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随行人员二十余人,从广州出发,经香港、上海、日本、天津,终于到达北京。 |
18日,应北京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并大学部,聘请陈寅恪为教授。陈寅恪由马赛启程,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回到祖国。 |
12日,应冯玉祥邀请,孙中山从广州起程前往北京。 孙中山的健康在北上途中急剧恶化,终于在天津卧床不起,但他在新年前夕又挣扎着离开了病床。他到达北京后又碰到了挫折,亲日派根本就没有像孙中山所希望的那样拒绝签署那些不平等条约,他们已经与列强交换了对那些条约的外交承认。 |
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这是他在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同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兼职,这使得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领导并熟悉军事工作的先驱者。 在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 |
3日,由于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率残部退出战场。 |
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示了国民革命的目的,重申国民党“一大”宣言精神,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求中国的统一和建设。 |
5日上午,冯玉祥派得力部下鹿钟麟等率军瞀直驱故宫,驱逐溥仪。 溥仪借口时间仓促,耍赖不肯走。鹿钟麟严厉地说:“你到底愿意做平民,还是愿意做皇帝?我们自有对待皇帝的办法,景山上的大炮,可就不客气了。” 鹿钟麟本想吓唬一下这帮“龙神”,没想到闻讯而来的皇亲国戚当真了,一个个吓得抱头大哭。溥仪无奈,只好哭丧着脸说:“我走,我走。” |
中共广东区委重建,周恩来被任命为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也称两广区委,负责广东、广西、厦门、香港等地党的工作。 |
李大钊出面,多次做冯玉祥的工作,把“二七”惨案以来一批被捕的工会领袖和骨干营救出狱。 月底,新到任的警备司令经过草草盘问后,将张国焘等人全部释放。 |
孙中山要求蒋介石离开黄埔,前来惠州参加阻击陈炯明的进攻。 但蒋介石仍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未离开黄埔。 |
9日,商人武装将他们讨价还价下,终于获得的来福枪枪口对准了忠于政府的部队并开枪打死了数人。 13日,孙中山任命蒋为粤军司令部训练部部长。惠州的增援来了,蒋介石率领部队投入了战斗,经过两天的巷战,商团的武装暴动被平息了。 17日,罢市被迫停止,秩序得到了恢复。 |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逼溥仪离宫,推翻直系贿选大总统曹锟及吴佩孚的直系军阀政府。 24日,冯玉祥致电孙中山,邀请他北上共商国是。冯玉祥暂时控制着北京局势,但在张作霖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根本不敢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段祺瑞与张作霖虽在中央政权问题上有分歧,但在独揽权柄而拒孙中山于中枢之外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25日,冯玉祥的部队占领了北京,吴佩孚被赶出北京。 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全国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促进国民会议运动。 |
在东江,陈炯明发动了新的进攻,占领广州的云南和广西军队在陈炯明和孙中山两边伺机而动。 |
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 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
随着国共合作形势的发展,国内革命运动以广东为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急需大批干部。旅欧党团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选送一批干部回国,下旬,周恩来与刘伯庄、周子君、罗振声等人从法国乘船归国。 1924年7月,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的合影。前排中坐者为周恩来 |
11日,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发出了对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通缉令,并密令各省长、都统、镇守使、护军使“严速查拿,务缉归案”。 这时,李大钊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委派他作为首席代表,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
初,林徽因(20岁)和梁思成(23岁)前往美国留学。 梁思成赴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就读。林徽因与他同往,学习美术兼建筑课程。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前排左一:梁思成;前排左二:林徽因;前排左四:陈植 |
负责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的张国焘同他的妻子杨子烈在北京被警察逮捕。对于敌人的严刑拷打,张国焘起初还挺得住,后来写了自供状,并出卖了李大钊、陈独秀、谭平山、张昆弟及北京的共产党员,接着又供出了全国铁路各工会的共产党员七十一人。 |
13日,湖北共产党组织秘密机关被湖北督军萧耀南的军警查获,逮捕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杨德甫和几个工人。 杨德甫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的机关地址和负责人。 北洋军阀政府交通部接到京汉路局密函后,立即通知京师警察厅严密查究。 |
21日凌晨,京师警察厅派出侦缉队前往全国铁路总工会的秘密机关进行搜捕,总工会干事彭子均、李凤林不幸被捕,未来得及转移的铁路工人名册和许多党的文件以及来往信件被搜去。 |
21日,京师警察厅派出侦缉队到腊库16号杏坛学社张国焘的住处,逮捕了张国焘和杨子烈,并搜出中共“三大”文件及信函多件。 |
30日,张国焘忍受不住敌人的严刑逼供,终于向敌人供出了李大钊、陈独秀、谭平山、张昆弟及北京的共产党员等,后索性供出了他所知道的全国铁路各工会的共产党员共七十一人。 |
