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投奔袁术后,命吕范将孙权等人接到住在曲阿的吴景(孙权的舅舅)处。 |
曹操的父亲曹嵩携带自己的金银财产前来投奔曹操时,在陶谦辖区被陶谦的部将害死。曹操迁怒于陶谦,便一心要寻陶谦复仇。 曹操留陈宫守东郡,自己率兵征讨陶谦。大军一开始所向无敌,很快打到陶谦的大本营彭城(今江苏徐州),陶谦亲率主力来战,还是不敌曹操,遂东走郯县(今山东郯城)坚守不出。曹操攻郯不下,为父报仇心切的曹操震怒之下大开杀戒,屠男女数万,血溅泗水。 曹操久攻郯县不下,粮食接济发生困难,而陶谦又得青州刺史田楷以及刘备的支持,只好暂时撤兵。 |
公孙瓒举兵杀死幽州牧刘虞,独占幽州。 |
董卓的残郡李傕、郭汜等举兵作乱,攻入长安,杀死王允,驱走吕布,在长安纵兵抢掠。 |
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死,袁绍便自行任命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刺史,而东郡太守一职则由臧洪去接任。 |
青州黄巾军以百万之众攻兖州,杀兖州刺史刘岱。 东郡官员陈宫以及素与曹操交好的济北相鲍信等见此形势,说服兖州官员,建议迎曹操(38岁)为兖州牧。 |
司徒王允命吕布杀死董卓,二人共掌朝政。 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
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以南二十里处的平川之上展开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达十万之众。袁绍此战击败公孙瓒。 |
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 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 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 孙坚追击。黄祖的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长沙人桓阶曾被孙坚举为孝廉,在孙坚死后亲自去见刘表,要回他的遗体。 孙坚的侄儿孙贲,率领孙坚的旧部,扶送其灵柩。后投奔袁术,又被袁术上表推荐为豫州刺史。 |
春,“黑山军”又围攻东武阳,曹操再次获胜 |
冬,曹操在兖州牧任上继续镇压黄巾军,在今山东长清一带与黄巾军作战,通过军事压力和谈判,说服数十万人投降。 他对降者不加伤害,并从降卒中挑选精壮者五六万人(一说三十万人),编成“青州军”,组建了一支新的属于自己的重要军事力量。 |
蔡邕逝世 |
二十三日,长安发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询问应对,蔡邕趁机劝说董卓放弃乘坐青盖金华车,董卓听从,改成“皂盖车”。 |
袁术部下的大将孙坚,也就是后来称霸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之父, 先在洛阳正南一百里外的阳人聚(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北),击破董卓的骑兵,斩其悍将华雄; 接着又在洛阳正南五十里处的大谷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破亲自出来迎战的董卓,董卓狼狈逃往洛阳以西二百里外的渑池县(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最后又在洛阳城下杀败董卓麾下第一员骁将吕布。 三战三捷,进入京城洛阳。为了躲避孙坚的兵锋,此前一直在洛阳坚守的董卓,不得不退到关中的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
春天,周恩来(12岁)告别两个弟弟和其他亲友,从淮安老家出发,随三堂伯父周贻谦出发北上,到东北随大伯父周贻赓来奉天省求学生活。 |
袁绍等不顾反对,立刘虞为帝,刘虞并不接受,袁绍只好作罢。 |
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下,于洛阳城外击溃董卓,攻克洛阳,驱逐吕布,修复为董卓所破之东汉陵墓,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并得汉帝所遗之传国玉玺。董卓被迫退回长安。 |
活跃在太行山一带的被称为“黑山军”的黄巾余党首领褚飞燕率十余万众攻魏郡(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 袁绍派曹操迎战,曹操破“黑山军”于濮阳。 曹操获得“东郡太守”的称号,获得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的治理权,从此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势力大增。 |
刘焉造作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欲称帝。 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意指其图谋不轨)”。 刘焉称病,让朝廷将其子奉车都尉刘璋从京城派到益州,刘焉趁机将其留下。 |
十七日,董卓下令移都长安以避关东军锋,上至皇帝百官,下至上百万百姓,全都被迫匆匆上路。 又下令焚烧洛阳城中的宫庙、官府、民居,发掘城郊皇陵及公卿坟墓以掠取珍宝,弄得洛阳附近“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一座富庶壮丽的煌煌京都,顿时毁于一旦! |
初三,董卓下令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刘辩,毒死(15岁)。 因为山东反董卓盟军本来以扶持弘农王复位为由而起兵,后新的理由是:董卓杀害了皇帝,犯下了弑君大罪。 |
关东州郡刘岱、孔伷、张邈、桥瑁和张超五支义兵起兵讨董。 曹操和鲍信、鲍韬兄弟,也在酸枣县东南三百里外的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南)起兵响应。 接着,王匡起兵于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袁术起兵于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本来,冀州牧韩馥恐怕袁绍起兵,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迫于形势,韩馥不敢再阻拦袁绍,他写信给袁绍,表示支持他起兵讨董。 |
董卓命吕布挖掘包括阳陵在内的西汉诸陵,盗取其珍宝。 |
在鲁阳稍事休整,孙坚便想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他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给公仇称送行。 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 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提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孙坚对部将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离去。孙坚遂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示了其善于用兵的胆略和才能。 |
