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安排下,朱德从苏联回国参加北伐战争。 |
9日,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
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清华教务长一职不再由校长直接批派,而改由教授会公选,梅贻琦(37岁)在47张有效选票中获33张而得中,成为清华改制后公选的第一任教务长。 |
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处以绞刑。 |
18日,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接命令派中山舰到黄埔听候派遣,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否认有过调舰命令。这时,又传出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要劫持蒋介石的谣言。 20日,蒋介石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包括当时正在广州视察的“布勃诺夫使团”“也被软禁起来。 中山舰事件 |
16日,广州国民政府突然表示,接受周恩来曾多次提出的辞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请求,宣布免去他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职务。这时的周恩来,仍担任着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
12日,日本军舰于大沽口炮击国民军,李大钊召开大会,强烈抗议日本的所作所为。 18日,面对群情激愤的爱国游行,段祺瑞政府却助纣为虐,帮助日本人镇压人民群众,杀死47名爱国人士,并且通缉李大钊等50人,史称三一八惨案。 |
1日,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广东出现了把蒋介石描绘成新军阀和攻击北伐的传单。 8日,蒋介石宣布,他将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 9日,蒋介石拜访了汪精卫,提出辞去在军事委员会中的职务和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汪精卫不露声色地听着,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绝。 27日,蒋介石对汪精卫说:“如果你不接受我的辞呈,那就请俄国人离开。”汪精卫还是没有反应。 |
1日至19日,国民党“二大”在汪精卫的主持下在广东召开。会议决定以孙中山的遗嘱作为国民党永久的基础。宣布孙中山的在天之灵永远是该党的灯塔。 会议从258名代表中选出了36位新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其中包括毛泽东、蒋介石,以及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广东负责国民党党务。 |
1日,冯玉祥突然宣布他将退休,并动身去作长途旅行,最终目的地是莫斯科。在那里,他希望能为他那支号称是国民军或人民军的部队搞到给养。 |
16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刀,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与其助手误切掉了其健全的右肾,虚弱的生命之泉只靠残留的左肾来维持供给。 梁启超手术后未查出病源,便血仍然时轻时重,稍一劳累就会长时间的尿潴留。 |
时任东北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郭松龄的幕僚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随郭松龄的队伍在巨流河一带遭到了张学良率领的奉军伏击,林长民中流弹身亡,时年50岁。 |
13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将领开会,传达向国民军进攻的密令。 郭在会上公然抗命,痛切陈述不可再战。 此时,张作霖也察觉出郭有异心,遂发急电令郭调所部集中在滦州,回奉听候命令。 郭于是立即派人携带一份密约去包头与冯玉祥接洽,双方议定由冯玉祥据西北,直隶、热河归李景林,郭管辖东三省,冯、李共同支持郭军反奉。 19日晚,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召集亲信旅长刘伟、范浦江、霁云、刘振东等人举行紧急会议,公开表示对张作霖、杨宇霆所作所为的不满。 20日,郭松龄以军团长张学良的名义下令部队撤退到滦州。 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郭松龄将所部7万人整编为5个军。 23日,七万大军冲垮了张作霖的4万奉军的连山防线,直逼奉天。 |
6日,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国民革命军的五个军开始东征。 一个月之后攻下惠州,陈炯明逃到香港避难,从此以后他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
作为奉军的代表,郭松龄偕夫人以参观军事学习为由,暂避日本。在日本听说张作霖拟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商由日方供给奉军军火,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时,郭松龄愤慨至极,说:“我是国家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并请国民军代表韩复榘向冯玉祥转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
24日,郭松龄应张作霖的电召回到奉天,随后被派到天津去部署进攻国民军。 郭松龄到天津后,代表张学良组织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他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安置亲信,与冯玉祥频繁联系,为武装反奉作准备。 |
7日,苏联派驻广州国民政府代表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2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中山大学成立,正式名称为“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 随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立即成立了以鲍罗廷为顾问,由汪精卫、谭延闿、古应芬组成的选拔委员会,决定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通过考试选拔学生。 11月,中山大学便正式开学。 |
