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光绪皇帝特别给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人以四品卿衔,担任军机章京,加紧推行变法。  | 
20日,“百日维新”宣布终止(103天)  | 
21日,保守派发动戊戌政变 西太后慈禧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再次垂帘听政,并开始搜捕变法派。 康有为在英国的帮助下逃到香港、亡命日本。 逃到日本公使馆的梁启超在伊藤博文的指示下乘上日本军舰,逃过清军的追捕被送往日本。 谭嗣同拒绝逃亡,同被捕后处刑。 政变之后,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被保留下来,其余各种新政措施全被取消。“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 
初四,法国使馆医生多德福诊断光绪皇帝无大碍,唯患血虚  | 
初一,袁世凯奉诏觐见光绪皇帝,聆听圣训。 此次进京,是因为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有功,光绪皇帝下旨擢升其为工部右侍郎,袁世凯是来谢恩的。 光绪皇帝在召见中对袁世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好,此后你可与荣禄各办各事。”  | 
二十一日(10月6日),慈禧老佛爷下达诏谕:“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寅恪祖父),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著一并革职。”  | 
11日,光绪皇帝发动“百日维新”,颁布《定国是诏》,表示开展戊戌变法的决心。 
  | 
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  | 
二十四(4月14日),清政府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在华盛顿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十五款,根据合同,美国将向清政府提供6000万两白银的贷款,用于修建粤汉铁路。贷款期限为40年,年利率为5%。此外,美国还将派遣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助清政府修建铁路。作为回报,清政府同意在铁路建成后,允许美国在中国境内享有铁路的独家经营权。  | 
5日清晨,父亲周贻能的长子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城内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 
  | 
义和拳打出“顺清灭洋”的口号与教会和官兵战斗。  | 
秋天,蔡元培辞去京城职位,带全家南下回到了家乡。 回到故乡半个月以后,蔡元培就接受了请他担任邵郡中西学堂校长的邀请。这个学堂是徐树兰向政府申请公款而建造的,创立于1897年,徐树兰自己兼任校董,蔡元培当校长主持校内事务。学堂位于龙山脚下,已经收了三十多个学生,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到中学的教育程度。 蔡元培上任以后,马上开始招聘教职员工、筹备校内章程的修订、整理图书,因为工作繁忙,要处理的校务很多,他搬到了学堂里面居住。原来学堂里教授的外文课只有法语和英语两门,蔡元培考虑后认为掌握日语也很重要,于是想尽办法请来了小川外雄这位日籍教师,增加了日语这门外文课。 邵郡中西学堂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日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中央研究院的秘书马祀光、浙江省教育厅的科员沈光烈,都曾是这个学堂的学生。  | 
王国维来到上海,学习德文、英文、日文等,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原著,尤其喜欢尼采和叔本华,他觉得西洋人热衷追随欲望,物极必反,最后将导致毁灭。其间,他担任《时务报》的书记兼校对以维持生计。  | 
义和团山东起义  | 
14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张国焘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区金山乡山明村。 
  | 
13日,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以武力占领胶澳商埠(即青岛)。  | 
大刀会为报复教会在巨野县杀死两名德国神父,德国以此为由占领了胶州湾,点燃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导火索。  | 
24日,戴春风诞生在地处闽、浙、赣交界处,迤逦蜿蜒百余里,环列浙江江山县之西南的仙霞岭仙霞关龙井村。其父亲为戴冠英,其母亲为蓝月喜。 戴春风,便是后来在中国曾一度赫赫有名的军统局特务头子戴笠。  | 
5日,宋美龄出生于上海,排行第四,是家中最小的女儿。 她的母亲倪桂珍是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的后裔,她的父亲宋嘉澍(又名耀如)从一位虔诚的传教士一跃而为一名成功的实业家。 
 宋家在上海的老宅  | 
严复在天津创办了以英国的《泰晤士报》为范本的报纸《国闻报》,诉说了改革的必要性。  | 
26日,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曾祖任安徽布政使,对李鸿章等多有提携。祖父傅淦文武奇才,与镖师王五多次比武,王五叹服之下拜其为师,弃双钩,改大刀,遂成就江湖威名。父亲傅旭安举人出身,为龙山书院的山长,门生多多。 傅斯年排行老大,打小就是“学霸”,经常为同窗捉刀,同时写出四五种风格的作文,代价是一个烧饼,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  | 
