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第五次觐见皇帝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烟毒泛滥最严重的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惩治烟贩,要求外商交出鸦片,下令包围商馆,断绝澳门与广州的交通,撤出雇员,停止中英贸易等禁烟措施,逼迫英、美商人缴出近2万箱鸦片。 |
十一日,林则徐上朝觐见道光皇帝,垂问三刻。 十二日,再次被召见垂问二刻。 十四日,道光皇帝下旨,对林则徐特加恩宠——紫禁城赐骑。 十五日,林则徐得到敕令:“颁给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二十三日,林则徐焚香九拜,打开关防大印,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广东之行。 |
英国政府命令海军少佐曼特兰率军舰数艘赴中国。决意采用非常手段解决鸦片贸易安全问题,打开中国门户。 |
洪秀全(24岁)第三次去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了。第三次科考失败,他的心理再也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他悲愤交加,极度绝望,猝然病倒,是被抬回家中的。洪秀全这次病得很厉害,连续四十多天卧床不起。 |
二十二日(4月7日),荣禄出生 |
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教义所启发,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上帝,并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对上帝的理解,称之为“拜上帝教”(也称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 |
邓廷桢升任两广总督。 |
清廷增订《防范洋人贸易章程》八条,规定外洋护货兵船,不准驶入内洋,洋船在洋私卖税货,责成水师稽查,严禁偷漏等。 |
15日,外务大臣巴麦尊勋爵委任的首任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抵达澳门 21日,两广总督卢坤传谕广州行商,指示他们派员前往当地,查明该名官员的来华目的,并着他们转告该官员,要他务必遵守《大清律例》和贸易规则,而且不可擅进广州。 25日清晨两时,律劳卑擅自乘船抵达广州,并随即得到英商渣甸等的招待,入住十三行的英商馆。 26日,律劳卑指派下属,不经行商,直接前往城门投递一封寄给总督卢坤,说明来意的“公函”,内文则用了“平行款式”,更自称是来自“大英国”的“正贵大臣”,完全违反惯例。结果没有人敢收信。 29日,在行商伍敦元的斡旋下,律劳卑与卢坤原本是有机会在29日会面的,但随后律劳卑知道中方把他的名译成“劳卑”(大意指“辛劳卑微之人”)后,感到了自己和大英帝国的尊严受辱而加以拒绝。 30日和31日,卢坤下了两道谕令,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又着令行商重新向他解释贸易规则,如果行商不能确保律劳卑的离开,卢坤更恐吓会对他们处以极刑。 8月16日,卢坤命令行商准备停止与英商贸易。 8月26日,律劳卑雇人在广州各处张贴告示,内容除了指责卢坤外,更扬言清廷一旦停止贸易,最终受害的会是全中国人民。 卢坤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并在9月2日下令全面终止与英国的贸易。命令发出两日后,清廷撤走所有中国佣工,严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供给,又派兵包围英商馆。 9月8日中午时份,律劳卑指派的三艘英舰正式启程,最初沿岸的晏臣湾炮台和附近的清廷水师发空炮示警,但是英舰没有理会。稍后时份,珠江两岸的大角炮台、晏臣湾炮台和横档炮台先后向强行前进的英舰发实炮一枚、两枚和三枚。而英舰则曾经开炮还击。 9月11日下午时份,英舰再次在虎门发动攻势,并和中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相方交战约35分钟,结果英方三人战死,五人轻伤,船身轻微损毁;相反,清廷的不少炮台则在战事中被命中摧毁。这次在虎门的连串海上炮战,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首次与西方列强发生的军事冲突。 卢坤随即将12艘大船沉于珠江河底,又从各地调动舰只28艘,士兵1,600人包围内河,形势立即逆转,英舰进退失据。 卢坤向英商承诺,只要律劳卑离开广州便可恢复贸易,律劳卑自知已经不获支持而决定退让。 9月21日,律劳卑一行人离开广州,26日抵达澳门。 9月29日,中英贸易重开。 10月11日,律劳卑因疟疾在澳门病逝(47岁)。 |
