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79000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在法门寺真身宝塔“三十年一开”、唐王室礼迎佛骨舍利的法定之际,给唐德宗所面临的束手无策的局面带来了希望。 在唐德宗深感自己无力回天之时,极其希望借助佛法把自己和国家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于是也终于按惯例而行,迎奉佛骨舍利入宫供养。 唐德宗下诏请出岐州无忧王寺(即法门寺)佛指骨迎入长安皇宫供养。之后又送到长安各大寺院供养。 |
南诏国异牟寻迁都阳苴口芊城(又作“阳苴咩”、“羊苴咩”、“苴咩”,后又称“紫城”、“大理”、别称“鹤拓”,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三塔附近)。 |
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适继位。 |
唐代宗回长安 |
吐蕃攻长安,唐代宗逃出长安 |
吐蕃军攻入长安,抢掠一番后离去 |
鉴真在日本逝世 鉴真塑像 |
唐肃宗李亨逝世,在位6年,时年52岁。 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建陵。 李豫(李俶)即位,唐代宗 肃宗病危时,宦官拥立代宗李豫,开了宦官废立皇帝之端。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_,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公元761年4月,唐玄宗病死,唐肃宗李亨悲恸不止,四月中旬,肃宗患病,且病情不断加剧,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处理政事。 此时,张皇后召见太子,并告诉太子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 太子流着泪说:父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随后,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 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 可是太监中却有人秘密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于是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 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 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 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吓而死于长生殿。 |
初五,唐玄宗李隆基去世。 唐肃宗李亨悲恸不止,四月中旬,肃宗患病,且病情不断加剧,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处理政事。 |
为了悼念杨贵妃,李隆基重幸华清宫,临潼县百姓得知后纷纷出来迎接圣驾,大家都想看看阔别多年的陛下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过去,李隆基去华清宫的时候都是自己骑马,从不坐步辇,而这回却老老实实地坐步辇来了。 一位不知名的县中老人问道:“陛下以前来临潼都是骑马而来,为何这次改乘步辇呢?”李隆基(74岁)回答:“朕已经老了,骑不动马了。”顿时,迎驾的人都哭了。 |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伙同严庄等人谋杀杀死,严庄、高尚把他立为安燕朝廷的君主。 安庆绪一向懦弱,说话颠三倒四,严庄担心人们不服,不让他跟外人见面。 严庄任安伪朝廷的御史大夫,封冯翊郡王,独揽军政大权。 |
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守的太原城,最后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 |
十七日,唐朝大军以正副元帅广平王李豫、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兵十五万人,从凤翔出发,东讨叛军。官军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大破叛军,斩敌六万人,叛将张通儒弃城逃走,官军一战收复长安,不久收复洛阳。 |
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 |
十三日,天微微亮,唐玄宗李隆基便带着杨贵妃、太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人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逃出长安向四川。那些在宫外的王妃、公主及皇孙们,以及李隆基来不及通知的人,都被弃之不顾了。 |
十四日,李隆基一行人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以息民愤。于是,陈玄礼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东宫的宦官李辅国,让他转告太子。在太子的默许下,陈玄礼等人策划这场兵变。 先是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自己一直没有分到食物。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立刻就有人用箭射击,并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只得慌忙逃命了。在他逃至马嵬驿西门内的时候,被士兵追上给杀了。 愤怒的士兵们肢解了他的尸体,并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这时,御史大夫魏方进跳出来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不明情况就跳出来替杨国忠说话的魏方进,很快也被士兵们当作杨国忠的同党给杀了。 另一个宰相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又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当时的情况实在太混乱了,好在有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 接着,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当时李隆基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便问左右发生了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李隆基感觉到了情况不妙,杨国忠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谋反?众怒如水火,李隆基很识时务,他走出驿门,先慰劳军士,之后才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李隆基没有办法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不然,难安军心。”此刻的李隆基呆住了,嘴上虽然说“这件事,朕自有处置”,然而进入驿站后,李隆基拄着拐杖侧首而立,依然难以决断。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做出决断!”