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69400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摩尼教,后称为明教,传到中国。 教规不设偶像,不崇拜鬼神,吃斋禁止杀生,教徒穿白衣服戴白帽子,天黑了才吃饭。 |
初二,李隆基生母窦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
武则天于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 |
武则天一改初唐太宗以来的国策,公开宣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前。 |
李君羡家属在李君羡被杀已经43年后主动诉冤,武则天给予平反,恢复李君羡官爵并以礼改葬。 |
武则天下令实行周朝历法,以每年十一月为岁首。 |
武则天自封皇帝(65岁),建立大周,自称“圣神皇帝” 武周革命 |
武则天改永昌元年为载初元年,直接宣布使用周制历法,放弃夏历,以十一月为正月。 |
8日,李隆基降生在了东都洛阳,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的家中,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母窦氏为德妃。 但当时,武则天年逾花甲,仍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由她专断。李旦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 |
唐高宗李治病逝(56岁),李显(李治次子)即位,唐中宗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
李贤被贬为庶人,立李显为太子 |
文成公主逝世 |
太子李弘逝世,立李贤为太子 |
高句丽投降,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 |
唐高宗李治泰山封禅 |
玄奘逝世,葬于长安兴教寺 |
十三日,唐军与新罗军队乘机调兵遣将,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 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又称白江口之战)拉开序幕。 |
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馀隆则带领战船一百七十艘列阵白村江口。 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唐朝水师在大将孙仁师的率领下,于朝鲜半岛西南的锦江口(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舒川郡),与企图复国,抵抗唐朝的百济王扶余丰(日本史料上作“丰璋”),以及他请来的倭国(当时的日本国号)援军展开战斗。 倭军(约3.2万,战船170余艘),唐军(2万余人)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 倭军和部分百济残余势力和百姓逃回日本,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至于百济王扶余丰逃到高句丽后,《新唐书》说不知去向;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说扶余丰后来向唐朝投降,但结果被流放到岭南。 白村江之战 白江口之战 |
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 |
日本又增兵两万七千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兵七千人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 |
李治偕皇后武则天入住尚未完工的大明宫,自此,大明宫取代太极宫,成为大唐帝国两百四十余年内政和外交的中枢。 |
日本将军率舟师一百七十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 |
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 |
五千名日军护送在日本做人质的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 |
齐明女皇病死后,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 |
日本齐明女皇亲赴九州岛,欲统兵渡海西征,但因旅途劳顿而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 |
日本齐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亲赴九州岛,欲统兵渡海西征。 |
唐高宗李治中风,武则天一同上朝,参议国事 |
百济遗臣两次遣使日本朝廷,请求援助,并要求送还在日本做人质的王子扶馀丰璋。 |
唐高宗大将率水陆联军十三万人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扶馀义慈。 |
唐高宗从法门寺迎佛骨于东都洛阳。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四枚佛指舍利(右二为真身舍利,其他为影骨舍利) |
苏定方灭西突厥 |
三日,唐高宗时期修撰的《武德贞观两朝史》修成。 |
十三日,唐高宗李治正式下诏废后,宣布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十九日,立武则天为皇后 废王立武 |
七日,唐高宗大赦改元,年号显庆。 |
六日,唐高宗宣布废太子李忠为梁王,立李弘为太子。 |
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 |
唐高宗携武昭仪亲自到访长孙无忌家,史书称“幸太尉长孙无忌宅” 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担心大臣们反对,希望长孙无忌同意,但遭拒。 |
二日,唐高宗下令李恪(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赐自尽。六日,薨。 |
濮王李泰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