由于孙中山在广东的“中央政府”尚未成定局,广州的商人威胁说,如果向我们征税,我们就罢市。 广州商团正在武装一支9000人的私人军队以反抗孙中山的政府,一艘载有9000支来福枪的挪威船只不久将驶进广州港。 蒋介石毫不妥协地派他的全副武装的军校学生登上挪威船只,将来福枪转运到军校。 商人们继而进行罢市,蒋介石则通过宣布实行戒严法来进行反击。 英国驻广东总领事也插手了这件事,如果激怒商人,英国皇家海军有可能炮击中国军队。 |
8日,由胡适操办,梁启超主持的泰戈尔64岁寿辰祝寿会举办,梁启超为泰戈尔赠名“竺震旦”,并赠送刻有他中国名字“竺震旦”的印章。 |
12日,孙中山颁布“民族复兴大纲”,其中简单叙述了其革命的方法,这个大纲制定了运用武力排除障碍、以和平方式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以及避免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的原则。 蒋介石则把这一大纲称为“国民革命基本宪章”,并在孙中山去世后援引该宪章作为其屠杀共产主义者的根据。 |
23日,应梁启超、蔡元培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泰戈尔乘坐的火车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抵达北京前门车站。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车站迎接。 讲学社委托徐志摩负责泰戈尔访华期间的接待和陪同,并担任翻译,林徽因始终伴随在泰戈尔身边。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
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全),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提出并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通过《中国国民党章程》,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
24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全)即将闭幕时,蒋介石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主席,筹划在距广州14英里处的黄埔岛开办学校,并被提名为军校校长。 蒋介石对与共产党合作越来越表示怀疑,再次提出辞职,并将筹备工作留给廖仲恺,自己回溪口老家去了。 孙中山又一次发信和拍电报催他,提醒他要服从革命的需要。直到4月份,蒋介石才听从催劝,返回广州。 |
16日,孙中山宣布黄埔军校正式创建,这表明中苏之间、国共之间的军事政治合作已经开始。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加伦任参谋长,廖仲恺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国民党党代表,他的副手是留法的年轻有为的中共党员周恩来。 首期500名军校学员是从3000名申请者中通过公开考试入选的,他们在军校正式开学五六个星期前的5月5日就被录取了。 任黄埔军校校长时的蒋介石 |
北京政权拥有获得在付完庚子赔款后的海关剩余收入的权利,而这是被与此利益相关的各国列强们所承认的。 但春天,孙中山曾要求允许他的政府获得广东海关收入的余额,列强拒绝了孙的请求。 11月,孙中山公开宣称他将通过武力夺取海关收入的余额。列强们在英国的煽动和唆使下,派出一支强大的国际联合海军舰队开赴广东,孙中山义愤填膺,他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布如果列强们不帮助他,他将转而求助于苏俄。 |
蒋介石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季诺维耶夫在报告中认为三民主义只是“革命初期的政治口号”,警告中国国民党“不应用中国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去取代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这些话蒋介石听起来自然很不舒服,答辩说:“我们不是为资产阶级而进行革命工作的。” 几天后,共产国际主席团作出决议,要求国民党人“不仅要消灭外国资本的残酷剥削,而且也要消灭本国资本的残酷剥削”。 |
鲍罗廷田作为苏联政府和俄共(布)派驻孙中山国民党的常任代表到达广州。此后,在他的推动和指导下,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
25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改组计划,并指派廖仲恺、胡汉民、谭平山、李大钊等组成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聘请鲍罗廷为顾问,处理改组事宜。 |
5日,吴佩孚通过国会投票选举来安排共和国总统这一宝座。 当时,513个国会议员中仅有33人投孙中山的票,480名投票赞成吴佩孚的议员每人都收到了5000元大洋的贿赂。 |
2日,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派蒋介石去苏联考察并向他汇报,蒋介石由三个助手陪同,抵达莫斯科。11月29日他们离开了苏联 |
19日晚,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讨论与孙中山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留在广州继续争取孙中山是白费力气,决定一周内中共中央机关搬离广州,重新迁回上海。 |
林彪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前,中共中央遵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已将所有机关陆续由上海迁到广州,准备在这里与国民党中央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 中共“三大”会址(广州) 会上,张国焘和马林唇枪舌剑,谁也不能说服谁。马林批评张国焘仍保留中共“二大”时的“左”倾思想,轻视国民革命,反对加入国民党;张国焘则指责马林犯了右倾取消主义错误,企图取消中共的独立。 陈独秀对马林的支持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议决案》,其中明确写道:“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
7日,梁思成、梁思永兄弟从学校回到家中。他们要去长安街与同学们会合,参加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 刚骑到南长街口,一辆小汽车急驶而来,从侧面撞上了梁家兄弟的摩托。摩托车被撞翻了,呜呜地吼叫着,轮子在空中转动。思成被压在摩托下面,昏了过去,思永被摔出去老远。这是北洋军阀金永炎的汽车,他是大总统黎元洪的亲信、陆军部次长。金永炎坐在汽车里,目睹了自己司机肇事的全过程。他皱着眉头,命令司机开车离开这里。 金永炎知道被撞者是梁启超的儿子后,亲往医院探望,表示道歉并承担了医药费。但梁思成左腿股骨头复合性骨折,脊椎挫伤,导致左腿就比右腿短了一厘米,跛足和由于脊椎病弱而装设背部支架的痛苦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