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泰山封禅 |
19岁的阿倍仲麻吕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来考中进士,受皇帝赐名晁衡,在唐朝做官,一直当到了从三品的秘书监兼卫尉卿。 |
二十日(7月13日),李旦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
“救时宰相”姚崇罢相 |
唐朝在粟末地区设置忽汗州,授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并册拜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此即史称的“渤海国”。 |
唐玄宗李隆基(28岁),因太平公主七月密谋杀唐玄宗,赐死太平公主 |
乐山大佛开凿 |
二十五日,唐睿宗无法面对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端,于是再度禅让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自称“太上皇”,每五天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自称“朕”,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狱仍然自决,命令称“诰”、“令”,而唐玄宗每日受朝于武德殿,自称“予”,决定三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命令称“制”、“敕”。 |
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为良媛。 当时太平公主掌权,对皇太子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使的东宫中人心惶惶。 后来杨良媛怀孕,太子李隆基畏惧太平公主的威势,于是密谋张说要将此胎堕去。 之后李隆基在亲自煎药时,梦见神人覆鼎,李隆基醒后告知张说,张说赞为吉梦:「天命也」,于是杨良媛得以平安产子,也就是之后的唐肃宗李亨。 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无子,杨良媛于是将李亨交由太子妃抚养。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以后,封杨良媛为贵嫔。 开元年间,李亨被封为忠王,之后杨贵嫔生下了宁亲公主,而当年张说因为解梦的功劳,特将宁亲公主将嫁给张说之子。 |
初二,唐中宗(55岁)正在翻阅奏章,一宫女端着一盘饼进来。香甜的味道飘散开来,中宗随手取来就吃,还连连称赞。不一会儿,他忽感腹中绞痛,倒在榻上乱滚,太监忙去报告韦皇后,但韦后拖了许久才赶来,见中宗痛苦的样子,问他怎么了。中宗此时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呜咽咽地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韦后一面指挥宫女们料理中宗的尸身,一面严令左右,任何人不得走漏皇帝暴崩的消息。接着,她假传唐中宗令,让韦氏子弟掌握的禁军,分兵把守长安各城门,另派一支军队前往均州,阻止被贬的中宗次子李重福入长安。当一切布置停当,她才发出丧报,唐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在中宗的梓宫前立中宗幼子李重茂(16岁)为皇帝,,是为唐殇帝,尊韦后为太后,临朝称制。 |
韦后欲临朝摄政,其独揽大权之心昭然若揭。原亲近韦氏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暗向李隆基告密,劝其立即发动兵变。于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锺绍京等,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有人建议,把发动政变的事先向李隆基之父相王李旦报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说:“我为了拯救社稷的危难,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社,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于是,决定背着相王,立即行动。 二十日(7月21日)庚子日申时,李隆基等人穿便服,进入禁苑,到苑总监锺绍京住处。这时,锺绍京反悔,拒绝参加这次政变。但其妻许氏却坚定地说:“忘身殉国,神必助之。既然参与同谋,即使不参加实质的兵变,势难免罪。”锺绍京于是前往拜谒李隆基。入夜后,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先后来到,请李隆基发布命令,终于定于七月廿一夜发动政变。 当夜,葛福顺突袭羽林营,杀分领左右羽林军的韦后族弟卫尉卿韦璿、韦后堂侄长安令韦播、韦后堂甥郎将高嵩,策反了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会师于凌烟阁。李隆基引兵入称:“韦氏毒死先帝,阴谋危害社稷,今晚应该要一起诛杀诸韦”,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安乐公主、武延秀在内宅格斗良久后被杀;宗楚客、上官婉儿、韦温、内将军贺娄氏(女)、赵履温等人也陆续被杀,并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声言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但崔日用率兵杀诸韦时却“襁褓儿无免者”(然而韦氏家族仍然有后人如韦会,并未灭绝)。韦后党羽宰相尚书令韦巨源认为身为大臣必须赴难,出行到都街,被乱兵杀死。韦后面首马秦客、杨均、叶静能等被枭首。韦后被暴尸于市。此外殿中监张涉等人也被杀。 唐隆政变 |
