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90910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美国准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以资助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于是清廷主办官费生出国留学,来自全国各地630多名考生,云集北京城内史家胡同游美学务处报名应考,在诸多的考试项目中,英文及有关西洋学科由美国公使馆命题,国文与中国史地则由清廷学部命题。 最终只有47人榜上有名,程义法名列榜首,二至六名依次为邝煦堃[kuàng xù kūn]、金涛、朱复、唐悦良以及梅贻琦。47名被录取的新生全部集中到上海,由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率领,搭乘“中国号”邮轮启程赴美。 |
23日,李先念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九龙冲乡李家大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孙中山在芝加哥筹款期间,侨民梅彬林问及他的生日,孙中山回答道:“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 |
秋,毛泽东(16岁)复学,在韶山乌龟颈私塾就读,塾师毛简臣。当时,韶山冲李家屋场由外地回来一位维新派教师李漱清。他常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和爱国维新故事,宣传废庙宇、办学校,反对信佛。人们对李漱清的言论有各种议论,毛泽东赞成他的主张,并同他建立了师生和朋友关系。 |
夏天,陈寅恪(20岁)毕业于复旦公学,主攻英语,兼及德、法等语言,为赴欧美游学准备。 |
醇亲王并未依照光绪遗嘱杀袁以谢罪,而是宣称袁世凯患足疾告假回乡疗养,从而解除了袁的一切职务。 |
2日,溥仪于太和殿即位,宣统皇帝 1908年清朝版图 |
14日,光绪皇帝病逝。 光绪皇帝临死之前,同意由他的兄弟醇亲王任摄政王,并让其设法处死袁,因为袁在10年前背叛了他的改革计划。 |
15日,慈禧逝世 |
10日,南开中学堂第一届学生经过四年紧张而繁重的学习毕业,梅贻琦(19岁)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直隶高等学堂继续深造。 |
25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退还所得庚子赔款余额给中国的议案(美国分得“庚子赔款”7%,受款3293万两,折合2400多万美元。美国在分得赔款后,自称“实应赔款”是1365万美元,也就是说多出1078余万美元。),同时授权总统“酌定适当的时间与方式”予以退还,以用作派遣留学生赴美游学之用。 |
袁树勋升任山东巡抚,顾溶仍为袁做事,“办外海拯济”。 |
十岁多一点儿的宋美龄与姐姐宋庆龄一同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泽西州的萨米特镇以及佐治亚州梅肯市的皮德蒙特学校、维斯理学院就读。 |
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三个厂矿为骨干,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和唯一的钢铁煤联合企业。 |
孔祥熙回国,与欧柏林大学的几位老师一起,开始在孔祥熙的家乡太谷县筹建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 |
23日,李天霞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县城(今上海宝山区)一个殷实商人家里。其父李霭亭在家排行老四,原先在吴淞镇经营米业,后来在上海四川北路海宁路西端开设“慎大米行"和南市三牌楼“宏大米行”。 |
5日,林彪生于湖北黄冈林家大湾。 |
6日,杜立三率亲随10余人来新民面谒招抚大员,正在丁忧的知县殷鸿寿。 杜起身告辞刚跨出里屋门槛,转身请殷委员“留步”时,话音未落,就被汤玉麟等几个彪形大汉抱住,按倒在地,摘下他的手枪,将杜立三捆得像个粽子似的。杜立三的卫队也被张作霖的人缴了枪,捆绑起来。当日晚,即在新民西门外枪毙。众亲随亦多被处死。 |
毛泽东(14岁)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间替父亲记账。虽然辍学,仍继续读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有一天忽然想到,小说书里有一点很特别,主要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对这一点困惑不解。后来逐渐发现小说中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 这期间,毛泽东从表兄文运昌处借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一本为改良主义者冯桂芬所著《校邠庐抗议》。毛泽东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激起恢复学业的愿望。 同一年,由父母作主,毛泽东(14岁)娶罗氏(18岁)为妻。在他们结婚一年多后,罗氏因病去世。 |
春,蒋介石经军校选拔,注册进入东京振武学堂 |
春,同盟会东京本部派刘道一、蔡绍南回国“运动军队,重整会党”,准备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回到湖南,召集在长沙的革命党人蒋翊武、覃振等和会党首领龚春台等共三十八人举行会议,决定发动浏阳、醴陵、萍乡一带的会党和士兵举行起义。 蔡绍南联络龚春台等在萍乡上栗市以洪江会为基础,吸收哥老会等,组成“六龙山号洪江会”,筹划起义。 12月4日起义爆发,两万余人手持土枪土炮、大刀、锄头,向上栗市进发,清军望风而逃。接着,洪江会主力所在的浏阳、醴陵也先后发动起义,与上栗遥相呼应。 12月11日,起义在湘、赣两省军队袭击下失败,蔡绍南在转移途中被捕牺牲,龚春台转入地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才在长沙参与起义。 刘道一于12月下旬在长沙被捕,12月31日英勇就义。 |
秋,毛泽东(13岁)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塾师毛宇居。在这所私塾里,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毛泽东不很喜欢读经书,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 |
孙中山的同盟会在重庆建立了支部 |
蒋介石在浙江1000多人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60位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的一员。 |
顾维钧开始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生活。 |
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
汪精卫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 |
二十九日(8月29日),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下,由梁诚出面与美华合兴公司议定:清政府以675万美元将粤汉铁路赎回,由三省各自筹款分段修筑。标志着粤汉铁路建设的最终结束。 |
30日,孙中山邀约各省有志革命的留学生和日本志士70余人,在东京赤坂桧町三番黑龙会址召开了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 会上,孙中山首先做了关于革命理由、形势和实行方法的演说,并被推举为会议主席,主持讨论新团体的名称和宗旨。最终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为宗旨,阐明“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
蒋介石乘船东渡日本,可帝国军官学校和中国的军机处有个协议:中国来的学生只有属于由清政府推荐的才准予注册入学,所以于当年冬天返回了家乡。 |
春,毛泽东(12岁)就读于韶山桥头湾、钟家湾私塾,塾师周少希。 |
寒假,陈寅恪就因患脚气病再次回国调养。至此,陈寅恪为期近四年的日本留学生活彻底画上了句号。 |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自此,历经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
日本驻满洲军司令官向清政府北洋大臣通报说,十二月初九日在三岔河击败俄国军队中,有华兵混入为俄军向导,查系新民张作霖所部。 对于这种诬陷,张作霖亲自给盛京将军写呈子,陈述自己那天去彰武剿匪的情节,分析对方诬陷的理由和原因,并请新民知府增韫和交涉局查实,并电达外务部、北洋大臣,澄清了自身清白。 |
8日,顾维钧还未从圣约翰书院毕业,就与几个同学一起乘坐“蒙古”号(Mongolia)轮船离开上海赴美国留学。[插图]虽是自费留学,但他与湖北省的官费生同行,由圣约翰的前辈学长、担任湖北留美学生监督的施肇基带队。 |
官府决定给张作霖部队官饷以后,依据当时招抚承诺,官府应将兵勇带的武器由官家作价收购。张作霖却向官府提出将自己花钱购买的85支枪无偿归公使用,这是张作霖向上司表现的一种方式。 |
29日,陈伯达出生于福建泉州市东北方惠安县岭头村。(一说11月5日) |
十二日(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邓先圣)诞生于四川广安城协兴乡姚坪里(今牌坊村),他是邓绍昌与第二个妻子淡氏的长子。 |
增韫请示将张(张作霖)部列入经制兵,开始食官饷。张作霖一跃而成了清军正式的营官。 |
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她是父亲林长民和母亲何雪媛结婚八年后的第一个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