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93509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公开对抗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挟制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所部南下,并另立“中央”。 |
中旬的一个夜晚,张国焘派人将曾中生秘密杀害于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时年35岁。 |
月初,中央军委决定将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朱德和张国焘一同指挥左路军。 |
6日,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村一个藏族农民家里,属于藏族聚居的安多地区。 |
张国焘在看到红一方面军兵力比红四方面军少得多时,个人野心进一步膨胀。他迟迟不指挥四方面军北上,反而致电中央提出另一套主张,并要求首先“速决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18日,为了顾全大局,维护两大主力红军的团结,中央政治局接受周恩来的提议,将周原任的红军总政委职务改由张国焘担任。 |
31岁的顾顺章被秘密处决,死于苏州监狱。 |
中旬,毛泽东率领,朱德任总司令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
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北上开辟川陕甘根据地,通过了北上抗日的决定。 29日,中央军委拟订《松潘战役计划》。 懋功以北通江县两河口 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两河口会议精神做出的决定 |
此前部队在会理休整时,林彪写信给中革军委要求改换领导。林彪信的大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四川会理召开。会理会议批评了林彪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的正确,并表示了对毛泽东的军事领导的充分信任。 |
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抢渡金沙江。红军分三路抢渡:红一军团抢占尤街渡;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中央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抢占皎平渡。 3日在皎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国民党守军,并击溃了川军两个团的增援,俘敌600余人,控制渡口。由于洪门渡江流太急,龙街渡江面太宽,飞机低飞骚扰,两处均不便渡江。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及央军委纵队全部由皎平渡过江。 至9日,红军主力在皎平渡依靠7只小船全部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红九军团也在东川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金沙江。至此,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把尾追之敌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 |
因叛徒出卖,方志敏被国民党第四十三旅俘获。 |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 会上,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其主要观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他以客观原因来掩盖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接着,周恩来作了一个副报告。他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对这一错误,周恩来主动地承担了责任,并对李德、博古的错误提出了批评。 在这次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决定仍由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会后,朱德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一道指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遵义会议会址 |
年初,国民政府决定,由梁思成担任山东曲阜孔庙修缮和养护工程的首席顾问。 |