洪秀全(21岁)再次取得参加“府考”的资格,抱着一举成名显扬父母的信念,第二次到广州去参加秀才考试。 然而这次考试又失败了。这次考试失败对洪秀全的打击较大,其精神沮丧、愤世嫉俗的情绪难以自抑。 |
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䜣出生(道光皇帝第六子),与咸丰皇帝(奕詝)属异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䜣的生母静贵妃受皇后托孤遗命抚育皇四子奕詝。奕䜣与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无异于亲兄弟。 |
初九(7月17日),奕詝生于京师圆明园湛静斋,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
初五,李鸿章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
道光皇帝 |
十八日,嘉庆皇帝(61岁)带领一干八旗贵胄再次启动木兰秋弥。 |
二十四日,嘉庆皇帝到达热河避暑山庄。 二十五日早上六七点时,嘉庆皇帝突然感觉痰气上涌,说话困难,太医们也查不出什么毛病。当时嘉庆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可到了下午,病情突然加重,撑到晚间八九点便骤然驾崩了。 经过再三地仔细查找,终于从一个近侍身上找到了那个小鐍匣,拿出了建储遗诏,其子旻宁即位,道光皇帝。 |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教会学校——英华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但那时的教会学校里并没有中国学生,全部是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在那里接受最初的汉语培训。 |
嘉庆皇帝带皇太子旻宁去盛京祭祖 |
13日,英国派阿美士德使团抵达天津,清朝要求阿美士德勋爵向嘉庆帝行三跪九叩礼,但是阿美士德勋爵只愿以“脱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双方在礼数上的分歧与争执使阿美士德使团未能入京,滞留于京师附近的通州。 嘉庆皇帝决定在8月29日于颐和园接见阿美士德勋爵。但当日凌晨,阿美士德勋爵坚持歇息,结果负责带领谨见的官员不得要领,唯有向嘉庆帝谎称英使生病。嘉庆帝以为英使傲慢,目无圣驾,大为光火,于是取消陛见,并下令驱逐使团离京。 嘉庆皇帝准许阿美士德使团沿大运河南下,沿途一直得到礼待,最后经由广州至1817年1月28日在澳门登船返回英国。 |
铸币厂再次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罢工斗争。此次罢工的导火索是增料钱。 一开始,朝廷拨给炉头的料钱不太够,又追加了一笔。这个消息被下面的工匠们知道后,当即坐不住了。因为增加料钱,意味着要增加生产;要增加生产,大家就要多付出劳动。而你炉头拿了增加生产的钱,只让大家多干活,不给大家分钱,那肯定不行。于是,工部宝源局的匠役们开始停炉罢工,现场的监督文禄等人难以弹压,只好口头答应回去就拿钱分给大家。文禄将此事告诉了侍郎成格。反正是炉头的钱,成格与同僚钱法侍郎佛住、工部右侍郎吴烜商量了一下,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增料钱里抽出三成分给众匠役。佛住于五月十六日含糊奏请,将料钱分给了匠役。 原本以为此事就此打住了,没想到匠役们见闹事能闹来钱,其他几个厂的匠役也参与了进来。到了六月六日,户部宝泉局的工匠也纷纷停炉罢工,围堵炉头要钱。成格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只得奏请兵丁镇压。 嘉庆特地分别召见了几次佛住以及吴烜询问情况,此二人却始终回复说,铸币厂安静无事,皇上您安心歇着吧。嘉庆日理万机,也就没有多追问。御史萧镇听说此事后,觉得佛住等人的奏报与事实肯定有出入,经过一番调查,在六月十二日这天上了一道奏折,把事情捅了出去,嘉庆这才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 得知真相后的嘉庆,下令让英和带兵镇压,尤其要将带头闹事的匠役贾喜子捉拿归案,交付刑部严加惩处。嘉庆通谕内阁,将佛住、吴烜革职,交付督查院严加议处,“以为满汉侍郎不实心任事者戒”。 |
