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91302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23日,前清隆裕太后薨。 |
春,毛泽东(20岁)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前程。认为自己最适合于教书,同时,因父亲不同意他自修,拒绝供给费用,生活十分困难,于是决定报考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的师范学校。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 |
南北议和,张贞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炮科三期深造。 |
宋美龄进入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 宋氏三姐妹在美国维斯理学院的入学登记资料 |
3日,俄国密使廊索维慈与哲布尊丹巴,在库伦擅自签订《俄蒙条约》,中国政府提出抗议。 |
孙中山离开北京,袁世凯立即颁令禁止国民党秘密结社活动。 |
冯国璋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 |
张振武作为武昌首义功臣,与黎元洪积怨颇深。首义之初,张振武就曾反对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甚至主张杀黎以立威。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张振武掌握武装且性格刚直,锋芒毕露,对黎元洪把持下的湖北政局表示不满,黎元洪因而视其为心腹大患。 8月,黎元洪利用袁世凯邀请张振武等人北上的机会,在张振武10日抵京后,于11日及13日连续密电袁世凯,指控张振武“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昌谋不轨”,要求将张振武及其亲信、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立予正法”。袁世凯在确认黎元洪的意图后,于15日签发了处决张振武的军令。这样,一方面可借机除掉革命阵营中的一员猛将,打击革命党力量;另一方面也能拉拢黎元洪,将黎元洪进一步推向自己。此举也向革命党势力较强的南方打入了一个楔子。 15日晚,张振武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宴请北洋将领姜桂题、段芝贵等人。晚10时许宴席结束,张振武乘马车返回寓所,途经前门棋盘街时被埋伏的军警逮捕。同时,方维在北京金台旅馆被捕。 张振武和方维被押解至西单牌楼玉皇阁的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向张振武宣布了黎元洪的密电和袁世凯的处决令。张振武曾要求依法审讯,但未获准许。 16日凌晨1时,未经任何法律审讯,张振武与方维即被处决。关于张振武就义时的细节,记载有所不同,有的提及他身中两枪,有的则记载他身中六枪,以致“腹裂肠出”。 张振武案发生后,全国舆论哗然,参议院中共和党与国民党议员共同提出质问案,抨击袁世凯、黎元洪违背法律,未经审判杀害共和元勋。黄兴也曾连电袁世凯严词质问。面对压力,袁世凯将责任推给黎元洪,黎元洪则公布张振武所谓“罪状”,并假意请辞副总统职。由于袁世凯、黎元洪各施权谋,参议院中各派力量在弹劾政府问题上产生分化,最后质问和弹劾案均因不足法定人数而不了之。 |
蒋介石因武昌起义从日本回国,但清政府被推翻了,只是仅仅让另一个清朝的官员上台,而蒋介石对孙中山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毫无兴趣,蒋介石不甘谋职于袁世凯麾下,于是决定返回东京继续学习他的军事。 |
25日,宋教仁以孙中山的同盟会为基础,统一共和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和国民共进会等小党派合并改组为国民党,成立了国民党;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 宣读新党章时,其中一条规定国民党不吸收女党员。这激怒了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她冲上主席台,揪住宋教仁就是一记耳光。 |
10日,临时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由蔡元培致开幕词,参会人数有80多人,提案多达92件。 这次会议通过了《教科书审定办法案》、《教育会组织纲要案》、《小学教令案》、《中学教令案》、《专门学校令案》、《实业学校令案》、《大学令案》等提案,还拟定了大、中、小学的学制和学令,把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种,其中以文科和理科为主;教育部也规定了学校管理的具体细则和课程标准等,在教育上采取男女平等的制度。 其中“废止尊孔读经”和“用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等思想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的,蔡元培把在国外学习到的思想文化用于改变落后的中国教育,后来被称为是中国实行美学教育的先行者。 |
因不满袁世凯专制,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务。 9月,他带着家人再次来到德国,继续踏上在莱比锡的求学之路,再度赴德留学。 |
教育部初步建立,蔡元培把工作重心转到了全国性的教育会议上,决定在暑假期间召开临时教育会议,尽快确立新的教育方针和建立新的学制。 |
由于12日清廷宣布决定给予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的“全权”,孙中山抗议由清廷宣布共和,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但孙中山同时也列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南京是由各省代表议定的临时政府地点,不能更改;二是新总统要到南京就任;三是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政府制定的约法和颁布的法律及章程。对于这三个条件袁世凯迟迟没有回应,孙中山为了维护革命成果,就派出蔡元培担任专使去迎接袁世凯来南京上任。 蔡元培一行专使团到达北京后,与袁世凯进行了长达三天的会谈。表面上看,袁世凯摆出一副对于到南京上任毫无异议的态度,但却旁敲侧击地表明身边的其他人都很反对,也以北方局势尚未安定为借口一再拖延动身的日期。 29日晚发生了三镇兵变,乱军闯入专使团驻地大肆抢掠,蔡元培一行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在第二天清晨避到六国饭店。这时候袁世凯的手下孙宝琦过来慰问,说乱军是因为“怕袁世凯离开北京抛弃他们”才这样做的,抢掠专使团的行为只是为了能回老家。在这之后,又连续发生了天津和保定等地的兵变,外国列强也借机调兵入京,局势一片混乱。 老奸巨滑的袁世凯在北京及其他三个城市发动兵变,诡称北方未定,何以南下?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方面只能向袁世凯让步,让他留在北京,将北京确定为临时政府所在地。 |
毛泽东(19岁)认为革命已经结束,退出军队,决定继续求学。这时,毛泽东在专业的选择上,举棋不定,变换再三,先后报考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商业学堂、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在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学习一个月,感到不满意,最后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 |