冬天,张灵甫率团跟随胡宗南进攻陕北苏区。家眷都留在西安。 10月,张灵甫所在的第一师在松潘草原围剿红军失败,撤退到甘肃甘谷县休整,此战失败,大家都很颓丧,胡宗南更是因此病倒,跑到南京看病去了。 32岁的张灵甫也趁此空隙,向师部请假回西安老家探亲。 吴海兰借住在堂兄张德甫的家中(西安莲寿27号)。那是一座前后两进的大院子,张德甫一家住后院,前院则租给了一对李氏姐妹。 回到西安的最初几天,张灵甫表现得和平常无异,他不仅和吴海兰在西安小住几天,白天逛街,晚上去戏院看戏,还带着堂兄家的孩子出门游玩,丝毫没有流露出异样。 几天以后,两人一起回长安县东大村,后来张灵甫又发现自己带回家的文件不见了,问吴海兰,而吴却是不理不睬,让张灵甫很是生气。 接着张灵甫带吴海兰回老家,路过母亲的墓园时,张灵甫下车去祭拜,并让吴海兰一同前往。可是因为两人发生了不快,吴海兰怒气未消,便不肯去。 僵持了一会,吴海兰虽然服从了丈夫,可是只是站在坟前,却不肯作拜,这让张灵甫更为不满,强压着怒气没有发作。 两人回到张家老院后,依然各有脾气,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一路拌嘴来到了后院菜地。张灵甫一下子没控制住脾气,拔出手枪,对着妻子的脑袋,砰的一声,一枪毙命,吴海兰应声倒在菜地里。
邢凤英惊恐地回头,只见吴海兰直直地倒在菜地里,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泥土,而张灵甫正握着一把手枪站在一旁,眼神冰冷得吓人。 邢凤英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往门外跑,甚至忘了呼救,出门时还下意识地,帮张灵甫带上了菜园的门。 事发之后,张灵甫异常冷静地处理了现场,先是烧掉了吴海兰的衣物,随后将尸体藏匿起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独自返回西安城,整理并烧掉了吴海兰的一切。没多久,他在当地的《西安日报》上看到了揭发自己的杀妻报道,一经打听,才知道是租住在前院的李氏姐妹所谓。为了暂避风头,张灵甫迅速离开西安,回到了部队,让人意外的是,这份报道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张灵甫把人打死后,没有做任何的交待和后事处理,便直接回到了军营,把烂摊子丢给了家里人。直到消息传到吴海兰娘家人耳里,才有了吴家人坚持不懈地上告之事,吴海兰的哥哥吴正有,一路从四川广元跑到西安,不仅向当地法院递交了诉状,甚至还找到了第一师投诉,然而没人愿意得罪中央军,第一师也选择了装聋作哑,吴正有的诉状也就没了下文。吴正有投诉无门,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将诉状递交到了吴海兰生前参加的西安妇女协会,还在西安街头四处张贴告示,控诉张灵甫的罪行,要求将其绳之以法。至此,“团长古城杀妻”案引发了全国舆论。 此时张学良被老蒋调到西北,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也因此经常来往于西安。张学良夫人于凤至来到了西安,妇女协会把吴正有的控告信转到了她的手里,于凤至回到南京就把此事告诉了宋美龄。宋美龄告知蒋介石后,蒋介石一听有人告状,说自己的黄埔门生无理杀妻,非常生气,立刻吩咐下面将人送南京军事法庭查办。 可胡宗南对张灵甫格外照顾,没有按照命令直接逮捕张灵甫,只是私下告知他,让他自己去南京主动请罪。 张灵甫在投案之前,回了一趟长安县的老家,并且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家人,或许是感动于结发妻子邢凤英对家人的照顾,张灵甫对其也表现出了难得的温柔和感激(邢凤英或许就是在这期间怀孕)。
张灵甫对此毫不在意,一路上走走停停,钱花光了就靠卖字为生,毕竟他的书法在南京小有名气,当时夫子庙一带不少店铺的招牌都出自他手。 就这样,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慢悠悠地抵达了南京,丝毫没有认罪的紧迫感。 在南京军事法庭上,经过简单的审理,起先初审内定是要判处张灵甫死刑的,连名字也被打上了红勾,择期待决。在被判处死刑之际,张灵甫在狱中染上了疟疾,几乎奄奄一息。模范监狱的典狱长和他的关系不错,他对张的处境表示惋惜和同情,并竭力为张灵甫打气,还悉心安排狱医为张灵甫治病。不久之后居然起死回生,战胜了病魔,于是他又重新燃起了求生的欲望,听从典狱长的劝说,向军事法庭递交了申诉书,判决就被改判为十年有期徒刑,关押在老虎桥模范监狱。 但这座监狱对张灵甫而言,更像是一处特殊疗养院,因为他住着单人牢房,每日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专心练习书法,受到各种优待。 大约在监狱待了快一年以后,张灵甫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他的妻子邢凤英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张居礼。 第二,军事法庭的人派人去了一趟西安以后,不久爆发了中外震惊的西安事变,而更加意外的是,1937年年初他就被无罪释放。 团长古城杀妻案 |
顾顺章叛变“有功”,却并未得到重用。在中统头子徐恩曾看来,他毕竟是从中共叛变而来,不委以重任,不赋予重要实权,招致顾顺章不满。顾顺章跟军统头目戴笠眉来眼去,更使徐恩曾恼怒。这样,徐恩曾以“不服从命令,企图别树一帜”的理由,下令处死了顾顺章。 |
孔祥熙宣布: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集中掌控货币发行权,发行法定统一货币,简称“法币”。 |
胡焕庸提出“胡焕庸线”,即“黑龙江瑷珲-云南腾冲”,中国人口96%在此线东南 |
