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西郊的布伦森林,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 周恩来与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萧子璋、刘伯坚、傅钟等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代表共18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共开了三天,通过了组织章程,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三人,即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赵为书记,周负责宣传,李负责组织。 会议还决定出版机关刊物《少年》,由周恩来负责筹办。 《少年》月刊创刊于1922年8月1日,编辑部设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小旅馆内,那里同时也是旅欧少共中央执委会的办公处。 |
16日,陈炯明倚仗北洋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公然派他的部队炮击孙中山的官邸,企图谋害孙中山。 陈炯明曾向他的部下许诺,如果能杀死孙中山,则犒赏20万美元,他还要洗劫广州城三天。 孙中山逃到停泊在黄埔港的英国“永丰”号军舰上。 蒋介石闻讯立即由沪南下,继续追随孙中山。 他们在舰上待了56天。舰上闷热难熬,又缺乏食物和淡水。一到晚上,蒋介石就上岸寻找食物,天亮则回到舰上睡觉或在甲板上警戒。 |
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分撤回原防。 自19日,直奉双方开始军队撤退,第一次直奉战争终结。 |
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便在广州开幕,至10日结束。 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和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出席会议并指导。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及四个议决案。 选举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书记。 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少共国际,正式成为少共国际的一个支部。 这一决定意味着,在确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前面。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是在同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 |
5日,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败退关外。 直系取胜后,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 |
1日至6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来自广州、香港、北京、天津、唐山、长辛店、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等地的工会代表共一百七十三人出席,代表全国一百多个工会,二十七万会员。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等,有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也有招牌工会,甚至还有工商混合组成的团体。 大会第一天,全体与会代表和广州市工人群众五万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 |
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 |
21日,粤军高级军官、蒋介石的朋友邓铿被暗杀。陈炯明涉嫌很深,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指控他。 |
徐志摩和张幼仪在柏林由吴经熊、金岳霖作证,正式离婚。 |
吴佩孚虽曾有“保护劳工”的承诺,但只希望劳工运动为己所用。得知京汉铁路工人要成立总工会后,吴佩孚便露出真面目,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 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按照计划,仍然在郑州召开。 出席大会的除京汉铁路各工会分会的代表六十五人外,还有京奉、津浦、道清、正太、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的代表六十多人,汉冶萍总工会和武汉三十多个工会的代表团一百三十人,北京、武汉的学生和新闻界三十多人。与会场外军警坚持到下午四点钟,宣告散会。 当晚,总工会委员们聚集在一起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对策。会议决定:为反抗军阀的压迫,京汉铁路工人于2月4日全线同时举行总罢工;京汉铁路总工会迁至汉口江岸车站,会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组成罢工的总机构,指挥总罢工。 |
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表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全体工人罢工宣言》,号召全路工人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格而战,为争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而战,并郑重宣布:“从本月四日正午起,京汉铁路全体一律罢工,不达到下列的条件,决不上工!”工人们的条件包括撤革交通部官员、赔偿成立大会损失、增加休息日、照发工资等。当天中午12时,京汉铁路全线两万多工人全部罢工,一千二百多公里铁路顿时瘫痪。 |
7日,在吴佩孚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指使督军署参谋长张厚庵以与工会代表谈判为借口,将工会代表诱捕,进而派军警冲进工会和厂区,大肆抓捕罢工工人。江岸车站和江岸工会门前也发生了对罢工工人的大屠杀。二七惨案 |
当二七惨案发生,为避免更大牺牲,张国焘声明他本人以“中共中央和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全权代表”的名义下令立即复工。 8日,当上班的时间到时,工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工厂,遵令复工。此时,驻扎在江岸车站和工会内的军队正大批出动,准备捉拿工人。当他们得知工人已领命复工后,才罢了手。 |
张幼仪在柏林生下了徐志摩次子德生(又名彼得)。 |
蒋百里发表《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一文,首次指出日本侵略的危险,说:“至于从中国现状言,吾侪所最感危险者,即邻近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
4日下午2时许,法租界巡捕房的警探们突然包围了陈独秀位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的寓所,捕去了陈独秀和妻子高君曼及正在陈家的杨明斋、包惠僧、柯庆施,搜去了《新青年》杂志及一批书籍,并在四周布下暗探,使前去拜访的邵力子、褚辅成也相继被捕。 在多方努力下,26日,会审公堂开庭审理陈独秀一案时,判他交一百元罚款,将所有查抄到的书籍一并销毁。至此,陈独秀被捕一事全部了结。 |
11日,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一名称,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确定的。 |
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 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了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
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召开。 来自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及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共十三人出席了会议,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还有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和旅日的五十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
14日,蒋介石母亲去世,蒋介石未参加粤军对广西残余桂军的铲除,一直在溪口待到11月他母亲安葬完毕。 孙中山未出席葬礼,但他为蒋太夫人写了一篇感人的悼文,并在葬礼上由人代读。 |
1日,五一劳动节,长辛店就爆发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群众的示威游行活动。 在北京党组织的精心筹备下,“五一节”这天,北京地区和天津、保定等地一千多名工人在长辛店举行了集会和示威游行。 |
5日,孙正式宣誓就职“全国非常大总统”。 |
国会议员选举孙中山为全国非常大总统。 |
陈独秀建立起广州共产党小组。 |
6日,部分滇军将领联合发出逼唐离滇的通电。 唐继尧见大势已去,于2月7日离开昆明,不久即去了越南。 2月8日,朱德率部进入昆明。 |
广州和香港爆发了海员大罢工,马林(第一个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斯内弗利特)发现国民党很好地组织了这次新型的中国工人运动。 |
12日,在广州召开国会议员大会,进行投票选举。尽管代表不足法定人数,孙中山作为“革命之父”已数次成为正义力量的领袖。 |
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党早期组织,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成员、党的创建人之一。 1921年春,天津觉悟社部分成员在法国巴黎合影 |
秋,欧战结束,陈寅恪与表弟俞大维离开美国,结伴去了心向往之的德国柏林大学并进入哲学系就读。 |
列宁建立共产国际,第一个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是斯内弗利特,化名为马林,他以旅游者的身份于1921年春来到中国,并前往广西会见了孙中山。这次见面,孙中山给马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马林认识到国民党是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 |
秋,林长民出国考察的时间到期,林徽因随父亲乘海轮归国。 |
陈独秀应广东省省长陈炯明邀请,到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他走后,上海共产党组织书记一职由李汉俊代理。 |
7日,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其中有周恩来、李福景、郭隆真、张若茗,共197人,乘坐一艘两万吨级的法国巨型邮船“波尔多斯”号汽笛长鸣,驶出上海港,抵达法国马赛港。 |
陈炯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
16日,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转学到伦敦的徐志摩,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的留学生张奚若,来拜访林长民,第一次遇见林徽因。 |
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里,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正式决定成立北京共产党组织,取名为“北京共产党小组”。 |
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伦敦St.Mary&39;s College(圣玛利学院)学习。 |
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命名为“中国共产党”,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李启汉、袁振英、李中、沈泽民、周佛海等,陈独秀为书记。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命名为“中国共产党”,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施存统(后改名施复亮)、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李启汉、袁振英、李中、沈泽民、周佛海等,陈独秀为书记。 |
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刘伯承、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七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张国恩律师事务所举行会议,讨论了从上海带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选举包惠僧为支部书记,成立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武汉支部”。 包惠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