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伯父周贻赓的工作有了变动,改任天津长芦盐运司榷运科科员,周恩来(15随)又随伯父南下天津,在天津河北区元纬路元吉里住下。 |
23日,前清隆裕太后薨。 |
宋美龄进入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 宋氏三姐妹在美国维斯理学院的入学登记资料 |
3日,俄国密使廊索维慈与哲布尊丹巴,在库伦擅自签订《俄蒙条约》,中国政府提出抗议。 |
孙中山离开北京,袁世凯立即颁令禁止国民党秘密结社活动。 |
冯国璋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 |
蒋介石因武昌起义从日本回国,但清政府被推翻了,只是仅仅让另一个清朝的官员上台,而蒋介石对孙中山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毫无兴趣,蒋介石不甘谋职于袁世凯麾下,于是决定返回东京继续学习他的军事。 |
25日,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 宣读新党章时,其中一条规定国民党不吸收女党员。这激怒了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她冲上主席台,揪住宋教仁就是一记耳光。 |
由于12日清廷宣布决定给予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的“全权”,孙中山抗议由清廷宣布共和,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孙中山派遣一个使团北上,迎接袁南下。老奸巨滑的袁世凯在北京及其他三个城市发动兵变,诡称北方未定,何以南下? |
10日,袁世凯在宫廷举行宣誓仪式,正式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
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 |
15日,临时政府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率参议员晋谒明孝陵,告慰明太祖朱元璋,以完成多年奋斗的夙愿。 他发表了两份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 孙中山祭明孝陵时向文武官员讲话。 |
3日,大总统孙中山会见日本政界、财界联络人森格,提出将满洲委托日本,换取日本援助条件,日方惊恐拒绝。 |
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隆裕太后(宣统皇帝溥仪的母亲)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6岁),清朝灭亡。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初称后金。 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 |
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世凯幸免于难。 |
18日,孙中山以提出《五条要约》的方式向袁世凯摊牌,企图做实南京临时政府。 经过反复修改又于1月22日以公诸报端的方式将幕后谈判全部曝光,势同最后通牒,这不但令袁世凯极其尴尬和不满,也让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尽失颜面。 袁世凯以孙中山提出的条件与南北双方协商的内容不一致为由拒绝接受,袁世凯认为,如果清帝退位后各国不能及时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不能统一中国,中国便成无政府状态,这样就无法维持秩序,对付外人。如果孙中山一定坚持己见,他不得不作废先前谈妥之事。 |
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
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 |
陈寅恪脚气病复发,且经济拮据,营养不良,加之国内局势动荡,军阀纷争,陈三立被迫携家眷避居上海,陈寅恪也不得不暂时归国。 |
在一次晚宴上蒋介石与一位姑娘眉来眼去,这姑娘叫姚怡诚,是为一个名妓做下手的女仆,双方的目光都很炽热。不久她就成了他的情妇,蒋介石还将她带回老家。姚氏自己没有生育,蒋纬国被从日本带回来后,她就将他视为己生(蒋纬国是蒋介石在东京时期的私生子)。 |
钱学森父亲钱均夫于上海创办了“劝学堂”来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 |
2日《汉口会议》确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4日的《上海会议》根据《汉口会议》的精神,决定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以虚位待袁,同时决定大总统职权暂由大元帅行使,选举黄兴为大元帅,遭到黎元洪等人反对。 《南京会议》改选黎元洪为大元帅,因其在武昌,不方便到南京工作,所以让黄兴代职。而黄兴力辞不就,组建中央临时政府陷入僵局。 18日,袁世凯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体、清皇室善后、大总统的确立等问题展开讨论,南北达成共识,召开国民会议表决相关议题,根据当时的形势,袁世凯无疑将当选民国首任总统。这样的结果是同盟会不愿接受的。 20日,袁世凯的代表与孙中山的代表达成建立共和国的秘密协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应由使清帝退位的人来担任。袁世凯正好是处在这种地位上的人。 29日,同盟会连夜赴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并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解释原因称东南各省久缺统一机关,行动困难,总统之职只是暂时担任。 29日,南方十七省临时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出孙文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
11日晚,钱学森出生于上海。 |
21日,广安的同盟会率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22日,同盟会的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标志着清王朝在重庆的封建专制统治的覆灭。 |
7日,袁世凯被清朝朝廷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组织一个新的临时议会。 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 16日,袁世凯组织新内阁。 |
醇亲王载沣见中外一致认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只得于14日任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压制起义。 袁世凯一面奏请清政府停止进攻,一面表达善意,让刘承恩给黎元洪写信议和。 |
25日,清朝政府从袁世凯所请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军总统。 |
10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
顾溶再次受到盛宣怀重用,出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总办,并加二品衔,任直隶候补道。 |
27日下午,中国同盟会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攻击两广总督衙门,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然而起义前计划泄漏,当局下达戒严令进行搜索。黄兴率领120多名士兵遭到清军的埋伏死伤惨重,最后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
春,陈寅恪脚气病复发,不得已转地治疗,来到瑞士,转入苏黎世大学读书。 |
蒋百里从东北逃亡,张作霖素恶其人,派人追杀至火车上。蒋百里因内急,火车职员打开了洗手间供其使用,在外部替其上锁(原本火车在发车前不会供人使用洗手间),因而得免。 |
资政院召开会议,主张实行议会制度,这虽然违反醇亲王的意愿 |
27日,蒋介石的大儿子蒋经国出世,其母亲为毛福梅。 毛福梅经常向自己的朋友流露,她其实是过着一种对自己丈夫粗野性格的恐惧以及对自己常遭到的毒打提心吊胆的生活。 |
汪精卫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 |
月底,蒋介石从军校毕业了,下一步是上正规的军事大学,但在此之前,蒋介石到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驻扎在高田的野战炮兵第十九联队进行实习。 |
美国准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以资助中国学生留学美国,于是清廷主办官费生出国留学,来自全国各地630多名考生,云集北京城内史家胡同游美学务处报名应考,在诸多的考试项目中,英文及有关西洋学科由美国公使馆命题,国文与中国史地则由清廷学部命题。 最终只有47人榜上有名,程义法名列榜首,二至六名依次为邝煦堃[kuàng xù kūn]、金涛、朱复、唐悦良以及梅贻琦。47名被录取的新生全部集中到上海,由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率领,搭乘“中国号”邮轮启程赴美。 |
23日,李先念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九龙冲乡李家大屋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