1日,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耕读世家。 |
三日,天理教起义 |
天理教林清做了周密的安排:进攻紫禁城的人马兵分两路,东路由陈爽率领,这批人穿长褂,衣服里藏好兵器,先混进城内,而后在东华门外集结,太监刘得财、刘金作为内应,开门带路;西路由陈文魁率领,清晨时分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集结,扮成卖东西的小贩,把兵器藏在担筐内,随后从宣武门直达西华门,由太监张泰、高广福、杨进忠领路。两路教众进入紫禁城后,由太监王福禄、阎进喜作为内应。东路的陈爽作为前线总指挥,攻占紫禁城。林清自己则坐镇黄村,迎接滑县那边李文成的大军。 十五日,陈爽和陈文魁各自按计划集结了兵力,分进合击。只不过原本安排的二百多人,在渗透入紫禁城的路上悄悄溜了不少。中午时分,陈爽这一路来到东华门外时,只剩下了二三十人。留下来的这些人大概是天理教的铁杆教众,没啥脑子的那种。陈爽率众正进门时,刚好有个卖煤的经过,两边争路,吵了起来。天理教教众一怒之下,脱了衣服准备开干。东华门的守门官兵察觉这帮人身怀利刃,图谋不轨,赶紧关门。仅陈爽和身边的五六个人以及太监刘得财、刘金进了门内,其余教众被关在门外。这些人眼看出师不利,当即四散奔逃,不知去向。陈爽不愧是林清指定的前敌总指挥,在这种情况下也真不怂,抽出兵器就开砍。刘金领着陈爽和两个教众一路杀进熙和门,遭遇护军统领杨澍增及其统帅的一路官兵。激战之下,陈爽重伤被捕,身边的教众当场毙命。 除了陈爽这几人,还有龚恕等两名教众在刘得财的带领下,直扑苍震门,杀总管太监常永贵,但常永贵此刻正在养心殿伺候皇子。但刚到苍震门,就被太监顾某等人协力擒拿。刘得财倒也机灵,眼看形势不对,转身就跑,边跑边喊捉贼,不过现场那么多人看着,刘得财最终还是被抓获了。 西华门那边,陈文魁这一路虽然一路上也溜了不少人,最终来到西华门外的只剩下四十余人。陈文魁安排几个假装卖柿子的在前,后面猛拥而上。大家推倒担子,抽出兵器就冲入了西华门,西华门的守卫措手不及,被陈文魁带人冲了进去,在太监杨进忠的带领下,直扑尚衣监。到了尚衣监,天理教教众先杀了制衣太监,后杀了在文颖馆供事的数人。杨进忠倒是爽了,却耽误了天理教攻打内廷的时间。陈文魁等人像没头苍蝇一样攻杀至隆宗门时,东边的护军统领杨澍增已经带了身边仅有的几个人增援过来。杨进忠见事不妙,转身就溜。到场的官兵当即关闭了隆宗门和景运门,将陈文魁等几十人堵在了内廷之外。有几个天理教教众爬上御膳房的矮墙,顺着右门西大墙向北沿行,皇二子绵宁、皇三子绵恺在养心殿,常永贵赶紧提醒绵宁:这个距离,可以用鸟枪(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拦打这几个人。绵宁赶紧命人取来鸟枪,瞄准墙头就开枪,当即击落一人。墙头上还剩下三四人,绵宁又击落一名手拿白旗的指挥人员。两枪之后,贝勒绵志拎着鸟枪来支援,也击毙了一人。有两名天理教教众潜入了御膳房的屋中,被一堆太监围起来打死。 绵宁除了在一线亲手击毙数人外,还不忘安排绵恺赶紧回内廷保护母后;控制住现场后,又赶紧给皇帝呈送一封六百里加急的奏折,把详细经过汇报了一遍,表现得确实可圈可点。这一役也奠定了绵宁的地位,后来嘉庆离奇猝死,没来得及留下遗诏,绵宁众望所归,成为大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道光皇帝。 成亲王、庄亲王、礼亲王等几位亲王得到消息,各自带了侍卫家丁及少数亲兵过来支援;镇国公奕灏也带了千余名火器营的官兵匆匆赶到。陈文魁见势不妙,赶紧带人从西华门开溜。天理教教众毕竟不是职业军人,沿途四散藏匿,溃不成军。成亲王命护军统领石瑞龄、义烈公庆祥、散佚大臣绵怀、副都统凌策分别把守四门,开始拉网式搜索,将天理教教众和做内应的太监一一擒拿,拒捕者格杀勿论。 十六日凌晨,大雨如注。暴雨中的紫禁城,仍在进行全面搜捕工作。在五凤楼、南薰殿、御书处假山石头缝里等地方,陆续搜出了藏匿的天理教教徒。最终清点之下,在皇城里连俘虏带击毙的,一共有七十二人。 十七日,皇帝一行抵达燕郊行宫后,嘉庆将用一夜没睡好换来的《罪己昭》颁布天下。 北京的步军统领领英当天就派人在宋家庄活捉了林清。在林清的指认下,第二天又抓了不少潜伏宫中的太监;河南的总兵克通阿率兵在河南浚县石羊村大破天理教,前后击毙二千五百余人,活捉一百余人。 十九日,京城所有的王公大臣均在朝阳门外跪迎嘉庆。嘉庆端起架子,缓缓入宫,回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之前写好的《罪己诏》发下去。诸王公大臣跪在乾清门处诵读《罪己诏》,个个呜咽失声。 隆宗门激战 癸酉之变 |