17日,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周恩来找上门去说服李德,两人发生了大的争执,最后不欢而散。 18日,周恩来在黎平城里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会上,周恩来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西进贵州的意见,李德则一再反对,阻挠会议通过相应的决定。极有修养的周恩来实在忍无可忍,他站起身,对着既不懂军事又不懂中国国情、历来瞎指挥的李德愤怒地拍起了桌子,吓得中途进来冲开水的警卫员站在一边发愣。这是周恩来少有的一次以拍桌子来表示对对方愤怒的行动! 尽管黎平会议上李德也怒火冲天,但在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坚持下,会议还是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由于中央领导人内部仍存在大的争论,会议还决定到贵州遵义后再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军事指挥上的经验和教训。 |
11日,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到达湖南通道县城。 中央负责人之间在红军战略行动方向上发生了重大的争论——是北上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还是西进转向贵州建立川黔根据地。 博古、李德仍旧主张北上湘西的方针,而毛泽东提出红军必须西进。 周恩来和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人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李德见没有多少人听他的,愤然离开会场。 北上的路上,有蒋介石早已布下的五六倍于红军的重兵,去那里就等于钻进蒋介石的口袋,红军必亡无疑;西进,则是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贵州山区,红军可以摆脱围追堵截,得以生存。 |
王耀武率部在皖南谭家桥与红十军进行遭遇战,激战终日。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在此役中牺牲,红二师师长胡天桃被俘。经过这次战斗,迫使红十军不得不重返赣东北根据地。 |
王耀武率部在皖南谭家桥与红十军进行遭遇战,激战终日。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在此役中牺牲,红二师师长胡天桃被俘。经过这次战斗,迫使红十军不得不重返赣东北根据地。 |
13日,一个月前回杭州秋水山庄寓所养病的《申报》主持人史量才和他的儿子史咏赓及咏赓的同学邓祖询,坐在一辆装有防弹玻璃的小轿车,在京沪公路上由杭州正向上海方面疾驶,汽车驶到海宁县博爱镇翁家埠附近时,忽见一辆老式别克牌敞篷车横在公路当中,六七个壮汉围在车旁,像是在检修汽车。史量才刚要叫司机放缓车速,只见对方有人招手让他们停车。司机刚把车停下,就有几人同时拔出手枪,向坐在前排的司机及邓祖询射击。那手枪的威力极大,车前的防弹玻璃竟然被子弹打穿,司机和邓祖询当即身亡。坐在后排的史氏父子急忙从两边跳出车门,分头往路基下面的庄稼地里逃跑。史咏赓年轻跑得快,三个持枪的壮汉也未能赶上他,只得沮丧地往回走,史量才却因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根本跑不动,慌忙中竟躲进一所茅屋后面的水塘。过了好大一会儿,他以为追赶的凶手已走远,便探头向公路方向张望。就在此刻,一枚子弹射来,击中了他的头部身亡。自此,史量才遭戴笠委派的国民党特务枪击身亡。 |
由于共产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占领瑞金,红军被迫长征。 10日,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离开瑞金,踏上了在中国军队史上极少有的且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的征途。 |
钱学森(23岁)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门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留学生,被指派学习航空专业。 |
美国突然通过《白银收购法案》,开始在国际上大肆收购白银,致使白银价格快速上涨。 这对中国经济是一记重创,因为国际银价上涨,国内白银向外走私有利可图,由此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白银外流。 短短三个月内,白银净流出达2亿两,国内工商业因此元气大伤。 |
29日,徐向前指挥红军发动了对广元的进攻。张灵甫的第1团和其所在的独立旅,就在广元城内迎击红军的进攻。广元城城垣坚固,独立旅弹药充足,武器装备精良,红军连攻数日,依然无法突破。再坚持下去,只是徒增伤亡,红军果断放弃广元。 广元之战之后,红四方面军改变了北进战略,决定西渡嘉陵江,这为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的历史性会师提供了条件。 |
王耀武的补充一旅暂归俞济时指挥,参加渐、赣、闽、皖边区对红军的作战,曾积极参与阻击北上抗日的方志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红十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红七军)。 |
