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官修完成,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
乾隆东巡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祭祖。 |
西北循化地区由于回教新旧教派之争,爆发了苏四十三起义。 甘肃是回族的聚居地之一。乾隆年间,甘肃安定(今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回民马明心创立新教,反抗门宦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这引起了旧教门宦地主的仇视,新老教派间多次发生争斗。 苏四十三起事之初并非与清廷对着干,主要还是与旧教相争,直到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插手。苏四十三一开始起事,王廷赞就派人把新教的教主马明心抓到兰州。起义者围住兰州后,王廷赞不由得慌了手脚,连忙上奏朝廷,在清军的围剿之下,苏四十三退离兰州继续抵抗。和珅一万大军溃败只剩五千,阿桂得知甘肃军情紧急,忙安排好河工事务,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兰州,仅用月余时间便彻底扑灭了乱军,贼首苏四十三血战而死。 |
六世班禅于承德见乾隆皇帝 |
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喜(1738一1780)自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起程,随行上千人,自青海、蒙、察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
当年统计,全国人口已达到242956613人。 |
乾隆皇帝(68岁)下谕旨,说自己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就退位。 |
国库存银达到了八千一百八十二万两,这一国库资产是整个古代王朝的顶峰,这个纪录直到清末被迫打开国门后才被打破。 |
新疆和田密尔岱山(地处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棋盘河源头,历史上被称为“玉山”)挖出一块总重量超过五吨的特大和田玉料。乾隆皇帝喜欢玉石,朝廷先后组织数千民夫,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耗费三年多的时间和无数的人力物力,才将这块玉石运到京师。 后来乾隆安排玉雕水平最高的扬州匠人雕制。经过十余年的周折,才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时将这块超大玉石制成了《大禹治水图》玉雕,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的乐寿堂中。 |
江西举人王锡侯编了一本字典——《字贯》,删改了钦定的《康熙字典》。结果,不但王锡侯遭到严惩,书版与书册销毁,而且牵连到江西巡抚海成、两江总督高晋等官僚,以“失察”罪查办。 字贯案 |
乾隆皇帝趁编修《四库全书》之机,命有关衙署删销书籍。自此之后,清廷大肆删销、焚毁书籍、 石刻等。 |
十九日,结婚多年的和珅与冯霁雯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 |
白莲教农民起义 |
月末,王伦自焚,起义失败 |
乾隆宣布成立四库全书馆,其任务是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著作全部辑录在一起,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馆中光是负责抄录的工作人员就多达数千人。 |
和珅得宠 |
《四库全书》开始编纂 |
5日,因不堪沙俄的苛刻要求,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东归于启程回国, 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立即派出军队追袭。土尔扈特部经过了多次战斗,忍受了饥饿疾病,最后在6月底7月初,约6.6万人成功到达伊犁。 乾隆皇帝得到奏报后,立即发布谕旨安置土尔扈特部,东归后的土尔扈特部一部分安置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地区,一部分安置在外蒙古科布多地区,其中安置在新疆的部分主要分布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塔城地区。 土尔扈特部东归 |
和珅落榜,在北京东直门内开第一家当铺,被冯英廉作为受贿基地。 |
清缅议和 |
和珅18岁,顺利从咸安宫官学毕业。刑部尚书冯英廉兑现承诺,将自己17岁的孙女冯霁雯下嫁和珅,嫁妆2万两银子。 |
乾隆无意间发现永琰平时把玩的一把扇子上有题画诗句,落款为“兄镜泉”三字。永瑆自号镜泉,这字就是永瑆写的。当时乾隆龙颜大怒,专门训谕皇子们不得效法书生习气而疏于满人根本。 |
乾隆下令停止捐监制度。 捐监就是捐出身,即平民或生员通过出资报捐取得最高学府——国子监肄业的文凭。尽管它不像捐纳实职那样能直接当官,但是清朝明文规定,要想捐纳官职,首先必须具备贡、监生的资格。 捐监制度虽然对解决清廷的财政危机、缓解士人进阶的压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科举制度、社会风气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
缅甸桂家首领被杀,清缅开战 |
设伊利将军 |
十三日,刚从令妃晋升为令贵妃的魏佳氏,在圆明园的后宫寝院“天地一家春”内产下一子,起名永琰。 |
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在御午门举行了受俘仪式。 |
和珅父亲常保染病身亡,乾隆赐抚恤金5000两白银。 |
哈雷彗星“如约而至”,上一次被发现是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八月初一。 |
大小和卓处死 |
维吾尔族大小和卓之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 |
清政府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仅留粤海关——广州为唯一通商口岸,由“十三行”负责,并且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格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广州十三行图。十三行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牙行,垄断了清政府的对外贸易。 |
胡中藻、鄂昌(鄂尔泰之子)案 |
和珅的母亲在生和珅的弟弟和琳时因难产而死,和琳安然降临人世。和珅当时3岁。 |
二十七日,慧贤皇贵妃(高佳氏)金棺与哲悯皇贵妃金棺,一同随孝贤皇后梓宫奉移安葬于清东陵裕陵地宫。 |
二十七日辰时,孝贤皇后葬入裕陵。乾隆帝亲自护送至陵,并临视葬入地宫。从此,乾隆帝每次到东陵谒陵,都要到孝贤皇后陵,给孝贤皇后奠酒赋诗。 |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 |
四川总督策楞奉旨拟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二条,乾隆皇帝立即批准施行。 《西藏善后章程》废除藏王制度,明确肯定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和地位,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 |
藏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欲谋逆叛乱,十三日,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以宣读圣旨为名,召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到驻藏大臣行署。 当藏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登楼以后,傅清早已安排人撤走梯子,在他们相见时,傅清突然拔刀将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杀死,并杀死其随从四五人。 但其党羽卓尼罗卜藏札什却乘混乱之机跳下楼,召集同党聚众围攻驻藏大臣衙署。由于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傅清受伤后自杀身亡,拉布敦也受重伤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