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6日,长沙《大公报》发表由毛泽东、彭璜、龙兼公三人提出、三百七十七人签名(几天后增至四百三十六人)的《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以建设“新湖南”之建议》。建议书认为,谭延闿出兵驱张,召集湖南自治会议,均属“革命行动”,他组织的政府“确是一个革命政府”。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由谭政府召开人民宪法会议,以免乱生枝节,比较现实。人民宪法会议代表,必须实行直接的平等的普通的选举。由人民宪法会议制定宪法,根据宪法产生正式的湖南议会、湖南政府,以及县、区、乡自治机关,至此“新的湖南乃告建成”。 |
10日,长沙各界约两万人举行市民游街大会,游行队伍到湘军总司令部要求谭延闿接见,谭向代表满口允诺:“我已允许即行召集人民宪法会议,诸君的要求,我一定可以照办”。游行队伍经省议会时,由于群众对包办“制宪”不满,有人将议会的旗子扯下。 |
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里,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正式决定成立北京共产党组织,取名为“北京共产党小组”。 |
13日,谭延闿以地方自治为名,企图包办“制宪”,召集官绅名流和省议员开“自治会议”,提出“湖南自治法”,省议会即以“民意机关”自居,并组织“自治研究会”。 |
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发起组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创办了上海外国语学社(上海法租界内的霞飞路新渔阳里六号(今淮海路铭德里六号)),具体负责人是维经斯基的翻译、俄籍华人杨明斋。学员主要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和革命人士推荐选送,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俄语和革命理论后,派往莫斯科学习。 当年冬天,刘少奇由湖南一位相信社会主义的老先生贺民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刘少奇由北京回到长沙,又由长沙到上海,进了当时青年团及陈独秀等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 外国语学社的学员经常保持有三四十人,多时达五六十人。许多学生挤着住在一幢楼房里,过集体生活。和刘少奇同班学习的,还有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柯庆施等人。学员主要学习俄文,由杨明斋和维经斯基的夫人库兹涅佐娃主讲,同时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知识。陈望道这时刚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出版,他也常来这里向学员们讲这本书。 |
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伦敦St.Mary&39;s College(圣玛利学院)学习。 |
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命名为“中国共产党”,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李启汉、袁振英、李中、沈泽民、周佛海等,陈独秀为书记。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命名为“中国共产党”,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李启汉、袁振英、李中、沈泽民、周佛海等,陈独秀为书记。 该组织拟定一个具有党纲党章内容的文件,并推陈独秀担任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 |
长沙俄罗斯研究会成立的,公开的负责人是贺民范,实际的组织者是毛泽东、彭璜、何叔衡等。 贺民范又名贺希明,是湖南邵阳人,长沙船山学校校长,这时已五十多岁。他早年曾参加同盟会,还做过几任县长,同陈独秀一直有联系,是湖南的著名进步人士。他受陈独秀的影响和委托,在湖南热心传播马克思主义,支持先进青年组建革命团体。毛泽东、何叔衡等组织长沙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都借用他的声望出面号召。所以,很多湖南青年想参加革命团体,都来找贺民范。 |
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刘伯承、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七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张国恩律师事务所举行会议,讨论了从上海带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选举包惠僧为支部书记,成立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武汉支部”。 包惠僧 |
胡景翼任靖国军副总司令兼总指挥,并通电全国讨陈。 其间,胡景翼除整饬军队外,还致力于地方教育及建设,聘请水利专家李仪祉勘查泾阳水利,创办三原渭北中学、三原女子中学、富平庄里立诚中学等。 |
19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会留法预备学校首届学生毕业了,在重庆总商会举行毕业典礼。 邓小平、冉钧、周贡植等均为此届毕业生。 |
14日,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爆发冲突,史称直皖战争,最终段祺瑞战败,直、奉两系军阀控制北京。 |
11日,直皖战争即将爆发,皖系无力挽回张敬尧失败。当晚,张敬尧出走,被湘军驱逐出湖南,逃往天津隐居。 12日,湘军前锋部队进入长沙。 14日,湘军总指挥赵恒惕到长沙。 17日,湘军总司令、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到长沙。 |