11日,仿效法国民主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临约法》颁布了,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里的总统制改成了责任内阁制,设立参议院为最高机关,内阁代元首对国会负责,总统颁布的法律和命令等都必须经国务院通过。其中内阁总理由同盟会的成员担任,王芝祥担任直隶都督,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总的来说,袁世凯虽然表面上同意实行总统制,实际上却大权独揽。 |
内阁总理绍仪在专使团离开北京前接到要组建内阁的命令,其中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蔡元培知道后极力推辞,于是这个职位被更换为范源濂,但消息一传出去,外界就传言说蔡元培是因为没有完成迎接袁世凯的任务才被削职,这种传言令他压力很大。再加上孙中山也劝他要顾及南北关系,说接受这个职务更为妥当。于是众望所归,蔡元培再次担任了教育总长。 |
10日,袁世凯在宫廷举行宣誓仪式,正式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
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 |
15日,临时政府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率参议员晋谒明孝陵,告慰明太祖朱元璋,以完成多年奋斗的夙愿。 他发表了两份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 孙中山祭明孝陵时向文武官员讲话。 |
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方针。 |
3日,大总统孙中山会见日本政界、财界联络人森格,提出将满洲委托日本,换取日本援助条件,日方惊恐拒绝。 |
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隆裕太后(宣统皇帝溥仪的母亲)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6岁),清朝灭亡。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初称后金。 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 |
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世凯幸免于难。 |
18日,孙中山以提出《五条要约》的方式向袁世凯摊牌,企图做实南京临时政府。 经过反复修改又于1月22日以公诸报端的方式将幕后谈判全部曝光,势同最后通牒,这不但令袁世凯极其尴尬和不满,也让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尽失颜面。 袁世凯以孙中山提出的条件与南北双方协商的内容不一致为由拒绝接受,袁世凯认为,如果清帝退位后各国不能及时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不能统一中国,中国便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无法维持秩序,对付外人。如果孙中山一定坚持己见,他不得不作废先前谈妥之事。 |
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
蔡元培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
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 |
秋,胡景翼赴日本入东京成诚学校学习兵法,年底投入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去日本入孙中山创办的浩然军事学社学习军事。 |
秋, 由于第一中学课程有限,毛泽东(19岁)认为在校学习不如自学,便退学寄居在湘乡会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日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广泛涉猎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 |
陈寅恪脚气病复发,且经济拮据,营养不良,加之国内局势动荡,军阀纷争,陈三立被迫携家眷避居上海,陈寅恪也不得不暂时归国。 |
初,张贞参加福建学生北伐军,由榕赴沪转宁,在南京加入国民党,张贞所带领学生北伐军改编为大总统卫士队。 同年10月,张贞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受训。 |
在一次晚宴上蒋介石与一位姑娘眉来眼去,这姑娘叫姚怡诚,是为一个名妓做下手的女仆,双方的目光都很炽热。不久她就成了他的情妇,蒋介石还将她带回老家。姚氏自己没有生育,蒋纬国被从日本带回来后,她就将他视为己生(蒋纬国是蒋介石在东京时期的私生子)。 |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于上海创办了“劝学堂”来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 |
2日《汉口会议》确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4日的《上海会议》根据《汉口会议》的精神,决定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以虚位待袁,同时决定大总统职权暂由大元帅行使,选举黄兴为大元帅,遭到黎元洪等人反对。 《南京会议》改选黎元洪为大元帅,因其在武昌,不方便到南京工作,所以让黄兴代职。而黄兴力辞不就,组建中央临时政府陷入僵局。 18日,袁世凯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体、清皇室善后、大总统的确立等问题展开讨论,南北达成共识,召开国民会议表决相关议题,根据当时的形势,袁世凯无疑将当选民国首任总统。这样的结果是同盟会不愿接受的。 20日,袁世凯的代表与孙中山的代表达成建立共和国的秘密协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应由使清帝退位的人来担任。袁世凯正好是处在这种地位上的人。 29日,同盟会连夜赴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并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解释原因称东南各省久缺统一机关,行动困难,总统之职只是暂时担任。 29日,南方十七省临时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出孙文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
11日晚,钱学森出生于上海。 |
蔡元培收到陈世英的电报,请他火速回国,于是在11月他回到上海,结束了四年多的留德生活。 回国后,蔡元培暂时寄住在爱国女校,为了实现爱国事业四处奔走。 |
21日,广安的同盟会率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22日,同盟会的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标志着清王朝在重庆的封建专制统治的覆灭。 |
7日,袁世凯被清朝朝廷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组织一个新的临时议会。 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 16日,袁世凯组织新内阁。 |
22日西安起义,胡景翼即在耀县药王山聚集2000余人到驻三原的北路安抚招讨使井勿幕处任第一标统带。 时山西新军在晋南失利,胡奉命率部渡河援晋,不久又率部与反扑陕西的清军升允部在张户原(今旬邑张洪原)鏖战,大败清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