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9250902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廖仲恺被暗杀后,国民党成立了一个处理军政事务的特别委员会,许崇智、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是这个特别委员会的“三巨头”。 20日,蒋介石率领他手下的黄埔军校学员突然解除了军事部长许崇智部队的武装,而这些部队后来被并入蒋介石的第一军。 21日,许崇智被解除了军事部长的职务,并被剥夺了对粤军的指挥权。他还被从广州驱逐到上海。 |
苏联继1924年5月帮助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之后,又于1925年9月在莫斯科成立了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习惯上称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简称为“中山大学”,也有人称其为“劳动大学”。 |
陈炯明旧部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向广州政府进攻,蒋介石作为东征军总指挥率领兵马从广州出发征讨军阀陈炯明,开启第二次东征。。 共产党人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后又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这是中国军队中首次设立政治部,周恩来也就成为最早的政治工作首脑。 苏联顾问还帮助周恩来制订了周密的东征作战计划。蒋介石遵循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20日早上8点,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乘车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越秀南路89号)时,突遭枪手袭击,廖仲恺被右派分子策划暗杀,送医院后终告不治。 |
二十五日晚上,由汪、蒋派遣的五十多个黄埔军校学生军直扑胡汉民家,并指示若“逃捕”即可就地处决。是夜胡汉民刚刚就寝,听到门外嘈杂的声音,赶紧下床,穿上衣服匆忙从后门逃出。 因事出突然,跑到街上不知到哪里是好,稍加思索,推测此事极有可能是与汪精卫有关,一时性起,直奔西华二巷的汪精卫家。 汪精卫妻子陈璧君见胡汉民急装而来,喘息未定,非常诧异。听了胡汉民的一番诉说后,陈璧君怒不可遏,立即打电话给汪精卫,质问道:“胡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你要派人深夜前去缉捕?”汪精卫正等待军队的消息,以为胡汉民不是束手就擒便是被就地正法,振振有词:“反动派就要捉,捉了就要杀!这样做是大快人心!”陈璧君回望胡汉民一眼,低声告诉说:“胡先生现在我们家里。”汪精卫气得掷下话筒。 是夜,陈璧君怕生意外,让胡汉民住了下来。 抓捕胡汉民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州城被闹得沸沸扬扬。汪精卫、蒋介石恐怕引起事端,暂将此事搁下。 以后胡汉民在古应芬等人的保护下入住黄埔军校,苏联,离开了这块差点掉了性命的是非之地。 |
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
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国民党选出了一个16人的委员制的国民政府和一个8人的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
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
6日,由刘少奇负责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正式成立。 |
4日,朱德离开柏林,乘船前往苏联。 |
12日,蒋介石刚刚从云南和广西军阀手中夺回了广州,粉碎了这两个地方的军阀企图利用孙中山的逝世而夺权的计划。 |
26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今后国民党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 |
1日,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 |
在五卅运动初期加入“三罢”同盟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软弱性和动摇性,不久就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施加的压力面前退缩。 19日,上海总商会单独宣布将在26日提前开市。 20日晚,上海总工会召集全市各行业60多个工会的130多名代表紧急开会,讨论商界退出“三罢”同盟后的行动方针。会议最后形成一致意见:不管商界开市与否,工界决不依赖,要坚持罢工到底。 |
26日,上海商人店家结束罢市,开门营业,但二十多万工人仍不顾帝国主义、军阀势力的高压,继续坚持罢工。各处举行了援助上海工人罢工的大募捐,工人得到了一笔数目很大的钱,差不多有几千万。刘少奇直接抓将这些捐款合理地分配下去,有秩序地发放到几十万工人手里,是一件既重要又非常具体琐碎的事情。 |
23日,一艘停泊在广州英国租界旁边的法国炮舰向正在就“五卅惨案”举行示威的群众开炮,英国人则用机枪进行扫射,造成了很多人的伤亡。沙基惨案 |
胡汉民从俄国回来不久,汪精卫便去了法国,他在那儿待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向他道歉并请他回国,但汪精卫深感伤害、羞辱、不可谅解,依然沉默地待在那里。 |
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元木川村率领打手枪杀了上海第七纱厂工人领袖顾正红(共产党员),并打伤多人。 28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口号,发动上海群众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 30日,上海学生和群众2000多人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打死十余人,打伤多人,酿成五卅惨案。 |
1日上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广州市工人、郊区农民、革命军士兵共十多万人,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当晚,两个大会的代表聚集在广州大学大礼堂,举行联席会议,广州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学生也派代表参加。会上一致通过《工农兵大联合决议案》,庄严宣告: “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广东全省农民大会代表,革命军人代表,革命学生代表,在广州举行盛大的联席会议,一致认定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革命,解放劳苦群众的革命,只有工农兵一致团结才能成功。” |
