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下令禁止鸦片输入,走私加剧 |
清廷在各地大肆镇压民间的秘密宗教,各地官吏以查拿邪教为名,四处搜求,敲诈勒索,稍有不顺从的,就扣上白莲教的帽子,下狱治罪,搞得民怨沸腾,不是白莲教的平民也给逼得加入白莲教了。 湖北地区的白莲教各个支派见时机到了,决定在三月初十辰时(上午7点—上午9点)在各地区同时起义。 十五日就攻陷了当阳县(今湖北省当阳市)。当阳县的衙门役吏杨起瑞带头响应,衙门里所有的皂吏、书役、壮头都加入了白莲教,这批人杀掉了当阳知县黄仁,占据了县城。 这次起义席卷了湖北、河南、陕西等多个地方,最后分三股进入四川,掀起了嘉庆朝白莲教起义的序幕。 |
嘉庆皇帝诛杀和珅 定二十四大罪,赐自尽;随即查抄和珅家产,共计109宗,包括赤金580万两,生沙金200万两,元宝银940万两,当铺75家,银号42家,古玩铺13家,田地8000顷。据说和珅家产总计折合白银达2.3亿两,相当于国库几年的总收入。 |
十八日,和珅(49岁)在狱中接到白练一条,刘墉和朱珪站在牢房外面监刑。和珅饮酒数杯后,冷笑一声,写下了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随后投缳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
初二,乾隆皇帝龙体不豫,召太医诊了脉。太医说是“心气不足、身软神倦、神气恍惚、时有身软、夜间少寐、梦寐不安”。当天,乾隆就补了一碗参汤,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孰料第二天一早,也就是正月初三的辰时,太上皇乾隆皇帝逝世(89岁),嘉庆皇帝亲政。 |
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召见和珅,和珅竟然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
洪亮吉实在看不惯大清官场的黑暗,上书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乾隆大怒,洪亮吉差点被砍了。洪亮吉眼看情形不对,借口回家办理弟弟的丧事,这才躲过一劫。没多久,乾隆驾崩,嘉庆的老师朱珪觉得洪亮吉是个人才,就将其召了回来,协助修纂《高宗实录》。 洪亮吉眼看嘉庆帝干净利索地收拾掉了大贪官和珅,就以为大清自此能变成晴朗天下,谁承想官场各种黑暗依旧,毫无起色,于是想告老还乡。刚好嘉庆帝下诏,广开言路,洪亮吉按捺不住读书人骨子里犯颜谏言的冲动(吾终不可以立仗马辜圣天子恩),临行前再次上书言事。皇帝就是做做样子而已,大家都是“不疼不痒地糊弄”加“认认真真地恭维”,唯独洪亮吉(53岁)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五千多字的《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直指时弊,提到“纯皇帝(乾隆)固圣不可及”。 洪亮吉只是个翰林院编修,没资格给皇帝上书,于是他将这封上书抄了三份,分别给了皇帝的老师朱珪、左都御史刘权,以及成亲王永瑆。朱珪和刘权都是官场老油条,一看这信就知道要惹祸,扣下不发,后来也因此被嘉庆连降三级作为处分。没想到书法家永瑆没啥政治头脑,一看分析得头头是道,颇有前明海瑞上《治安疏》的风范,就不假思索地转呈给了皇帝。震怒之下,嘉庆下旨革去洪亮吉的职位,关刑部大牢里,着军机大臣严加审问。 嘉庆也觉得前脚下诏让大家进言,后脚就把上书言事者给治罪了,不利于自己打造从谏如流的人设,便特地关照一下刑部说,洪亮吉是读书人,身体弱,别动刑,洪亮吉给感动坏了,当即伏地大哭,承认有罪。免去洪亮吉的死罪,改为发配伊犁,交伊犁将军保宁严加管束。 |
春天,嘉庆皇帝曾发布上谕,决定冬季举行大阅典礼。 和珅在上谕颁布后却鼓动乾隆皇帝下达了一个与嘉庆皇帝上谕相反的谕旨称“现在川东北教匪虽将次剿除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著行停止”。最后自然依太上皇乾隆皇帝的决定撤销了当年的冬季大阅典礼。 |
总兵德楞泰以为白莲教“行不必裹粮,住不藉棚帐,党羽不待征调,蹂躏于数千里”的流动作战方式,提出实行“令民筑堡御贼”之法,“绅士梁友谷等筑堡团练,贼不能犯,保护乡里十余万人”。 由于各支白莲教军互不统属,无法相互呼应,遂被清朝陕甘总督杨遇春、总兵德楞泰、额勒登保领军队各个击破。 |
