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袁世凯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国耻纪念日,北京学生进行游行示威。 |
1日,孙中山宣布正式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他本人任最高职务——陆海军大元帅。 |
17日至20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其“旅欧支部”,在欧名称定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其中规定:凡旅欧中国青年愿加入本团为团员者,必须对于共产主义已有信仰。章程还明确说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 |
21日,孙中山在滇桂军打败陈炯明叛军之后重返广州。 |
20日,张国焘离开上海,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远东局维经斯基和赤色职工国际负责人罗佐夫斯基等人汇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经过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 当时在海参崴的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局长维经斯基颇有微词,在写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的报告中,维经斯基说:“……张国焘不知为什么被派往莫斯科去报告罢工情况。在他往返莫斯科的这两个月里,他本来最好应该待在汉口和北京,组织工会的剩余力量。向莫斯科报告罢工的情况本来可以用书面形式,或者甚至可以从海参崴发电报,这要比张去莫斯科花费少得多,而且不会使党和工会的一位领导人在这样重要的时刻离开工作岗位。” |
正在莫斯科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负责人陈独秀复信给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议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执行委员会,还对青年团组织在欧洲的行动方略作出了指示。 |
26日,苏联原驻柏林大使越飞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孙越公报》,双方表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或苏联模式的社会制度的条件,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公报再一次宣布苏联放弃在中国的任何特权,但仍保留中东铁路——这条铁路是俄国人1917年得到的。 |
21日,孙中山返回广州,恢复了他的军政府。 |
夏天,陈寅恪先生的生母俞明诗、长兄衡恪相继谢世,家中生活日渐艰难。 |
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代表陈独秀、青年团代表刘仁静、工会代表王俊出席会议。 尽管刘仁静在报告中乐观地认为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已经增长,并极力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承认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是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正式形式,但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拉狄克仍以教训的口吻使陈独秀看到自己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多么渺小。 |
许崇智军队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于15日进抵广州,陈炯明不得不躲藏起来。 |
朱德到达德国,在德国柏林会见周恩来后,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
旅欧少年共产党召开会议,会上举行了总投票,决议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改选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王若飞、周恩来、尹宽、陈延年五人当选为委员。 |
许崇智战败后,率其余部逃到福建。13日,许崇智占领了福州,孙中山立即给予嘉奖,并任命他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 |
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马林和翻译张太雷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马林提出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一个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绝不能有社会主义的革命,而且现在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其所能起的作用都还很小。 第二,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它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 第三,孙中山先生可以而且只能容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绝不会与中共建立一个平等的联合战线。 第四,中共必须学习西欧工会运动中共产国际所推行的各国共产党员加入社会民主工党工会的联合战线的经验,中共须尊重共产国际的意向。 第五,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既可以谋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以使国民党革命化,尤其可以影响国民党所领导的大量工人群众,将他们从国民党手中夺取过来。 当时中共中央五个委员: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都一致反对此提案,其主要理由是:党内联合乃混合了阶级组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 最后,国际代表马林提出这是共产国际已经决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是否服从国际决议?李大钊解说:如果参加到国民党内,既实现了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要求,又能为党的活动找到更加宽阔的领域。所以,有条件的加入还是可行的。 于是,中共中央为尊重国际纪律遂不得不接受国际提议,虽未形成文件,但事实上,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
6日,许崇智率领讨伐军打败陈炯明失败。 9日,内线报告有人要阴谋杀害孙中山,英国“永丰”号军舰同意将孙中山及其不多的追随者送往香港,再从那里去上海。 |
马林在与孙中山第二次会晤后,正式建议中共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尽管中共党内存在强烈的反对意见,但中共弱小并力量单薄,基本为共产国际所控制,这一建议还是执行了。孙中山表示欢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
月末,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协助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可以视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起点。 |
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的与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民主派实现联合的态度,并且指出,这种联合并不是“合并”,无产阶级还“应该集合在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共产党旗帜下,独立做自己阶级的运动”。 相较中共“一大”时,与会代表还决定不与任何党派发生关系,这确实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
