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以武力占领胶澳商埠(即青岛)。 |
大刀会为报复教会在巨野县杀死两名德国神父,德国以此为由占领了胶州湾,点燃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导火索。 |
5日,宋美龄出生于上海,排行第四,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她的母亲倪桂珍是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的后裔,她的父亲宋嘉澍(又名耀如)从一位虔诚的传教士一跃而为一名成功的实业家。 宋家在上海的老宅 |
严复在天津创办了以英国的《泰晤士报》为范本的报纸《国闻报》,诉说了改革的必要性。 |
住在威县的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将梅花拳改为改为意为“义气和合”的义和拳,在梨园屯村召开集会对抗教会。 |
清政府将开进东北的部队调回关内,“毅军”也奉命开拔进关。 不愿意进关的张作霖乘机提出要成亲,得到应允回到小黑山与母亲团聚。 张作霖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托木匠高老惠向赵家庙的赵占元之次女求亲,张作霖与赵氏结婚,并住在了岳父家里。 |
康有为与为参加科举考试汇集到北京的一千多名文人一道,上书抗议停战并要求改革,被称作“公车上书”(公车是上书给皇帝的中转机构,后指省级科举合格者举人),虽然没有被接受,康有为的名字却广为人知。 |
23日,沙俄召集法国、德国进行三国干涉,迫使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 |
17日,李鸿章和日本全权任命的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签署了《马关条约》,包括: (1)清朝承认朝鲜是“完整无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3)赔偿二亿两白银(之后又以追加三千万两为条件归还辽东半岛)。 (4)开放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承认日本人在口岸的企业经营权。 |
北洋水师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投降 |
日军进攻北洋舰队集结地的山东半岛威海卫 |
日军侵入辽东半岛,朝廷为对抗日本进攻,将大批军队调往关外。其中宋庆所部“毅军”正好驻扎在营口附近。 张作霖(20岁)在好友赵得胜引荐下,成了清朝“毅军”赵得胜马队的一名士兵。 |
乙未年会试,徐桐为正总裁,即主考官。启秀、李文田、唐景崇为副总裁。 按照惯例,会试四总裁将今年的录取名额平均成四份,各自定取舍,多出来的则定为公额,大家商量。 李文田是讲西北舆地学(历史地理学)的大家,他从自己注的《西游记》中取一句话作为策论的试题。考生们搞的都是应试教育,天天死磕标准教材四书五经,没想到来个“不讲武德”的考官,全场都不知道此条出自何处,只有梁启超学识淹博,留心实务,答得甚是详细。 李得梁卷,想录取而自己的名额已满。于是找徐桐,请求以公额录取。 徐桐取来梁启超前两场的考卷细阅,见这个姓梁的广东人对孔孟学说多有自己的发明创造,独立异说,跟当年姓康的那个广东人一样。深为厌恶,不愿以公额录取。 李文田不敢争,取梁启超卷,在其尾批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受此挫折的大学问家、此后的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功名就止步于举人了。 受此刺激,梁启超创设《时务报》后,不断写文章痛诋科举。 |
在恭亲王奕䜣、直隶总督荣禄等大臣联名奏请下,光绪帝派遣袁世凯前往天津小站创办新军。 袁世凯到达天津以后,运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聘请外国教官,模仿德国的现代陆军制度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正式的新式陆军,史称“北洋军阀”。 |
中日甲午战争中,旅顺被日军攻占,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
17日,北洋舰队被日本的联合舰队围攻,黄海海战爆发。其结果以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等三艘战舰告终。 |
由于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
朝鲜李朝政府与农民军议和,11日签署了《全州和约》,答应惩处贪官、设置执纲所、解放奴隶、废除两班特权等内容。 |
因惧怕甲午农民战争动摇其政权统治,1日,闵氏政权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向袁世凯要求派兵援助。 李鸿章接到报告后下令出动2100名淮军,7日,根据《天津条约》向日本通报出兵一事。 |
因赵秉甲不断加税,朝鲜百姓忍无可忍,便揭竿而起了。 15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十日),经过五天的准备,古阜、泰仁上千名农民在当地东学道首领全琫准、崔景善、金道三、郑益瑞等人的率领下,蜂拥向衙门冲去。为期十个月的朝鲜甲午农民战争在全罗道古阜郡爆发了。 自此,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
山东西南部出现了被称为大刀会的武术团体。 其首领是居住在曹县的刘士端,教授人们白莲教相传的宗教武术金钟罩。 金钟罩的特点是咏唱咒语、喝符水而从神仙处获得不死之身,但其宗教性面对清朝统治力衰退这一危机、抓住了寻求保卫故乡的人们的心理。 |
秋,西太后慈禧为庆祝六十大寿,醇亲王挪用海军衙门的经费2000万两白银修建了颐和园。 |
26日,毛泽东出生在韶山冲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县,在他之前有两个男孩子和两个女孩夭折,因此毛泽东是毛顺生(1870—1920)和文七妹(1867—1919)“幸存下来的长子”。 |
顾维钧父亲顾溶得到盛宣怀的赏识,从慎裕洋行总账房进轮船招商局,成为招商局新船“快利”轮(专跑汉口—宜昌航线)的坐舱。 |
3日,陈寅恪(kè)在湖南长沙出生。祖母为他起名“寅恪”。 其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宝箴与其之子陈三立,效法明治维新,大刀阔斧地厉行湖南新政。 |
29日,梅贻琦,字月涵,生于直隶天津城内照壁胡同一处普通院落。 |
张作霖(14岁)父亲张有财因同同村无赖王二在赌场赌钱输了,张有财戏言要他的老婆抵债。王二信以为真,怀恨在心。于是,趁张有财回家的途中,把他拖到小树林中活活勒死,并被抛尸荒野。 |
22日,杜月笙出生于上海浦东高桥镇。 |
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提议“改变既成之法”,但未被理睬。 |
广东举人康有为进京会试,批卷的是徐桐。他极为反感康有为的学问取向,批下“如此狂生,不可中”之语。这一年康有为就没有被录取。 |
光绪皇帝大婚 |
31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父亲蒋肃庵是贩盐商人,母亲是蒋肃庵的第三任妻子,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 |
黄遵宪完成了《日本国志》,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社会、文化,并呼吁中国也予以采用。 |
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塆(今马鞍镇琳琅村)一个贫苦佃农家庭。 |
李鸿章签订天津条约,清朝正式承认将越南置于保护国下的《顺化条约》,即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 |
日本福泽谕吉发表了有名的《脱亚论》,把中国和朝鲜定位为“固陋”,即守旧不变革的国家,呼吁应与亚洲诀别,“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 |
清政府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 |
4日,不满中国影响力扩大的开化派金玉均等人,发动甲申政变。 6日,李鸿章的部下袁世凯以1500名兵力进行军事干预,刚发表了独立宣言和改革纲领的新政权瓦解,开化党的“ 三日天下”宣布终结。 反对日本干涉内政的人们烧毁了日本公使馆,金玉均从仁川乘船逃往日本。 |
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