十六日,嘉庆就动身去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狝大典去了,九月初十才从避暑山庄动身返京。九月十五日这天刚到密云县。 |
1813年,因出色的经营管理以及与英人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伍秉鉴所管理的怡和行取代潘氏同文行,成为十三行行商之首。 |
李文成赴大兴县黄村会见林清。二人在黄村约定,明年九月十五日午时,直隶、山东、河南共同起事。 |
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
原坎卦教老大林清整合龙华会,又整合了弘阳教、圆顿教等派系,最终改名为天理教。八卦教之一的震卦教领导李文成在军师牛亮臣的牵线下,春天与林清在河南滑县会面。两人商定九宫八卦教由李林二人共管,直隶划归林清,河南划归李文成,李文成的表弟冯克善被分到了山东。 |
丰绅殷德(和珅长子)患病,不久病逝,年仅36岁。 |
19世纪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是一位名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的英国人,来华时,清朝政府实行的是严禁传教的政策,基督教被视为异端邪说,所以他最初只能躲在商馆里,从事翻译《圣经》的工作。1809年,马礼逊因与东印度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的女儿结婚而被该公司聘为翻译,才取得了公开活动的合法身份。 |
李毓昌在淮安被贪官杀害,被伪造成自缢场面,该案被称为“淮安奇案”。 李毓昌,山东即墨人,嘉庆十三年考中进士,榜下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缺即补。刚到江苏因淮安水灾放赈,被派为赈灾审计官员。 九月,查赈期间,李毓昌发现山阳县知县王伸汉大肆贪污灾款,准备上告知府。王伸汉获得消息后,意图向李毓昌行贿万两白银,被坚决拒绝。 后又买通李毓昌的亲随李祥,向李毓昌下毒,杀死李毓昌后伪装自缢现场。并指称李毓昌自缢,系忧郁自杀。 事后王申汉送淮安知府王毂二千两白银,淮安知府即认定李毓昌自杀。江苏按察使司、布政使司均同意王伸汉提出的李毓昌自杀之说。 在整理李毓昌的遗物时,同为赈灾检查官员的教谕章家璘,偷拿李毓昌的一张纸将其放在遗物中。李毓昌妻子检查遗物时发现该纸,写得“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同时在李毓昌的衣服中发现有血渍,虽经清洗但并未能完全清除。李毓昌妻子故而会同其叔武生李泰清开棺验尸,发现李毓昌中毒,于是京控至都察院。 嘉庆帝接到汇报后,命山东巡抚将李毓昌尸体运至省城验尸,同时将山阳县等被告押到京城审问。山东巡抚经验尸发现,李毓昌为中毒,但未中毒前先被勒死。经讯,凶手承认害死李毓昌。 追封李毓昌知府衔,照知府例赐恤。加赏李毓昌之叔李泰清为武举人。李毓昌无子,准其将其侄李希佐继承为嗣,并加恩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其他官员各有处分。两江总督铁保着令革职,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回籍。江宁布政使杨护降职留任,河工效力。江宁按察使胡克家革职,留河工以观后效。淮扬道道台叶观潮从宽革职留任。淮安知府王毂初判斩监候,嘉庆帝批绞立决。山阳县知县王伸汉立即处斩,抄没全部家产。将王伸汉长子收监,因时为十四岁,待岁满流放乌鲁木齐。 王伸汉家人为主人设计毒害忠良,被判以刑挟一次,再行斩首。李毓昌家人顾祥、马连升被判重责四十板后,凌迟处死。李祥作为魁凶,由刑部官将其押赴山东即墨,于李毓昌墓前刑挟一次,再凌迟处死,并摘心祭灵。 其他有关人员如验尸之仵作等,分别处分有差。教谕章家璘同为查赈委员,与李毓昌洁身自好公事认真,送吏部引见,特以知县即用。 此案了结之后,嘉庆亲自为李毓昌写了一首《悯忠诗三十韵》,以示表彰和缅怀,令办案的山东巡抚吉伦将诗刻在李毓昌坟前的碑上,石碑的落款日期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这首《悯忠诗三十韵》其中有一句“孤忠天必鉴,五贼罪难偿”,虽然近乎大白话,但确实表达出了嘉庆对清官被害的痛心和对贪官的痛恨。 |
