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7100803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为良媛。 当时太平公主掌权,对皇太子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使的东宫中人心惶惶。 后来杨良媛怀孕,太子李隆基畏惧太平公主的威势,于是密谋张说要将此胎堕去。 之后李隆基在亲自煎药时,梦见神人覆鼎,李隆基醒后告知张说,张说赞为吉梦:「天命也」,于是杨良媛得以平安产子,也就是之后的唐肃宗李亨。 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无子,杨良媛于是将李亨交由太子妃抚养。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以后,封杨良媛为贵嫔。 开元年间,李亨被封为忠王,之后杨贵嫔生下了宁亲公主,而当年张说因为解梦的功劳,特将宁亲公主将嫁给张说之子。 |
二十日,上官婉儿去世(47岁) |
唐中宗李显命僧人文纲送真身舍利回法门寺入塔下地,又派国师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 为表达虔诚,唐中宗和韦后等还将自己的头发剪下,并造石匣一枚一同放入塔下。 下发供养石函盖拓片 |
十六日,武则天逝世(81岁) |
十一日,舍利被迎入神都(即东都,今洛阳),供养于明堂。 十五日,武则天在法藏的主持下,拜倒在佛祖真身舍利的面前,虔诚祈祷。 |
张柬之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
三十日,史思明生于营州柳城,比安禄山早生一天,两人又同乡,自少时便成为伙伴。 |
武则天于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 |
武则天首立武举之试 |
唐朝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长子)被武则天杖杀 |
李白诞生 |
武则天复立李显为太子后,下令将岁首从每年十一月改为每年一月。 |
武则天重立李显为皇太子 |
十六,武则天新修的明堂落成。 明堂号称“通天宫”。武则天顺势又把年号改成“万岁通天”,再次大赦天下,让官民百姓“大酺”七天。 |
初六,武则天带着大队人马从洛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神岳即中岳嵩山进发。武则天此行的目的是要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 十六,武则天一行抵达嵩山,在山上添土祭天,向天神报告武周江山已成人间乐土,宣布大赦天下,把年号从“天册万岁”改为“万岁登封”。 十九,武则天在少室山祭祀地神。 二十一,登坛接受扈从群臣朝贺,二十五回洛阳宫,二十六拜谒太庙,向祖先报告封禅成功事宜。 |
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和他妻子的兄弟即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突然举兵造反,很快攻陷武周东北重镇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杀害营州都督赵文翙。 |
摩尼教,后称为明教,传到中国。 教规不设偶像,不崇拜鬼神,吃斋禁止杀生,教徒穿白衣服戴白帽子,天黑了才吃饭。 |
初二,李隆基生母窦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
武则天于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 |
武则天一改初唐太宗以来的国策,公开宣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前。 |
李君羡家属在李君羡被杀已经43年后主动诉冤,武则天给予平反,恢复李君羡官爵并以礼改葬。 |
武则天下令实行周朝历法,以每年十一月为岁首。 |
武则天自封皇帝(65岁),建立大周,自称“圣神皇帝” 武周革命 |
武则天改永昌元年为载初元年,直接宣布使用周制历法,放弃夏历,以十一月为正月。 |
8日,李隆基降生在了东都洛阳,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的家中,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母窦氏为德妃。 但当时,武则天年逾花甲,仍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由她专断。李旦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 |
唐高宗李治病逝(56岁),李显(李治次子)即位,唐中宗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
李贤被贬为庶人,立李显为太子 |
文成公主逝世 |
太子李弘逝世,立李贤为太子 |
高句丽投降,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 |
唐高宗李治泰山封禅 |
玄奘逝世,葬于长安兴教寺 |
十三日,唐军与新罗军队乘机调兵遣将,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 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又称白江口之战)拉开序幕。 |
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馀隆则带领战船一百七十艘列阵白村江口。 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唐朝水师在大将孙仁师的率领下,于朝鲜半岛西南的锦江口(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舒川郡),与企图复国,抵抗唐朝的百济王扶余丰(日本史料上作“丰璋”),以及他请来的倭国(当时的日本国号)援军展开战斗。 倭军(约3.2万,战船170余艘),唐军(2万余人)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 倭军和部分百济残余势力和百姓逃回日本,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至于百济王扶余丰逃到高句丽后,《新唐书》说不知去向;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说扶余丰后来向唐朝投降,但结果被流放到岭南。 白村江之战 白江口之战 |
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 |
日本又增兵两万七千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兵七千人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 |
李治偕皇后武则天入住尚未完工的大明宫,自此,大明宫取代太极宫,成为大唐帝国两百四十余年内政和外交的中枢。 |
日本将军率舟师一百七十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 |
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 |
五千名日军护送在日本做人质的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