜瓖占据大同地区后,初期也是以复明为号召,他拥戴“境内枣强王朱鼎[插图]续先帝之祀”,“委以国政”。 按时间推算,这时李自成正在太原地区,却没有对这一雁北重镇发生的重大变故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继续西撤。 姜瓖随即在清方拉拢下,很快归附了清廷。 六月十六日,姜瓖接到清兵部信牌传达多尔衮的令旨:“大同总兵官姜瓖忠诚为国,擒杀伪将,平定大同、阳和等功,予甚嘉悦。但立枣强摄理国事,以延先祀等语,甚觉不宜,其枣强王可照旧守其本等爵级。……”姜瓖立即遵令用顺治年号“大张榜示,通行布告军民人等”。这样,大同的复明变成了归清。 |
九日,清军占领南京门户镇江,福王朱由崧深夜出逃芜湖。 十五日,多铎率领清军进入南京,南明弘光余部纷纷“奉舆图册籍”降清,第一个南明小朝廷宣告灭亡,福王朱由崧被他的臣下刘良佐从芜湖押回南京,作为投降清军的见面礼。 |
李自成在九宫山遭杀害 |
小冰河期,这一年温度达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一极寒温度一直持续到1715年。 |
嘉定三屠 |
张献忠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成都改名西京,定为首都 |
初一,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爱新觉罗·福临在南郊天坛祭天,然后再次即皇帝位于皇极门(今太和门),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此举标志着清王朝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
爱新觉罗·福临(后成为顺治皇帝)自盛京迁都北京。 |
初一,朱由崧登岸,先拜谒孝陵然后从朝阳门进城,驻于内守备府。 初三,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用黄金铸造监国宝。 十二日,在定策问题上史可法既被马士英出卖,得不到朱由崧的信任,史可法“自请督师淮扬”,朱由崧批准史可法出任督师。 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为皇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 |
二日,多尔衮率领清军由朝阳门进驻北京城,当时北京城里的官绅士民并不清楚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等情况,纷纷传说吴军杀败大顺军,夺回明太子朱慈烺,即将送回北京即位,因此准备了皇帝的卤簿法驾出城迎接。没想到昂然而来的是清摄政王多尔衮,许多人大吃一惊偷偷溜走,少数官僚则将错就错地把多尔衮迎入劫后仅存的武英殿,拜倒在爱新觉罗皇室脚下。 由于清军打着“为尔等复君父仇”的旗号,得到地主阶级和明朝遗臣的拥护,北京局势很快恢复正常。 |
三十日,李自成撤出北京。 这是因为大顺军在北京地区不可能集中一支足以固守待援的兵力,跟踪而来的清军一旦围城,大顺政权的领导人物和败回兵将就可能成为瓮中之鳖;加上城内居民亲眼看到大顺军败阵而回的狼狈情况,讹言四起,潜在的敌对势力也待衅而动。 |
李自成获悉吴三桂叛变占领山海关的消息后,决定一面安抚吴襄,以吴襄的名义写信规劝吴三桂,希望借父子之情使他幡然变计;一面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备,出兵平叛 十三日晨,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 随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晋王、秦王和吴襄等人,这说明李自成仍希望通过君、亲之义招降吴三桂。 |
二十日,多尔衮接信知道形势紧迫,为了防止大顺军占领山海关,下令兼程前进。 二十一日,清军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急行军,于当晚到达距关城十里的地方驻营。这时,大顺军与吴三桂、高第部关、辽兵正在激战之中。 |
13日,李自成率大顺军讨伐吴三桂,行至三河县遇到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谎称吴三桂仍愿意投诚,请求缓师。 李自成又一次受骗,他派明朝降官密云巡抚王则尧以兵政府尚书的官衔去山海关同吴三桂谈判,随即放慢了进军速度。 从北京到山海关大约五天可达,大顺军却在八天之后即四月二十日才进抵关西。 这时,才知道王则尧已被拘押,吴三桂和高第的军队在关内沿石河一线做好了作战准备,除了武力解决,没有招降余地了。 |
二十一日上午辰时(约为八时),山海关战役开始。 李自成为了全歼关辽兵,防止吴三桂部被击败后引残部出关降清,做出用兵部署: 把主力放在石河西,另外派遣部分军队包抄至关内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 双方激战一昼夜,到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已有不支之势,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向大顺军投降。 吴三桂见情况危急,亲自带领部分兵马和当地乡绅冲出关门,请清军立即参战。 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二十一日晚驻营距关城十里,二十二日晨进至离关城仅二里的威远台(在名叫欢喜岭的小丘陵上,今名威远城,实误)观战。 经过几天的使者往返和亲身考察,多尔衮对吴三桂的处境和降清诚意已洞然于心。 吴三桂到后当即“赐坐赐茶,面谕关门为第一功”。 他对吴三桂等官绅说道:“汝等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予领兵来成全其美。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言,亦不忍言。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汝等分谕大小居民勿得惊慌。” 接着又吩咐吴三桂:“尔回,可令尔兵以白布系肩为号。不然,同系汉人,以何为辨?恐致误杀。” 说完,让吴三桂立即回关准备接应,同时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采取重点突破战术。 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强弱易形,兵员同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阵容大乱,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 |
二十六日,山海关战役顺败清胜后,李自成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属三十四口,可见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勾引清兵、叛变欺诈极为痛恨。 而吴三桂却在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就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由多尔衮承制封为平西王。 |
二十七、二十八两日,李自成考虑据守北京,采取了备战措施,责令军民火速拆除城外羊马墙及护城河旁房屋。 但经过斟酌,大顺军领导人终于决定放弃北京,主动西撤。 |
三十日晚上,多尔衮在蓟州获悉大顺军已经撤离北京,命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火速追击,目的是进一步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金银财物。 五月初八日,清军在庆都(今河北省望都县)城东追上大顺军。李自成命蕲侯谷英率兵阻击,被清军击败,谷英阵亡。 接着,清军又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再次获胜。大顺军在畿辅已无法立足,经井陉退入山西,留精兵扼守固关。 五月十二日,追击的清军返回北京。 |
二十九日,福王朱由崧(崇祯帝没有直系皇位继承人,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被大顺军俘获,未能逃出北京,崇祯帝的祖父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在淮安,拥立藩王之首选)在史可法陪同下,乘舟抵达南京城外燕子矶,南京官绅均往朝见。 |
初七,在沈阳的摄政王多尔衮祭天伐明,亲佩“大将军印”,率领满洲、蒙古八旗大军准备伐明。 |
十三日,奉命回师靖皇的宁远总兵吴三桂率军至京郊丰润,得知北京陷落的军报即退兵至山海关,并致书多尔衮,乞求“速选精兵”入关“灭流寇于宫廷”。多尔衮复书以“必封故土,晋为藩王”为条件,诱降吴三桂。 |
二十二日,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城门出迎,清军入关。 吴三桂与多尔衮,“以白马祭天,乌牛祭地”,结为同盟,联合作战。 |
二十九日,李自成于北京即皇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