夺淮入海的黄河决口,大水扫荡了江苏淮安、扬州二府下属的许多州县。其中,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首当其冲,受灾最重。 |
1805年5月,俄国为了扩大商业利益、增加通商口岸,同时希望解决与中国的边界问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任命戈洛夫金伯爵为大使,组建了二百四十二名成员的庞大使团,并精心准备了总价值达十五万卢布的礼物出使中国。 俄国使团从圣彼得堡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1806年1月14日进入大清境内,抵达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进行休整。嘉庆接到奏报,得知俄国要派人来给自己祝寿,还挺高兴的,下令北京有关方面做好接待准备。虽然在使团人数、礼品清单等方面中俄之间有较大分歧,但经过争吵,各退一步,还是勉强达成了一致意见,唯独在三跪九叩这个觐见皇帝的礼节上,双方都寸步不让。嘉庆帝让库伦的大臣监督俄国使者,让俄国人先学叩头,学会了再让他们入京。戈洛夫金和马戛尔尼一样,坚决不下跪,双方争吵了很长时间,消息传到北京,嘉庆龙颜大怒,下旨将俄国使团驱逐出境。要知道,此时俄国已经越过了《尼布楚条约》的界线,开始蚕食外东北和库页岛,和三跪九叩的礼节相比,外东北那点儿领土在皇帝心中显然没那么重要。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俄国再也没有向清朝派出官方使团。 |
二十日,值班护军如往常一样巡视,忽然有个中年男人,用袍子裹着铁枪,打算混进神武门。值班护军图塔布上前拦挡,此人毫不畏惧,当场用枪直冲图塔布扎去,图塔布一闪身,被戳破了衣服。这时,在神武门当班的其他护军听到声音,过来围捕。此人毫不示弱,见长枪不能发挥作用,就抽出藏在腰间的两把杀猪用的短刀,冲着护军劈头盖脸一阵狂砍。最后,护军人多势众,图塔布伺机夺了此人手中的铁枪,并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击中其头颅,此人当即倒在血泊中。控制住场面后,当即开始现场审问。此人只说自己叫萨弥文,陕西五台王家庄人,没多久就因伤势过重而毙命。 |
亚历山大·皮尔逊(Alexander Pearson)医生在广州引入牛痘接种技术,很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同样被中国大夫所采用。 此举是西医在中国的开端。 |
清朝推行团练和坚壁清野战术,筑起大量寨堡,将村落百姓强行移居其中,又训练团练进行防守,从而切断白莲教军队的粮草与兵源。 白莲教军队被全部镇压。 |
月底,直隶三河至山海关、山海关至锦州,以及盛京、河南等地起了蝗灾。嘉庆严令地方抓紧扑除,并严禁胥吏借机滋扰百姓。 但七月初二,直隶总督颜检回复皇上说:查明三河、昌黎、乐亭三县并无蝗虫,其余如遵化、丰润、玉田、卢龙、迁安、抚宁等地虽有蝗虫飞过,但蝗虫都在天上飞,并不落地,也不伤害庄稼,全赖皇上洪福齐天!两江总督费淳也奏报,徐州府的蝗虫不伤庄稼。 |
二十二日丁亥日,按照清代的传统,这天应该举行耕耤礼。 为了准备二十二日的耕耤礼,嘉庆帝要提前回銮进行斋戒,于是嘉庆决定于二十日这天从圆明园起驾回宫。从圆明园到紫禁城,需要坐大轿,从神武门进顺贞门,然后在顺贞门内换乘小轿,再去斋宫。 突然陈德(47岁,京城人)冲上来行刺皇帝,被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固伦额驸亲王拉旺多尔济、乾清门侍卫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桑吉斯塔尔。联手擒获。在六比一的压倒性优势之下,丹巴多尔济仍被刺伤三处,绵恩的褂袍被刺破。 陈德这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父母、妻子、堂姐这些疼自己的人都死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活着实在没意思,就想求死。他的想法很简单:老子就是要杀皇帝,我知道自己肯定会被侍卫们当场乱刀剁死,那我也死个痛快,死个名扬天下! 陈德寸磔,陈德两个儿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绞刑;陈德的房东黄五福杖一百,流放三年;陈德岳母,已经八十岁了,瘫痪在床,不追究。 |
二十五日,奕䜣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