说完,韦谔就跪下开始不断地叩头,叩得血流满面。但李隆基仍然坚持说:“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后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可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只能把话挑明了说:“我们都知道杨贵妃没有罪过,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杨贵妃、杨国忠都是杨家人啊。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们心里踏实了,陛下也就安全了。”李隆基只得下令,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赐死。 陈玄礼等人见杨贵妃已死,立刻脱去甲胄,叩头谢罪。李隆基也为平定军心,而后命令亲信告谕其他的军士们。陈玄礼等也很配合地高喊万岁,拜了两拜才出来。而杨家的其他人,比如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裴徽都趁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最后也难逃一死。 |
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为“圣武” |
初一,李隆基募集齐了出征的人马,宴请完高仙芝等人后,又特地到望春亭给他们送行。上路前,李隆基又安排一个宦官边令诚到高仙芝身边做监军。就这样,高仙芝带着这个边令诚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陕郡。 初二,叛军已经渡过黄河,将灵昌郡攻陷了。 初五,陈留太守郭纳开城向安禄山投降。 初七,李隆基突然颁下诏书说要御驾亲征去讨伐安禄山,命令朔方、河西、陇右的镇兵除了守城以外的人,全部整装待发,并命令各镇节度使亲自率领,限二十天内全部汇集到长安。 十一日,封常清兵败于汜水。 十二日,东都洛阳也被攻陷了。 十三日,封常清率残部退守陕郡时,陕郡太守窦廷芝已逃往河东,城中吏民皆已逃散。封常清向驻守该地的高仙芝建议引兵前往潼关与叛军对抗。高仙芝打开太原仓,把库中的缯布全部分赐给将士,其余的都放火焚烧了,率兵向潼关方面撤退,中途被叛军追及,官军一触即溃,“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唐军退到潼关后,高仙芝马上整顿部伍,修完守备,据险抗击,士气也渐渐振作起来。安禄山部将崔乾佑率部赶至,一时不能攻下,只好退居陕郡。 唐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 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 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十八日(公元756年1月24日),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御史大夫也有诏命处死。”高仙芝急忙下马,说:“我退兵是有罪,死罪我不敢否认。但认为我偷偷克扣赏赐和军粮,是诬蔑。”他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将都在这里,您难道不知道?” 他又回头对部下说:“我把你们招募来,当然是想打败叛军多得重赏,但叛军力量正强,所以撤退到这里,也是为了加强潼关的防守。我如有罪,你们可以说,如没有罪,你们就喊冤枉。”全军都喊:“冤枉!”喊声动地。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您是我提拔的,又接替我当节度,我现和你一起死,难道是命吗?”说完于是赴死。 |
初九,安禄山诈称奉密旨讨伐杨国忠、清君侧的名义,拥兵15万范阳起兵,南下攻长安,诛杨国忠。 安史之乱开始 |
鉴真到达日本奈良(66岁) |
鉴真先后四次渡海失败,第五次遇风暴漂流到海南岛,双目失明仍回到扬州再次出发,东渡至日本 |
李林甫逝世,杨国忠任宰相 |
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今青藏高原)酋长、石国王、朅师王。 那俱车鼻施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被唐玄宗所杀。移拨可汗也被处斩。 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大概是不长时间,唐玄宗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底细,包庇了高仙芝,没有治他的罪,所以高仙芝及其部下虽有灭国之功,但却没得到重赏。 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欲将其调离西域。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捴面”苦苦相留。此时监察御史裴周南也上奏,故此令未能成行,遂改任右羽林大将军。 |
十五上元节,长安城中的百姓拥簇到西市的街上看花灯,李隆基的女儿广宁公主不巧和三位皇姨(崔氏封为韩国夫人、裴氏封为虢国夫人、柳氏封为秦国夫人)撞上了。 结果因为争道,杨家一奴婢用鞭子打到了广宁公主的衣服,广宁公主心一慌便从马上摔了下来。 广宁公主的丈夫程昌胤实在气不过,便把方才那个打到公主衣服的杨家奴婢狠狠地揍了一顿。 后来广宁公主跑到父亲李隆基那里哭诉这件事情,原以为父亲会给她撑腰,结果李隆基最后把那个杨家奴婢杀了,罢了驸马程昌胤的官,从此也不许广宁公主再进宫拜见。 |
杨贵妃的远房亲戚,虢国夫人的情人杨国忠被李隆基赐金紫,提升为太府卿。 |
粮食储藏量达到约1260万石,仅含嘉仓的储粮就有约580万石。 |
废除府兵制 |
李隆基正式宣布将杨玉环的三个姐姐崔氏封为韩国夫人、裴氏封为虢国夫人、柳氏封为秦国夫人。 |
小勃律原为唐属国,是吐蕃(今青藏高原)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次派兵讨伐,因地势险要,加之吐蕃进行援助,皆无功而返。 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 唐击小勃律之战 |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来朝,摸准李隆基心思的安禄山(45岁)厚颜无耻地自请让杨玉环(29岁)收他为养儿。 |
初六,李隆基生日的第二天,便正式宣布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
回纥击败东突厥,建立了回纥汗国,成为继匈奴、鲜卑、突厥之后的第4个草原霸主。 |
杨太真被封为贵妃,杨贵妃 |
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 |
初二,窦太后忌日悼念仪式完毕之后,李隆基当即以为太后追福为名,下了一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借为已故几十年的母亲追悼祈福的名义度寿王妃杨玉环为女道士。 |
初二,窦太后忌日悼念仪式完毕之后,李隆基当即以为太后追福为名,下了一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借为已故几十年的母亲追悼祈福的名义度寿王妃杨玉环为女道士。 |
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被立为太子。 |
武惠妃病重,唐玄宗李隆基决定去骊山过冬时,第一次遇见杨玉环。 只是皇家一次例行的谒见,却让一个五十多岁的皇帝和二十岁出头的儿媳订下了山盟海誓。 |
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史思明装成大唐派来的使者,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