在巴黎西郊的布伦森林,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 周恩来与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萧子璋、刘伯坚、傅钟等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代表共18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共开了三天,通过了组织章程,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三人,即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赵为书记,周负责宣传,李负责组织。 会议还决定出版机关刊物《少年》,由周恩来负责筹办。 《少年》月刊创刊于1922年8月1日,编辑部设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小旅馆内,那里同时也是旅欧少共中央执委会的办公处。 |
16日,陈炯明倚仗北洋政府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公然派他的部队炮击孙中山的官邸,企图谋害孙中山。 陈炯明曾向他的部下许诺,如果能杀死孙中山,则犒赏20万美元,他还要洗劫广州城三天。 孙中山逃到停泊在黄埔港的英国“永丰”号军舰上。 蒋介石闻讯立即由沪南下,继续追随孙中山。 他们在舰上待了56天。舰上闷热难熬,又缺乏食物和淡水。一到晚上,蒋介石就上岸寻找食物,天亮则回到舰上睡觉或在甲板上警戒。 |
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分撤回原防。 自19日,直奉双方开始军队撤退,第一次直奉战争终结。 |
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便在广州开幕,至10日结束。 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和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出席会议并指导。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及四个议决案。 选举高君宇、施存统、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团中央书记。 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少共国际,正式成为少共国际的一个支部。 这一决定意味着,在确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在了中国共产党的前面。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是在同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 |
5日,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败退关外。 直系取胜后,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 |
1日至6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来自广州、香港、北京、天津、唐山、长辛店、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等地的工会代表共一百七十三人出席,代表全国一百多个工会,二十七万会员。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等,有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也有招牌工会,甚至还有工商混合组成的团体。 大会第一天,全体与会代表和广州市工人群众五万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 |
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 |
21日,粤军高级军官、蒋介石的朋友邓铿被暗杀。陈炯明涉嫌很深,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指控他。 |
徐志摩和张幼仪在柏林由吴经熊、金岳霖作证,正式离婚。 |
吴佩孚虽曾有“保护劳工”的承诺,但只希望劳工运动为己所用。得知京汉铁路工人要成立总工会后,吴佩孚便露出真面目,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 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按照计划,仍然在郑州召开。 出席大会的除京汉铁路各工会分会的代表六十五人外,还有京奉、津浦、道清、正太、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的代表六十多人,汉冶萍总工会和武汉三十多个工会的代表团一百三十人,北京、武汉的学生和新闻界三十多人。与会场外军警坚持到下午四点钟,宣告散会。 当晚,总工会委员们聚集在一起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对策。会议决定:为反抗军阀的压迫,京汉铁路工人于2月4日全线同时举行总罢工;京汉铁路总工会迁至汉口江岸车站,会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组成罢工的总机构,指挥总罢工。 |
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表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全体工人罢工宣言》,号召全路工人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格而战,为争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而战,并郑重宣布:“从本月四日正午起,京汉铁路全体一律罢工,不达到下列的条件,决不上工!”工人们的条件包括撤革交通部官员、赔偿成立大会损失、增加休息日、照发工资等。当天中午12时,京汉铁路全线两万多工人全部罢工,一千二百多公里铁路顿时瘫痪。 |
7日,在吴佩孚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指使督军署参谋长张厚庵以与工会代表谈判为借口,将工会代表诱捕,进而派军警冲进工会和厂区,大肆抓捕罢工工人。江岸车站和江岸工会门前也发生了对罢工工人的大屠杀。二七惨案 |
当二七惨案发生,为避免更大牺牲,张国焘声明他本人以“中共中央和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全权代表”的名义下令立即复工。 8日,当上班的时间到时,工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工厂,遵令复工。此时,驻扎在江岸车站和工会内的军队正大批出动,准备捉拿工人。当他们得知工人已领命复工后,才罢了手。 |
张幼仪在柏林生下了徐志摩次子德生(又名彼得)。 |
蒋百里发表《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一文,首次指出日本侵略的危险,说:“至于从中国现状言,吾侪所最感危险者,即邻近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
4日下午2时许,法租界巡捕房的警探们突然包围了陈独秀位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的寓所,捕去了陈独秀和妻子高君曼及正在陈家的杨明斋、包惠僧、柯庆施,搜去了《新青年》杂志及一批书籍,并在四周布下暗探,使前去拜访的邵力子、褚辅成也相继被捕。 在多方努力下,26日,会审公堂开庭审理陈独秀一案时,判他交一百元罚款,将所有查抄到的书籍一并销毁。至此,陈独秀被捕一事全部了结。 |
11日,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一名称,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确定的。 |
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 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船上,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了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 |
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召开。 来自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及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共十三人出席了会议,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还有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和旅日的五十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
14日,蒋介石母亲去世,蒋介石未参加粤军对广西残余桂军的铲除,一直在溪口待到11月他母亲安葬完毕。 孙中山未出席葬礼,但他为蒋太夫人写了一篇感人的悼文,并在葬礼上由人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