刘少奇从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毕业。他马上返回北京,向华法教育会申请去法国勤工俭学。 可是,华法教育会这时规定留法的费用一概自负,而且钱数比一年前还增加了,原来曾经有过的政府补助等等优惠,现已统统取消。刘少奇费尽周折,还是没有办法张罗到这样一笔钱。 他想赶紧回湖南老家找亲友筹措,但此时皖系军阀段棋瑞和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为了争权夺地,发动了直皖战争,吴佩孚派兵封锁了黄河大铁桥,致使京汉铁路瘫痪,南下的火车停开。 刘少奇只得滞留北京,暂时寄居在鼓楼大街一个同学家里,等候通车。由于失去经济来源,这一段时间内刘少奇的生活极其困难。两个月后,京汉铁路才恢复通车。为了尽快筹集赴法勤工俭学的费用,刘少奇启程返回长沙。 |
云南督军唐继尧为了控制四川,无视入川滇军将领朱德等的劝阻,发动了针对四川督军熊克武的战争。滇军惨败。 |
23日,父亲毛贻昌在家乡去世,与母亲文素勤合葬于韶山土地冲。毛泽东在北京忙于驱张活动,未能回湘奔丧。 |
17日,杨昌济在北京病逝。毛泽东曾与杨开慧、杨开智一起守灵。 |
毛泽东、杨开慧结婚 |
长沙各校学生罢课。湖南学联代表长沙一万三千名学生向全国发出“张敬尧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回校”的誓言。 |
杨昌济病重,在北京德国医院治疗。毛泽东到医院探望。杨昌济在病中给滞留上海的章士钊写信,向他推荐毛泽东、蔡和森。 |
毛泽东参加了新成立的“社会主义研究会” |
28日,冯国璋病逝,终年60岁。 |
16日,福州发生日本暴徒持械殴打学生的“福州惨案”。 |
25日,召开南开大学成立大会,南开学校大学部改名为南开大学 |
周恩来注册入学南开学校大学部,学号是62号,属文科学生。 |
刘少奇进入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第三期学习。 两年来,已经有两期学员从预备班毕业,第二期学员李富春、李维汉等毕业后刚刚离校。这两期学员中有不少人去了法国。 |
邓小平(15岁)到重庆考上了留法预备学校 |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介绍马克思主义。 |
14日,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 |
在苏俄当局的策划下,6日成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苏联会放弃对它的控制。 |
苏俄人民外交副委员加拉罕宣布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它表示苏俄政府将把沙皇时代割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中东铁路也将交还中国,苏俄放弃庚子赔款中的应赔偿给俄国的那部分,俄国人在中国的特权也将取消,而所有这些的交换条件只有一个:北洋政府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11日,陈独秀于五四运动期间,在前门外的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遭到逮捕。 三个月后,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北京当局将他释放。 陈独秀出狱后,违反警察厅的禁令,悄然出京到上海活动,并到武汉的大学进行演讲。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后,引起北京警察厅的重视,遂派军警对他家进行监视。 陈独秀回京后,即有警察到他家询问有关情况。 为避免再次人狱,陈独秀只得再次离开北京。 1920年初,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赴津的路上,他们讨论了在中国组织共产党的问题,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李大钊返京后,即着手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做思想上、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陈独秀则从天津到上海,准备创建共产党。 |
五四运动爆发后,长沙育才中学学生刘少奇等,顺利地通过了各门功课的毕业考试,未等领取毕业证书,便急急筹措一些旅费,邀几个同学踏上开赴北京的列车。 这时正值暑假,各个大学都在招考新生。刘少奇报名参加了几所大学和军事院校的招生考试。不久,他得到北京大学、陆军兽医学校等校的录取通知。北京大学是刘奇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但一打听,这个学校学制长,而且学费昂贵,远远超出刘少奇的负担能力。军事院校倒是免收学费,还提供食宿,但兽医专业实在不合他的心意。考虑再三,刘少奇只得放弃在北京上大学的计划。 有个华法教育会正在组织青年学生分批去法国勤工俭学。刘少奇闻讯后立刻跑去报名。询问的结果,华法教育会规定赴欧路费一律自理。这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刘少奇根本支付不了。他四处奔波想法,还找到教育部和华法教育会负责人,希望能给予减免,或者暂时垫借一笔钱,到法国后用打工的收入归还,但对方说没有这样的先例,问题无法解决。 |
12日,北洋政府内阁成员被迫引咎辞职。 |
28日,出席凡尔赛会议的中国代表,在未得到任何指示的情况下,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胡适与李大钊就“问题与主义”争论 |
5月25日,毛泽东和蒋竹如、陈书农等同各校学生代表易礼容、彭璜、柳敏等二十余人在楚怡小学开会。会议决定:成立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总罢课,以推动反帝爱国运动。 5月28日,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成立。 |
30日,巴黎和会无视中国提出的废除不平等的“二十一条”等要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
周恩来由神户乘轮船返回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