政变集团又分别在华州、怀州捕杀在外的宰相纪处讷、张嘉福。 二十三日,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帝位,是为唐睿宗,改元景云。 李旦嫡长子李成器鉴于“国治以序,国乱以功”,主动提出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 二十六日,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
二十日,上官婉儿去世(47岁) |
唐中宗李显命僧人文纲送真身舍利回法门寺入塔下地,又派国师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 为表达虔诚,唐中宗和韦后等还将自己的头发剪下,并造石匣一枚一同放入塔下。 下发供养石函盖拓片 |
十六日,武则天逝世(81岁) |
十一日,舍利被迎入神都(即东都,今洛阳),供养于明堂。 十五日,武则天在法藏的主持下,拜倒在佛祖真身舍利的面前,虔诚祈祷。 |
张柬之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
三十日,史思明生于营州柳城,比安禄山早生一天,两人又同乡,自少时便成为伙伴。 |
武则天于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 |
武则天首立武举之试 |
唐朝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长子)被武则天杖杀 |
李白诞生 |
武则天复立李显为太子后,下令将岁首从每年十一月改为每年一月。 |
武则天重立李显为皇太子 |
武则天把唐中宗和韦氏从房州接回洛阳。 |
十六,武则天新修的明堂落成。 明堂号称“通天宫”。武则天顺势又把年号改成“万岁通天”,再次大赦天下,让官民百姓“大酺”七天。 |
初六,武则天带着大队人马从洛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神岳即中岳嵩山进发。武则天此行的目的是要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 十六,武则天一行抵达嵩山,在山上添土祭天,向天神报告武周江山已成人间乐土,宣布大赦天下,把年号从“天册万岁”改为“万岁登封”。 十九,武则天在少室山祭祀地神。 二十一,登坛接受扈从群臣朝贺,二十五回洛阳宫,二十六拜谒太庙,向祖先报告封禅成功事宜。 |
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和他妻子的兄弟即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突然举兵造反,很快攻陷武周东北重镇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杀害营州都督赵文翙。 |
摩尼教,后称为明教,传到中国。 教规不设偶像,不崇拜鬼神,吃斋禁止杀生,教徒穿白衣服戴白帽子,天黑了才吃饭。 |
初二,李隆基生母窦氏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
武则天于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 |
武则天一改初唐太宗以来的国策,公开宣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前。 |
李君羡家属在李君羡被杀已经43年后主动诉冤,武则天给予平反,恢复李君羡官爵并以礼改葬。 |
武则天下令实行周朝历法,以每年十一月为岁首。 |
武则天自封皇帝(65岁),建立大周,自称“圣神皇帝” 武周革命 |
武则天改永昌元年为载初元年,直接宣布使用周制历法,放弃夏历,以十一月为正月。 |
8日,李隆基降生在了东都洛阳,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的家中,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母窦氏为德妃。 但当时,武则天年逾花甲,仍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由她专断。李旦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 |
七日,武则天废其兄唐中宗帝位,立唐睿宗李旦为帝,改元文明。 不过,由于是武则天称制,“政事决于太后”,唐睿宗毫无实权,甚至连干预国家大政的权力都没有,沦为傀儡皇帝。 |
韦皇后父亲韦玄贞从普州参军一跃而为玉州刺史,但是生性贪婪、颇具野心的韦后仍不满足,在其要求下,中宗准备再升韦玄贞为侍中,显然升迁太快,宰相裴炎坚决表示反对。唐中宗大怒,竟然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 继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唐中宗被废后,武则天的四子豫王李旦即位,史称唐睿宗。 |
唐高宗李治病逝(56岁),李显(李治次子)即位,唐中宗。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