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山海关战役顺败清胜后,李自成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属三十四口,可见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勾引清兵、叛变欺诈极为痛恨。 而吴三桂却在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就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由多尔衮承制封为平西王。 |
二十七、二十八两日,李自成考虑据守北京,采取了备战措施,责令军民火速拆除城外羊马墙及护城河旁房屋。 但经过斟酌,大顺军领导人终于决定放弃北京,主动西撤。 |
三十日晚上,多尔衮在蓟州获悉大顺军已经撤离北京,命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火速追击,目的是进一步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金银财物。 五月初八日,清军在庆都(今河北省望都县)城东追上大顺军。李自成命蕲侯谷英率兵阻击,被清军击败,谷英阵亡。 接着,清军又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再次获胜。大顺军在畿辅已无法立足,经井陉退入山西,留精兵扼守固关。 五月十二日,追击的清军返回北京。 |
二十九日,福王朱由崧(崇祯帝没有直系皇位继承人,崇祯帝的三个儿子都被大顺军俘获,未能逃出北京,崇祯帝的祖父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在淮安,拥立藩王之首选)在史可法陪同下,乘舟抵达南京城外燕子矶,南京官绅均往朝见。 |
初七,在沈阳的摄政王多尔衮祭天伐明,亲佩“大将军印”,率领满洲、蒙古八旗大军准备伐明。 |
十三日,奉命回师靖皇的宁远总兵吴三桂率军至京郊丰润,得知北京陷落的军报即退兵至山海关,并致书多尔衮,乞求“速选精兵”入关“灭流寇于宫廷”。多尔衮复书以“必封故土,晋为藩王”为条件,诱降吴三桂。 |
二十二日,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城门出迎,清军入关。 吴三桂与多尔衮,“以白马祭天,乌牛祭地”,结为同盟,联合作战。 |
二十九日,李自成于北京即皇帝位 |
九日,多尔衮出师,进军山海关。 |
十五日,清军行至翁后,意外地遇上了吴三桂的使者副将杨珅、游击郭云龙,携带求援书信,内云:“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多尔衮接吴三桂投降书,当即决定改变进军路线,直趋山海关。他在回信中说:“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
十三日,明朝辽东军队和官员奉命撤入关内勤王,由平西伯吴三桂、辽东巡抚黎玉田带领全部进关,驻扎于昌黎、滦州、乐亭、开平一带。 当他们得知大顺军已经占领北京,明朝廷覆亡时,就同山海关总兵高第一道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归附大顺政权。 至此,秦岭、淮河以北的明朝军队已全部收编,地方除辽东外均为大顺政权所接管。 |
吴三桂被崇祯皇帝加封为平西伯,率部进关勤王,由于放弃关外土地,官绅家属和相当一部分辽东百姓跟随进关。 |
二十二日,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张贴告示,有“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等语,证明他已率领部下兵马前往北京准备接受李自成的新命了。 二十六日左右,吴军行至河北玉田县,离北京已经不远了,吴三桂突然改变主意,由投降大顺转持敌对态度。 产生这一急剧变化的原因在史籍中有三种说法: 一是吴三桂听说他的父亲吴襄被大顺政权拘捕追赃;一是误信从京中私自逃出的奴仆谎报吴襄全家被大顺军抄没;第三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说法是吴三桂留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又名陈沅)为大顺军将领所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骤然变卦,带领部下兵马直奔山海关,从背后对镇守关门的唐通部发起突然袭击。唐通的兵力大约只是吴三桂部的五分之一,加以变生意外,猝不及防,山海关遂被吴三桂占领。唐通率残部撤往离山海关不远名叫一片石的地方,大顺政权委任的其他官员也纷纷逃回。 |
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皇室退居紫禁城深处。 十九日,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国祚277年)。 |
李自成攻占西安后建立大顺国,正式立国建号,并发布讨明檄文,率百万大军向北京进发。 |
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部主力被大顺军歼灭。 明朝官绅眼见大势已去,政治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了自身利益纷纷归附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 |
九日晚上十时左右,皇太极因患中风逝世,享年52岁,在位17年。 第九子福临即位(6岁),顺治皇帝,由叔父多尔衮、堂叔济尔哈朗辅政 |
李自成在襄阳称王,新顺王,建立中央政权 |
吴三桂给祖大寿的回信“犹豫未决”。皇太极再次致书劝他“急图归顺,勉立功名”。 |
崇祯皇帝决定检验军队配给制度的可靠性,并且秘密查访,看兵部四万两的军饷有多少可以真正摊派到辽东。他的御史报告说军饷一文也没有发放到目的地,在途中就消失了 |
皇太极再次致书吴三桂:“大清国皇帝敕谕宁远城吴大将军:今者明祚衰微,将军已洞悉矣。将军与朕,素无仇隙,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相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 |
清军攻克松山、锦州后,皇太极就致书吴三桂告以其舅氏祖大乐、祖大寿等“因系将军之戚”俱获保全,劝他“翻然悔悟,决计归顺”。又命三桂之兄吴三凤及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胡弘先、姜新、陈邦选等以亲属、旧谊的关系写信晓以利害,竭力劝说其降清。 |
李自成起义军从下半年开始在河南一些府县建立地方政权。 |
崇祯召集大臣议政,言称因孝陵龙脉被凿,王气尽泄,以致社稷动摇。 崇祯下旨,在明孝陵设立“禁约碑”一块,重申保护孝陵,严禁破坏孝陵龙脉,违者从严惩治。 而孝陵太监奉命趁清除朽木之际,不分皂白,斩伐无忌,数百年参天大树悉数遭伐,孝陵杉木居然沿街贱卖。 |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
张献忠再次抗明 |
张献忠于谷城向明政府投降 |
孝庄文皇后诞下皇九子福临,以后的顺治皇帝。 |
《天工开物》出版,该书总结了中国的机械技术。 |
明朝开始遭受长达7年的史无前例的大旱。 |
皇太极挥师掠朝鲜,围国王李倧于南汉城,久攻不下,皇太极先期回国。 |
闯王高迎祥被俘杀,李自成称闯王 |
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年号崇德 |
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城,督师史可法被俘,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说:“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史可法被清军杀害,清军屠城十日,扬州毁为废墟。 |
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汉族、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 |
二十八日,孔有德等人在北直隶的吴桥突然举兵造反,兵戈回指,连陷山东诸县,最终攻克山东重镇登州并包围莱州。 明朝调集各路援军,耗费18个月才最终打败了这伙叛军。 叛军首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狈逃窜,最终浮海投降了后金。 |
后金首领皇太极率军围困明帝国边境的大凌河城3万余军民,身处登州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奉崇祯命派遣孔有德等人自陆路支援辽东。 |
李自成投靠张献忠起义 |
14日,徐光启引渡澳门的葡萄牙炮师在距离北京65公里的涿州城外,遭遇了女真人的一支先遣部队。 葡兵退入城内,在城墙上架起了八门火炮,向进入射程的女真人开火,炮火逼迫女真部队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