孙坚率豫州军向梁东(今河南省伊川县东)进发,辗转攻打洛阳。先前董卓遣徐荣、李蒙四出虏掠,孙坚在梁东被徐荣军包围,豫州兵全军溃败,孙坚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 孙坚平日常戴一顶赤厨帻(头巾),梁东突围时,由于形势紧张,情状狼狈,只好脱下此帻,让亲信部将祖茂戴上,吸引敌人。董卓骑兵以为戴赤罽帻的是孙坚,纷纷前来追逐。孙坚这才有机会从小道逃出重围。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无路可走。 后来,他心生一计,跳下马来,把赤罽帻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自己则伏在草丛中不动。 董卓的骑兵远远见到赤罽帻,以为孙坚在此,便将这地方层层包围起来,走到跟前,发现哪有什么孙坚,只是个烧柱而已。这才撤兵离去。 孙坚遭此大败,几乎丧生,但并未灰其心志。 |
孙坚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领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这些兵来此的意图。孙坚的前部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开恩,再赏些财物。”王睿信以为真,说道:“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还去吝啬吗?”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 等到来兵涌到楼下,王睿才发现了孙坚,大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无路,刮金饮之而死。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是邻郡的二千石,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孙坚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
山东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十七日,董卓则迫使汉献帝东汉朝廷从洛阳迁都长安。 |
董卓为笼络掌有一定兵权的曹操,推荐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内心反对董卓的为人,认为董卓终究不能长久,不愿意与之合流,决定弃洛阳东归,奔亳州老家而去。 曹操东归路过陈留(今河南开封境),见了陈留太守张邈以及举了孝廉的朋友卫兹。三人均反对董卓左右朝政,遂决定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散去家财,招兵买马。曹操家乡的族人也纷纷由亳州来到陈留,支持曹操的事业。后来辅佐曹操建功立业的著名将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等,均在此时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曹操还亲自与工匠一起打造兵器,仅用数月时间,为自己建立起一支5000人的军队。 是时,曹操(35岁)在陈留的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正式举起讨伐董卓。 |
初三,董卓以何太后对永乐宫董太后忤逆不孝,缺妇姑之礼为由,毒杀何太后及其老母,何氏灭亡。 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
初一,董卓召群臣会聚于崇德殿,以何太后的名义,立刘协为汉献帝,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郡王。 |
二十七日,张让等数十名幸存的宦官,背负刘辩、刘协兄弟逃出皇宫。 袁绍当夜率兵急追,走投无路的宦官全部投黄河自杀,东汉宦官势力终于被彻底消灭了。 二十八日清晨,袁绍来在城北二十里处的北芒山,迎接刘辩、刘协兄弟回宫。 黎明,董卓与回城的队伍相遇在北芒山下,董卓与皇帝兄弟二人对话,陈留王刘协口齿清楚,叙述周详,使董卓产生了好感,于是董卓怀抱刘协,骑马与众人回城。 鲍信建议袁绍:“董卓拥强兵,怀异志,举止不逊,今不早图,将受其制。趁其兵马初至疲劳之机会,举兵突袭,必可擒之!” 袁绍置之不理,鲍信立即离京返还故乡避乱。 |
二十九日,董卓向袁绍透露欲废嫡立庶,袁绍表示众人不会同意。董卓骂袁绍“小子”,袁绍怒回:道:“天下之强者,岂止你董公?”说罢,从容起身,横捧自己的佩刀,双手高举作一长揖,然后转身出堂而去。 三十日清晨,袁绍带领百余名心腹随从,一律乘骑塞外名马,全副武装,护卫着自己的妻子儿女,由洛阳城东北角的上东门悄悄出城。董卓下达了逮捕袁绍的命令。 |
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 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
二十五日,何进匆匆入宫求见太后,再次请求太后下诏诛杀宦官。 会见之后出殿之时,便被张让等数十名宦官拥至嘉德殿前,一阵乱剑砍死。 何进部将得知消息,一起进攻何太后与皇帝所居住的南宫,要求交出凶手,进而诛杀宦官。 袁绍砍死中常侍头领赵忠。 |
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函谷关以东)联军时,孙权跟随长兄孙策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
二十五日,蹇硕与诸位中常侍写信通报,谋划待何进入宫奏事时关闭宫门,围而杀之,中常侍郭胜向宦官首领赵忠建议,把蹇硕的密信交给何进处置。 何进诛杀蹇硕,并统领禁卫兵权。 |
汉灵帝偏爱幼子刘协(王美人所生,生子后被何皇后用药毒死),临终前只把蹇硕等宦官叫到病榻之前,口授了立刘协为太子的遗诏。 蹇硕等人密议之后,决定先在宫中设下埋伏,然后召何进入宫杀之,再按先帝遗诏立刘协为帝。 何进入宫途中,潘隐以目光示意。何进警觉出宫,派精锐兵马向蹇硕等宫廷内官显示武力。 蹇硕见只得放弃拥立刘协为帝的打算。 十三日中午,刘辩(何皇后所生,何进外甥)在宦官的陪同之下,正式即位于汉宫,是为汉少帝。 |
十一日,汉灵帝刘宏在南宫嘉德殿病逝(33岁),其长子刘辩(14岁)即位,是为汉少帝 |
东汉朝廷为了加强京城拱卫,对中央禁卫兵马实行改组。 新设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下军校尉、典军校尉、左右助军校尉、佐军校尉、左校尉和右校尉,分统禁卫军劲旅,时称为禁军八校尉。 其中,袁绍出任中军校尉,曹操出任典军校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