张国焘以“右派首领”等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对他长期监禁。 曾中生在遭禁期间系统地总结红四军反“围剿”作战的经验,写成《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军事理论著作。 |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而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李德到达中央苏区后,采用错误的战略战术予以应对。 |
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8月1日这一天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
日本人重金收买了曾任过湖南督军的旧军阀张敬尧,让他暗中收罗旧部,勾结流氓败类,为日军攻占北平做内应,日后还将充当华北伪政权的傀儡。 日本人为了张敬尧的安全,特意从天津把他接到北平,化名“常石谷”,隐居在北平东交民巷与日本兵营及大使馆相邻的六国饭店三楼,每天还派有四个彪形大汉做保镖,跟随其出出进进。 7日上午,张敬尧像往常一样11点来钟才起床,在卫生间冲澡之后,便随手推开冲着楼道的窗户,这才让与其同居的女人帮他穿长袍,就在这时,三枚子弹相继从敞开的窗口射入,当天中午便在附近的德国医院咽气,张敬尧被戴笠指派的军统特务刺杀身亡。 |
“长城抗战”开始。 |
张灵甫(30岁)任第1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 此时,张灵甫所在部队在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交战,经部队朋友介绍,张灵甫与吴海兰相识。 当年冬,张灵甫同第二任妻子吴海兰结婚。 吴海兰 张灵甫同第二任妻子吴海兰 |
王耀武调升为军事委员会补充第一旅(辖三个团)少将旅长。 蒋介石为此向他解释说:“补充旅由保定编练处的部队改编,士兵都是北方人,你带很相宜。三十二旅的团长、副旅长等都是黄埔军校一二期的,恐怕你带不了。所以我调你任补充旅旅长。” 他的这个职衔是很多黄埔一期、二期的学员在当时都没有达到的。 |
国民党政府将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三县和河南的固始、商城二县的边境地区之一部,划归一起,建立了以当时驻军将领卫立煌名字命名的“立煌县”。 |
蒋介石在南昌召见王耀武,颇加慰勉,并当面问他:“我有命令让你们在难于坚守时可以相机突围,你何以建议柏天民坚守?你是如何想的?”王耀武回答说:“当时已经身陷重重包围,突围已不可能,与其突围失败而死,不如坚守与城共亡,何况宜黄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即便付出一万人的牺牲也未必能够重新夺取。为整个战局着想,我们便下了与城共存亡,宁死也不放守的决心。”蒋介石听后频频点头,连声称好。 |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第二个孩子,梁家的长孙,诞生。起名为“从诫”,一是纪念宋代的建筑学家、《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再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子承父业,成为出色的建筑学家。 |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四次军事“围剿”,自任总司令。 第三十二旅(旅长刘夷,刘峙的侄子)由修水向万载、铜鼓,进击红军。因红军运用游击战术,刘夷的部队到处扑空,周旋数月,毫无所获。不久后,刘夷被免职,由柏天民接任第三十二旅旅长。 柏天民接替第三十二旅旅长后,旋即奉命开赴江西宜黄。宜黄是苏区的战略要地,所以该旅刚进驻宜黄,便被红军团团围住。 王耀武素知红军善于围城打援,因此对守城作战特别谨慎,以牵制红军主力。在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担忧危城难守,曾命令柏天民相机突围,但王耀武劝柏天民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柏天民同意,决定死守。结果,他们守住宜黄二十四天未被红军攻取,创造了连蒋介石也没想到的“奇迹”。 红军奋勇攻城,曾发生多次激战,柏天民腿部负重伤,送往后方医院治疗。治疗期间,柏天民向到医院看望自己的蒋介石面陈作战经过,并积极推荐王耀武接替旅长职。 |
29日,“剿匪”总司令蒋介石亲赴汉口,指挥“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他将国民党军分为左、中、右三路,除以左路军专门对付湘鄂西苏区外,中路和右路共二十六个师又五个旅,约三十余万人,另有四个航空队,全力向鄂豫皖根据地压来。蒋介石还亲自兼中路军司令官。 为表示“剿共”的决心,蒋介石对部下宣称:“匪如一日不肃静,本人即一日不回京。” 此后直到1933年3月,蒋介石以武汉、庐山为中心,一直在亲自指挥“剿共”战争。 |
21日,蒋介石命令在武汉设置“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司令,开始再次部署对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围剿”。 鄂豫皖红军在七个月内,先后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战役,总计歼敌六万余人,歼灭敌正规部队四十个团,取得了规模空前的重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