30日,上海各校学生两千多人组成讲演队,在租界各马路进行反帝宣传,租界当局又出动巡捕,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关押在南京路老闸捕房。消息传开,数千人奔赴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巡捕又开枪打死学生五人,市民十一人,重伤十余人,逮捕四十多人,南京路上顿时一片腥风血雨,是为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英国士兵在上海、青岛、汉口、广东和香港等地方,杀害了数百名中国百姓,史称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 上海人民的反帝示威游行 |
胡景翼因右臂疔疮不愈病逝于开封。 |
23日,尽管前一天汪精卫主持召开政治委员会,会上他对蒋介石的中山舰事件认可。但这天开始以治病为由,再也未露面。 后来,汪精卫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我受到怀疑和厌恨,所以,我再也不想承担政治责任了。” |
胡景翼就职不久即邀李大钊赴开封密谈,开始积极实施孙中山三大政策。 胡景翼还安排王若飞、肖楚女等一批共产党员和苏联顾问在国民军第二军中工作,是国民军军长中要求苏联派遣军事顾问并得到军火援助的第一人。 胡景翼任河南督办期间,创办军校,整训部队,允许群众集会结社和共产党公开活动,李大钊称誉其是“将来同我党合作是个可靠的人”。 |
30日,黄埔校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 |
孙中山逝世,大元帅府改组,成立国民政府。驻广东的福建靖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团,张贞任团长,划归何应钦指挥。独立团团部驻汕头,兵员分驻澄海、黄岗、诏安一带。张贞在诏安县城创办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并兼任校长。 |
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因肝癌不治,于北京逝世。 孙中山临终前,再次叮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随后,国民党内二雄并立: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刘镇华又率4个旅到洛阳督战,胡憨(胡景翼-憨玉琨)战争爆发,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双方在豫西巩县的黑石关激战半月,胡景翼指挥的国民军第二军在第三军配合下,将憨军打得一败涂地,憨玉琨服毒自杀,刘镇华只身逃往山西。 |
1日,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发令讨伐陈炯明,革命军开始了第一次东征。 东征军分为左、中、右三路。 右路军由东征军总指挥许崇智率领,黄埔军校以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了两个教导团,参加了右路军。 |
1月,王耀武正式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的学员。 经过军校训练,他养成了治军严格、一丝不苟的作风。 |
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李维汉等二十人。 中共四大批评国民党“在群众中有造成阶级调和观念之危险”,要求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工作中,“对于各种运动,须努力保存阶级斗争的成分”。 |
张灵甫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 |
中共中央正在考虑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决定调刘少奇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参加大会筹备工作。 春,刘少奇告别工作了两年多的安源,在工友们依依惜别中,和何宝珍一起离开安源,前往广州。 |
冬,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 |
胡景翼被北京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正式任命为河南督办,抵开封就职。 时陕西督办兼省长刘镇华派镇嵩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憨玉琨出兵豫西,力阻胡南下督豫。 初憨军占领洛阳、郑州、开封,并在黄河南岸布防,后被胡景翼部所迫撤到豫西洛阳地区。 |
3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随行人员二十余人,从广州出发,经香港、上海、日本、天津,终于到达北京。 |
18日,应北京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并大学部,聘请陈寅恪为教授。陈寅恪由马赛启程,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回到祖国。 |
12日,应冯玉祥邀请,孙中山从广州起程前往北京。 孙中山的健康在北上途中急剧恶化,终于在天津卧床不起,但他在新年前夕又挣扎着离开了病床。他到达北京后又碰到了挫折,亲日派根本就没有像孙中山所希望的那样拒绝签署那些不平等条约,他们已经与列强交换了对那些条约的外交承认。 |
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这是他在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同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兼职,这使得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领导并熟悉军事工作的先驱者。 在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 |
3日,由于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率残部退出战场。 |
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示了国民革命的目的,重申国民党“一大”宣言精神,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求中国的统一和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