大学士孙士毅病逝于剿匪白莲教匪的军中,乾隆皇帝准备以曾任嘉庆皇帝师傅的朱珪来补充大学士的位置。乾隆皇帝为此已知会朱珪,拟一个月后正式任命。 嘉庆皇帝在获知乾隆帝将授师傅大学士衔时,很为师傅高兴,故向自己十分尊崇的师傅“贺以诗”。 诗稿尚未誉清,就被和珅拿到了乾隆皇帝面前,居心叵测地挑拨说:“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乾隆皇帝听后果然脸色大变,回头就向军机大臣董诰询问:你在军机处、刑部任职很久了,对于这样的事、根据律例应该如何处置?乾隆皇帝明确显露了对嘉庆皇帝、朱珪兴师问罪的意图。 董诰经过一番思考只说了五个字:“圣主无过言。”这话可理解为:英明的君主从来没有说过错话;也可以理解为不要让臣子认为君主说过错话。非常含蓄而巧妙地提醒、告诫乾隆皇帝:您既然已经决定立嘉庆,就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前边的决定不就成了出尔反尔的“过言”了吗? 乾隆皇帝听罢也只能默默无语,以别的理由不再召朱珪入京,并嘱咐董诰以后要好好为自己辅佐嘉庆。 和珅没想到没能借这个机会扳倒嘉庆,反而使一些老臣更死心塌地站在嘉庆这一边。 |
初五,乾隆太上皇在皇宫举行了规模盛大而隆重的“千叟宴”。筵席设在宁寿宫和皇极殿,从各地邀请来的花甲老人有五千九百余人,偌大的宫殿座无虚席,九十以上者入御席,与皇帝共宴。 |
初一,乾隆皇帝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皇十五子颙琰即位,嘉庆皇帝。 |
湖北的白莲教匪为乱,进入四川酉阳境内。孙士毅又移军来凤剿贼,屡战屡胜,因功被封三等男。 |
大清国库存银尚有五千六百五十八万两。 |
白莲教起义 |
一日,乾隆召和珅、阿桂等几名朝廷重臣入宫,对他们说:“朕已在位60年,毕生之愿足矣,今当昭告天下,册立新君。卿等以为朕的皇子之中,谁可为君?” 阿桂进言道:“如果皇上执意退位,臣以为十五皇子永琰睿智贤明,堪承大统。” 和珅马上表示反对:“臣不同意阿桂大人的意见,所谓‘王者无情’,十五皇子永琰虽然精明干练,但做事优柔寡断,更重要的是,永琰过于老实敦厚,这样的人不适合当皇帝。” 乾隆点头表示同意:“阿桂所言与朕之意暗合,和珅你就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即日起,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太子了。朕决定于十二月底举行禅让大典,将皇位正式传给十五皇子永琰。” |
乾隆皇帝为了不逾越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决定退位。 三日,乾隆皇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用昭付托!” |
二日,乾隆皇帝准备正式册封嘉庆为皇太子的前一天,但还没正式公布时,和珅得知后,顾及到乾隆死后自身的荣禄地位,冒着“泄露天机”的不世之罪,就抢先向嘉庆献上一柄上等成色的如意,以表拥戴。 但这根稻草救不了他的命。据说,嘉庆接过来瞥了一眼,狠狠地把它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大声质问道:“宫里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会有?”言下之意,你这贪官贪得也太出格了。 |
贵州苗匪石柳邓、湖南苗匪石三保等人作乱,其中石三保攻陷乾州,杀掉了当地同知宋如椿等人。乾隆忙不迭地命令福康安前往围剿。没多久,石三保又攻陷了永绥、鸦酉寨等地,杀掉了镇筸镇(今湖南省凤凰县)总兵明安图等人。 |
十四日,贵州松桃大塘苗人石柳邓发动苗民起义。接下来短短几天时间,起义战火就烧遍了湘黔边境的整个苗疆。 |
清乾隆年末期,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兼并严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现饥民,其中大约有一百万人前来有着大量荒地、原始森林的川楚边境就食,受雇于木厢厂、铁厂、纸厂,受尽各种不平等的剥削,生活极为艰难。 而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宣扬弥勒佛未来会“改造世界”的传说,并以“教中所获资财,悉以均分”,“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下”等平均、互助思想在其中迅速流行,从者日众。 湖北各地白莲教首领约定在次年起事,此事为清政府侦知,便以邪教为名大量抓捕教民,一时各地地方官以查拿邪教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不论习教不习教,但论给钱不给钱”,“不遂所欲,即诬以邪教治罪”。这进一步激起了教众的反抗。 |
湖南的苗匪为乱,进入四川秀山境内,孙士毅率兵驻守当地击贼。 |
14日,马戛尔尼特使与部分随员在热河避暑山庄正式觐见乾隆皇帝,并参加了万寿庆典等宴会。 |
11日,和珅代表清政府与马戛尔尼就觐见礼仪进行了最后一次磋商,表明了朝廷态度,双方都不愿因礼节分歧而破裂。据英人记载,乾隆同意了英使以英国礼仪见中国皇帝。 |