廖仲恺被暗杀后,国民党成立了一个处理军政事务的特别委员会,许崇智、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是这个特别委员会的“三巨头”。 20日,蒋介石率领他手下的黄埔军校学员突然解除了军事部长许崇智部队的武装,而这些部队后来被并入蒋介石的第一军。 21日,许崇智被解除了军事部长的职务,并被剥夺了对粤军的指挥权。他还被从广州驱逐到上海。 |
苏联继1924年5月帮助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之后,又于1925年9月在莫斯科成立了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习惯上称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简称为“中山大学”,也有人称其为“劳动大学”。 |
陈炯明旧部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向广州政府进攻,蒋介石作为东征军总指挥率领兵马从广州出发征讨军阀陈炯明,开启第二次东征。。 共产党人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后又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这是中国军队中首次设立政治部,周恩来也就成为最早的政治工作首脑。 苏联顾问还帮助周恩来制订了周密的东征作战计划。蒋介石遵循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20日早上8点,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乘车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越秀南路89号)时,突遭枪手袭击,廖仲恺被右派分子策划暗杀,送医院后终告不治。 |
二十五日晚上,由汪、蒋派遣的五十多个黄埔军校学生军直扑胡汉民家,并指示若“逃捕”即可就地处决。是夜胡汉民刚刚就寝,听到门外嘈杂的声音,赶紧下床,穿上衣服匆忙从后门逃出。 因事出突然,跑到街上不知到哪里是好,稍加思索,推测此事极有可能是与汪精卫有关,一时性起,直奔西华二巷的汪精卫家。 汪精卫妻子陈璧君见胡汉民急装而来,喘息未定,非常诧异。听了胡汉民的一番诉说后,陈璧君怒不可遏,立即打电话给汪精卫,质问道:“胡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你要派人深夜前去缉捕?”汪精卫正等待军队的消息,以为胡汉民不是束手就擒便是被就地正法,振振有词:“反动派就要捉,捉了就要杀!这样做是大快人心!”陈璧君回望胡汉民一眼,低声告诉说:“胡先生现在我们家里。”汪精卫气得掷下话筒。 是夜,陈璧君怕生意外,让胡汉民住了下来。 抓捕胡汉民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州城被闹得沸沸扬扬。汪精卫、蒋介石恐怕引起事端,暂将此事搁下。 以后胡汉民在古应芬等人的保护下入住黄埔军校,苏联,离开了这块差点掉了性命的是非之地。 |
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
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国民党选出了一个16人的委员制的国民政府和一个8人的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
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
4日,朱德离开柏林,乘船前往苏联。 |
12日,蒋介石刚刚从云南和广西军阀手中夺回了广州,粉碎了这两个地方的军阀企图利用孙中山的逝世而夺权的计划。 |
26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今后国民党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 |
23日,一艘停泊在广州英国租界旁边的法国炮舰向正在就“五卅惨案”举行示威的群众开炮,英国人则用机枪进行扫射,造成了很多人的伤亡。沙基惨案 |
胡汉民从俄国回来不久,汪精卫便去了法国,他在那儿待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向他道歉并请他回国,但汪精卫深感伤害、羞辱、不可谅解,依然沉默地待在那里。 |
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并打伤多人。 28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口号,发动上海群众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 30日,上海学生和群众2000多人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打死十余人,打伤多人,酿成五卅惨案。 |
30日,上海各校学生两千多人组成讲演队,在租界各马路进行反帝宣传,租界当局又出动巡捕,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关押在南京路老闸捕房。消息传开,数千人奔赴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巡捕又开枪打死学生五人,市民十一人,重伤十余人,逮捕四十多人,南京路上顿时一片腥风血雨,是为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英国士兵在上海、青岛、汉口、广东和香港等地方,杀害了数百名中国百姓,史称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 上海人民的反帝示威游行 |
23日,尽管前一天汪精卫主持召开政治委员会,会上他对蒋介石的中山舰事件认可。但这天开始以治病为由,再也未露面。 后来,汪精卫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我受到怀疑和厌恨,所以,我再也不想承担政治责任了。” |
30日,黄埔校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 |
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因肝癌不治,于北京逝世。 孙中山临终前,再次叮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随后,国民党内二雄并立: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1日,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发令讨伐陈炯明,革命军开始了第一次东征。 东征军分为左、中、右三路。 右路军由东征军总指挥许崇智率领,黄埔军校以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了两个教导团,参加了右路军。 |
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李维汉等二十人。 中共四大批评国民党“在群众中有造成阶级调和观念之危险”,要求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工作中,“对于各种运动,须努力保存阶级斗争的成分”。 |
冬,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 |