张敬尧投身行伍,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历任陆军第六师团长、旅长、师长、护国军司令等职。  | 
孙中山在伦敦被清公使馆诱捕,经其英国老师康德黎等人营救而脱险。 这次事件反而使孙中山名扬国际,扩大了中国革命的影响。 伦敦蒙难事件  | 
蔡元培的长子阿根出生了。 蔡夫人在1897年初夏带孩子来到北京,蔡元培为了能够多陪伴孩子和家人,搬出了会馆,跟家人暂时居住在方略馆里,不久又搬到绳匠胡同寓所。身边有了家人和朋友的他,从此在京城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 
住在威县的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将梅花拳改为改为意为“义气和合”的义和拳,在梨园屯村召开集会对抗教会。  | 
蔡元培为了支持主战派,开始跟翰林院中的一些有志之士一起商量,由他亲笔给朝廷写了奏章,大意是敌情变化难以预测,要大家齐心协力想出妙计来消除对方的挑衅,才能保国土和人民安全。他还告诫朝廷不应该依靠求和这种方式,如果打不过就求和的话,国家将一蹶不振。蔡元培也引用了兵法里“善败不亡”的名言,意思是只有善于应对败局者才不会灭亡,鼓励清政府要保持清醒,从失败里面吸取教训,再去努力找到转败为胜的方法。但他这些奏折都石沉大海,恳切的请求也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正面回应。  | 
清政府将开进东北的部队调回关内,“毅军”也奉命开拔进关。 不愿意进关的张作霖乘机提出要成亲,得到应允回到小黑山与母亲团聚。 张作霖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托木匠高老惠向赵家庙的赵占元之次女求亲,张作霖与赵氏结婚,并住在了岳父家里。  | 
《马关条约》签订后,消息传到京城,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正在参加会试。 2日,康有为、梁启超与为参加科举考试,从十八省汇集到北京的1300多名文人一道,上书抗议停战并要求改革,被称作“公车上书”(公车是上书给皇帝的中转机构,后指省级科举合格者举人),虽然没有被接受,康有为的名字却广为人知。  | 
23日,沙俄召集法国、德国进行三国干涉,迫使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  | 
17日,李鸿章和日本全权任命的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签署了《马关条约》,包括: (1)清朝承认朝鲜是“完整无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3)赔偿二亿两白银(之后又以追加三千万两为条件归还辽东半岛)。 (4)开放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承认日本人在口岸的企业经营权。 
  | 
香港兴中会总会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计划在农历九月初九(1895年10月26日)重阳节当天,利用扫墓人群混入城内,发动起义。 孙中山亲赴广州策划,由陆皓东设计了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  | 
21日,孙中山抵达香港,与当地的进步团体“辅仁文社”合作,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总会修订了《兴中会章程》,并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秘密誓词,革命纲领更加明确和激进。  | 
北洋水师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投降  | 
日军进攻北洋舰队集结地的山东半岛威海卫  | 
日军侵入辽东半岛,朝廷为对抗日本进攻,将大批军队调往关外。其中宋庆所部“毅军”正好驻扎在营口附近。 张作霖(20岁)在好友赵得胜引荐下,成了清朝“毅军”赵得胜马队的一名士兵。  | 
乙未年会试,徐桐为正总裁,即主考官。启秀、李文田、唐景崇为副总裁。 按照惯例,会试四总裁将今年的录取名额平均成四份,各自定取舍,多出来的则定为公额,大家商量。 李文田是讲西北舆地学(历史地理学)的大家,他从自己注的《西游记》中取一句话作为策论的试题。考生们搞的都是应试教育,天天死磕标准教材四书五经,没想到来个“不讲武德”的考官,全场都不知道此条出自何处,只有梁启超学识淹博,留心实务,答得甚是详细。 李得梁卷,想录取而自己的名额已满。于是找徐桐,请求以公额录取。 徐桐取来梁启超前两场的考卷细阅,见这个姓梁的广东人对孔孟学说多有自己的发明创造,独立异说,跟当年姓康的那个广东人一样。深为厌恶,不愿以公额录取。 李文田不敢争,取梁启超卷,在其尾批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受此挫折的大学问家、此后的清华四大导师梁启超功名就止步于举人了。 受此刺激,梁启超创设《时务报》后,不断写文章痛诋科举。  | 
马相伯的母亲去世,临死前对他说:“我的儿子是神父,你既已不是神父,我亦不认你是我的儿子。”  | 
陈屺怀(陈布雷大哥,23岁)在县参与组织石关算社与剡社,一边研究数学,一边以诗文相砥砺。 其后,陈屺怀本着诸葛亮“非静无以成学”的古训,决意辟老屋西之仓屋为书房,闭门谢客,家居读书。陈依仁(陈布雷父亲)看出这是一个机会,立命陈布雷(6岁)跟着博学多才的大哥就读。对陈屺怀极为崇拜的陈布  | 
在恭亲王奕䜣、直隶总督荣禄等大臣联名奏请下,光绪帝派遣袁世凯前往天津小站创办新军。 袁世凯到达天津以后,运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经验,聘请外国教官,模仿德国的现代陆军制度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正式的新式陆军,史称“北洋军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