14日,乾隆皇帝就英使觐见礼仪问题向相关接待大臣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英使遵守“天朝法度”,不仅陪臣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即使国王亲自来朝也必须行此礼,“不行此礼,转失尔国王遣尔航海远来祝釐纳赍之诚”。对于皇帝的要求,徵瑞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要求英使在他面前向御座做叩首礼,但并未成功。马戛尔尼只表示他可以按照面见英王的礼节觐见中国皇帝,不愿意执行中国礼仪。于是,徵瑞不得不把这种情况奏明皇上,乾隆皇帝得知此事,非常生气,随即取消了原定于9月10日的觐见活动,同时减少了对使团成员的赏赐与供给,使英使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 |
25日,马戛尔尼使团到达大沽,徵瑞作为钦差大臣前往迎接,当听说英使欲以平行礼仪与清朝官员相见时,即决定自己不出面,而派出官阶略低的官员往见。他上奏皇帝时说,马戛尔尼以“品级自居”,自己“先行往见时,有失国体”,它预示着这场礼仪冲突即将开始。马戛尔尼使团由天津经北京,又继续到热河。 |
借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英国派马戛尔尼谈判。 8月抵达北京; 9月2日赴承德避暑山庄晋见乾隆帝,途中参观了长城; 9月13日,使团抵达热河,向中国政府代表和珅递交了国书,并同其就礼仪问题再度发生争执; 9月14日,乾隆皇帝正式接见使团,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向其提出了割地、免税等请求,要求签订正式条约,被严正拒绝; 使团回到北京后,经京杭大运河往杭州等地参观。11月9日,使团抵达杭州,12月9日抵达广州,两广总督在广州送行。 之后,使团在澳门停留了一段时间。 1794年3月17日马戛尔尼使团离开中国,9月6日回到英国朴次茅斯军港。 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 |
在《西藏善后章程》基础上进行充实,经清中央政府修正,《钦定西藏章程》公布施行。 内容主要包括: 详细规定驻藏大臣的职权,其地位与达赖喇嘛平列。 规定了“金奔巴(藏语“瓶”)掣签”制度,以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达赖、班禅等大活佛转世,控制西藏政局,表明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宗教也加以直接管理。 |
《四库全书》完成 |
八日,廓尔喀国王感到势穷力竭,表示愿送还在扎什伦布寺掠夺的财宝、金塔顶、金册印,认罪乞降。 十九日,福康安接受廓尔喀投降。 九月四日,清军由廓尔喀境内全部撤出,退回济咙。 |
清政府派遣大将军福康安统领万余大军入藏,在西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击败了廓尔喀(即尼泊尔)军,把入侵者赶出国境。 |
孙士毅摄四川总督,保证了平定西藏廓尔喀之乱的粮饷供应。后又率军镇压苗民起义和白莲教起义。 |
西藏近邻廓尔喀(今尼泊尔)与西藏的大农奴主舍玛尔巴勾结,大举入侵攻占日喀则,洗劫了扎什伦布寺,掠走大批珍宝财物。驻藏大臣保泰临阵退缩,竟然打算把达赖和班禅移至青海。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向中央政府请兵求援。 乾隆闻报后,当即命福康安为大将军,与参赞海兰察、奎林(福康安的堂兄)率巴图鲁侍卫入藏。和琳(和珅弟弟)主动请缨,乾隆嘉其勇,任命他为驻藏大臣,负责督办前藏地区的粮饷供应。 |
乾隆皇帝下旨命十公主(惇妃所生)与丰绅殷德(和珅的长子)完婚。 |
十公主13岁,被册封为固伦公主,并开始留起头发,准备出嫁。 在清代,一般只有中宫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其品级相当于亲王。十公主乃惇妃所生,按理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其品级相当于郡王。乾隆破格将十公主封为固伦公主,可见他对十公主的宠爱程度之深。 |
孙士毅率军平定安南阮惠之变,出谋定策,指挥得当。 孙士毅统兵出关,一路势如破竹,各守隘军队望风奔遁。后封一等谋勇公,授兵部尚书,立军机大臣。 |
台湾林爽文发动起义,孙士毅设防潮州,防阻台湾林爽文起义军进入广东。大军出发之后,孙士毅遣兵助剿,牛马饲料、器械孙士毅立马办理,清廷加封其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
清廷为乾隆皇帝登基五十周年举行庆典。 |
伍国莹创立怡和行,与英国人通商。到其子伍秉鉴(1769—1843)时,因出色的经营管理以及与英人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遂使怡和行发展迅速。1813年,取代潘氏同文行,成为十三行行商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