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63511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康国撒马尔罕的使臣带来的金桃和银桃,这种桃子“大如鹅卵,其色如金”,李世民把它们种植在皇家苑囿中,最终有没有结果不得而知。 |
六日,唐高祖李渊去世于大安宫垂拱前殿(70岁) |
武士彟(武则天父亲)再太上皇(唐高祖)举哀期间逝世(59岁),时任荆州都督 |
景教由罗马籍教徒阿罗本传入中国。 |
李世民在长安城东北角的龙首原上兴建大明宫,供父亲李渊避暑。 |
唐太宗下令宇文化及一党的子孙不予录用。 |
松赞干布逐步统一了西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政权。 |
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到泰山祭祀天地,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然而只有魏征坚决反对这件事,他认为去泰山祭祀天地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对国家百姓没有太大的帮助。后唐太宗下令取消泰山封禅。 |
岐州刺史张德亮奏请开启法门寺塔,供养真身舍利,唐太宗敕许之,自此开了唐代诸帝礼佛之先河。 |
李靖等大将统率唐军灭东突厥。 |
唐太宗李世民娶了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妃,杨妃为李世民生下了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李世民破东突厥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李世民的丈母娘)也被迎回长安。 |
唐太宗又追究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原隋朝虎牙郎将高元礼协同宇文化及弑君之罪,也都除名流放到岭南。 |
唐太宗认为裴虔通等人弑君不可取,将裴虔通除名削爵流放。 |
二十六壬寅日(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才统一全国。 |
关中歉收,每斗米值绢一匹。 |
姚思廉《唐史》(武德时期)修成。 |
李渊下诏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唐太宗 |
初三,太白金星在天上晃动了一下,划过天宇。太史写报告说“太白金星异常,秦王当得天下”。 当天,唐高祖李渊召见李世民,李世民趁机向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消息,但实际目的是想引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出宫。李渊听到李世民所报之消息大感惊愕,决定次日让二人在他面前对质。 |
初七,胁迫李渊下诏命令诸军听从李世民,并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李渊下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
初四(7月2日),秦王李世民亲自带一百余人埋伏在皇宫宣武门内,伏杀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马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李元吉发觉事情有异,他和太子急忙拔马往回跑。 李世民果断地带领伏兵从后面追杀。李元吉情急之下慌乱地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搭弓射箭精准无比,只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则死于尉迟敬德手下。 尉迟敬德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见大势已去,四散而走。 之后,尉迟敬德又身披铠甲去“保护”唐高祖,实际是控制了李渊。 玄武门之变 |
突厥颉利可汗寇泾州进至西渭桥的北面,唐太宗李世民出玄武门到了桥的南面,隔着渭水与颉利交谈,并结盟于西渭桥上。 在汉唐时代,渭水三桥(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河上,是三座多跨木梁木柱桥。)是送往迎来的重要交际场所。 |
李世民登基后,妻随夫贵,十三天后,长孙氏王妃被立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
瓜州刺史贺拔行威等反唐,两年后叛乱平息。 |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次子李泰出生,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 |
窦建德趁联合突厥,将宇文化及的首级与萧皇后及杨暕遗腹子杨政道一起交给和亲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 |
宇文化及想以财物诱导其他叛首相助。齐州叛首王薄听闻宇文化及有很多宝物,假装来相助,宇文化及相信他,和他一起守城。随即叛首夏王窦建德也称自己是隋朝子民,应该讨伐弑君者,并得到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的赞同,也聚众前来攻打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粮尽,想投降。李神通手下安抚副使崔民干建议接受。但李神通认为早晚可以破城,想以破城展示国威和用宇文化及的财物赏赐将士,拒绝了。崔民干说如果不能在窦建德赶来前平定宇文化及,则遭到双方夹攻必败,李神通愤而囚禁了他。宇文士及以到济北寻找粮食为由离开宇文化及,因此得到一些粮食,宇文化及军力有所恢复,便又拒绝投降,继续抵抗,李神通攻城十余天不能攻克。 |
宇文化及攻打李密旧部魏州总管元宝藏,四十天不能攻克魏州,反为所败,逃走千余人。元宝藏投降唐朝,俘获杨恭仁交给唐朝。 唐朝派山东安抚大使淮安王李神通攻讨宇文化及,化及被迫东走聊城,李神通攻破魏县,斩获二千余人,追杀宇文化及,围攻聊城。 |
窦建德连续大破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退守聊城,窦建德纵兵用撞车、机石四面急攻,郑善果为宇文化及督战,中流矢。王薄开门放夏军入城,宇文化及及其部众都被俘。窦建德对萧皇后称臣,为炀帝发丧,安抚隋朝官员,当众诛杀宇文智及、元武达、孟秉、杨士览、许弘仁,以槛车押解化及,与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至夏国都城襄国郡(今河北省邢台市),责问弑君之罪,在大陆县一并当众斩首。宇文化及临终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夏王的事!”,后宇文化及头颅被献给突厥。 |
唐朝消灭了李轨的势力,收复了河西。 |
二十四日,杨侑的哥哥皇泰主杨侗,在洛阳被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等拥立为隋朝皇帝。但很快,唐帝国便攻陷了洛阳。 |
二十日(618年6月18日),唐王李渊(52岁)在长安废隋恭帝杨侑(隋炀帝的孙子),国号唐,长安为都城,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 |
隋炀帝杨广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在江都缢死隋炀帝杨坚,立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宇文化及任大丞相,隋朝灭亡。 |
李渊拥立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尊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为大丞相,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李世民为秦王。 |
十四日夜里,李渊命李世民在晋阳宫城外埋下伏兵。 十五日早晨,李渊和王威、高君雅议事。刘文静领开阳府的司马刘政会到庭中,说有密状给李渊。李渊便让他交上来,但刘政会却不交,说要告的是副留守,只有李渊才能看。李渊假装吃惊地说:“怎么会有这种事?”李渊看后便对大家说:“王威、高君雅要勾结突厥入侵。”于是命人逮捕了他们二人。 十六日,恰好有突厥几万人围攻太原,这更使人相信了。李渊趁机将二人杀掉。 |
李渊被隋炀帝猜忌,当时政局动乱难于自保,所以李渊经周密准备后,便与次子李世民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可汗派兵相助;一面招募军队。 |
越王杨侗任命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与虎贲郎刘长恭各自领兵,夹击瓦岗军。 虎贲郎将刘长恭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五千人讨伐李密,隋兵大败,刘长恭在混乱中换上士兵衣服,逃回了东都。 裴仁基失期未到,听到刘长恭失败,,屯兵于巩义东南的百花谷,固垒自守,后来还屯虎牢关。 翟让感到自己能力已不足继续领导,就让位给李密,奉李密为魏公。 李密在巩县城南郊外设立祭坛,祭天登位,年号称作永平元年。 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为左武卫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 裴仁基献出虎牢关,李密封他为上柱国、河东公。 |
瓦岗军翟让、李密带七千名精兵攻打兴洛仓,洛口仓也叫做兴洛仓,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 瓦岗军攻破后开仓放粮。 |
李轨在武威独立,自称河西大凉王,占据了河西五郡之地。 |
太原留守李渊等起兵三万率师南下,占领长安,立杨侑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命大丞相,晋升唐王。 |
1日,张须陀两万精兵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李密率精兵千余埋伏在荥阳北面的大海寺北密林中,伏兵骤起,翟让、李密与叛军将领徐世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 张须陀力战得以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 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时年52岁。隋军被歼1.5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